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赋观念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赋观念,洛克,莱布尼兹
天赋观念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来春[1](2017)在《试论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即天赋观念论的历史发展及早期批判、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洛克对天赋观念论之批判的影响和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意义及其局限性义这四部分来进行阐述。天赋观念论的产生与发展。天赋观念一词在古希腊哲学中最先被提出。起初,观念一词在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哲学中有了雏形。苏格拉底的认识论给予了观念的骨骼构架,柏拉图则通过他的理念论和回忆说给观念一词赋予了新的含义。但是将天赋观念作为一个有规定性的概念提出来的是笛卡尔。他认为自身存在、上帝的存在、逻辑规律、数学公理等观念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先验的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中,具有一种自明性。而正是这种“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成为了洛克等经验论者的主要批判的对象。莱布尼茨看到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局限性,于是对天赋观念理论进行了重新改造,他把人的心灵比作“有纹路的大理石”,而天赋观念正如同大理石上的纹路,它们并非直接呈现在我们的心灵之中,而是潜在的,需要我们的感觉经验才能使之变为现实的天赋观念。从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到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潜在说,可以说是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批判天赋观念论的思想路线。与先验论者支持的天赋观念论直接对立的是反对天赋观念论的经验论。就观念一词来讲,在培根那里就已经给其注入了经验的含义。而后伽森狄和霍布斯开始明确的提出天赋观念的错误所在,特别指出没有人天生就带有权利。凡是靠强行的政治或权威而获得“天赋权力”的人,都没有找到观念的本身。伽森狄和霍布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反驳其天赋观念,其出发点和构造形式是好的,但从达到的效果和对天赋观念批判的程度上来说,其内容是不清晰的,立场是不坚定的,结构是不条理的。而对天赋观念提出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的是洛克。洛克从思辨原则和理性发现说等主观因素出发,到实践和人际关系等各个层面都直接与先验论者做出对抗。其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以笛卡尔为首的天赋观念论。洛克的批判,其内容之全面、条理之清晰、结论之准确是霍布斯和伽森狄等人不能所及的。就后期的点评而言,最为准确的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对洛克评价。对天赋观念的批判在培根等近代经验论者那里找到根源,在洛克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又在后期罗素、康德、马克思那里得到完善。天赋观念是整个近代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由笛卡尔提出的天赋观念理论贯穿了整个近代哲学,经验论者对天赋观念的批判以及天赋观念的发展也构成了整个近代哲学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对天赋观念的探讨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天赋观念的英文翻译是innate idea,是直接在人内部产生的,与外部经验无关的,是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大量的事实表明,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否认人没有这种innate ideas,所以对于天赋观念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而对于天赋观念的评价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对与错上,而是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探求其本身的合理性与规定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杨鹿鹿[2](2017)在《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看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论的发展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萌发思维意识的那刻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脚步。知识从哪来,真理是什么?"天赋观念"说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拥有无限的、绝对的真理,所以人所拥有的部分真理是上帝赋予的。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叁位大家关于"天赋观念"的批判与反批判去纵观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的演变发展路径,以理清它是以怎样独特的演变方式展示着人类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丁亮[3](2013)在《试论莱布尼茨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论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布尼茨和笛卡尔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家的代表,二者在理论旨趣上有共同的趋向。莱布尼茨在天赋观念的理论上不仅和笛卡尔一脉相承,而且在批判洛克的基础上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学说予以修正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天赋观念的含义、天赋观念的地位和作用,天赋观念与经验的关系等方面。(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夏岩[4](2011)在《探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天赋观念论是近代哲学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七世纪唯理论的代表者笛卡尔为了说明观念的来源问题,首先提出了逻辑型的天赋观念论。经验论代表者洛克激烈的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莱布尼茨在批判的继承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思想的基础上,对洛克的白板说进行再批判,提出了潜能型的天赋观念论。他提出人的心灵就像是有花纹的大理石,知识作为一种倾向、才能、禀赋而潜在的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要想将潜在的知识变成现成的知识,需要感觉经验的刺激,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也可以称之为大理石花纹说。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不仅认为所有知识都是天赋的,天赋的知识作为潜存的结构对人的认识发挥着作用,而且认为人的认识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特征的,正是潜存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使人的认识得以可能,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由于外部世界物体刺激人,人才能认识物体的消极的被动的认识论思想,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本文主要试图在西方哲学视野下,系统性的论述莱布尼茨天赋观念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从莱布尼茨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把他的天赋观念论和十七世纪的科学发展相联系,寻求其思想的科学基础。从心理学角度对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进行研究,力图更加全面把握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思想的含义。重点分析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所包含的意义,以期说明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在真理性知识的来源和基础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基本内容。第叁部分是关于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反思。第四部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1-06-30)
李亚[5](2009)在《模块理论及其对天赋观念论的证明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块理论是在类比人脑与计算机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人的认识特性,提出的关于认知机制,心理结构的理论。此理论是由福多最先提出,他用叁分法对心理功能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法区分出传感器、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根据福多的界定,只有输入系统才是模块性的,而中心系统是非模块性的并因此是不可知的;A·卡米洛夫-史密斯首先区分了模块与领域,同时提出“表征重述”模型(RR模型),克服了福多模块理论的局限性,深化了福多的模块理论;图比,考斯米戴斯从进化的角度考察人类的心理机制,提出了“达尔文模块”,拓展了福多的模块理论。模块理论不仅蕴含有模块是天赋的天赋观念论思想,而且运用不同于传统天赋观念论思辨方式的“计算机隐喻”的功能类比方法,独创性地考察了人类的认知机制,实现了对传统天赋观念论的证明和超越。本文尝试着在西方哲学史视野下,系统阐述模块理论的内在逻辑演变过程及其主要内容,重点分析模块理论对天赋观念论的证明与超越,以期为进一步探索认识结构及心理结构,以及认识何以具有能动性作出初步的尝试与摸索。由此,本文试图从叁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天赋观念论的历史演变。第二部分:模块理论的发展。第叁部分:模块理论对天赋观念论的证明与超越。(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屈理兵[6](2008)在《近代唯理论中天赋观念论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哲学的主题是认识论。与经验主义相对应的理性主义者坚持天赋观念论的立场。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天赋观念思想的是柏拉图,他在“灵魂回忆说”中提出了这一观点:灵魂不朽,学习就是灵魂的回忆。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使得他成为先验主义认识论的奠基人,成为第一个系统阐述天赋观念观点的哲学家。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柏拉图灵魂回忆说中的部分观点。笛卡尔认为,哲学首先要研究方法。笛卡尔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普遍怀疑的方法和普遍数学的方法。通过前者,笛卡尔确立了“我想,所以我是”的命题。通过后者,他得出了各种天赋观念:由“理性之光”而得来的公理和普遍原则、上帝的观念、事物的简单性质的观念。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遭到了霍布斯和伽森狄的批判。斯宾诺莎的天赋观念论是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的继承和发展。斯宾诺莎看到方法论中存在的悖论,认为最初的方法起源于天赋的“真观念”:它既是源初方法又是其他观念的源泉,依靠“真观念”,我们就能建立知识的大厦。他的天赋观念就是“直观知识”,这是由“真观念”出发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知识,是最完善的知识,是“心灵的最高德性”。斯宾诺莎之后,天赋观念论受到了洛克的全面批判,莱布尼兹的天赋观念论正是对洛克的反天赋观念论进行的反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天赋观念“潜在论”。莱布尼兹认为:观念是潜在的,由经验机缘加以揭示。知识在本质上是被唤醒了的灵魂中的观念。近代天赋观念论到此可以大致告一段落。近代天赋观念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与各自的实体学说密切相关:实体学说是天赋观念论的基础,天赋观念论服务于实体学说。近代天赋观念论的演变轨迹是:由有神论的天赋观念论向泛神论的天赋观念论演变,由现实的、明白的天赋观念论向潜在的可能的天赋观念论演变,从与经验论严格划界的天赋观念论到与经验论相关联的天赋观念论演变。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对德国古典哲学发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笛卡尔与斯宾诺莎的天赋观念论是直接的“天赋观念”论,那么莱布尼兹与康德的天赋观念论则是间接的“天赋观念”论:莱布尼兹是天赋观念潜在论者,而康德是天赋能力论者。黑格尔更是直言不讳地推崇笛卡尔和斯宾诺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乃至整个哲学的开端正是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我想所以我是”,即自我意识的确定性。黑格尔将仅限于天赋观念论的“观念”演绎成“绝对精神”的诸多特征,从而涵盖了其整个存在论和认识论。德国古典哲学之后,天赋观念论的影响逐渐减弱,但是这并不代表天赋观念论已经没落:或许,这只是它暂时的一个低谷。(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张军,王永锋[7](2007)在《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现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布尼茨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他明确主张天赋观念说,其天赋观念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并具有启发性意义。近年来,不少作者将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与现实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发了不少争议。笔者试图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考察天赋观念说,特别是通过对它的逻辑根源,思想以及与哲学基本原则的关系,来重新审视其天赋观念的现实性。(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论坛》期刊2007年S1期)
侯晓丽[8](2007)在《浅析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原则阐明了真理性的知识来源于“天赋观念”。笛卡尔的分析确立了理论的基本原则。但是,他的天赋观念论闪烁的“理性之光”不仅没有事实性的发挥,反而被改造成了为神学服务的理论。随后的洛克、伽桑狄、伏尔泰等哲学家对天赋观念论进行了针对性的批判。这种批判是否卓有成效?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哲学家们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本文将试图就此给出一定的阐述和澄清。(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刘忠友[9](2006)在《对莱布尼兹天赋观念论的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布尼兹的天赋观念问题就是指人的心灵在认识之前的结构问题,他认为心灵在认识之前有一点东西,象有花纹的大理石,即大理石花纹学说。莱布尼兹与柏拉图、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是有根本区别的,他的天赋观念论对康德及后来一些哲学家产生了影响,莱布尼兹天赋观念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半月)》期刊2006年11期)
曹剑波[10](2006)在《天赋观念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柏拉图、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等人的天赋观念进行分析,认为在观念的起源问题上,天赋观念有其合理性。人脑不是白板,而是有纹路的大理石,具有先天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潜在着一切知识和认识能力,是全息的知识体。在此基础上提出,认识的来源是天赋观念与感觉经验的辩证统一。(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天赋观念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萌发思维意识的那刻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脚步。知识从哪来,真理是什么?"天赋观念"说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拥有无限的、绝对的真理,所以人所拥有的部分真理是上帝赋予的。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叁位大家关于"天赋观念"的批判与反批判去纵观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的演变发展路径,以理清它是以怎样独特的演变方式展示着人类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赋观念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来春.试论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杨鹿鹿.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看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论的发展路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
[3].丁亮.试论莱布尼茨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论的继承和发展[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夏岩.探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李亚.模块理论及其对天赋观念论的证明与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9
[6].屈理兵.近代唯理论中天赋观念论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8
[7].张军,王永锋.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现实性[J].党政干部论坛.2007
[8].侯晓丽.浅析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9].刘忠友.对莱布尼兹天赋观念论的再解读[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
[10].曹剑波.天赋观念论[J].唐山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