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论论文-彭玉康

声调论论文-彭玉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声调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声调,描写,解释

声调论论文文献综述

彭玉康[1](2013)在《汉语声调研究的又一力作——读刘俐李着《汉语声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声调论》分上、下两篇,分别构成声调研究的"史"和"论"。该书以20世纪近百年千余篇声调研究的专论和千余种现代汉语方言的声调材料为依据,从汉语声调的内部构成、系统组织、运作规律叁方面构建汉语声调的基本理论。上篇求全,求实;下篇求新,求精。(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王宏林[2](2013)在《赵执信五古声调论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诗论家多认为古体诗具有不同于近体的特殊声调,赵执信在《声调谱》中把这一观念具体化。他通过举例的方式明确标出五古的平仄,进而提出如果某句平仄与近体相同,那么此联另一句则必须与近体相异。翁方纲批评赵执信《声调谱》不符合创作实际,但结合中唐以后五古创作可知,赵执信所归纳的五古特殊声调确被大多数诗人所遵循。(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王玲[3](2007)在《刘俐李着作《汉语声调论》的创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俐李教授的着作《汉语声调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是一部以汉语声调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着。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涉及叁个问题:国内外声调理论的研究、声调现象研究和声调演变研究,进行“爬梳汉语声调研究的已有成果,剖析各说的利弊得失,为后续研究提供(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4](2006)在《刘俐李:《汉语声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俐李教授多年来专注于汉语方言及汉语语音研究,所发表的成果以“新”“独”获誉。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1992)和“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997)。《汉语声调论》于2004年5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蒋寅[5](1997)在《王士祯、赵执信的《声调谱》及其古诗声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主盟文坛50年,号为一代宗师。王渔洋的诗学除神韵说外,古诗声调论也是重要内容之一。自从它在王渔洋的(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1997年03期)

蒋寅[6](1996)在《古诗声调论的萌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诗史上的古诗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指年代久远、作者无考的作品,即"古诗十九首"的用法;一指与律体相对的不用对仗、格律的古体。因为习惯上称为古诗的作品都出现于六朝以前,体制又属于古体的范畴,所以古人使用古体概(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1996年04期)

声调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诗论家多认为古体诗具有不同于近体的特殊声调,赵执信在《声调谱》中把这一观念具体化。他通过举例的方式明确标出五古的平仄,进而提出如果某句平仄与近体相同,那么此联另一句则必须与近体相异。翁方纲批评赵执信《声调谱》不符合创作实际,但结合中唐以后五古创作可知,赵执信所归纳的五古特殊声调确被大多数诗人所遵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声调论论文参考文献

[1].彭玉康.汉语声调研究的又一力作——读刘俐李着《汉语声调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

[2].王宏林.赵执信五古声调论考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3].王玲.刘俐李着作《汉语声调论》的创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

[4]..刘俐李:《汉语声调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

[5].蒋寅.王士祯、赵执信的《声调谱》及其古诗声调论[J].古典文学知识.1997

[6].蒋寅.古诗声调论的萌生[J].古典文学知识.1996

标签:;  ;  ;  

声调论论文-彭玉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