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江水利枢纽厂房及闸坝金属结构设计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付雄苇[1](2019)在《金沙江上游昌波水电站开发方案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开发方案是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开发方案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效益,甚至关系到工程的成败。本文对金沙江上游昌波水电站项目开发方案中涉及到的枢纽布置、发电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第一,结合国家电力市场和社会需求、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及节能减排指标等因素分析,提出昌波水电站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研究河段和流域规划情况初步提出4个开发方案;第三,分别对4个初选方案就地质条件、环境影响、投资匡算、项目经济性4个方面综合论证比较,最终选取采用方案二作为推进方案。
袁红根[2](2018)在《液压卧倒闸坝的设计与应用 ——以宜春市盛源闸坝工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液压卧倒闸坝是调节水位、控制流量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具有挡水和泄水(引水)的双重功能,闸坝挡水时,可以蓄水以抬高上游运行水位,以满足上游引水、供水、发电、通航、灌溉及生态景观等需求;开闸泄水时,可以满足泄洪、冲砂、排涝、通航、换水和调节下游流量等需求。本文选取宜春市盛源闸坝工程为例进行液压卧倒闸坝的设计与应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阐述了液压卧倒闸坝的研究背景、常见闸坝型式的优缺点。(2)枢纽工程总体布置与闸坝工程设计。在研究了闸坝坝址比选、闸坝型式比选、闸坝坝顶宽度比选及基础选定的基础上,确定了枢纽工程总体布置,从而进行闸坝结构设计、工程运行管理及工程设计概算等研究。(3)液压卧倒闸坝设计与应用。在液压卧倒闸坝产品选定的基础上,研究了液压卧倒闸坝结构布置、工作原理;总结了液压卧倒闸坝的工作特点和应用范围。(4)液压卧倒闸坝钢闸门与闸底板接触部位、下游底轴液压缸门洞为转动体(门洞为空心)两处易淤积泥砂及杂物,闸门经常被卡,使闸门无法正常运行。本次设计的改进措施有对底支铰、门体与闸底板接触部位增设橡胶带及钢板保护措施,对液压缸门洞采用特殊帆布制成雨衣型进行保护。(5)通过对盛源液压卧倒闸坝的施工条件、施工导流、闸坝工程施工及闸门及液压系统制作与安装,以图文的方式阐述了液压卧倒闸坝的施工过程,并对其应用条件进行了总结,为类似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提供参考作用。
欧阳增发[3](2016)在《宜春市渥江湿地公园四级生态抬水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生态抬水工程通常指为抬高河道枯水位、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水景观而新建的拦河挡水、泄水生态水利工程。本文仅分析用于城市生态景观用水的低水头抬水工程。为实现河道枯水期形成宽阔清翠湖面,改善枯水期水体水质、沿河生态景观、滨河亲水等目标,用于城市生态景观用水的抬水工程一般都是控制性的水利工程,而且其抬水工程本身也多成为一个靓丽的风景。本文以四级生态抬水工程为背景,研究了生态抬水工程的设计与应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生态抬水工程的应用研究。首先研究了生态抬水工程的应用、工作特点、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及措施、闸坝型式;然后阐述了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概况、必要性、任务等。(2)工程总体布置与主要建筑物设计。首先研究了闸坝址比选、发电厂房厂址比选、闸坝型式比选、闸坝高程宽度比选、基础,然后确定工程总体布置,进而进行闸坝设计、电站厂房设计等。(3)滚轮连杆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设计与应用。首先研究了水力自控翻板砼闸门产品选定、结构布置、工作原理;然后研究了水力自控翻板砼闸门增设(改造)液压启闭辅控系统;最后总结了翻板砼闸门的工作特点和应用体会(建议)。(4)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设计与应用。首先研究了翻板钢闸门比选、产品选定;然后研究了翻板砼闸门结构布置、工作原理、实施情况;最后总结了翻板钢闸门的工作特点和应用体会(建议)。(5)工程建设管理。首先研究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然后进行设计、施工情况分析。渥江湿地公园及四级生态抬水工程结合上游已建的一、二、三级抬水工程和一江两岸生态文化长廊、状元洲、外滩、化成岩湿地公园等,使宜春城区中央形成了长条状梯级生态湖面(长约25km、水面宽100m500m,沿河岸坡景观绿化带单侧宽50m左右、局部宽300m左右),呈现了秀水清清、碧波荡漾的美景,宜春山青水秀得以真正实现。
黄超琳[4](2015)在《江西省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坝及消能型式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泄流能力及坝下综合消能措施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利作用、保证枢纽安全的重要问题。江西省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属于中等水头、低佛汝德数、下游水位较低并且单宽流量较大,但是下游有一定的水深,且下游河床、河岸的抗冲刷能力一般。针对上述情况本论文以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对设计方案中溢流坝及消能型式进行设计研究。本论文首先结合工程资料和理论计算方法对溢流坝及消能型式进行了设计研究,得出了溢流坝及消能工的相关参数;然后建立水工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来检验枢纽工程的泄流能力、水流流态、上下游水面线、各泄水建筑物时均压强和枢纽上下游流速等水力特性,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和优化;再次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本论文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1)水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枢纽总体布局及泄水建筑物结构基本合理,枢纽整体泄流能力基本满足设计要求。(2)各泄水建筑物边壁压强一般都为正值且量值较大,仅个别测点出现很小的负压,对建筑物的安全不会造成影响。(3)大流量表孔下游河床流速偏大,试验在表孔消力池内加设消力墩,试验表明,加消力墩后消力池坎后底流速衰减加快,下游各断面底流速系数有所减少,断面流速分布较为均匀,但应结合表、低孔开启方式,合理的分配表、低孔下泄流量。(4)本工程的溢流坝泄洪系统运行在平原、丘陵地区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设计方案可供其他类似作为工程设计参考。
王永庆[5](2014)在《信州枢纽工程建设与原型动力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闸是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中低水头水工建筑物。水闸能够雍高水位为城市供水,并且具有防洪排涝的作用,合理的设计水闸能够形成水景观效应,提高城市品位。本文以上饶信州枢纽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水闸枢纽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服役期间定时安全检测方面的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首先研究了坝址和坝型的选择,在水文与工程地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枢纽布置、库区浸没、景观效果以及工程投资效益等因素的影响,选定坝址以及坝型;然后通过对工程不同布置方案的优劣性对比,工程布置定为:右岸引水式电站+主河槽17孔深孔闸+左岸滩地20孔浅孔闸。最后研究了工程的泄流能力计算,闸墩顶高程确定,闸孔、消能防冲、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的设计。(2)工程施工。首先研究了信州枢纽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包括临时房建,风、水、电、通讯系统,混凝土生产及运输系统和施工交通的总体布置;然后研究了地基开挖与处理、护坦及消力池、闸室、交通桥等主要项目的施工情况;最后研究了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包括导流、闸坝、坝肩及护岸、防洪墙混凝土浇筑等工程)的施工方案。(3)闸墩结构动力检测。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对信州枢纽工程闸墩结构进行了振动测试。通过对原型观测信号处理,识别了结构振动的4阶模态参数,并且建立了所测闸墩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最后对服役期间的水闸进行安全评定,结果表明:结构最大振幅、双倍幅值和均方差均满足要求;流激振动响应对人体的危害方面,该工程位于Meister感觉曲线的“相当的感觉到”区域。
何敏[6](2014)在《大中型水工钢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工钢闸门是水工建筑物的一种,在水工建筑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阐述了水电站的大中型水工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根据工程实践,总结了广东省内河床式径流电站枢纽中拦河水闸、发电厂房的水工钢闸门设计的几点方案和成果,为水工建筑物的设计、运行管理与技术咨询等工作提供参考。
肖军[7](2011)在《旺村水利枢纽厂房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介绍旺村水利枢纽的厂区布置、机组形式的选择、厂房主要尺寸的确定、厂房布置及厂房结构设计等,论述了灯泡贯流式水电站厂房布置的特点。
张民[8](2011)在《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特点,研究适用于本工程的监测技术、监测方法。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实施效果。基于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意义,对比不同的监测方法,针对哈达山各建筑物的特殊性,确定不同建筑物的监测项目、仪器类型及测量方法。通过明确监测目的,确定仪器安装方案,以确保取得可靠有效的监测数据。整编分析实测监测数据,对坝体位移、大坝渗流等监测项目,做出综合评价,确保枢纽安全运行,同时为枢纽工程施工提供反馈资料,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提供基础数据,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同时是哈达山水利枢纽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
农好瑾[9](2010)在《左江山秀水电站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秀水电站坝址的特点是河床比较狭窄、枯水期水面宽小(约130m)、水较深(平均为10.25m),给施工导流,尤其是一期临时围堰的布置带来较大困难。本文分析了工程施工导流的主要影响因素,简述了施工导流方式、导流标准、围堰型式及布置、运行效果。
韦喜榴[10](2008)在《左江水电站厂房、大坝渗漏处理》文中研究指明水电站厂房、大坝渗漏属重大安全隐患。左江水电站厂房、大坝渗漏经处理后,效果良好,消除了渗漏隐患,确保厂房、大坝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左江水电站厂房、大坝渗漏处理的实施方案及处理工艺,供类似工程借鉴。
二、左江水利枢纽厂房及闸坝金属结构设计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江水利枢纽厂房及闸坝金属结构设计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金沙江上游昌波水电站开发方案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水电发展状况 |
1.3.2 国内外水电工程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水电工程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工程概况 |
2.1 河流概况 |
2.1.1 自然地理 |
2.1.2 气候 |
2.1.3 社会经济 |
2.1.4 研究河段概况 |
2.2 梯级水电规划情况 |
3 工程开发方案设计及对比分析 |
3.1 开发工程方案设计依据 |
3.1.1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
3.1.2 洪水设计标准 |
3.1.3 地震设防烈度 |
3.1.4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相关文件 |
3.2 开发方案设计 |
3.3 各开发方案地质条件比较 |
3.3.1 方案一(一级开发、长引水式) |
3.3.2 方案二(两级开发) |
3.3.3 方案三(两级开发) |
3.3.4 方案四(两级开发) |
3.3.5 各方案比较结论 |
3.4 各开发方案环境影响比较 |
3.4.1 .环境概况 |
3.4.2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
3.4.3 评价范围 |
3.4.4 环境影响的分析 |
3.4.5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3.4.6 环境保护投资匡算 |
3.4.7 结论 |
3.5 工程开发的投资匡算 |
3.5.1 编制依据 |
3.5.2 交通情况 |
3.5.3 枢纽建筑物工程 |
3.5.4 其它费用 |
3.5.5 基本预备费及工程静态总投资 |
3.5.6 各方案投资匡算结果 |
3.6 方案经济比较 |
3.6.1 上网电价测算 |
3.6.2 方案经济净现值测算 |
3.6.3 结论 |
4 推荐方案的综合评价 |
4.1 比对结果 |
4.1.1 工程地质条件比对 |
4.1.2 环境影响比对 |
4.1.3 投资匡算比对 |
4.1.4 经济效益比对 |
4.2 推荐方案发电效益评价 |
4.3 王大龙等堆积体对推荐方案影响评价 |
4.4 推荐方案区域性断裂影响评价 |
4.5 推荐方案环境影响评价 |
4.6 推荐方案技术可行性评价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液压卧倒闸坝的设计与应用 ——以宜春市盛源闸坝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抬水闸坝的型式及其特点 |
1.2.1 常规水闸 |
1.2.2 橡胶坝 |
1.2.3 翻板坝 |
1.2.4 液压卧倒闸坝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依托项目概况 |
2.1 项目规划概况 |
2.2 水文 |
2.2.1 流域概况 |
2.2.2 气象 |
2.2.3 水文基本资料 |
2.2.4 径流 |
2.2.5 设计洪水 |
2.2.6 设计洪水合理性分析 |
2.3 工程地质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层岩性 |
2.3.3 水文地质条件 |
2.3.4 地质构造及地震 |
2.3.5 库区浸没预测 |
2.3.6 天然建筑材料 |
第3章 盛源闸坝工程布置 |
3.1 设计依据 |
3.1.1 工程等别和标准 |
3.1.2 设计基本资料 |
3.2 工程坝段选择 |
3.3 工程选址 |
3.3.1 坝线选择 |
3.3.2 厂址选择 |
3.4 闸坝型式选定 |
3.5 枢纽工程总布置 |
3.6 小结 |
第4章 盛源闸坝工程设计 |
4.1 闸坝结构布置及水力、结构计算 |
4.1.1 闸坝结构布置 |
4.1.2 闸坝基础处理 |
4.1.3 卧倒闸坝水力计算 |
4.1.4 卧倒闸坝结构计算 |
4.1.5 闸坝右岸防洪墙 |
4.1.6 细部构造设计 |
4.2 液压卧倒闸坝闸门型式及液压系统 |
4.2.1 液压卧倒闸坝的工作特点 |
4.2.2 液压卧倒闸坝闸门的产品选定 |
4.2.3 液压卧倒闸坝钢闸门结构布置及特性 |
4.2.4 液压系统的维护 |
4.3 工程运行管理 |
4.3.1 电站运行方式 |
4.3.2 液压卧倒闸坝调度运行方式 |
4.4 工程设计概算 |
4.4.1 编制依据和主要问题 |
4.4.2 工程投资概算 |
4.5 小结 |
第5章 盛源闸坝工程施工 |
5.1 施工条件 |
5.1.1 对外交通 |
5.1.2 建筑材料 |
5.1.3 施工场地、施工布置 |
5.1.4 水电供给 |
5.2 施工导流 |
5.2.1 导流标准、导流时段及流量 |
5.2.2 导流方式 |
5.2.3 导流建筑物 |
5.2.4 基坑排水 |
5.3 闸坝工程施工 |
5.4 施工总进度 |
5.4.1 工程筹建期 |
5.4.2 工程施工准备期 |
5.4.3 主体工程施工期 |
5.4.4 工程完建期 |
5.5 液压卧倒闸坝闸门及液压系统制作与安装情况简介 |
5.6 液压卧倒闸坝的应用 |
5.7 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3)宜春市渥江湿地公园四级生态抬水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生态抬水工程应用研究 |
1.2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概况及必要性 |
1.3 四级抬水工程任务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文与地质概述 |
2.1 水文 |
2.2 工程地质 |
第3章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总体布置与主要建筑物设计 |
3.1 设计依据 |
3.2 场址比选 |
3.3 闸坝结构型式比选 |
3.4 闸坝底板高程、泄流净宽及闸坝基础确定 |
3.5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总体布置设计 |
3.6 闸坝设计 |
3.7 水电站发电厂房设计 |
3.8 小结 |
第4章 滚轮连杆式水力自控翻板砼闸门设计与应用 |
4.1 翻板砼闸门产品选定 |
4.2 翻板砼闸门结构布置及工作原理 |
4.3 翻板砼闸门液压启闭辅控系统改造 |
4.4 小结 |
第5章 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设计与应用 |
5.1 翻板钢闸门比选 |
5.2 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产品选定 |
5.3 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结构布置及工作原理 |
5.4 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实施 |
5.5 小结 |
第6章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建设管理 |
6.1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
6.2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6.3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设计进度情况 |
6.4 四级抬水工程施工情况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江西省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坝及消能型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浯溪口水利枢纽的工程特点 |
1.3.1 工程规模较大 |
1.3.2 战略地位重要 |
1.3.3 水沙条件特殊 |
1.3.4 地质条件复杂 |
1.3.5 工程效益显着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4.1 关于溢流坝 |
1.4.2 关于消能工 |
1.5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坝及消能型式设计计算 |
2.1 溢流坝泄流能力设计研究 |
2.1.1 溢流坝泄洪型式的确定 |
2.1.2 低、表孔溢流坝孔数的确定 |
2.1.3 水力研究计算方法 |
2.1.4 泄流能力计算与方案比选 |
2.2 溢流坝消能措施设计研究 |
2.2.1 溢流坝消能型式的选择 |
2.2.2 消能工的研究计算 |
2.2.3 消能工的研究结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设计 |
3.1 工程基本资料 |
3.1.1 工程概况 |
3.1.2 水文 |
3.1.3 地质 |
3.1.4 枢纽主要建筑物布置 |
3.1.5 设计标准 |
3.2 模型试验的目的、内容及要求 |
3.2.1 模型试验的目的 |
3.2.2 试验组次 |
3.2.3 试验内容 |
3.3 试验依据资料及水库运行方式 |
3.3.1 试验依据资料 |
3.3.2 水库运行方式 |
3.4 水工模型设计、制作及试验量测 |
3.4.1 水工模型试验设计 |
3.4.2 水工模型制作 |
3.4.3 水工模型试验量测方法与设备 |
3.4.4 水工模型试验的控制与量测 |
第四章 溢流坝及消能型式模型试验研究 |
4.1 泄流能力试验 |
4.1.1 6 低孔加 1、3 和 5 表孔联合泄洪库水位与泄流量关系 |
4.1.2 6 低孔单独泄洪库水位与泄流量、流量系数关系 |
4.1.3 5 表孔单独泄洪库水位与泄流量、流量系数的关系 |
4.2 水流流态及电站尾水波动 |
4.2.1 水流流态 |
4.2.2 电站尾水波动 |
4.3 上下游水面线 |
4.4 各泄水建筑物时均压强沿程变化 |
4.5 枢纽上下游流速分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参照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优化设计方案 |
5.1 方案优化 |
5.2 优化方案模型试验验证 |
5.2.1 枢纽下游流速分布 |
5.2.2 枢纽上下游水面线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信州枢纽工程建设与原型动力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闸设计与修建研究现状 |
1.2 工程结构安全评估 |
1.3 信州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
1.4 工程的主要任务及意义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文与地质概述 |
2.1 水文 |
2.2 工程地质 |
第三章 信州枢纽工程布局与主要建筑物设计 |
3.1 工程等别和标准 |
3.2 坝址拟定 |
3.3 坝址选择 |
3.4 坝型选择 |
3.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
3.6 小结 |
第四章 信州枢纽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
4.1 信州枢纽工程施工总体布置 |
4.2 信州枢纽工程施工总进度 |
4.3 主要项目施工情况 |
4.4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
第五章 信州枢纽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
5.1 施工导流 |
5.2 闸坝工程施工 |
5.3 坝肩及护岸工程施工方案 |
5.4 防洪墙砼浇筑施工方案 |
5.5 金属结构工程施工 |
第六章 信州枢纽闸墩泄洪振动原型动力检测 |
6.1 工程概况 |
6.2 闸墩原型振动测试与动力特征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6)大中型水工钢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大中型水工钢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思考 |
1.1 门型选择及孔口设计 |
1.2 结构设计 |
1.2.1 门体结构 |
1.2.2 支承结构 |
2 主要设计实践 |
2.1 拦河水闸工作闸门 |
2.2 发电厂房尾水事故检修闸门 |
3 具体设计方案与实施情况 |
3.1 拦河闸工作门设计方案 |
3.2 发电厂房尾水闸门设计方案 |
3.3 其他 |
3.4 具体实施情况 |
4 结语 |
(8)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际上大坝监测发展过程 |
1.2.2 国内大坝监测发展过程 |
1.2.3 监测仪器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安全监测优化设计 |
1.3.2 监测工程施工 |
1.3.3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和反馈 |
1.4 研究方法 |
1.4.1 资料收集 |
1.4.2 设计方案优化 |
1.4.3 仪器现场安装测试 |
1.4.4 施工期观测 |
1.4.5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自然与工程概况 |
2.1 自然概况 |
2.1.1 气象 |
2.1.2 水文 |
2.1.3 地形 |
2.1.4 地貌 |
2.1.5 地质 |
2.2 工程概况 |
2.2.1 工程建设的意义 |
2.2.2 工程布局及规模 |
第3章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 |
3.1 监测项目的确定 |
3.1.1 泄水建筑物、混凝土重力坝和发电厂房 |
3.1.2 均质土坝 |
3.2 主要项目监测方法 |
3.2.1 表面变形监测 |
3.2.2 均质土坝内部变形监测 |
3.2.3 渗流监测 |
3.2.4 强震监测 |
3.2.5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
3.3 混凝土建筑物监测系统布置 |
3.3.1 监测断面的选取 |
3.3.2 变形监测布置 |
3.3.3 渗流监测布置 |
3.3.4 混凝土温度监测 |
3.3.5 消能工锚杆应力及接缝监测 |
3.4 均质土坝监测系统布置 |
3.4.1 观测断面的选取 |
3.4.2 变形监测布置 |
3.4.3 渗流监测布置 |
3.4.4 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应变监测 |
3.4.5 绕坝渗流监测 |
3.4.6 地震反应监测 |
第4章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 |
4.1 混凝土坝监测仪器安装 |
4.1.1 真空激光安装 |
4.1.2 倒垂线安装 |
4.1.3 双金属标安装 |
4.1.4 测缝计安装 |
4.1.5 温度计安装 |
4.1.6 量水堰安装 |
4.2 均质土坝监测仪器安装 |
4.2.1 应变计、无应力计安装 |
4.2.2 测斜管安装 |
4.2.3 渗压计安装 |
4.2.4 测压管安装 |
第5章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 |
5.1 自动化系统概述 |
5.1.1 监测系统自动化目的 |
5.1.2 自动化系统开发原则 |
5.1.3 数据采集结构模式 |
5.1.4 自动化系统布置 |
5.2 自动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和目的要求 |
5.2.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5.2.2 系统设计的范围和目的要求 |
5.3 数据采集网络设计 |
5.3.1 纳入统一监测系统硬件技术要求 |
5.3.2 测量控制单元(DAU)技术要求 |
5.3.3 自动化系统实施 |
5.3.4 自动化监测项目集成与统一 |
5.3.5 自动化监测系统防雷 |
5.4 安全监测管理网络的购建 |
5.4.1 系统的网络环境 |
5.4.2 系统的硬件配置 |
5.4.3 系统的安全管理 |
5.5 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
5.5.1 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设计 |
5.5.2 系统配置库管理程序设计 |
5.5.3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第6章 大坝安全监测初步结果分析 |
6.1 混凝土温度监测结果分析 |
6.2 坝基扬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
6.3 接缝开度监测结果分析 |
6.4 防渗墙混凝土应变监测结果分析 |
6.5 均质土坝渗流监测结果分析 |
6.6 均质土坝坝体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6.6.1 均质土坝0+521剖面沉降监测结果 |
6.6.2 均质土坝0+684剖面沉降监测结果 |
6.7 真空激光准直系统监测成果分析 |
6.8 监测结果综合评价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9)左江山秀水电站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影响工程施工导流主要因素 |
2.1 地形地貌 |
2.2 水文 |
2.3 枢纽建筑物布置 |
2.4 施工进度及施工场地布置 |
2.5 施工通航 |
3 导流方案设计 |
3.1 导流方式及导流标准 |
3.2 围堰型式选择与布置 |
3.2.1 一期临时围堰型式 |
3.2.2 纵向混凝土围堰位置 |
3.2.3 一、二期上下游围堰型式 |
(1) 一期上下游围堰 |
(2) 二期上下游围堰 |
4施工进度及运行效果 |
(10)左江水电站厂房、大坝渗漏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工程概况 |
3 厂房、大坝渗漏原因分析 |
3.1 渗漏点现状 |
3.2 渗漏水原因分析 |
4 渗漏处理 |
4.1 A点处理方法 |
4.2 B点处理方法 |
4.3 C点处理方法 |
5 结语 |
四、左江水利枢纽厂房及闸坝金属结构设计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金沙江上游昌波水电站开发方案综合评价研究[D]. 付雄苇. 西华大学, 2019(02)
- [2]液压卧倒闸坝的设计与应用 ——以宜春市盛源闸坝工程为例[D]. 袁红根. 南昌大学, 2018(12)
- [3]宜春市渥江湿地公园四级生态抬水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 欧阳增发. 南昌大学, 2016(06)
- [4]江西省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坝及消能型式设计[D]. 黄超琳. 南昌工程学院, 2015(07)
- [5]信州枢纽工程建设与原型动力检测研究[D]. 王永庆. 南昌大学, 2014(03)
- [6]大中型水工钢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与思考[J]. 何敏. 人民珠江, 2014(02)
- [7]旺村水利枢纽厂房设计[J]. 肖军.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17)
- [8]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D]. 张民. 吉林大学, 2011(09)
- [9]左江山秀水电站工程施工导流设计[J]. 农好瑾.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0(04)
- [10]左江水电站厂房、大坝渗漏处理[J]. 韦喜榴. 大坝与安全,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