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场路系统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有限元,场路耦合仿真
场路系统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辉,郑晓钦,吴新振,林楠,魏锟[1](2019)在《基于有限元场路耦合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定子匝间短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在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时的运行情况,建立了基于有限元场路耦合仿真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齿槽效应、谐波等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适用于系统的发电机故障和整流部分故障的研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故障状态下系统的负载电压、相电压、相电流、短路电流等的变化特点,说明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对系统产生的影响。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文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马腾,杜敬涛,许得水,代路,张潫[2](2018)在《任意弹性边界支承输流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改进傅里叶级数方法建立了任意弹性边界支承下输流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模型。通过在管路两端引入两种边界支承弹簧,所有经典边界条件及其组合可以通过设置相应刚度系数得到。管路横向振动位移采用标准傅里叶级数与边界光滑函数迭加展开,使得所构造的场函数在整个域内[0,L]足够光滑,联立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系统微分方程与弹性边界条件,求得任意边界条件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的标准特征值问题。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此模型预报不同条件下输流管路振动特性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了边界支承刚度变化对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此模型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等特点,可以为研究复杂边界支承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特提供新的分析手段。(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艳辉,吴新振,郑晓钦,林楠[3](2019)在《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二极管故障时场路耦合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在二极管故障时的运行情况,建立了基于有限元的场路耦合仿真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分别对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中二极管开路故障和短路故障进行了研究,得到两种二极管故障状态下系统的负载电压、相电流的运行特点,阐明了二极管开路故障和短路故障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及分析的合理性、准确性。研究为二极管开路时系统容错运行的可行性以及二极管短路时系统保护方案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沈风顺[4](2017)在《交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场路耦合仿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追求实时性的快速开发理念,以满足对设计原形的高可靠性的、快速开发加工生产的目的和需求。机电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已经步入到数字化、虚拟化的时代。构建完善的机电控制系统快速开发平台,有助于加速工程开发进度,减少样机开发流程和成本,快速验证样机及控制器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本文主要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最新的航天机电控制半实物快速仿真技术的应用,总结分析了控制用交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系统仿真方法,提出了“交流伺服电机场路耦合叁维有限元仿真的重要性”,阐明了使用叁维代替传统二维仿真分析的优势。第二部分,论述了齿槽转矩对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罗列了降低齿槽转矩的方法及利弊,使用解析法计算了电机的极弧系数,然后使用叁维电磁有限元方法对电机中的齿槽转矩和空载状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计算论证了叁维电磁有限元的关键技术及优势。第叁部分,目前电机设计与控制系统设计相对独立,致使电机与控制器匹配较差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场路耦合方法,将电机的叁维有限元仿真与控制系统仿真相结合对电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所设计的交流伺服电机在某种特定的控制策略下能满足控制性能指标要求。本文对所设计的交流伺服电机系统进行了瞬态仿真,实现了负载启动与控制,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本文所提出的场路耦合仿真方法,对于其它类型电机的优化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11-01)
向猛[5](2016)在《火箭发动机高压气路系统流热耦合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气控系统或气路吹除置换系统中的自动器中,经常用到适用于常温环境的非金属材料制品,起到防止外漏、提供阻尼或隔离介质等功能。非金属制品的性能稳定性对于自动器性能、系统功能乃至发动机工作状态有着极大的影响,而非金属制品的性能稳定性又往往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比如温度、受力状态、介质种类以及储存时间等。本文以国家某重点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为背景,以其中高压气路分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化建模理论和流热耦合仿真思想,利用Gambit软件对该研究对象进行了叁维简化建模,使用Fluent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流热耦合仿真分析,即将流场和热分别进行求解,在流体区域和固体区域的共同边界进行耦合迭代,以获得与非金属直接接触固壁温的分布情况,从而对气路系统中非金属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在整个仿真分析过程中,抓住了系统建模的重点,即减压器运动阀芯的动网格建模及参数更新设置,因为减压器的出口压力稳定作用对整个系统的流热耦合仿真计算收敛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为:a)研究了高压气路系统建模方法,通过熟悉其内部组成组件的结构,分清组件内部零部件对研究结果精度影响的主次,对各组件进行适当、有效、可行的结构简化,按简化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b)研究了减压器内部阀芯结构的动网格区域建立、动网格区域的网格划分以及边界条件和连续区域的设置,单独进行了减压器内部流热耦合仿真计算,对比计算结果知动网格移动面实际移动距离同理论拟合值基本吻合,且计算得到的出口压力值十分稳定,温度分布也符合预期,验证了减压器动网格建模和流热耦合计算方法的正确性。c)利用流热耦合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发动机高压气路系统全剖面工作流程中各自动器内部固体结构的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获得了非金属接触固壁温的变化趋势和非金属工作温度极限值。认为高压气路系统介质温度变化和固体传热对非金属件正常使用无影响。d)搭建了真实的高压气路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流热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得到的自动器内部非金属接触固壁温的变化趋势与真实试验结果一致,变化绝对值的偏差较小,计算精度较高,可在发动机分系统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9-01)
刘洋[6](2015)在《基于场路耦合法的不同风电变流系统中PMSG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PMSG)因具有高效率、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永磁同步发电机所带变流器类型的选择对发电机的功率、效率以及风电机组的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场路耦合仿真的方法,针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带不同变流系统进行仿真,定量地分析了发电机的磁链、电流、损耗等方面的性能。为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Direct-drive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DWPGS))的变流器的选取和设计提供定量的参考,同时在没有原始实验模型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来评估DWPGS性能。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DWPGS的拓扑结构和控制原理,建立了风力机与PMSG在电磁场中以及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介绍了PMSG的铁耗、铜耗以及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计算模型。同时针对两种DWPGS中的变流器,详细地分析了它们的控制原理,并且给出了SVPWM实现的过程。其次,在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在Ansys Maxwell、Simplorer和Matlab/Simulink叁个软件中建立DWPGS场路耦合系统,详细介绍了在各个软件中需要的设置,给出了PMSG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剖分过程,并且对整个耦合仿真系统的步长进行了合适选取。最后,在搭建了耦合协同仿真模型后,对本文所提到的两种DWPGS进行了仿真,对两种系统下的PMSG的电流谐波、转矩波动、损耗进行了定量的对比评估,同时也对两个系统下的PMSG和变流器的效率进行了对比,通过场路耦合仿真分析可以发现在接背靠背变流器时,PMSG具有更低的电流谐波、转矩波动、损耗以及更高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张竞雄[7](2014)在《基于SVPWM无刷双馈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场路耦合有限元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刷双馈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因数可控、变频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在大功率、高电压、高扭矩、低转速的调速系统以及变速恒频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无刷双馈电机变速驱动系统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正处在模拟仿真和样机试制阶段。现阶段的仿真多数是针对无刷双馈电机或者控制系统的单独仿真,鲜有文章涉及无刷双馈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高性能联合仿真;试验样机及配套系统虽已问世,但是其结构优化、参数调试等工作依然需要高精度仿真的支持。所以,无刷双馈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亟需一种高性能仿真方法为其提供技术参考。因为无刷双馈电机定转子结构和内部电磁关系复杂,传统的交流电机性能分析方法并不能准确的对无刷双馈电机进行模拟仿真;又因专业的电磁仿真软件只能针对电机电磁场进行仿真,不能考虑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供电和矢量控制等复杂外电路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这使得无刷双馈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仿真困难重重。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场路耦合联合仿真的方式,对转差型矢量控制SVPWM供电的无刷双馈电机变速驱动系统进行了仿真,获得了高精度的仿真结果。本文所做具体工作如下:首先,研究无刷双馈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方式,SVPWM供电方式和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为建立SVPWM供电的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在前人对无刷双馈电机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推导无刷双馈电机动态数学模型方程,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基于动态数学模型的电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建成整个驱动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然后,建立由SVPWM供电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的变速驱动系统Simulink模型,实现无刷双馈电机异步启动、转速快速跟踪、功率因数可控等功能,获得相关控制器的具体参数,为实现联合仿真做好准备。最后,在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中建立无刷双馈电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在Simplorer仿真软件中建立了SVPWM供电的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并将两个仿真软件进行实时数据交互的场路耦合联合仿真,获得无刷双馈电机在SVPWM供电转差型矢量控制下的运行仿真数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6-01)
倪有源,赵亮,李伟[8](2013)在《基于场路耦合方法研究42V汽车用永磁发电机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场路耦合方法进行分析,利用商用Ansoft软件中的Maxwell 2D模块和Simplorer模块,采用场路耦合方法建立并研究了一台42V汽车用永磁发电机系统。对于不可控整流桥和全控整流桥,分别得出额定转速下不同负载对于蓄电池电压的影响,并得出不同转速下发电机铁耗和蓄电池电压。(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2期)
张丙强,李亮[9](2013)在《人车路系统叁维耦合振动分析及舒适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将车身视作叁维弹性梁、车轮为刚性体的全车模型,人体采用坐姿并联动力模型,路面简化成Kelvin地基上的板,通过轮胎的刚性滚子接触模型将车辆与路面耦合在一起,建立起考虑人车、车路耦合作用的用于评价车辆乘坐舒适度的叁维人车路耦合系统振动模型,并推导出其运动平衡方程;通过Galerkin法对路面方程进行离散,采用New-mark积分法对耦合系统方程组进行求解,对人车路系统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采用人体加权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车辆乘坐舒适度进行评价,并对系统各参数对车辆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进行探讨。数值分析表明:传统模型下车辆乘坐舒适度指标与本文模型的指标相差最高可达到约30%;在分析车辆振动响应及乘坐舒适度时,不能忽视车辆与路面、人体与车辆相互作用,系统各参数对车辆乘坐舒适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张丙强,李亮[10](2012)在《侧向风荷载对人-车-路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谱解法模拟脉动风荷载场,根据风洞试验测得的车辆的空气动力参数,计算出作用在车辆侧面的风荷载;将风荷载加到人-车-路耦合振动系统方程中,建立起考虑其影响的系统耦合振动方程;采用人体加权竖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车辆乘坐舒适度进行评价,并对模拟风速场及侧向风速大小对车辆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表明:静态风减小了人体、车辆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值,但对其加速度均方根值没有影响;脉动风作用下人体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略有变化,但均方根值却增大较多;侧向风荷载场对路面结构的振动几乎没有影响;平整路面下乘坐者出现不舒适感的临界风速为55m/s,A级不平整路面出现不舒适感的临界值为15m/s.(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2年05期)
场路系统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一种改进傅里叶级数方法建立了任意弹性边界支承下输流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模型。通过在管路两端引入两种边界支承弹簧,所有经典边界条件及其组合可以通过设置相应刚度系数得到。管路横向振动位移采用标准傅里叶级数与边界光滑函数迭加展开,使得所构造的场函数在整个域内[0,L]足够光滑,联立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系统微分方程与弹性边界条件,求得任意边界条件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的标准特征值问题。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此模型预报不同条件下输流管路振动特性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了边界支承刚度变化对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此模型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等特点,可以为研究复杂边界支承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特提供新的分析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场路系统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辉,郑晓钦,吴新振,林楠,魏锟.基于有限元场路耦合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定子匝间短路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马腾,杜敬涛,许得水,代路,张潫.任意弹性边界支承输流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8
[3].张艳辉,吴新振,郑晓钦,林楠.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二极管故障时场路耦合仿真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9
[4].沈风顺.交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场路耦合仿真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5].向猛.火箭发动机高压气路系统流热耦合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6].刘洋.基于场路耦合法的不同风电变流系统中PMSG性能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
[7].张竞雄.基于SVPWM无刷双馈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场路耦合有限元的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8].倪有源,赵亮,李伟.基于场路耦合方法研究42V汽车用永磁发电机系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张丙强,李亮.人车路系统叁维耦合振动分析及舒适度评价[J].计算力学学报.2013
[10].张丙强,李亮.侧向风荷载对人-车-路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