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本土全球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本土全球化,中式快餐,魏家凉皮
本土全球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锦[1](2015)在《本土全球化在中式快餐中的体现——以“魏家凉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0年麦当劳登陆我国之后,中国大陆就掀起了一股西式快餐的风潮。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一些中式餐馆开始学习西式快餐店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并结合本土特色打造出一种餐饮业的新形式——中式快餐。这种现象叫做本土全球化。在感受到本土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后,笔者以西安着名的中式快餐"魏家凉皮"为例,解释了本土全球化现象并分析了本土全球化在中式快餐店的体现。(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5年27期)
妮基J.Y.李,陈向阳[2](2014)在《本土全球化与民族怪物:《汉江怪物》与韩国电影产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韩国电影《汉江怪物》(2006)在韩国国内取得成功的产业操作手段,强调韩国电影产业暧昧的全球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立场,以及越来越垄断和全球化的趋势。本文认为,韩国对本土电影大片的追求已经使它成为本土全球化电影的国际制作地和发行商。(本文来源于《电影艺术》期刊2014年02期)
金元浦[3](2013)在《全球本土化、本土全球化与文化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土全球化(Lobalization)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理念。它是全球化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全新的阶段,是边缘国家边缘地域边缘民族(发展中国家、地区)随着经济的崛起而逐步获得文化话语权的历史进程,是后现代文化消解或解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世界文化走向多中心的产物,它意味着一种新的更合理的多极化的全球文化生态格局的出现:这个世界不应该只有一个中心或某两叁个中心,而是让不同的文化对话交往,共生并在,和而不同,多元互补。本土全球化当下的内涵是,曾经处于边缘、没有话语权的民族和地域,借助于现代高科技传媒、数字网络文化的"民主化浪潮",走向世界,获得了发言的机会,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塑造了自身的形象,开始让世界了解自己。而文化间性(interculturality)则致力于建立全球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建立全球公共领域是多极化世界在努力寻找全球共同理念的公共平台,是寻求人类普世理念,协商、研讨、谈判人类的共同行为的公共平台。环境、生态、贫困、道德、文化等全球共同问题,是全球化必须解决的根本任务。(本文来源于《国际文化管理》期刊2013年00期)
张若谷,刘红,罗蓉婵[4](2012)在《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渐入佳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走进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的云南华文学院楼,你能闻到淡淡的咖啡香,因为咖啡是这里待客的标准饮料。公告栏里贴着中英文的各种海报,从举办演出、展览的通知到向学生募捐的NGO传单,应有尽有。各种肤色的留学生忙碌往来,偶尔能听见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2-07-04)
张璐璐[5](2011)在《文化上的本土全球化与异化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差异。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异化翻译愈来愈显出其必要性,异化翻译在文化上的本土全球化,尤其是在处理汉英文化差异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冯民生[6](2010)在《面向世界 立足本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10月20日,由陕西师范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论坛"在陕西美术博物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美术界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叁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赵权利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周正、冯民生,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韩宝生,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万书元,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征,《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等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主题发言。伴随论坛的举行,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的美术教育论文集也在当日首发。(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0年12期)
晓丽[7](2010)在《洗衣机的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中国领跑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影响世界”、“中国赢得第叁次世界大战”等声音从全球各个角落发出时,一个令中国人振奋的结果出现了———2009年成为中国的崛起之年。据路透社报道,日前世界权威的媒体监测机构———“环球语言观察”组织,发布了过去10年15大(本文来源于《国际商报》期刊2010-01-07)
高海燕[8](2008)在《口译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全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通过口译的方式来实现讲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现在,人们经常能在电视转播上看到配有同声传译的新闻发布会,在国家领导人回答境外媒体提问的同时,译员进行同步的翻译。除此之外,口译也频频用于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比方说跨国贸易以及科学文化交流等等。口译的历史很悠久,而口译过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从源语言到译入语的信息传递,同时在口译的过程中,不同主体进行沟通互动,促使不同文化相互交融,不断衍变。通过对口译的发展进行分析,作者在本文的开篇部分从文化的角度入手,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口译发展进程与全球一体化之间的相互关联。随着在经济政治领域中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口译在加强各个地区沟通联系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本族文化的清醒认识与感知,促使口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推动了本土文化渗透到世界其它地区,全球一体化逐渐向本土全球化发展。本文的最终章节则通过模式分析来进行论证。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侧重面,具体讨论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情况,从而更完整的验证在口译过程中伴随的文化发展。最后,作者指出在口译过程中所所伴随的文化发展,是不同文化之间频繁的碰撞后分离整合的产物。与其把口译比作邮差传递信件,不如比作两国使节互相交流来得更为确切。(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11-01)
王钦峰[9](2002)在《解构“本土”——全球化时代本土化策略的局限》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本文来源于《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10](2002)在《本土全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和国际接轨,引来了国际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浪潮。来势汹汹的国际巨头首先是冲着中国的市场来的。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不仅是本土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对垂涎欲滴的闯入者的巨大诱惑。“本土化”上演着“全球化”(L o c a】GIobalizat(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期刊2002年09期)
本土全球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探讨韩国电影《汉江怪物》(2006)在韩国国内取得成功的产业操作手段,强调韩国电影产业暧昧的全球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立场,以及越来越垄断和全球化的趋势。本文认为,韩国对本土电影大片的追求已经使它成为本土全球化电影的国际制作地和发行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土全球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锦.本土全球化在中式快餐中的体现——以“魏家凉皮”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5
[2].妮基J.Y.李,陈向阳.本土全球化与民族怪物:《汉江怪物》与韩国电影产业[J].电影艺术.2014
[3].金元浦.全球本土化、本土全球化与文化间性[J].国际文化管理.2013
[4].张若谷,刘红,罗蓉婵.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渐入佳境[N].云南日报.2012
[5].张璐璐.文化上的本土全球化与异化翻译[J].鸡西大学学报.2011
[6].冯民生.面向世界立足本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J].美术观察.2010
[7].晓丽.洗衣机的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N].国际商报.2010
[8].高海燕.口译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全球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9].王钦峰.解构“本土”——全球化时代本土化策略的局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
[10]..本土全球化[J].中国电子商务.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