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检测信息提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熔孔,熔池尾部,熔池半长,视觉检测
检测信息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桂喜雨[1](2019)在《填丝TIG焊接过程视觉检测及熔透信息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焊接过程中实时获取当前的熔透状态是进行焊接熔透控制的基础,在TIG薄板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工艺中,熟练的焊工可以根据熔池、熔孔形态判断出当前的熔透状态,从而调整焊接速度、焊枪倾角等保证焊缝熔透而不发生焊穿。可见,熔池、熔孔形态包含了大量的熔透信息,但是目前仅在手工焊接时利用了熔孔现象,为了实现自动化焊接中的熔透控制,有必要对熔池、熔孔形态以及动态行为进行研究。本文搭建了薄板TIG单面焊双面成形实验平台。设计了1064nm窄带滤光片和中性减光片组成的复合滤光系统,有效的滤除了弧光干扰,获得了清晰的熔池、熔孔图像。利用近摄接圈提高了图像尺寸,增加了图像的清晰度。针对3mm厚Q235碳钢板开展预留间隙对接焊实验并采集焊接过程中的图像和电参数。设计图像处理算法,获取了熔池、熔孔边缘。对于熔孔图像,以熔孔最大宽度和熔孔长度作为其特征值,分析了熔孔在不同的焊接速度下的失稳形式。按失稳时的熔孔长度与宽度的大小,将失稳形式分为横向失稳、纵向失稳以及整体失稳。同时研究了熔滴过渡频率与熔孔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当熔滴过渡频率为5HZ时,相对于1HZ,熔孔的尺寸稳定性获得了极大提升。通过控制送丝速度、熔滴过渡频率和电流的匹配,实现了低碳钢预留间隙对接焊在100A下熔孔稳定存在和全熔透。针对熔池图像,以熔池尾部轮廓角以及熔池半长作为其特征值,研究了熔池形状与熔透之间的关系。其他参数不变,变电流实验的结果表明,即使在不同的对接间隙下,未熔透时尾部轮廓角均较大,在140°以上,同时熔池半长较短,在5mm以下;过熔透时熔池尾部轮廓角均较小,在65°以下,熔池半长在7mm以上;当熔池尾部轮廓角在80°~120°范围内时,工件熔透良好,当熔池尾部轮廓角在100°附近,熔透效果最好,此时熔池半长在6mm左右。设计了变对接间隙实验,利用熔池尾部轮廓角及熔池半长成功判断出了焊接过程中的熔透状态变化。(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1)
陈祖洋[2](2019)在《盐池县缓坡地带荒漠化信息提取及变化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获取研究区耕地、草地、林地、裸地、沙地、水体、建设用地这七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变化,本文利用光谱、纹理以及地形共计25个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变量,基于面向对象分割,利用随机森林(RF)分类算法对研究区2010年和2017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 TM和OLI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并对分类结果建立混淆矩阵作出分类精度评价,测试出分类器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4.95%,Kappa系数为0.94,表明了面向对象结合随机森林的分类算法可有效应用于荒漠化地区地物的分类。通过对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进行特征重要性评价,发现对模型分类精度影响较大的有Landsat OLIBB波段、PC1的均值特征、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BSWIR1波段、缨帽变化的绿度特征波段等特征变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检测时,对分类结果中各地物类型覆盖的总面积分析可知沙地面积从2010年的461.84km2减少到2017年的206.76km2,共计减少255.08km2。其主要转化对象是裸地和草地,对应转化面积分别为129km2和41.26km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近年来对于荒漠化重点地物类型沙地的治理效果。另一种荒漠化重点地物类型裸地的覆盖面积从2010年的456.27km2增长到2017年的852.42km2,共计增长396.15km2,其增长来源主要是沙地和草地类型转化为裸地。通过构建NDVI-Albedo特征空间来确定NDVI与Albedo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根据Verstrate和Pinty的研究结论来计算研究区的荒漠化差值指数(DDI),并利用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荒漠化差值指数(DDI)分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和非荒漠化4个级别。通过对两个时期荒漠化面积变化检测得出研究区非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的覆盖面积分别减少105.25km2和83.16km2,相较于2010年的非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面积相比变化率分别达到-15.59%和-16.88%,其覆盖面积呈现出减少趋势,与地物分类结果中草地地物类型减少605.8km2和沙地覆盖面积减少255.08km2的趋势相符。而与此同时轻度荒漠化和中度荒漠化的覆盖面积分别增加113.94km2和74.37km2,与地物分类结果中裸地面积增长396.15km2的趋势相吻合,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利用NDVI-Albedo特征空间来计算荒漠化差值指数并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荒漠化指数进行分级的方法适用于本研究区的荒漠化信息提取。(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5-01)
杨通,郭旭东,岳德鹏,汪晓帆,韩圣其[3](2019)在《基于联合变化检测的耕地撂荒信息提取与驱动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撂荒地遥感提取方法主要为分类方法和变化检测方法。由于撂荒地覆被类型复杂,容易同草地、灌木混分,导致分类方法的提取精度不高。而变化检测方法易受非耕地变化因素干扰,且只能提取监测周期内的新增撂荒,无法提取监测周期之前的历史撂荒。此外,受遥感数据本身的制约,中低分数据受混合像元干扰而提取能力不足,高分遥感易受地形起伏、云层遮蔽、覆盖周期长等因素干扰而损失精度,因此,传统遥感方法提取撂荒地困难。本研究提出多源数据联合变化检测方法以提取撂荒地。利用多源数据的异质性和不同方法的互补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撂荒地制定不同的提取策略,并进行耦合分析以提取撂荒地。经实地调查验证,该方法提取总精度达到97. 6%。在此基础上,提取撂荒地的距离特征、高差特征、灌溉特征和邻域特征等自然地理指标,对其进行了显着性分析,判别了区域撂荒主导因素,为撂荒驱动力研究、定向提升撂荒地管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苍柏,李楠,宋相龙[4](2018)在《基于目标检测的地质异常信息提取——以湖南香花岭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目标检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特点是可以提取点与点之间的相关关系。二维地质图中,点与点之间往往存在特定的空间关系,将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地质异常信息的提取有其重要性。在讨论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基于该技术目标检测算法(YOLO)的基础上,以湖南香花岭地区为例,提取与锡矿成矿相关的构造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该方法能够覆盖原有矿点,有效地定义点与点之间的相关关系,描述点与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可靠地提取与成矿有关的构造线密度信息,在花岗岩体与构造复杂地区圈出地质异常信息。(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李婷,薛丽,顾华奇[5](2018)在《基于卡方自动交互检测的GF-1影像鄱阳湖湿地信息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准确地获取鄱阳湖区域湿地信息,对湿地进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国产高分一号(GF-1)影像和辅助地学数据作为数据源,将GF-1影像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基于蓝光波段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based on Bule light,NDWI-B)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作为分类变量,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CHAID)决策树算法构建分类规则,并进行研究区范围内的湿地信息提取。最后,采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5.6%和0.82,较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结果分别提高了9.6%和0.12,是鄱阳湖区域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8年09期)
袁玉[6](2018)在《基于SAR图像相干变化检测的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可以给人和建筑物带来灾难的地震发生后,受灾的地方所在的国家和直接管辖的政府要进行救援工作,在进行救援工作之前,首要的工作是对灾区进行灾损评估和精确地划分好哪里受到的破坏严重、哪里受到的损失较轻,这样在分配人员到灾区去救人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区域分配人员。在这一步的工作中,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快速、大面积、准确和直接获取目标区域图像的优点,特别是在最近这些年来得到了非常多的应用,遥感可以做的工作包括:提供被地震破坏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前拍摄的影像数据、在地震发生后拍摄灾区影像、利用遥感图像评估受破坏区域的灾害损失。一般而言,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数据就可以基本满足救灾需求,但是当灾区在震后伴随积云、大雾或者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时候,光学遥感的优势就被大大的限制住了。而微波遥感中的SAR在进行探测工作的时候,不仅不会受此类恶劣天气情况的影响,还可以在夜晚的时候像在白天一样正常获取图像,而且当SAR在进行拍摄探测的时候,是从被研究目标的斜上方进行拍摄的,这种成像的工作方式可以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探测到地物的侧面信息。SAR图像数据不仅仅是强度数据,还包含着相位数据,这是SAR数据相对于光学遥感数据的一大优点,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SAR图像的相位相干性做变化检测的研究,提取地震灾区的震害建筑物,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SA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总结了一般正常规则建筑物对SAR发射电磁波的散射效应及其在SAR图像上的表征,像迭掩、阴影和二次散射等,还分别就高分辨率和中低分辨率SAR图像上的建筑物损毁特征进行了分析描述;本文中的研究是想简单直接地区分出被地震损坏区域的完好和受损坏建筑物,所以在研究中只提取“完好”和“破坏”两种建筑。(2)基于电磁波的相干性算法,对所选的两个实验区的两组SAR图像数据,分别进行震前和震后的同震相干性计算处理,基于相干性结果选择合适的阈值计算方法计算分类阈值来进行分类,提取震害建筑物。(3)由于SAR传感器在工作工程中会有多种去相干因素的存在,这些去相干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干性计算的结果,所以基于植被遥感中计算植被生长指数的思想引入了震前-同震相干性归一化的算法进行相干性的变化检测进而提取出震害建筑物。(4)基于消除去相干因素对相干性影响的思路,以及前人利用假设检验思想对光学遥感图像做变化检测以提取土地利用的研究,引入t假设检验的模型做震前和同震相干性的变化检测研究。(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期刊2018-06-01)
吴静波[7](2018)在《盐碱地信息提取和变化检测方法应用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获取分布离散且范围较广的盐碱地动态变化检测数据,本文首先结合影像的光谱、纹理和地形等24个特征变量,通过多尺度分割,利用随机森林(RF)分类法对研究区双时相Landsat8 OLI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处理;在此基础上,依据RF精度高、可提供重要性特征信息的优势,分别采用多特征融合与分类后比较法进行盐碱地的变化检测与方法评价。影像分类时,对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法(SVM)进行对比研究。分类结果表明:RF的分类精度略高于SVM,总体分类精度为95.492%、Kappa系数为0.947,盐碱地类别精度为98.510%,且计算效率是SVM的16.5倍,更适台进行研究区盐碱地目标级变化检测;同时,RF结果显示影响分类模型精度的有DEM高程数据、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VDI)、短波红外波段、归一化差异湿度指数(NDMI)与第一主分量均值(ME)等,为后续变化检测提供重要信息。变化检测时,基于RF分类结果,分别采用分类后比较法与多特征融和法完成变化检测。分类后比较法与ArcGIS相交分析相结合,将两期分类结果通过栅格转面、融合、相交等步骤,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动态变化图,以数据量化的形式表明盐碱地在2014至2017年间的变化情况与大致范围;基于RF分类后提供的重要特征及重要性值,多特征融合阶段分别作平均加权融合、重要性值加权融合、波段迭加融合处理,形成新的单一特征和向量。之后结合RF算法进行变化检测。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由于特征维度的降低,叁种多特征融合变化检测中,两种加权融合检测法的运算效率约为波段迭加融合检测法的2倍。重要性值加权法在检测精度、Kappa系数、错分误差、漏分误差五个方面均略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总体检测精度为99.62%,由于变化检测相当于二次分类,两级级联精度最低为94.24%,最高为95.13%。重要性值加权检测法与分类后比较法比较得知,两种方法在软件使用复杂度上,前者略优于后者,在进行硬件集成时可能更具优势,但定量表示略显不足,需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取。综上所述,将RF算法分别与分类后比较法、重要性值加权融合法两种变化检测技术相结合,在完成盐碱地的变化检测时,既能利用RF分类随机性满足分类后比较法的高精度依赖性,获得量化和直观的检测结果,同时,RF提供的特征重要性值又避免了多特征融合变化检测中阈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全面的描述特征属性,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可降低集成复杂度,提高效率。(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4-01)
闫琦,李慧,荆林海,唐韵玮,丁海峰[8](2018)在《结合显着性检测和超像素分割的遥感信息提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显着性检测算法在复杂多目标遥感图像中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显着性检测和超像素分割的遥感信息提取算法。该算法通过GBVS(graph-based visual saliency)方法检测出原始影像中部分显着性较高的区域,然后利用SLIC(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方法分割显着区域,并修正显着区域边缘得到训练样本数据,进一步对训练样本进行统计学习,构造显着目标提取的阈值区间,最后实现对整幅超像素图像的显着目标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能更加有效地检测出遥感图像中的显着目标,比目前主流的显着区域检测算法提取效果更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具有明显显着区域的复杂多目标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郭磊[9](2017)在《基于MBD的车间现场加工零件检测信息提取与管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叁坐标测量机(CMM)成为了企业产品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提高CMM的自动化与集成化是现代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然而,在零件检测信息提取与管理方面,许多企业依然采用CAD中性文件作为信息的载体和基础,从而导致部分检测信息缺失、数据传递受阻等问题出现。MBD模型定义了产品检测过程中的完备信息,使得零件检测信息的提取与管理更加方便与直观,并为后续检测工艺规划等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CMM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找出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基于MBD的零件检测信息提取与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其次,对零件MBD模型的检测信息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公差信息与几何特征信息之间关联关系,并构建了基于MBD的零件检测信息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Creo Parametric TOOLKIT二次开发工具,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下开发了零件检测信息提取的应用程序。再次,研究了检测过程中的任务分配和路径规划问题。在检测任务分配方面,建立了符合军工企业车间实际的任务分配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出了最优分配方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以及算法的有效性。而对于检测路径规划,为将离散的检测点连接生成一条有效的无碰撞路径,提出基于遗传蚁群算法对检测路径进行优化。最后,结合上述分析与研究成果,利用Java、Oracle等技术,在Eclipse平台上开发了系统的原型系统,实现了CAD/CMM/MES集成。并通过企业试点运行,显着提高了企业检测效率,同时验证了其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薛腾飞,张景发,李强[10](2016)在《基于相关变化检测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多源遥感图像震害信息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图像面向对象分类作为空间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在震害信息提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光学遥感影像是正射图像,只能提取建筑物屋顶信息,这使得单一利用震后光学影像进行震害信息提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相关变化检测的光学影像震害建筑物面向对象提取方法,即在光学影像面向对象提取的数据中融合SAR相关性,对光学影像进行面向对象提取震害建筑物时不仅考虑建筑物的几何、光谱等特征,还加入震前震后变化信息即SAR相关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选取2008年汶川MS8.0地震震区都江堰地区作为研究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相对于单一使用光学影像进行震害建筑物提取,其准确度有较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检测信息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能够获取研究区耕地、草地、林地、裸地、沙地、水体、建设用地这七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变化,本文利用光谱、纹理以及地形共计25个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变量,基于面向对象分割,利用随机森林(RF)分类算法对研究区2010年和2017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 TM和OLI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并对分类结果建立混淆矩阵作出分类精度评价,测试出分类器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4.95%,Kappa系数为0.94,表明了面向对象结合随机森林的分类算法可有效应用于荒漠化地区地物的分类。通过对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进行特征重要性评价,发现对模型分类精度影响较大的有Landsat OLIBB波段、PC1的均值特征、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BSWIR1波段、缨帽变化的绿度特征波段等特征变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检测时,对分类结果中各地物类型覆盖的总面积分析可知沙地面积从2010年的461.84km2减少到2017年的206.76km2,共计减少255.08km2。其主要转化对象是裸地和草地,对应转化面积分别为129km2和41.26km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近年来对于荒漠化重点地物类型沙地的治理效果。另一种荒漠化重点地物类型裸地的覆盖面积从2010年的456.27km2增长到2017年的852.42km2,共计增长396.15km2,其增长来源主要是沙地和草地类型转化为裸地。通过构建NDVI-Albedo特征空间来确定NDVI与Albedo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根据Verstrate和Pinty的研究结论来计算研究区的荒漠化差值指数(DDI),并利用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荒漠化差值指数(DDI)分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和非荒漠化4个级别。通过对两个时期荒漠化面积变化检测得出研究区非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的覆盖面积分别减少105.25km2和83.16km2,相较于2010年的非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面积相比变化率分别达到-15.59%和-16.88%,其覆盖面积呈现出减少趋势,与地物分类结果中草地地物类型减少605.8km2和沙地覆盖面积减少255.08km2的趋势相符。而与此同时轻度荒漠化和中度荒漠化的覆盖面积分别增加113.94km2和74.37km2,与地物分类结果中裸地面积增长396.15km2的趋势相吻合,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利用NDVI-Albedo特征空间来计算荒漠化差值指数并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荒漠化指数进行分级的方法适用于本研究区的荒漠化信息提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检测信息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1].桂喜雨.填丝TIG焊接过程视觉检测及熔透信息提取[D].山东大学.2019
[2].陈祖洋.盐池县缓坡地带荒漠化信息提取及变化检测研究[D].宁夏大学.2019
[3].杨通,郭旭东,岳德鹏,汪晓帆,韩圣其.基于联合变化检测的耕地撂荒信息提取与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9
[4].李苍柏,李楠,宋相龙.基于目标检测的地质异常信息提取——以湖南香花岭地区为例[J].地质学刊.2018
[5].李婷,薛丽,顾华奇.基于卡方自动交互检测的GF-1影像鄱阳湖湿地信息提取[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
[6].袁玉.基于SAR图像相干变化检测的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8
[7].吴静波.盐碱地信息提取和变化检测方法应用与比较[D].宁夏大学.2018
[8].闫琦,李慧,荆林海,唐韵玮,丁海峰.结合显着性检测和超像素分割的遥感信息提取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
[9].郭磊.基于MBD的车间现场加工零件检测信息提取与管理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10].薛腾飞,张景发,李强.基于相关变化检测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多源遥感图像震害信息提取[J].地震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