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堂九子论文-牛秋实

易堂九子论文-牛秋实

导读:本文包含了易堂九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易堂诸子,咏史诗,复古,遗民

易堂九子论文文献综述

牛秋实[1](2019)在《易堂九子的咏史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易堂诸子文章主张复古,复秦汉之古,唐宋之古、诗作中复古思想也有体现,尤其咏史诗中君国之思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对故国故君的哭祭。咏史以鉴,总结明亡之由,揭露当世人才之弊而期待振作,这是易堂诸子咏史诗的重要精神内涵。对历史人物的吟咏,又以故事为依托。每过古今忠烈之迹,他们必虔诚拜祭,并作诗以赞颂其义节,如前代忠烈谢绪、文天祥、岳飞,近代之史可法等。易堂诸人咏史之作,多发议论。然议论过多,便有伤诗体。(本文来源于《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昌林,唐季冲[2](2019)在《从地域文化空间转换看清初易堂九子古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中国古代文学放在地域文化的大空间里,文学则不再被静态地描述,更能显示文学具有社会性。当地域空间发生转换,地域文化也相应变化,易堂九子交游面广,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地域文学之间的互动。九子参与地域性的文学活动,与不同地域文人之间交往,他们在交往中加深了解,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章分别选取与九子交游甚密的、具有代表性的江右文人、吴越文人、皖粤文人,探讨九子与这些文人之间的往来唱和、相互切靡,从而揭示九子创作风格发生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乐为[3](2018)在《“易堂九子”之曾灿研究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曾灿是清初着名文人集团"易堂九子"之一,以能诗着称,曾编撰大型诗歌选本《过日集》,在当时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梳理曾灿及其诗文、诗选的研究状况,对其生平、着述和"易堂九子"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介,指出已有研究的成绩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王乐为[4](2018)在《易堂九子之曾灿生平事迹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曾灿先后度过了好学自励的少年时代,抗清、逃禅、隐居的青年时代,依人谋食的壮年时代和"老牯曳犁"的晚年时代。他所历经的人生变迁,既彰显了个体之于社会生活结构中的丰富细节和独特价值,又体现着鼎革之际遗民群体生存之艰难。(本文来源于《明清文学与文献》期刊2018年00期)

吴昌林,唐季冲[5](2018)在《从地域文化变迁看易堂九子的古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概念,地域文化以地域为限定,它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当某一个地域的文化达到一定水平,出现了在此地域上文化共同性和相互联系时,地域文化才真正形成。由于时间的变迁,地域文化自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地域文化具有动态性。易堂九子在抗清、隐居、交游、授业四个不同时期,创作的古文题材与艺术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地域文化时间变迁视角下研究易堂九子古文,进而揭示出地域文化影响之下九子古文丰富的思想蕴意。(本文来源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吴昌林,唐季冲[6](2018)在《清初古文的地域性表述——以易堂九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古以来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而文学与地域自古以来就有关联。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反映出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直到明清时期,文学与地域文化关系更为密切。江西地域辽阔,蕴含着独具风格的地域文化,在众多作品中,特别是反映江西地区人文风情的作品,无不彰显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江西人文精神风貌。明末清初易堂九子文人集团的形成、九子成员的创作心态、风格和理念乃至文学活动等,都与江西这一特定地域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易堂九子古文,对于拓宽易堂九子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方健霖[7](2018)在《易堂九子文学创作之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易堂九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叁魏"中的魏禧,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升温,易堂九子逐渐被人们了解。作为明末清初的文人集团,九子除了以气节着称之外,诗文也别具特色,近些年学者们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促进易堂九子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发掘地域文化,有必要对易堂九子的文学研究状况予以梳理和总结。(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05期)

柳春蕊[8](2015)在《关于易堂九子立言主体性之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易堂九子将立言置于"叁不朽"秩序中重新审视,提出"文以意为主"的判断。"意"是作者与世界经世关系的界定,是对事实和历史经验的判断。意的提炼要求"积理"与"练识"。易堂九子以政治家的眼光看待文学与道学,立言干预时政,纠正道学之弊,要求文学与经世的合一。易堂强调立言的主体性,价值取向上认同"志士之文"。(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马将伟[9](2011)在《易堂九子与清初仕宦文人交游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清初散文叁大家之一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是清初遗民结社的典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交友是其在着述、授徒之外的另一项苦心经营的事业,凸显了清初士人尤其是遗民的生存理想,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遗民、方外之外,仕清文人也是其所交的重要对象,如王士禛、宋荦、施闰章、徐乾学等等,从此也可以在"出"与"隐"的焦虑中,怀有经世理想的胜国遗老所做出的艰难选择。(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马将伟[10](2009)在《从易堂九子的古文复古理论看清初文章之取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清初着名的一个文人团体,以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对明代文坛积弊进行了深刻反思,重倡复古,以正文风。在理论上,他们对明代秦汉派与唐宋派进行了整合,主张打破门户之见,由唐宋上追秦汉,而这正是清初文章复古的主流思想,在明清之际文风的转变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学界在论及清初文章之取径时,大抵认为以唐宋八家为独宗,这实与事实不符。(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易堂九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中国古代文学放在地域文化的大空间里,文学则不再被静态地描述,更能显示文学具有社会性。当地域空间发生转换,地域文化也相应变化,易堂九子交游面广,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地域文学之间的互动。九子参与地域性的文学活动,与不同地域文人之间交往,他们在交往中加深了解,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章分别选取与九子交游甚密的、具有代表性的江右文人、吴越文人、皖粤文人,探讨九子与这些文人之间的往来唱和、相互切靡,从而揭示九子创作风格发生的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易堂九子论文参考文献

[1].牛秋实.易堂九子的咏史诗[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吴昌林,唐季冲.从地域文化空间转换看清初易堂九子古文创作[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王乐为.“易堂九子”之曾灿研究探微[J].励耘学刊.2018

[4].王乐为.易堂九子之曾灿生平事迹考述[J].明清文学与文献.2018

[5].吴昌林,唐季冲.从地域文化变迁看易堂九子的古文创作[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6].吴昌林,唐季冲.清初古文的地域性表述——以易堂九子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方健霖.易堂九子文学创作之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8

[8].柳春蕊.关于易堂九子立言主体性之考察[J].云梦学刊.2015

[9].马将伟.易堂九子与清初仕宦文人交游考述[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10].马将伟.从易堂九子的古文复古理论看清初文章之取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  ;  ;  ;  

易堂九子论文-牛秋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