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秩序的形成论文-刘镇山,唐秋晨

法律秩序的形成论文-刘镇山,唐秋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律秩序的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团组织,法律秩序,立法参与,权力制约

法律秩序的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刘镇山,唐秋晨[1](2012)在《论法律秩序形成的社会组织基础——评《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法治的深入推进,法治有赖于多元力量的推动方能实现。《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一书从社会学和法学两个学科的视角深入地揭示了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的内在关系。良好的法律秩序是法治的重要表征,随着社团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法律构序的主体已不仅是国家机关和公民,而还应该将社团组织包纳其中。社团组织在立法参与和权力制约等方面具有积极的表现,可为法律秩序的形成和法治的达致提供越发强大的推动力。(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白雪,施延亮[2](2009)在《浅析和谐社会中法律秩序形成之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符合和谐社会的法律秩序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法律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基本现象,同时也是法的基础价值。法律秩序的形成可以促进社会繁荣,为人们提供安定、幸福的生活环境。笔者拟通过法理学视野对法律秩序的形成因素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借鉴各种学说对法律秩序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归纳法律秩序区别于其他社会秩序所具有的特点和法律秩序所独有的社会功能;第叁部分旨在详细分析法律秩序形成的各种因素,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律适用过程中司法权威的树立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以及民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09年06期)

王文建[3](2008)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法律秩序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社会作为法律秩序建构的重要目标,对法律秩序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法律秩序作为重要的法律价值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巨大的稳定与保障作用。促进法律秩序形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可以促进法律秩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8年27期)

杨莉[4](2008)在《论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从法社会学角度,以各种社会因素对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的影响为切入点,探索和研究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的形成问题。首先,本文从国内外学者关于城乡结合部和法律秩序的论述入手,对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进行必要的界定,指出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是指在城乡结合部这一兼具城市和乡村特色的特殊区域内,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集团)在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交叉指引与调控下,为实现特定的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而展开的持续性人际互动过程,以及因此而呈现出来的社会稳定运行与和谐发展的状态。接着,从经济、社会、制度、心理方面对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形成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述了二元性经济结构及资源配置关系、多元利益主体的社会组成与互动博弈、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及城乡二元体制、传统儒家文化和现代法律观念对法律秩序形成的影响,说明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形成条件;同时,也从城乡结合部自身的流变性、利益维护的多元性以及社会拒绝角度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形成可能面临的障碍。最后,针对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构建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并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关于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发展的对策性建议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6-03)

杨力[5](2006)在《实践格局与社会经济结构:法律秩序形成的深层制约构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法律秩序形成的深层制约构架可以归结为实践格局和社会经济结构,其中前者是历史本体,后者是现实基础。法律秩序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意志化形态,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治性特殊领域,它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机制是复杂的。(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北岳,李效安[6](1996)在《略论秩序、法律秩序的价值与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略论秩序、法律秩序的价值与形成北岳,李效安一、自然、社会的有序性我们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既是我们认识的对象,也是我们实践的对象──我们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进行信息、能量、物质交换。自然界是一个相对恒定、稳定的存在──不同的物质、物体在较小尺度的...(本文来源于《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法律秩序的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符合和谐社会的法律秩序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法律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基本现象,同时也是法的基础价值。法律秩序的形成可以促进社会繁荣,为人们提供安定、幸福的生活环境。笔者拟通过法理学视野对法律秩序的形成因素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借鉴各种学说对法律秩序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归纳法律秩序区别于其他社会秩序所具有的特点和法律秩序所独有的社会功能;第叁部分旨在详细分析法律秩序形成的各种因素,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律适用过程中司法权威的树立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以及民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律秩序的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镇山,唐秋晨.论法律秩序形成的社会组织基础——评《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

[2].白雪,施延亮.浅析和谐社会中法律秩序形成之因素[J].社科纵横.2009

[3].王文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法律秩序形成[J].法制与社会.2008

[4].杨莉.论城乡结合部法律秩序的形成[D].湘潭大学.2008

[5].杨力.实践格局与社会经济结构:法律秩序形成的深层制约构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

[6].北岳,李效安.略论秩序、法律秩序的价值与形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

标签:;  ;  ;  ;  

法律秩序的形成论文-刘镇山,唐秋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