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产业发展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产业,电动汽车,战略研讨会
区域产业发展阶段论文文献综述
陈琦[1](2018)在《处于发展阶段的汽车产业 记2018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发展阶段,而创新研发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近日,2018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江西赣州召开。在新时代下,本次峰会立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剖析新能源汽车技术趋势和发展战略。(本文来源于《汽车与配件》期刊2018年33期)
陈勇[2](2012)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序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叁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作为国民经济的具体经济单元,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来引导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改变区域经济中不同产业所处的位次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了产业序列的概念,试图在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为区域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产业序列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内各产业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所形成的有序组合。本文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系统讨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序列的若干问题。采用归纳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研究了产业序列内涵、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基本问题;运用经验分析法,研究了区域产业序列形成和发展的特征等问题;运用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入探讨了南京市浦口区产业序列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分析了该区与其他相似地区之间产业序列的差异,并按照优化产业序列、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首先,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和机理等理论成果进行了梳理。现有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的规律性演进现象,一方面,由于需求、技术、制度、创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从而表现出产业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这种要素的流动实际上是依循着效率原则,由于不同产业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不同,各个产业所投入的要素的边际效率也就存在着差别,而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总是向着边际效率更高的产业部门流动,这种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的流动自然会带来产业结构变动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由此可见,要素的流动带来不同产业部门的此消彼涨,导致产业结构的转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既遵循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有的研究文献浩繁而精深,是我们认识和讨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问题的重要基础,但是如果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问题,并寻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方案,有必要引入产业序列的范畴。其次,本文在引入产业序列概念的基础上,对产业序列的形成与变动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本文借助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理论建立数理模型,重点构建了分析产业序列的一般理论框架,对研究所要阐述的产业序列的内涵作出了具体的界定,明确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序列叁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了产业序列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政策含义,进一步解释了一定时期产业序列形成的原因,并从供求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产业序列变动的因素。再次,本文在对区域经济的基本属性进行归纳与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产业序列的形成与特征。本文认为,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背景下,区域经济具有有限自主化特点;在市场一体化背景下,区域资源配置具有相对内部化特点;在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下,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具有有限化特点;在经济发展总体阶段定位下,区域经济阶段具有与经济总体的非一致化特点;在国民经济总体产业序列下,区域产业序列的具有非标准化特点。一个地区的产业序列的形成取决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内部需求、外部拉动等方面的因素,并进一步导致区域产业序列有着五个方面的特征,即:整个产业的向上体系化与向下分散化、单个产业的向上链式化与向下节点化、产业之间的向上关联化与向下孤立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跳跃性与产业序列的非标准型、产业发展的多向性与产业序列选择的非必然性。同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对浦口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序列、产业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概括了浦口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浦口经济发展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浦口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描述了浦口区产业序列的构成,并建立了浦口产业序列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浦口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序列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投资需求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然后,选取与南京市浦口区相邻近的栖霞区和江宁区作为比较对象,来与浦口区本身进行区域产业序列特征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区域产业序列不同的总体特征,比较了不同区域产业序列的主要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引致不同区域产业序列差异化的主要原因。最后,在对浦口产业序列进行分阶段测定的基础上,分析和预测浦口产业序列的演进趋势,通过对浦口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序列选择进行利弊分析,明确浦口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序列发展的调整方向,并且提出浦口产业序列的优化路径。阐明重塑浦口区产业序列的一系列政策选择,保障浦口产业序列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这些政策包括:(1)强化政府政策引导,明确产业序列重塑方向;(2)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序列重塑进程;(3)稳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推动产业序列优化发展;(4)合理调整收入结构,加速产业序列目标实现。总之,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有助于明确不同地区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同发展方向,对于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浦口区产业序列的优化应当依循这样的路径: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主导,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型经济,巩固和完善为农服务、观光旅游等服务业;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同时,现代服务业及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变“工业→服务业→农业”的产业序列为“服务业→工业→农业”、变“服务业推动工业、农业”的发展模式为“服务业引领工业、农业”的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唐拥军,刘文芳[3](2008)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别和主导产业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应培育不同的主导产业。本文首先提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别指标体系,再根据发达国家及我国工业化先行城市的经验统计,结合区域特点与新兴产业发展预测,推导各经济发展阶段可能的主导产业群。最后,建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对备选主导产业库中各产业进行排序,确定区域主导产业。(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期刊2008年10期)
陈彦光[4](2008)在《区域和城市产业发展阶段的信息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次产业信息熵的变化特征可以对区域和城市的产业发展进行阶段划分。首先是以第一产业占优势的低熵阶段,然后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相对低熵阶段,最后是以第叁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低熵阶段。在这几个低熵阶段中,交替出现一、二产业均衡和一、叁产业均衡的相对高熵阶段以及叁次产业比较均衡的最高熵阶段。借助山东省和淄博市建国以来的数据开展了案例分析。有关方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中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8年27期)
尹路[5](2008)在《区域产业发展阶段和陕北产业跨越式发展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产业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等四个阶段。2000年以来,陕北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的末期,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不得不面对的资源、环境和急速城市化带来的区域问题,即许多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短缺,石油后备资源不足等),部分地区区域环境的急剧恶化,农村地区衰退和村落空壳化,城市问题成堆(如城市贫富差距过大、城市用地不足与浪费共存等)等问题。如果按照许多发达国家那样亦步亦趋的发展,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造成陕北部分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停滞和衰落,这样的案例曾出现于美国的中西部和英国中部煤钢产区。为此,陕北必须尽早从当前的资源型经济的工业化初期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即强化引入和发展代表工业化中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的区域发展模式,利用信息化、知识化、循环经济、集群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式实现跨越式的区域发展。为此,必须从现在起,在地方法规和政策层面上保障区域按照既定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跨越。研究的主要结论:(1)陕北地区具有较强的资源和产业优势,但产业综合发展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交通对经济发展制约明显。总体而言,陕北地区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明显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后期转型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能源基地建设等方面政策倾斜,东部工业资本和项目向西部进行梯度转移扩张,为陕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2)陕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能矿资源产业结构失衡、环境恶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般常规发展很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为此,必须利用信息化、知识化、循环经济、集群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等实现跨越式的区域发展,尽快使区域发展缩短或跨过单一产业发展带来的瓶颈阶段,避免出现资本发达国家在发展阶段出现的区域衰退和危机。(3)陕北地区经济基本为粗放型结构,资源依赖性严重,工业的重型化特点突出。必须尽快转变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型产品的加工精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对资源产品的科研开发力度,催生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和具有生态型的循环工业经济。(4)陕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其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应从产业、区域和社会叁个层面共同推进,实现陕北地区经济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5)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主导产业为依托,积极发展第叁产业。一要加快交通建设,重点是矿业城镇与城市间的交通信息设施建设,形成区域交通信息网络。二是加强商业和专业产品市场建设,以矿业城镇和城市为基点,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强化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建设,形成基本完善和灵活的生产和生活产品的市场体系。叁是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壮大旅游业。(6)陕北地区产业进行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保障体系。应切实加强领导,为跨越式发展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制定适应和推进区域发展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依靠科技进步,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8-06-30)
李玲[6](2006)在《秦、承融入北京大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地区集中了长城、故宫、避暑山庄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拥有国家4A级景区65处,占全国总量的13%,堪称国内旅游资源较丰富、接待设施较完善、客源市场较成熟的旅游协作区域。然而,前(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06-03-31)
刘平量[7](2005)在《发展阶段差异和区域差异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借鉴主导产业选择的经典理论入手, 分析了一个地区经济成长阶段及其在全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特殊要求, 从地区间的幅员与人口规模差异、产业群与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主导产业选择与现有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一个地区与其所处的区域经济系统间的主导产业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了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区域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南商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王健伟,阚龙梅[8](2004)在《运输区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各地区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及其产业结构特征是研究运输需求规模与结构的前提,也是进一步研究空间运输联 系的基础。我们在作运输需求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区特点,了解产业特性,这样才能为合理制定运输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交通标准化》期刊2004年09期)
陈爽英,曾军丽[9](2002)在《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构建判断产业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 ,并以重庆城市产业为实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02年03期)
李进参[10](1999)在《区域经济发展经历的叁个不同阶段及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产业结构的演变出发,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经历叁个不同阶段的思想,并对叁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全国和云南实际提出了不同地区发展支柱产业的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区域产业发展阶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叁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作为国民经济的具体经济单元,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来引导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改变区域经济中不同产业所处的位次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了产业序列的概念,试图在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为区域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产业序列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内各产业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所形成的有序组合。本文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系统讨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序列的若干问题。采用归纳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研究了产业序列内涵、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基本问题;运用经验分析法,研究了区域产业序列形成和发展的特征等问题;运用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入探讨了南京市浦口区产业序列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分析了该区与其他相似地区之间产业序列的差异,并按照优化产业序列、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首先,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和机理等理论成果进行了梳理。现有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的规律性演进现象,一方面,由于需求、技术、制度、创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从而表现出产业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这种要素的流动实际上是依循着效率原则,由于不同产业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不同,各个产业所投入的要素的边际效率也就存在着差别,而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总是向着边际效率更高的产业部门流动,这种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的流动自然会带来产业结构变动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由此可见,要素的流动带来不同产业部门的此消彼涨,导致产业结构的转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既遵循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有的研究文献浩繁而精深,是我们认识和讨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问题的重要基础,但是如果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问题,并寻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方案,有必要引入产业序列的范畴。其次,本文在引入产业序列概念的基础上,对产业序列的形成与变动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本文借助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理论建立数理模型,重点构建了分析产业序列的一般理论框架,对研究所要阐述的产业序列的内涵作出了具体的界定,明确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序列叁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了产业序列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政策含义,进一步解释了一定时期产业序列形成的原因,并从供求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产业序列变动的因素。再次,本文在对区域经济的基本属性进行归纳与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产业序列的形成与特征。本文认为,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背景下,区域经济具有有限自主化特点;在市场一体化背景下,区域资源配置具有相对内部化特点;在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下,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具有有限化特点;在经济发展总体阶段定位下,区域经济阶段具有与经济总体的非一致化特点;在国民经济总体产业序列下,区域产业序列的具有非标准化特点。一个地区的产业序列的形成取决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内部需求、外部拉动等方面的因素,并进一步导致区域产业序列有着五个方面的特征,即:整个产业的向上体系化与向下分散化、单个产业的向上链式化与向下节点化、产业之间的向上关联化与向下孤立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跳跃性与产业序列的非标准型、产业发展的多向性与产业序列选择的非必然性。同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对浦口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序列、产业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概括了浦口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浦口经济发展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浦口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描述了浦口区产业序列的构成,并建立了浦口产业序列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浦口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序列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投资需求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然后,选取与南京市浦口区相邻近的栖霞区和江宁区作为比较对象,来与浦口区本身进行区域产业序列特征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区域产业序列不同的总体特征,比较了不同区域产业序列的主要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引致不同区域产业序列差异化的主要原因。最后,在对浦口产业序列进行分阶段测定的基础上,分析和预测浦口产业序列的演进趋势,通过对浦口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序列选择进行利弊分析,明确浦口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序列发展的调整方向,并且提出浦口产业序列的优化路径。阐明重塑浦口区产业序列的一系列政策选择,保障浦口产业序列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这些政策包括:(1)强化政府政策引导,明确产业序列重塑方向;(2)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序列重塑进程;(3)稳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推动产业序列优化发展;(4)合理调整收入结构,加速产业序列目标实现。总之,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有助于明确不同地区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同发展方向,对于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浦口区产业序列的优化应当依循这样的路径: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主导,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型经济,巩固和完善为农服务、观光旅游等服务业;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同时,现代服务业及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变“工业→服务业→农业”的产业序列为“服务业→工业→农业”、变“服务业推动工业、农业”的发展模式为“服务业引领工业、农业”的发展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产业发展阶段论文参考文献
[1].陈琦.处于发展阶段的汽车产业记2018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J].汽车与配件.2018
[2].陈勇.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序列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唐拥军,刘文芳.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别和主导产业选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
[4].陈彦光.区域和城市产业发展阶段的信息熵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5].尹路.区域产业发展阶段和陕北产业跨越式发展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8
[6].李玲.秦、承融入北京大市场[N].中国旅游报.2006
[7].刘平量.发展阶段差异和区域差异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
[8].王健伟,阚龙梅.运输区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形态[J].交通标准化.2004
[9].陈爽英,曾军丽.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2
[10].李进参.区域经济发展经历的叁个不同阶段及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J].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