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桥论文-刘海波

外白渡桥论文-刘海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白渡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白渡桥,上海地标,文化表征,符号分析

外白渡桥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波[1](2019)在《电影中的“外白渡桥”:作为上海文化表征的符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的外白渡桥是上海的地标之一,因其独特的位置和历史,成为含义复杂的文化符号。自电影诞生以来,外白渡桥频繁出现在电影作品中,表征不同的意味。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世博中国馆等同样带有鲜明上海印记的载体相比,外白渡桥在共时性和历时性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它建成最早,见证了上海乃至现代中国的百年历程,另一方面它既融入外滩建筑群中,又置身于与浦东陆家嘴摩天大楼建筑群的对比中,无论从共时性空间还是历时性时间的维度,都有耐人寻味的阐释空间。(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2](2019)在《上海外白渡桥》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业:交通地点: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始建年代:1907年主要遗存:桥体入选理由: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所有钢材均由英国进口,整座桥梁的技术和工艺也是由英国人完成的;当今我国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型;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国情国力》期刊2019年02期)

周楠[3](2017)在《外白渡桥边,建环卫工“新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午时分,上海北外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柏油马路上,行人们快速地迈着脚步,想要逃离这“魔性”的太阳。此刻,在北外滩保洁的环卫工人刘朝阳,结束了上午的保洁工作。他身上的蓝色长裤、长衣几乎要滴出水来,反光马甲背后“工人先锋号”5个字格外醒目。他匆匆来(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7-07-17)

陆林森[4](2017)在《外白渡桥的桩是怎么拔起来的》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早在1906年,上海工部局改建外白渡桥时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木桩打下去,铁壳拦起来,钢骨水泥桥墩浇好了,那些木桩却好似在河底生了根,怎么也拔不上来。于是,工部局不得不登报招募能人帮助(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7-06-30)

刘沛然,王艳华[5](2017)在《浅析崔昊水墨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以《外白渡桥》为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崔昊作为当代青年山水画家的代表,在焦墨、水墨、青绿、宿墨等多种表现手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并以传统山水画为根基,融合现代审美元素和绘画语言,深入研究当代山水画发展的新方向。尤其是在皖南民居、江南山水以及东北地域美术上成果颇丰,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本文来源于《作文成功之路(中)》期刊2017年01期)

祝越[6](2016)在《北外滩:慢行滨江探“最美”》一文中研究指出虹口滨江建筑群,不同于外滩的传统建筑,也迥异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这里兼具历史与现代的魅力。“十叁五”时期,虹口区将进一步推进扬子江码头置换工作,充分利用北外滩滨江滨河景观资源,形成连续的滨江公共慢行带。虹口北外滩区域东起大连路—秦皇岛路,南临(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6-09-27)

郭长耀[7](2015)在《外白渡桥》一文中研究指出闻名中外的百年老桥:外白渡桥,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也是从上海市区连接沪东地区的重要通道,把老上海金融与外贸运输两大支柱产业贯通一气。同时,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也有外白渡桥的缩影。它架设在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铁桥。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叁代了。(本文来源于《检察风云》期刊2015年21期)

张洁[8](2014)在《上海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外白渡桥》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白渡桥,是上海最着名的桥梁之一。它位于上海—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在桥头处写有建造时间"外白渡桥1907年"。但其实,有关这座桥的故事,可以远远追述到上海开埠不久的那个时代。随着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被外国侵略者强行打开。外商、投机者、鸦片贩子等各色人等来到上海,使上海变成了冒(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博论丛》期刊2014年02期)

余倩[9](2015)在《中国当代诗歌英译的过程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诗歌因其丰富的意象,变幻的语言和多样化的形式而着称,使得翻译当代中国诗歌更加富有挑战和乐趣。论文旨在通过以两首典型的中国当代诗《点灯去》和《外白渡桥》为个案,探讨翻译中国当代诗歌的过程和方法。这两首诗由被誉为“中国当代第叁代先锋诗歌的代表”诗人陈东东创作,而翻译则是由一位中国诗人与一位美国诗人协作完成。在翻译诗的过程中,两位语言、风格、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中国诗人主要使用直译,美国诗人主要使用意译。通过分析两位诗人的翻译过程和详细分析这两首诗在翻译过程中的各个版本,论文旨在呈现两位译者是如何再现原诗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论文分析译者在不同翻译阶段的不同译本。另一方面,论文从语言、风格和连贯等方面对比两位译者的译文。基于以上详细的分析,论文拙认为:意译在翻译这两首中国当代诗歌中更胜一筹,使得译文读起来更像一首英语诗。首先,意译在处理中文原诗晦涩的意象中更加灵活和有创造性。第二,意译心怀读者,使得译文能更好地为英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第叁,意译的翻译策略更好地在译文中再现了原文的形式和逻辑连贯性,让译文产生“诗歌的旋律”论文在分析了两首诗的翻译概况和如何被再现的同时,也呈现了它们的翻译过程,这对于我们的翻译培训和翻译实践非常重要。本文以尤金·奈达的“翻译程序理论”为视角,科学系统地讨论翻译的过程,从翻译前的准备到具体的四个翻译过程,包括分析原文、从原语转换到目标语、用目标语建构译文和检验译文。从中学习有利于我们翻译中国当代诗歌观点和建议。翻译从来都不是易事,掌握科学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程序理论能够使翻译的工作“事半功倍”。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不但能丰富笔者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经验,还能提高笔者的翻译技能。(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杨国强[10](2014)在《外白渡桥大修加固后承载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修加固后的外白渡桥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与以往试验数据进行比较,检验了该桥大修加固工程效果,为该桥移位大修后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初始技术资料,并揭示了其潜在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4年07期)

外白渡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行业:交通地点: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始建年代:1907年主要遗存:桥体入选理由: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所有钢材均由英国进口,整座桥梁的技术和工艺也是由英国人完成的;当今我国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型;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白渡桥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波.电影中的“外白渡桥”:作为上海文化表征的符号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上海外白渡桥[J].中国国情国力.2019

[3].周楠.外白渡桥边,建环卫工“新家”[N].解放日报.2017

[4].陆林森.外白渡桥的桩是怎么拔起来的[N].解放日报.2017

[5].刘沛然,王艳华.浅析崔昊水墨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以《外白渡桥》为核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

[6].祝越.北外滩:慢行滨江探“最美”[N].文汇报.2016

[7].郭长耀.外白渡桥[J].检察风云.2015

[8].张洁.上海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外白渡桥[J].上海文博论丛.2014

[9].余倩.中国当代诗歌英译的过程与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10].杨国强.外白渡桥大修加固后承载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

标签:;  ;  ;  ;  

外白渡桥论文-刘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