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挫折耐受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择业期,挫折感,挫折耐受力
挫折耐受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乐[1](2014)在《浅谈大学生择业挫折感的形成与挫折耐受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在择业期遭受挫折的现象将更加普遍,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产生择业挫折感的原因主要是自我认知、归因、能力、情绪、意志控制力等内因的影响及人力资源供需、就业市场和社会风气等外因的作用。搞好挫折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心理调适能力,助其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大学生挫折耐受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高教)》期刊2014年08期)
车宝仁[2](2014)在《女大学生挫折耐受力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采用调查问卷,开小会调查研究及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研究本课题,对某校部分女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总体是比较好的。但还要重视:少数学生对挫折缺乏耐受力。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学生也应提高其挫折耐受能力。(本文来源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海燕,李俊朝,李星杭[3](2013)在《师范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挫折耐受力关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师范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挫折耐受力的关系,采用"找茬"实验及一般效能感问卷对某师范大学65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耐受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2)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耐受力呈显着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其挫折耐受力;(3)不同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师范类大学生,其挫折耐受力亦存在着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3年08期)
[4](2011)在《测测你的挫折耐受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生活》期刊2011年08期)
王玲凤[5](2011)在《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挫折耐受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挫折耐受力的关系,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挫折耐受力问卷,对湖州市和温州市640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和边缘群体的人数比例为9.7%,初、高中生网络成瘾的人数比例(8.6%和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网络成瘾人数比例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成瘾人数(12.6%)显着大于女生(6.5%)。除理性认知和网络成瘾量表的突显性、社交抚慰和成瘾总均分相关不显着外,其余挫折耐受力维度得分和项目总均分均与网络成瘾各因子得分和成瘾总均分显着负相关(r=-0.084~-0.378)。情绪耐受性和抵御效能感均对网络成瘾总均分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44,-0.142)。结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其挫折耐受力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1年05期)
陈志良[6](2009)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挫折耐受力教育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也是培养精神的历程。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数学历史故事,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认识挫折,渗透挫折耐受力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09年09期)
吕晶[7](2008)在《团体治疗提高研究生挫折耐受力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挫折耐受力的干预,人们一直采用理论式说教和认知疗法治疗,治疗效果不显着。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人对所受挫折的忍耐的程度和克服的强度,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用团体治疗的形式,尤其是体验式治疗法,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技术,在改变受治者对挫折错误的认知的基础上,亲身体验挫折的感受,增加挫折经验,提高挫折耐受“阈”值。研究对象与方法:在江苏大学2005年入学的研究生新生中随机抽取了67人。用挫折承受力量表对所有团体成员进行前测,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后,再用同一量表进行后测。结果:参于干预的57名研究生,干预前逆商均分为54.4±8.90,干预后均分为58.70±10.94,t=3.08,<0.05,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逆商均分<50分的研究生,干预前逆商均分为44.16±3.68,干预后均分为50.52±6.65,t=3.49,<0.05,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逆商均分≥50分的研究生,干预前逆商均分为59.53±5.71,干预后均分为62.47±10.53,t=1.68,>0.05,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综合干预,尤其是心理剧等挫折体验疗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逆商。(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04-01)
林世兰,张振芝[8](2002)在《浅谈大学生受挫折耐受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心理困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受挫折耐受力较差,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耐受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6期)
寇彧[9](1999)在《青少年挫折耐受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挫折主要指的是个体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也指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境。造成挫折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自然灾害、恶劣的气候、别(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1999年02期)
郝欲达[10](1997)在《培养孩子挫折耐受力的十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人遭遇各种挫折时避免心理失衡、行为失常的能力,即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挫折,为使孩子免受心理伤害,战胜困难,家长要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其挫折耐受力,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具体有以下十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家庭教育》期刊1997年Z1期)
挫折耐受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开小会调查研究及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研究本课题,对某校部分女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总体是比较好的。但还要重视:少数学生对挫折缺乏耐受力。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学生也应提高其挫折耐受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挫折耐受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李乐.浅谈大学生择业挫折感的形成与挫折耐受力培养[J].河南教育(高教).2014
[2].车宝仁.女大学生挫折耐受力调查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3].刘海燕,李俊朝,李星杭.师范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挫折耐受力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
[4]..测测你的挫折耐受力[J].解放军生活.2011
[5].王玲凤.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挫折耐受力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
[6].陈志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挫折耐受力教育的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
[7].吕晶.团体治疗提高研究生挫折耐受力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08
[8].林世兰,张振芝.浅谈大学生受挫折耐受力的培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9].寇彧.青少年挫折耐受力的培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
[10].郝欲达.培养孩子挫折耐受力的十种方法[J].家庭教育.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