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肠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化螟,中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6S,rDNA文库
肠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振,韩兰芝,刘玉娣,侯茂林[1](2016)在《Bt杀虫蛋白处理后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讨经Bt杀虫蛋白处理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对采自北京(BJ)和福州(FZ)2个地区在室内分别经过未用Bt杀虫蛋白和使用Bt杀虫蛋白(Cry1Ab,Cry1Ac和Cry1Ca)多代汰选条件下的二化螟幼虫中肠进行解剖,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Illumina Mi Seq技术测序平台对3个处理组(BJCry1Ab,BJCry1Ac和FZ1Ca)和2个对照组(BJCK和FZCK)中肠细菌的16S r DNA V3可变区进行电泳检测和高通量测序。【结果】DGGE图谱显示,5个不同处理组的细菌不仅丰富度存在差异,同时同种细菌在不同处理组中的比例也存在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次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以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同一地区的二化螟种群,Bt杀虫蛋白处理组(BJCry1Ab,BJCry1Ac和FZ1Ca)的二化螟幼虫与对照组(BJCK和FZCK)相比,优势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比重均有所增加,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所占比重均有所降低。北京和福州这2个地区未用Bt杀虫蛋白处理的对照组之间肠道菌落的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经Bt杀虫蛋白处理后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出现变化,推测可能与二化螟取食不同Bt杀虫蛋白、地理位置差异以及饲养代数不同有关。(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石小玉[2](2015)在《黄翅大白蚁后肠细菌来源木聚糖酶的纯化与基因克隆以及培菌白蚁菌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生物质转化的重要群体,在未对木材进行物理和化学的特殊处理情况下,白蚁可以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自身生存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是相对温和且高效的一个转化系统。白蚁对于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与其共生微生物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根据白蚁后肠共生原生动物的有无,可以分为低等白蚁(有共生原生动物)和高等白蚁(无共生原生动物)两大类群。目前认为低等白蚁是通过内源纤维素酶(白蚁自身分泌)和外源纤维素酶(共生微生物分泌)的双重纤维素降解机制完成降解过程,而占白蚁总种类的75%的高等白蚁的降解机制则复杂的多。培菌白蚁(Fungus-growing termites)属于高等白蚁科(Termitidae)、大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因与鸡枞菌属(Termitomyces)真菌共生而得名。这类白蚁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因为能够特异性在白蚁巢内培养担子菌科的蚁巢伞菌属的真菌并以其为食,因此就构成了白蚁自身、体外真菌和肠道微生物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共生体系。而这种降解模式也是现在对于高等培菌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所在。为了了解高等培菌白蚁肠道微生物和白蚁共生菌圃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的作用,本文以培菌白蚁为研究对象,做了以下研究:首先对于黄翅大白蚁后肠来源类芽孢杆菌-Mb1产生的木聚糖酶进行了蛋白质纯化,通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柱,疏水作用柱,分子筛纯化,最终得到了条带单一的蛋白,命名为XylMb1, XylMb1是一种木聚糖内切酶,分子量为20 kDa,是目前报道的分子量较小的木聚糖酶,证明了高等培菌白蚁后肠微生物对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潜力,同时我们成功的得到了木聚糖酶基因XylMbl.其次利用16 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对黑翅土白蚁不同形成时间的菌圃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菌圃微生物种类比较少,其中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细菌所占比例远大于黑翅土白蚁肠道中该菌所占比例,拟杆菌门的细菌可能会起到为宿主提供丰富氮源的作用,还发现了黑翅土白蚁肠道未检测到的螺旋菌门的细菌;其次,理研菌科和紫单胞菌科这两类菌在黄翅大白蚁后肠中为优势菌群,其中所占细菌比例比较接近于形成时间短的Fungus Comb 2中二者的比例;最后,形成时间较长的菌圃具有相对较多的拟杆菌科、毛螺旋菌科、红螺菌科和α-变形杆菌科的细菌,而形成时间较短的的菌圃细菌种类较多,除了含量为36.32%的理研菌科的细菌,还具有了一些无胆甾原体科、暖绳菌科、硝化螺菌属、红螺菌科的细菌;同时这两种菌圃中共生真菌-鸡枞菌的大量存在证明了该真菌是培菌白蚁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论是作为食材还是在木质素、糖类的降解方面。对于黑翅土白蚁菌圃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充实了我们对于白蚁生活环境的认识。总之,本论文以培菌白蚁为研究对象,纯化和分析了黄翅大白蚁后肠来源-类芽孢杆菌Mbl产生的木聚糖酶的性质,并得到了木聚糖酶基因XylMb1;同时通过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对黑翅土白蚁不同形成时间的菌圃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丰富了我们对于白蚁生活环境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13)
贾慧茹,吴艳艳,代平礼,王强,周婷[3](2015)在《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肠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杀虫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0.005,0.015和0.045 mg/L)的吡虫啉蔗糖溶液以及含丙酮(0.03%)的糖水(空白对照)在实验室内饲喂刚出房的意大利蜜蜂,在饲喂3,6,9,12和15 d时分别取样。提取中肠细菌基因组DNA,采用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处理组蜜蜂中肠细菌群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细菌序列分析表明,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同一时间内各处理组间主要细菌数量差异不显着(P>0.05),同时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也不显着(P>0.05)。【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雪,王树诚,文涛,马景宏[4](2014)在《副溶血性弧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分子分型和耐药性、血清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ERIC-PCR分子分型、耐药性和血清型相关性研究。方法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对40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DNA指纹图谱,并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DNA扩增图谱进行分析,做出聚类图从而分型,并与菌株血清型、耐药性比较分析。结果40株菌用ERIC-PCR分为5个型,分辨力指数为(DI)为0.5;血清分型分为4个型;对8种抗生素中的萘啶酸、头孢噻亏、头孢西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株均出现在ERIC-PCR方法分型A型和血清分型O3型中。结论研究显示ERIC-PCR方法可以用于该菌分型分析,具有较好的分型能力。血清分型与ERIC-PCR方法分型一致。通过ERIC-PCR分型的树状图和血清分型结果推断,血清型O3群菌株很可能起源于血清型O1群菌株,血清型O3群和O1群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刘杨,钟玮,费忠安,赵锋,乔代蓉[5](2013)在《家蝇中肠细菌群落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蝇(Musca domestica)是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是许多病原体传播的机械媒介和生物媒介.为了研究家蝇中肠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了解家蝇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构建了家蝇中肠细菌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文库包括88条序列,分别属于22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其中12个OTUs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个OTUs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1个OTU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中,Gammaproteobacteria有10个OTUs,Betaproteobacteria和Epsinoproteobacteria各1个OTU,未发现Alphaproteobacteria和Delta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中,6个OTUs属于Lactobacillales,1个OTU属于Clostridia,2个OTUs属于Bacillales.文库中Gammaproteobacteria有71条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0.7%,是优势种类.文库中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变形杆菌属(Proteu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中的许多种类都是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家蝇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6](2013)在《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抗药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和分析了二化螟4个抗药性水平不同的种群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生测结果表明,以二化螟黑龙江种群(HIJ种群)作为相对敏感品系,连云港种群(LYG种群)对杀虫单、毒死蜱、叁唑磷的抗性为低抗至中抗水平,瑞安种群(RA种群)和诸暨种群(ZJ种群)的抗性为中抗至极高抗水平,这3个种群对阿维菌素均为敏感水平。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表明,PCR扩增得到的16S rDNA基因代表了二化螟幼虫中肠内21种细菌系统发育型,其中大多数属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在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种群中,幼虫中肠微生物群落除ZJ种群的Lactococcus garvieae,L.lactissubsplactis和Ochrobactrum anthropic等3种菌较丰富外,其余均以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主。DGGE图谱显示,HIJ种群条带较为单一,LYG种群条带最为丰富,ZJ种群与RA种群条带丰富度相似。4个种群均出现Enterococcus faecium,E.hirae和Arthrobacter sp.等细菌,且以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主。结果显示了不同抗药性水平的二化螟种群中肠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二化螟不同抗药性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夏晓峰,郑丹丹,林海兰,尤民生[7](2013)在《小菜蛾幼虫中肠细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中肠微生物在其食物消化、生长发育以及抵御病原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中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本文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从饲养的小菜蛾3龄幼虫中肠分离得到8株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分属于Serratia(3株),Enterobacter(3株),Stenotrophomonas(1株)和Myroides(1株)4个属,其中,7株菌均归类于γ-变形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表明小菜蛾幼虫中肠可培养细菌的优势菌群为Gamma-proteobacteria。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小菜蛾中肠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功能提供了菌株材料和工作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何庆,罗剑飞,林炜铁,井洪珍[8](2013)在《火腿肠细菌总数FISH检测技术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快速的火腿肠中细菌检测和计数方法,本文采用细菌通用探针EUB338作为标记,优化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火腿肠中细菌的方法。比较了叁种细胞固定方法,结果表明最佳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为:4℃4%多聚甲醛固定15 min,46℃热固定2 h;最佳的杂交条件:杂交温度为46℃,杂交时间为3 h,杂交洗脱液浓度为225 mmol/L;优化的FISH方法应用于火腿肠样品的总菌数的检测,并且将FISH方法对火腿肠样品的细菌计数与传统平板计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FISH方法相较于平板计数方法检出数高,而且所需时间大大缩短,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简捷。本实验充分体现了FISH快速定量的优势,FISH可以作为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卢士玲,李开雄,徐幸莲,李蕊婷,马宇霞[9](2012)在《传统香肠中产生物胺肠细菌和乳酸菌分离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建立了单层培养,双层显色分离产生物胺肠细菌和乳酸菌的方法,并分离到96株产生物胺肠细菌和58株产生物胺乳酸菌。经变性凝胶梯度电泳分析(PCR-DGGE)和PCR扩增测序后与Genebank数据库比对得知,这154株产胺菌属于5种菌,分别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并采用特异性引物证明了产生物胺基因的存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2年08期)
崔红娟[10](2011)在《转cry1Ah基因玉米对意蜂中肠细菌群落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蜜蜂是很多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的传粉者,在生态和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关键的非靶标生物。目前我国人工饲养的蜜蜂主要是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它在植物授粉和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转基因作物对授粉蜜蜂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是人们目前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通过根际效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是评价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自主研发的对亚洲玉米螟有高毒力的转cry1Ah基因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实验室内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影响分别用转基因玉米花粉糖水、常规玉米花粉糖水、含高浓度质粒糖水、线性cry1Ah片段糖水、糖水空白对照组在实验室内饲喂意大利蜜蜂。两周之后,进行解剖,提取肠道细菌基因组DNA,用免培养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五个处理组蜜蜂肠道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五个处理组DGGE图谱中Shannon’s指数在2.51-2.79之间,群落分布均匀度指数为0.99-1.01,不同处理组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不显着。对DGGE图谱中的特异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分析,序列分析结果主要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类(Actinobacteria)。Firmicutes主要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组成,Proteobacteria包含有α-,β-,γ-Proteobacteria,还有部分菌分类地位未确定。2、田间网室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影响在田间网室内分别种植转基因玉米和常规玉米。在玉米盛花期时放入蜂群,每个网室放入叁箱蜂群,每箱大约10000只蜜蜂。对刚出房的幼虫和工蜂进行标记,对标记后食花粉0天、3天、6天、9天的幼虫分别取样,每个处理组叁个重复;对标记后食花粉0天、15天、30天的工蜂分别取样,每个处理组叁个重复。提取肠道细菌基因组DNA,用DGGE技术分析不同处理组蜜蜂肠道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天数幼虫处理组DGGE图谱中Shannon’s指数在2.88-3.11之间,群落分布均匀度指数为0.99-1.01,不同天数幼虫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组成差异不显着。对DGGE图谱中的特异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序列分析主要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不同天数工蜂处理组DGGE图谱中Shannon’s指数在2.60-2.78之间,群落分布均匀度指数为0.99-1.00,不同天数工蜂中肠细菌群落组成没有显着性差异。对DGGE图谱中的特异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序列分析主要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类(Actinobacteria)。3、转cry1Ah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分析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同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BIOLOG方法,对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根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0天、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土壤样品取样分析,根部可培养的微生物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消长,但同一时间内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二者根部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不显着。同时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内,根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40-2.70,群落分布均匀度指数为0.96-0.99;根部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17-2.48,群落分布均匀度指数为0.95-0.99;转基因玉米和常规玉米根部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差异并不显着。对DGGE图谱中的特异条带进行回收测序,细菌序列分析主要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类(Actinobacteria)和未知菌类(Unknown);真菌序列分析主要是担子菌(Basidiomycotina)、半知菌(Deuteromycotina)、子囊菌(Ascomycotina)、接合菌(zygomycotina)和一些未知真菌类。在玉米生长0天、30天、90天、180天土壤样品进行BIOLOG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的孔平均颜色变化率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说明cry1Ah基因的导入并没有对玉米根际土壤群落结构产生显着影响。综上所述,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对有益昆虫和土壤微生物没有不良影响,对生态环境是安全的。这项工作的开展,丰富了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生态安全性研究数据,为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1-04-06)
肠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生物质转化的重要群体,在未对木材进行物理和化学的特殊处理情况下,白蚁可以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自身生存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是相对温和且高效的一个转化系统。白蚁对于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与其共生微生物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根据白蚁后肠共生原生动物的有无,可以分为低等白蚁(有共生原生动物)和高等白蚁(无共生原生动物)两大类群。目前认为低等白蚁是通过内源纤维素酶(白蚁自身分泌)和外源纤维素酶(共生微生物分泌)的双重纤维素降解机制完成降解过程,而占白蚁总种类的75%的高等白蚁的降解机制则复杂的多。培菌白蚁(Fungus-growing termites)属于高等白蚁科(Termitidae)、大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因与鸡枞菌属(Termitomyces)真菌共生而得名。这类白蚁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因为能够特异性在白蚁巢内培养担子菌科的蚁巢伞菌属的真菌并以其为食,因此就构成了白蚁自身、体外真菌和肠道微生物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共生体系。而这种降解模式也是现在对于高等培菌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所在。为了了解高等培菌白蚁肠道微生物和白蚁共生菌圃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的作用,本文以培菌白蚁为研究对象,做了以下研究:首先对于黄翅大白蚁后肠来源类芽孢杆菌-Mb1产生的木聚糖酶进行了蛋白质纯化,通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柱,疏水作用柱,分子筛纯化,最终得到了条带单一的蛋白,命名为XylMb1, XylMb1是一种木聚糖内切酶,分子量为20 kDa,是目前报道的分子量较小的木聚糖酶,证明了高等培菌白蚁后肠微生物对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潜力,同时我们成功的得到了木聚糖酶基因XylMbl.其次利用16 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对黑翅土白蚁不同形成时间的菌圃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菌圃微生物种类比较少,其中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细菌所占比例远大于黑翅土白蚁肠道中该菌所占比例,拟杆菌门的细菌可能会起到为宿主提供丰富氮源的作用,还发现了黑翅土白蚁肠道未检测到的螺旋菌门的细菌;其次,理研菌科和紫单胞菌科这两类菌在黄翅大白蚁后肠中为优势菌群,其中所占细菌比例比较接近于形成时间短的Fungus Comb 2中二者的比例;最后,形成时间较长的菌圃具有相对较多的拟杆菌科、毛螺旋菌科、红螺菌科和α-变形杆菌科的细菌,而形成时间较短的的菌圃细菌种类较多,除了含量为36.32%的理研菌科的细菌,还具有了一些无胆甾原体科、暖绳菌科、硝化螺菌属、红螺菌科的细菌;同时这两种菌圃中共生真菌-鸡枞菌的大量存在证明了该真菌是培菌白蚁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论是作为食材还是在木质素、糖类的降解方面。对于黑翅土白蚁菌圃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充实了我们对于白蚁生活环境的认识。总之,本论文以培菌白蚁为研究对象,纯化和分析了黄翅大白蚁后肠来源-类芽孢杆菌Mbl产生的木聚糖酶的性质,并得到了木聚糖酶基因XylMb1;同时通过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对黑翅土白蚁不同形成时间的菌圃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丰富了我们对于白蚁生活环境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振,韩兰芝,刘玉娣,侯茂林.Bt杀虫蛋白处理后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变化[J].昆虫学报.2016
[2].石小玉.黄翅大白蚁后肠细菌来源木聚糖酶的纯化与基因克隆以及培菌白蚁菌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贾慧茹,吴艳艳,代平礼,王强,周婷.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的影响(英文)[J].昆虫学报.2015
[4].李雪,王树诚,文涛,马景宏.副溶血性弧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分子分型和耐药性、血清型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
[5].刘杨,钟玮,费忠安,赵锋,乔代蓉.家蝇中肠细菌群落组成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
[6].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J].昆虫学报.2013
[7].夏晓峰,郑丹丹,林海兰,尤民生.小菜蛾幼虫中肠细菌的分离鉴定[J].应用昆虫学报.2013
[8].何庆,罗剑飞,林炜铁,井洪珍.火腿肠细菌总数FISH检测技术的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3
[9].卢士玲,李开雄,徐幸莲,李蕊婷,马宇霞.传统香肠中产生物胺肠细菌和乳酸菌分离方法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
[10].崔红娟.转cry1Ah基因玉米对意蜂中肠细菌群落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