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论文-金鑫

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论文-金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引流器,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矫正视力

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论文文献综述

金鑫[1](2018)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矫正视力及眼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以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8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73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对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术前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在术后立即出现差异,且观察组的眼压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着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的改善眼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8年04期)

吴木振[2](2016)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xpress组和传统切除组。传统切除组以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Express组以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平均矫正视力、平均眼压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Expres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平均矫正视力、平均眼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平均眼压与治疗前比较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6年18期)

刘辉,孙静淳[3](2016)在《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住院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78眼,治疗组给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4%和94.9%,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1 d与术后7 d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视力和中央前房深度都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7 d治疗组的术后视力与中央前房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后发性白内障、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也具有很好的成功率,能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有利于视力与中央前房深度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6年02期)

Tamer,Takmaz,Hale,Elif,Akme?e,Nihal,Onursever[4](2015)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P-DS)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P-T)在白内障合并中度至重度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假性剥脱性青光眼(PXG)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前瞻随机性研究。选取40例(40眼)白内障合并POAG或PXG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眼部检查和青光眼测试。每组20眼,分别在局部麻醉下行P-DS或P-T。术前,术后10d,1、3、6、12mo记录视力、眼压及青光眼用药量。并对P-DS组行激光前房角穿刺、P-T组行普通穿刺的术后并发症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年龄(P-DS组:66.3±11.0;P-T组:70.2±9.3岁)和性别(P-DS组:女7,男13;P-T组:女9,男11)分布相似(P>0.05)。POAG和PXG患者在两组(P-DS组,P-T组)中分别为12例和8例,13和7例(P>0.05)。两组在术前视力(P-DS组:0.69±0.22 log MAR;P-T组:0.76±0.22 log MAR)、眼压(P-DS组:17.9±1.6 mm Hg;P-T组:18.1±1.9 mm Hg)及用药量(P-DS组:2.7±0.7;P-T组:2.9±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均出现视力提高,眼压和用药量减少的现象(P<0.01)。术后两组(P-DS组,P-T组)眼压分别为15.0±1.7 mm Hg和14.5±1.6 mm Hg(P=0.472)。术后P-T组(0.5±0.7)的用药量略少于P-DS组(0.8±0.9)(P=0.307)。两组中均无并发症。P-DS组中7眼(5眼一次;2眼两次)行激光前房角穿刺;P-T组中1眼行普通穿刺。结论:同时患有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患者行联合P-DS与PT具有一定安全性。两组的可靠性与疗效相当。对P-DS组应进行密切随访,如果有必要应行激光前房角穿刺。(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陈少娜[5](2015)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广东省阳江市阳江光明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70例(76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40只眼)和B组36例(36只眼)。A组患者采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矫正视力和平均眼压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结果 A组患者术前平均矫正视力为(0.27±0.29),术后1 d、1周、1个月及1年的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23±0.21),(0.24±0.22),(0.26±0.20),(0.22±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0,0.62,0.38,0.94;P1>0.05)。B组患者术前平均矫正视力为(0.28±0.30),术后1 d、1周、1个月及1年的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24±0.22),(0.26±0.24),(0.27±0.25),(0.23±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8,0.45,0.36,0.87;P2>0.05),视力基本保持稳定。术后两组患者的平均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P>0.05)。术前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6.62±14.01)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1 d、1周、1个月及1年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14±5.77),(9.69±4.93),(9.37±3.06),(9.27±3.61)mm Hg,术后各时间点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19,11.75,12.46,12.56;P1<0.05)。术前B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5.42±13.81)mm Hg,术后1 d、1周、1个月及1年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24±5.66),(10.59±4.73),(12.47±3.02),(12.17±3.46)mm Hg,术后各时间点B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2,10.20,9.74,9.79;P2<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P>0.05)。A组患者术后1 d眼压<5 mm Hg者5例(5只眼),占12.5%。B组患者术后1 d眼压<5 mm Hg者3例(3只眼),占8.3%。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扎术眼,随后患者的眼压逐渐升高,前房深度逐渐加深。所有术眼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大出血、角膜擦伤、虹膜损伤、晶状体损伤、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引流装置脱出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与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相似,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在术中及术后的风险更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3期)

姚江锋[6](2015)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义马市义煤公司总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多层羊膜植入,并对患者进行术后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除去2例(2眼)患者术后视力下降之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有恢复;术后对患者眼压进行测试为(12.75±4.36)mm Hg,明显低于术前(28.35±4.5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发现,术后2 a眼压均恢复正常,在21 mm Hg以下,其中18例(24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对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显着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杨江勇[7](2013)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手术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同期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0例,并将它们分为两组。其中经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的患者36例(36只眼),以此作为Ⅰ组,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44例(44只眼),以此作为Ⅱ组。并在手术后2个月到1年内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手术后1年Ⅰ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8.1±5.6)mmHg,Ⅱ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7.3±5.1)mmHg,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年Ⅰ组与Ⅱ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和59.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和一般小梁切除手术都能有效治疗青光眼,但前者的疗效更好,具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3年30期)

曹蕾,于泳,刘致力,聂庆珠[8](2013)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90度小梁切开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ctomyc ombined with 90 degrees trabeculotomy,NPTST)对治疗先天性婴儿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01我院15例30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患者行NPTST。并分析术后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改变,角膜横径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术后1wk;1,3,6,12moIOP控制较术前下降,角膜横径保持原来大小或稍有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NPTST对治疗先天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张巨光,张宏翔[9](2012)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在2010年3月~2011年5月期间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24例38眼(观察组),传统穿透性小梁切除术20例34眼(对照组),就两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降压机制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24例38眼,男10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岁:对照组20例,34眼,男8例,女12(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环,曹绢,孙娟娟,宫海莎[10](2011)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40例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1月~12月,笔者对4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并对患者进行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0例48眼,男24例28眼,女16例20眼,年龄24~65岁。术前视力均0.2以下,眼压平均为(40.8±5.6)mmHg(1mmHg=0.133kPa)。术后视力0.3~0.5者40眼,0.2~0.3者6眼,0.2以下者2眼,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以下,平均眼压为(14.3±4.5)mmHg。2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1年30期)

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xpress组和传统切除组。传统切除组以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Express组以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平均矫正视力、平均眼压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Expres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平均矫正视力、平均眼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平均眼压与治疗前比较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论文参考文献

[1].金鑫.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矫正视力及眼压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

[2].吴木振.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

[3].刘辉,孙静淳.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6

[4].Tamer,Takmaz,Hale,Elif,Akme?e,Nihal,Onursever.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15

[5].陈少娜.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

[6].姚江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

[7].杨江勇.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

[8].曹蕾,于泳,刘致力,聂庆珠.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13

[9].张巨光,张宏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10].张环,曹绢,孙娟娟,宫海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40例围术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

标签:;  ;  ;  ;  

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论文-金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