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辆走行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简支梁桥,车桥动力响应,联合仿真,多体动力学
车辆走行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波[1](2016)在《桥梁刚度对车辆走行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生产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高速铁路以其特有的高速、清洁、便利、舒适等条件,成为了出行的一大重要选择。高速铁路由于速度快,其对线路曲率要求很高,故桥梁在高速铁路中的比重很高,而简支梁桥又是高速铁路中最常用的桥梁类型,所以以简支梁桥为背景研究车桥耦合动力响应是十分必要的,其中的主要内容还是研究动车通过桥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旨在对桥梁刚度对车辆走行性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内容主要研究时速和刚度两变量对车辆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出了速度和刚度对车辆走行性的影响规律。本文特点就是结合工程实际,运用SIMPACK和ANSYS软件进行车桥动力响应研究,对走行性研究进行规律性研究。由于简支梁的刚度要求规范中有明确提到,中外学者对高速铁路简支梁桥的研究又有很多,对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本文的主要内容:(1)介绍高速铁路发展和现状,着重说明了高速铁路桥梁和高速铁路车辆的特点,阐述了车桥耦合动力学的发展和主要研究成果,表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多体动力学是本论文很重要的基础理论,在第二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也对拉格朗日方程和车桥空间动力学进行了表述。(3)通过规范建立32m叁维有限元简支梁模型和车辆模型,介绍了软件联合仿真的方式,并对相应的动力响应标准进行了描述。(4)分别采取单双线、5个刚度、5个速度的控制因素,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单线和双线的车桥耦合计算。对车体的动力响应如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横向加速度、竖向加速度进行计算和评价,其中刚度系数大于1时,其车体横竖向加速度变化减小,工程中在现有基础上增大桥梁刚度对平稳性的增加意义不大;对桥梁动态响应如跨中横向振动位移、跨中横向振动加速度、跨中竖向振动位移、跨中竖向振动加速度进行计算和评价。(5)对刚度、速度这两个因素作用在车辆走行性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单双线的车桥动力响应分析,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于平稳性,双线平稳性差于单线,也符合常识。双线在桥梁动力响应的图像规律较为明显,其余并无较大差异。并对此命题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陈淮,章长玖,王贵春[2](2015)在《公路简支梁桥车辆走行性及乘坐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车辆和桥梁视为2个分离子系统,分别建立车辆和桥梁的振动方程,通过车桥接触点的位移协调条件及相互作用力相等原则将车、桥振动方程耦合,采用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中的APDL语言编制了该车桥耦合时变系统振动方程迭代计算的命令流,计算汽车通过公路简支梁桥时的车辆、桥梁动力响应,探讨车辆重量、悬架刚度、轮胎刚度,桥梁抗弯刚度与阻尼,行车速度、路面等级等因素对车辆走行性及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车重的增加,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增加;随车辆悬架刚度和车辆轮胎刚度增大,车辆走行性变差,乘坐舒适性降低;桥梁参数对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较小;随行车速度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路面等级越差,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越低。(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5年02期)
李永乐,杨怿,赵彤,姜孝伟[3](2011)在《大跨高墩城市轨道交通斜拉桥车辆走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跨高墩城市轨道交通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空间杆系模型。计算得到了3种桥型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刚度,并对比分析了其刚度产生差异的原因。采用自主研发桥梁科研分析软件BAN-SYS,计算分析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的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特点;同时考虑风对结构的作用,对不同风速下的风-车-桥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所得结论可为方案比选及设计优化等提供依据,为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顾戌华[4](2007)在《直线电机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与车辆走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线电机(LIM)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很多传统粘着驱动系统所不具备的特点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LIM车辆—桥梁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对确保LIM列车的行车安全和桥梁的结构安全,推动该系统在城市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介绍了LIM轨道交通系统的工作原理、优点、分类和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车桥动力响应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对安装在车辆上的电机和安装在桥上的感应板之间的竖向电磁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LIM车辆—桥梁系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并采用FORTRAN技术编制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程序。以广州轨道交通4号线高架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LIM列车过桥时的车桥动力响应,比较了不同桥梁结构和荷载工况下的车桥响应特点,并对在桥上行驶的LIM列车的行车安全性和旅客舒适度进行了评判。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LIM车辆—桥梁系统都具有优越的动力性能,能保证行车安全和桥梁结构的安全。LIM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7-11-01)
车辆走行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车辆和桥梁视为2个分离子系统,分别建立车辆和桥梁的振动方程,通过车桥接触点的位移协调条件及相互作用力相等原则将车、桥振动方程耦合,采用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中的APDL语言编制了该车桥耦合时变系统振动方程迭代计算的命令流,计算汽车通过公路简支梁桥时的车辆、桥梁动力响应,探讨车辆重量、悬架刚度、轮胎刚度,桥梁抗弯刚度与阻尼,行车速度、路面等级等因素对车辆走行性及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车重的增加,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增加;随车辆悬架刚度和车辆轮胎刚度增大,车辆走行性变差,乘坐舒适性降低;桥梁参数对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较小;随行车速度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路面等级越差,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越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辆走行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波.桥梁刚度对车辆走行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6
[2].陈淮,章长玖,王贵春.公路简支梁桥车辆走行性及乘坐舒适性研究[J].中外公路.2015
[3].李永乐,杨怿,赵彤,姜孝伟.大跨高墩城市轨道交通斜拉桥车辆走行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
[4].顾戌华.直线电机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与车辆走行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