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效果论文-董媛媛,卢斌斌,梁艳艳

知识转移效果论文-董媛媛,卢斌斌,梁艳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转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心企业,知识转移,供应链动态能力,供应链绩效

知识转移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董媛媛,卢斌斌,梁艳艳[1](2018)在《核心企业知识转移效果对供应链绩效影响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视角,其知识创新和供应链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知识转移效果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动态能力和核心企业知识创新两个中介变量均对供应链绩效提升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供应链动态能力的中介效果更显着;核心企业通过增强知识转移意愿和提高自身的知识基础能够达到提升其所在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效果;得出最佳影响路径为知识转移意愿(解释变量)—供应链动态能力(中介变量)—供应链绩效(反映变量)。(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10期)

徐国军,杨建君,孙庆刚[2](2018)在《联结强度、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研究联结强度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接收企业的学习方式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源企业的知识可编码性及合作双方的知识库兼容性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理论模型。之后,运用305家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采用AMO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联结强度对知识转移具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在联结强度和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知识库兼容性加强了联结强度对知识转移效果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8年07期)

高山行,肖振鑫,高宇[3](2018)在《竞争联系、合作联系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企业竞争联系、合作联系对于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机理及作用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制度支持因素对以上关系路径的情境约束机制。通过对我国40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发现:竞争联系、合作联系对于知识转移效果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二者效用无显着差异;此外,法律支持增强了竞争联系与知识转移效果的正向关系,相反却减弱了合作联系与知识转移效果间的正向关系;政治联系则正向调节了合作联系与知识转移效果间的正向关系。(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高霞,其格其,高群婷[4](2018)在《知识转移效果的结构性指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表征合作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效果的结构性指标:聚簇系数和到达率,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5年间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ICT)的专利数据,提取生成涉及14 596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聚簇系数和到达率等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合作网络的聚簇系数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着地正向影响;(2)到达率在存在交互作用的模型中,具有统计显着性;(3)聚簇系数和到达率具有负向的交互作用;(4)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正向影响;(5)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正效应,知识积累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负效应。针对此结论对企业及政府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ICT产业更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8年05期)

施杰[5](2018)在《战略联盟中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逐渐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它能够帮助企业战胜竞争对手,实现战略目标。同时,企业间的竞争模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对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通过形成战略联盟来获取重要的战略资源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知识转移成为战略联盟合作过程中企业获取新知识、整合已有知识,以此来培养和加强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然而,管理实践显示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效果并不理想,“有转移行为,无转移效果”的现象十分普遍。知识转移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在联盟企业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提升?成为了学者和企业家们关注的核心。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知识转移的研究多集中在技术、生产、管理知识等方面,对市场知识转移方面的研究成果则略显匮乏。并且已有文献中,市场知识转移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跨国子母公司之间或者企业内部,对战略联盟企业间市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未有涉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知识。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多变的市场环境不仅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同样需要对顾客、竞争者、市场等进行深入研究来获取市场知识,从而引导产品升级的方向和路径。而在探究市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组织惰性作为企业的一种内在固有属性,会使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迟缓,不愿意进行市场知识的转移,而市场知识具有流动性、区域性、时效性等特点,组织的惰性将很容易使企业失去潜在的市场知识学习机会而导致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降低。因此,探究战略联盟中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和理论推演,构建了组织惰性、吸收能力、市场知识转移效果叁者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通过实证分析深入研究了以吸收能力为中介的情况下,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有效样本179份,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洞察力惰性、行为惰性和心理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负向影响。(2)组织惰性对吸收能力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洞察力惰性和心理惰性对员工动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行为惰性和心理惰性对员工能力有显着的负向影响。(3)吸收能力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员工动机和员工能力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着的正向影响。(4)吸收能力在组织惰性和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员工能力在行为惰性、心理惰性和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第一,联盟企业应当加强管理者引领作用,提高联盟企业对市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第二,联盟企业应当重视员工动机和员工能力,增强联盟企业的吸收能力;第叁,联盟企业应当努力克服企业自身的组织惰性,慎重选择联盟伙伴;第四,联盟企业应当积极拓展联盟合作关系,建立市场知识转移网络。此外,本研究在理论上拓展了组织惰性和知识转移的研究范围,确定了组织惰性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中介传导机制,在实践上为联盟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浩,龚艳[6](2018)在《科技服务的知识转移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将直接对国家竞争力产生影响,因此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是极为重要的。如今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资源的覆盖领域也逐渐广泛,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知识管理中知识转移是研究的重点内容,知识转移与创新在知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科技服务的知识转移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04期)

张薇,杨淑平,李涵,李旭[7](2018)在《基于知识转移的校本研修模式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山东省潍坊市潍坊高新区靠谱COP项目"中的校本研修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视频案例分析法及统计分析法,对基于知识转移的校本研修的模式和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基于知识转移的校本研修能够促进校本研修团队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协同发展。研究结果为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经验和反思。(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蒋念[8](2017)在《制度差异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已成为企业扩大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企业还必须整合内部创造的知识和外部获取的知识。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协同网络,为企业间知识获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于是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的方式转移和学习其他企业的知识。然而事实上,联盟发展并不顺利,联盟内部的知识转移过程相对复杂。对此,以往学者从知识特性、组织能力以及联盟差异性等影响因素出发,分析联盟知识转移效果不佳的原因,而鲜有学者基于组织间制度差异的视角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依据制度差异影响知识转移效果这一脉络展开研究。首先,整理有关制度差异、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国内外研究,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对与本文相关的制度理论、知识转移理论进行整理与分析,为后续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在文献梳理与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揭示制度差异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直接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对影响机理中所涉及的变量进行概念界定,为研究假设的提出作好铺垫。再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所涉及变量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与相关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与量表的有效性。最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处理,实现对研究假设的验证,从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为企业实现有效的知识转移提出相关管理建议,以及指出本文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按照上述研究逻辑,本文主要得到如下四个方面的结论:第一,无论是正式制度差异还是非正式制度差异,均负向影响了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组织间制度差异越大,越不利于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提升。第二,联盟关系质量在正式制度差异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非正式制度差异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第叁,联盟能力减弱了非正式制度差异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其调节作用显着。但联盟能力对于正式制度差异影响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调节作用不显着。第四,联盟经验减弱了正式制度差异对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其调节作用显着。并且联盟经验也减弱了非正式制度差异对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其调节作用也显着。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组织间制度差异应用于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中,并基于该视角分析其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有助于丰富制度差异理论,并为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制度差异影响联盟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验证了联盟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以及联盟能力和联盟经验的调节作用,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制度差异对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路径,拓展了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思路,研究结果也为联盟企业提升知识转移效果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郝广[9](2017)在《IT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T行业作为后起之秀,在我国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IT行业中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自身行业特点使得IT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员工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同时,从企业内部营销的角度,除了以往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外,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逐渐成为员工工作满意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论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IT行业员工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知识管理的角度,对IT行业员工所具有的企业社会网络结构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论文研究框架进行了设计,并说明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其次,介绍社会网络结构、知识转移效果等相关理论知识;然后,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提出论文研究的概念模型,并提出IT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效果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接收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在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等基本假设。为验证假设,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依据,结合研究假设编制了调查量表。通过百度开放云平台先开展预调查,然后,利用PASW18.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分析结果对量表进行净化。以净化后的量表开展正式调查,验证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概念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拟合度的检验,并进行了中介效应的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相应的研究结论。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包括帮助员工建立有助于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结构、多角度提升员工的知识接受意愿以及关注员工知识吸收能力提升在内的叁方面管理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25)

侯贵生,邱源,杨磊[10](2016)在《网络学习平台的知识转移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发布、获取知识已愈加普遍,网络学习平台的知识转移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控制论和系统论角度出发,研究个体运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知识转移的过程,分析网络学习平台可信度、网络转移媒介及网络学习平台激励手段对网络学习平台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并运用系统动力学对这一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网络学习平台的知识转移效果作用显着,通过筛查知识内容、审核用户身份、提升网络媒介技术水平、加大知识发送激励力度等方式,网络学习平台的知识转移效果可以得到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知识转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研究联结强度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接收企业的学习方式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源企业的知识可编码性及合作双方的知识库兼容性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理论模型。之后,运用305家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采用AMO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联结强度对知识转移具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在联结强度和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知识库兼容性加强了联结强度对知识转移效果的正向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转移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董媛媛,卢斌斌,梁艳艳.核心企业知识转移效果对供应链绩效影响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8

[2].徐国军,杨建君,孙庆刚.联结强度、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效果[J].科研管理.2018

[3].高山行,肖振鑫,高宇.竞争联系、合作联系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8

[4].高霞,其格其,高群婷.知识转移效果的结构性指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

[5].施杰.战略联盟中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6].李浩,龚艳.科技服务的知识转移效果分析[J].科技风.2018

[7].张薇,杨淑平,李涵,李旭.基于知识转移的校本研修模式及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

[8].蒋念.制度差异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9].郝广.IT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10].侯贵生,邱源,杨磊.网络学习平台的知识转移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6

标签:;  ;  ;  ;  

知识转移效果论文-董媛媛,卢斌斌,梁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