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依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依随性反馈,自我妨碍,成就目标,大学生
依随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飞[1](2019)在《非依随性反馈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大学生的自我妨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反馈情境下,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其自我妨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声称式自我妨碍量表》,控制反馈情境的自编E-prime操作,对300名学生进行2(非依随性反馈:非依随性正反馈、非依随性负反馈)×4(成就目标: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两因素被试间试验设计。结果①非依随性正反馈条件下的声称式自我妨碍低于非依随性负反馈(F=5.83,P<0.05)。②成就目标和非依随性反馈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显着(F=11.49,P<0.05)。结论成就目标定向和非依随性反馈共同对自我妨碍产生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校园心理》期刊2019年01期)
张华夏[2](2011)在《“弱依随性”概念辨析——兼与陈晓平教授商谈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即依随性概念进行分析。指出依随性概念具有"不可分辨性"、"非对称性"、"多重实现性"、和"不可推出性"等四个特征,它们是彼此独立的、相容的和基本完备的。金在权的依随性定义未能完全反映出这四大特征。对依随性进行强与弱的分析是有必要的,但金在权强依随观有关依随性与依随基之间的最大性质共外延和布尔封闭的公式带有强烈的还原论色彩,笔者主张弱依随性并将这种观点运用于分析突现层级之间的关系。笔者还就陈晓平教授对金在权的修正、依随性的意义底线和强弱合一依随观等问题进行商谈讨论。(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于丹丹[3](2008)在《非依随性强化、任务难度对自我妨碍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阅读了大量中英文关于自我妨碍问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自我妨碍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对当前国内外关于自我妨碍问题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有争论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实验予以验证和解决。本实验的目的是考察非依随性强化比率和任务难度对大学生采用自我妨碍行为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采取E-Prime编程实验任务—实验室施测的模式,对东北师范大学和延边大学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性选取,施测过程中,通过控制非依随强化的不同比率使被试对自己能否完成任务产生不确定感觉,以考察被试在不同的成败经验、任务难度下,自我妨碍行为的变化有何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非依随性强化比率的正确率由低到高,在成功率更大一些的情境中,被试会会采取更多的自我妨碍行为;在失败率更大一些的情境中,同样会采取较多的自我妨碍行为;而在中间比率的情境中,大多不会采取自我妨碍行为。2、任务难度对自我妨碍行为的主效应不显着,即无论任务难度的高低水平如何,都能够引起自我妨碍行为。3、自陈式自我妨碍与行为式自我妨碍具有不一致性。4、性别因素与非依随性强化比率对自我妨碍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成功率极高的情境下,女生明显要比男生更多地采用自我妨碍行为。5、在自我妨碍类型的选择上,男生比女生更多采取行动式自我妨碍行为。(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依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对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即依随性概念进行分析。指出依随性概念具有"不可分辨性"、"非对称性"、"多重实现性"、和"不可推出性"等四个特征,它们是彼此独立的、相容的和基本完备的。金在权的依随性定义未能完全反映出这四大特征。对依随性进行强与弱的分析是有必要的,但金在权强依随观有关依随性与依随基之间的最大性质共外延和布尔封闭的公式带有强烈的还原论色彩,笔者主张弱依随性并将这种观点运用于分析突现层级之间的关系。笔者还就陈晓平教授对金在权的修正、依随性的意义底线和强弱合一依随观等问题进行商谈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依随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帅飞.非依随性反馈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大学生的自我妨碍研究[J].校园心理.2019
[2].张华夏.“弱依随性”概念辨析——兼与陈晓平教授商谈讨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
[3].于丹丹.非依随性强化、任务难度对自我妨碍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