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物形象论文-姜珊,姜东

边缘性人物形象论文-姜珊,姜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边缘性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孔乙己,人物形象,边缘人

边缘性人物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姜珊,姜东[1](2019)在《边缘人的寂寞——浅析孔乙己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以简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从边缘人及其自身的孤独与虚无的自我表达角度简要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米[2](2019)在《边缘者的共鸣——论李安对《断背山》《色·戒》人物形象的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安电影《断背山》和《色·戒》对原人物形象进行了部分改编,使人物形象由小说的边缘人向主流社会价值回归,这一改编导致了小说与电影在主题上的不同。李安的改编来自于电影艺术法则与商业法则的要求,也来自于李安独特的电影创作经历。(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08期)

赵鑫明[3](2019)在《视听语言对社会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影片《我不是药神》人物吕受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影视是运用多种视听手段构造人物的一种艺术形式。文章主要从镜头景别的变化以及肩扛式运动镜头、影片色调的变化,细节隐喻的意义这叁个方面分析影片如何塑造引起大众共鸣的"小人物"。(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张玉洁[4](2019)在《独立纪录片中的“边缘人物”形象与塑造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独立纪录片迅速发展,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关注“边缘人物”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其指导的纪录片作品也在海内外电影节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更多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开始投身于此,并获得了巨大的轰动。在这些优秀的独立纪录片作品中,导演把镜头聚焦于精英文化之外的农民工、妓女、吸毒者、精神病、黑社会等社会“边缘人物”身上,通过镜头展现边缘世界里人物的各色形象,从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九十年代以来关注“边缘人物”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毕业作品《摇摇晃晃在人间》,运用文献研究法、案列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对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形象进行梳理和总结,试图探究出独立纪录片中“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策略。文章共分为五部分,其中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理论、实践和现实叁个方面阐述选题的意义,并结合毕业作品的创作实践提出创新点。第一章对独立纪录片、“边缘人物”进行概念界定,以明确文章所要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第二章对中国独立纪录片同类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分类,整理归纳作品中不同类型的“边缘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分析,同时结合毕业作品,阐述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分析。第叁章为重点内容,结合毕业作品,从故事性题材、“介入式”纪录风格、平等的创作视角、细节以及视听元素五个角度分析总结“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策略。第四章概括独立纪录片中“边缘人物”形象的内涵,即个体生存意义的隐喻、个人与生活环境的冲突,以及毕业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形象表达内涵。最后一部分对论文整体进行总结,并对中国独立纪录片中“边缘人物”形象塑造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刘佳怡[5](2019)在《边缘处的思考——韩少功小说人物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少功认为,文学的精神就是固执于个人的记忆,拒绝任何时尚的规训,拒绝任何追赶流行歌曲的媚俗(《性格》)。因此在韩少功的笔下,存在着这样一类人物:他们是不被大众所理解的"少数派",他们甚至固执己见、冥顽不灵,但在对他们的书写过程中,却融入了作家对历史和民族的思考以及社会的发展、人格重建方面的忧虑与期待。(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清芳,赵一敬[6](2019)在《边缘文化运用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路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阐述了边缘文化和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和内涵,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边缘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借鉴运用形式、成功的案例及创新丰富边缘文化运用形式的路径选择。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对边缘文化的设计元素加以运用和创新,将会进一步开辟边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郑婷婷[7](2018)在《边缘人群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纪录片的传播渠道更加宽广;草根时代的发展,纪录片的创作题材更加趋于“生活流”,关注平凡甚至边缘人群已然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一大特色。本文从“边缘人群”的概念及“边缘人群纪录片”创作对象的角色选择出发,加之笔者自身的边缘人群纪录片创作实践,从边缘人群的个性表达、镜头表达和人文表达叁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地对边缘人群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表达进行研究。在创作边缘人群纪录片时,应把握边缘群体坚韧与柔韧的矛盾个性,并充分结合长镜头和特写镜头来对边缘人群进行立体表达。创作者对边缘群体的人文关怀让边缘人群纪录片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也是边缘人物形象更具人文特征。笔者通过研究和创作实践,认为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群对时代见证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应对该群体进行客观记录,将该群体的生存状态真实传播和反映给观众,并引起社会大众及政府对边缘人群的关注与思考。(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20)

崔煜婕,周爽[8](2018)在《社会边缘人的思考——论《局外人》中默尔索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边缘人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广义角度上来说,社会边缘人是指一个人在某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其他人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这其中也包括极端因素。狭义角度上来说,社会边缘人是指各个方面都与主流社会群体相脱离,他们中的大多数难容于世,很少有人理解。社会边缘人这类群体主要有两大特质:一是不愿屈尊以降,二是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不屑一顾。小说《局外人》一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8年17期)

王蕾[9](2018)在《《童年》边缘人物形象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展现了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以小说中两个舅舅、"小茨冈""好事情"四个人物形象为分析对象,从对边缘人物形象的分析中解读小说黑暗而不绝望的特殊格调。(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8年05期)

李思宁[10](2017)在《浅谈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中生态女性主义主题和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女性主义立足于生态文化的层面上,强调展示女性在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中的作用和价值,着重表明社会生态中男女平等、协同合作的必要性。女性文学是男权社会中改善女性悲凉命运和心灵苦痛的一剂良药,而生态文化建设为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第一部着作《可以吃的女人》在某种程度上深刻的呈现了生态女性主义在小说创作中的觉醒过程。本文旨在从生态女性主义主题和女性边缘化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对整个小说的脉络进行深刻挖掘,从而找出早期生态女性主义觉醒在文学中的证据。(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17期)

边缘性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安电影《断背山》和《色·戒》对原人物形象进行了部分改编,使人物形象由小说的边缘人向主流社会价值回归,这一改编导致了小说与电影在主题上的不同。李安的改编来自于电影艺术法则与商业法则的要求,也来自于李安独特的电影创作经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缘性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姜珊,姜东.边缘人的寂寞——浅析孔乙己人物形象[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2].王米.边缘者的共鸣——论李安对《断背山》《色·戒》人物形象的改编[J].东岳论丛.2019

[3].赵鑫明.视听语言对社会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影片《我不是药神》人物吕受益为例[J].声屏世界.2019

[4].张玉洁.独立纪录片中的“边缘人物”形象与塑造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刘佳怡.边缘处的思考——韩少功小说人物形象研究[J].北方文学.2019

[6].李清芳,赵一敬.边缘文化运用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路径初探[J].传播力研究.2019

[7].郑婷婷.边缘人群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表达研究[D].暨南大学.2018

[8].崔煜婕,周爽.社会边缘人的思考——论《局外人》中默尔索的人物形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

[9].王蕾.《童年》边缘人物形象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

[10].李思宁.浅谈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中生态女性主义主题和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J].青年文学家.2017

标签:;  ;  ;  

边缘性人物形象论文-姜珊,姜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