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辽宁中部区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M,双源蒸发模型,蒸散发计算,气象要素
辽宁中部区域论文文献综述
徐飞[1](2019)在《不同蒸发模型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域蒸发计算中的应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P-M和双源蒸发模型,以辽宁中部平原区为例,结合实测蒸发皿蒸发对比分析不同蒸发模型对辽中平原区蒸发计算精度和适用性,并分析区域气象要素变化和蒸发皿蒸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M模型在年、月、季尺度的计算精度均好于双源蒸发模型,更适用性辽宁中部平原区蒸发计算。相对湿度和风速与蒸发相关性最高,按相关性排序:相对湿度>风速>气温>太阳净辐射。(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6期)
王浩,章浩,肖景良,王优胤[2](2018)在《辽宁中部沿海区域受端电网规划网架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十叁五"期间辽宁中部沿海地区预计投产大型点负荷9.5×106 kW,约占辽宁省全社会最大负荷的1/3的大型点负荷投产后会引起辽宁省负荷的阶跃性增加,并将对"十叁五"期间辽宁省规划的主干电网以及电力流向产生重大影响的现状,对大型点负荷的电力供给来源及对辽宁省电力流向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规划网架方案以保证大型点负荷的安全可靠供电。(本文来源于《吉林电力》期刊2018年03期)
秦燊[3](2018)在《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分析及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对辽宁省中部区域主要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分析,提出了辽宁中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措施和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11期)
贾玉娟[4](2018)在《基于正态变化函数的辽宁中部区域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概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正态变化函数对辽宁中部区域不同历时(1d和3d)设计暴雨组合概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态变化函数可有效降低样本转换信息失真量,相比于其他理论频率函数,在区域不同历时下的设计暴雨组合概率计算结果最优;辽宁中部地区1d和3d在相同频率下组合概率在40%~60%之间;相比于单概率设计暴雨,组合概率下的设计暴雨的设计标准更高,更利于区域防洪安全。(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8年03期)
宋楠[5](2016)在《基于PPR模型在辽宁中部区域灌溉用水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灌区实测灌水数据,采用PPR模型(投影追踪回归模型)对辽宁中部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进行预测,分析该模型在农业灌溉用水预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灌区农业灌溉用水预测,可用于辽宁地区农业灌溉用水预测分析,为区域农业灌溉趋势预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周游[6](2016)在《SCS降雨-径流模型在辽宁中部区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引入SCS降雨-径流模型,以辽宁中部区域大洋河流域为例,模拟大洋河2000~2010年径流过程,并结合实测径流数据对比分析SCS降雨-径流模型和传统集总式水文模型在大洋河流域的适用性及模拟精度。研究成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集总式水文模型,SCS降雨-径流模型模拟的径流深相对误差均值减少3.59%,确定性系数提高0.142,更适合于辽中地区水文模拟。研究成果可为辽中地区水文模拟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6年03期)
齐云飞[7](2015)在《基于辽宁中部跨区域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区域的水量应急调度是减少区域严重干旱及其他不可预见的供水危机带来的灾害和损失的有效措施。文章分析了辽宁中部区域实施应急调水的可能性,制定应急调水原则,确定应急调水对象,论证了合理的调水线路,提出辽宁中部地区的7个城市、5个大型灌区和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量应急调度方案。(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5年09期)
乔庆宇,郝剑峰,付永生[8](2011)在《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生态建设的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建设以及通车后可能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沿线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思考,论证并提出以"两带一区"建设为重点,自然人文生态有机共生、统一协调的辽中环线区域生态建设构想.(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李红,张平宇,刘文新[9](2010)在《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城市群制度整合研究——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制度研究中,对新区域主义中关于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总结,重点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即保持开放的制度空间范围、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型的管治体系、重视非正规制度的建设、构建相互依赖的产业集群;加强公共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0年05期)
庞会敏[10](2009)在《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将旅游合作列为旅游业发展的共同目标,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域界线,跨区域合作、联合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旅游整体竞争力,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紧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及优化。本文以辽宁中部区域七座城市——沈阳、抚顺、本溪、鞍山、辽阳、营口及铁岭作为地域研究单元,以整合和优化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为研究目标。首先对国内及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的背景进行分析,明确了区域旅游发展的状况和趋势;随后对区域旅游整合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研究,发现存在问题;其次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并对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概况及特点做出具体分析,又结合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分析和SWOT分析,剖析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最终从旅游规划的总体角度出发提出整合的具体对策。在旅游线路整合对策中,应用运筹学理论中最短路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得到最优方案分别提出线型、环型以及点射型旅游线路的优化问题,并通过模型动态调整,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方法更加灵活,实现定量研究方法在旅游线路优化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09-12-01)
辽宁中部区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十叁五"期间辽宁中部沿海地区预计投产大型点负荷9.5×106 kW,约占辽宁省全社会最大负荷的1/3的大型点负荷投产后会引起辽宁省负荷的阶跃性增加,并将对"十叁五"期间辽宁省规划的主干电网以及电力流向产生重大影响的现状,对大型点负荷的电力供给来源及对辽宁省电力流向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规划网架方案以保证大型点负荷的安全可靠供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辽宁中部区域论文参考文献
[1].徐飞.不同蒸发模型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域蒸发计算中的应用对比[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2].王浩,章浩,肖景良,王优胤.辽宁中部沿海区域受端电网规划网架方案研究[J].吉林电力.2018
[3].秦燊.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分析及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
[4].贾玉娟.基于正态变化函数的辽宁中部区域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概率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8
[5].宋楠.基于PPR模型在辽宁中部区域灌溉用水预测[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
[6].周游.SCS降雨-径流模型在辽宁中部区域的应用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
[7].齐云飞.基于辽宁中部跨区域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
[8].乔庆宇,郝剑峰,付永生.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生态建设的构想[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李红,张平宇,刘文新.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城市群制度整合研究——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
[10].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