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锥蜗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啮合函数,共轭区,瞬时接触线
锥蜗杆论文文献综述
邵立军[1](2016)在《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理论与啮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锥蜗杆传动装置,即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副。其锥蜗杆的螺旋面是由圆环面盘形砂轮磨削而成,称之为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与之相配的锥蜗轮则由产形面与该包络锥蜗杆的螺旋面相一致的锥滚刀滚切而成。本文建立了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算例探究了技术参数对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副啮合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了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结合微分几何及齿轮啮合理论相关知识,推导出圆环面砂轮包络锥蜗杆和锥滚刀滚切锥蜗轮的啮合函数,以及锥蜗杆螺旋面和锥蜗轮齿面方程,给出包络锥蜗杆副的啮合性能参数公式。(2)结合圆环面砂轮包络锥蜗杆的啮合函数和锥蜗杆螺旋面方程,提出一种绘制包络锥蜗杆轴截面齿形的方法。同时给出一种计算包络锥蜗杆轴截面齿形在齿高中点处斜率的方法,并计算了包络锥蜗杆轴截面齿形倾角。(3)将以给定参考点为基础的啮合理论应用于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丰富并发展了基于分度锥的啮合理论,推导出分度锥面的几何参数的计算公式,进而求出参考点坐标并确定包络锥蜗杆和锥蜗轮的安装位置关系。(4)根据分度锥的几何参数,确定包络锥蜗杆和锥蜗轮的轮坯尺寸并列出齿面边界方程。(5)结合具体数值算例给出计算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副的齿面共轭区边界关键点的非线性方程组,并在锥蜗轮和包络锥蜗杆轴截面内绘制出齿面共轭区。进而给出瞬时接触线的绘制方法,并计算了各接触点的诱导法曲率、滑动角以及高斯曲率。(6)通过大量数值算例分析,说明了设计参数对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参数调节,可以有效降低锥蜗杆副的啮合不对称性,而且在多头小传动比及单头大传动比等情况下圆环面包络锥蜗杆副依然具有理想的啮合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王海涛[2](2016)在《平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络型锥蜗杆传动与传统Archemides型锥蜗杆传动相比较,具备传动比大,结构紧凑,啮合的齿对数多,重合度大,传动更趋平稳等优点。包络锥蜗杆传动若能研制成功,则锥蜗杆和锥蜗轮都可以磨削齿面,因而有希望实现锥蜗轮材料的以钢代铜,针对更优越的包络锥蜗杆传动的研究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相关研究表明,包络锥蜗杆传动的研究,当前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针对平面包络锥蜗杆产形母面,根据齿轮啮合理论,计算齿面的第一类基本量和第二类基本量,列写包络锥蜗杆螺旋面方程,导出其单位法向量,得到包络锥蜗杆切齿啮合的啮合界线函数和曲率干涉界线函数,推导出包络锥蜗杆螺旋面曲率参数的计算公式。针对蜗杆包络蜗轮,根据齿轮啮合理论,推导出相应的包络锥蜗轮齿面方程,得到其齿面的单位法向量。求平面包络锥蜗轮切齿啮合的两类界线函数,建立包络锥蜗轮齿面曲率参数的计算公式,得到包络锥蜗杆副的诱导主曲率和滑动角。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包络锥蜗杆副的计算机辅助啮合分析。分析包络锥蜗杆的工作长度、包络锥蜗轮齿面共轭区的范围及包络锥蜗杆副瞬时接触线的分布规律等全局啮合特性。同时重点分析,瞬时接触线上各啮合点处包络锥蜗杆副的诱导主曲率、和滑动角等局部啮合特性。探索包络锥蜗杆副的设计参数和加工工艺参数对其全局与局部啮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总结出包络锥蜗杆传动的合理几何设计方法。利用齿轮啮合理论知识推导锥蜗杆和锥蜗轮齿面数学方程及锥蜗杆传动副共轭齿廓面方程,提出了齿面的形成方法。在MATLAB中绘制出锥蜗杆的齿面形状、锥蜗杆副齿面共轭区范围及锥蜗杆传动副瞬时接触线分布情况。对锥蜗杆传动副参数设计进行研究并根据啮合分析,给出原始参数的最优选择范围。结果表明,平面包络锥蜗杆副传动具备一系列优良的啮合特性。并且平面产形砂轮的参数可调,这为更好改善锥蜗杆副的啮合性能,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席晨如[3](2016)在《锥面包络锥蜗杆传啮合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锥面包络锥蜗杆的螺旋面是由锥面砂轮磨削而成的,经过磨削的锥蜗杆齿面精度和齿面光洁度高,有利于锥蜗杆传动,并且本文所述的包络锥蜗杆传动还具有以下优点:瞬时接触线分布均匀,承载能力大,润滑条件好,齿侧间隙便于调节等。本文主要研究了锥面包络锥蜗杆传动的啮合理论,包括砂轮磨削锥蜗杆的啮合分析和包络锥蜗杆传动的啮合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求得了砂轮产形面的方程及其曲率参数,然后建立了砂轮磨削锥蜗杆“i”面和“e”面的坐标系,计算了包络锥蜗杆切齿的啮合函数和包络锥蜗杆的曲率干涉界线函数,同时还计算了包络锥蜗杆的啮合函数和啮合界线函数,包络锥蜗杆螺旋面和锥蜗轮的齿面方程及锥蜗杆副的曲率参数。(2)通过基于参考点的理论,分别计算了包络锥蜗杆和锥蜗轮分度锥面的参数,由于齿顶面为双曲面的锥蜗轮难于制造,可用圆锥面代替齿顶双曲面,并计算了锥蜗轮的轮坯尺寸,包络锥蜗杆各参考锥面的方程和锥蜗轮各参考锥面的方程。(3)详细计算了锥面包络锥蜗杆的齿廓和齿形角,研究发现砂轮偏转角对包络锥蜗杆的齿廓和齿形角影响最大。然后分别研究了砂轮磨削锥蜗杆“i”面和“e”面过程中包络锥蜗杆的曲率干涉界线。(4)分析了在包络锥蜗杆传动过程中,包络锥蜗杆和锥蜗轮齿面上瞬时接触线的分布,并且计算了瞬时接触线上点的诱导法曲率值和滑动角值,然后本文研究了包络锥蜗杆传动中,包络锥蜗杆齿面上啮合界线的分布。(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徐照新[4](2016)在《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副传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导程锥蜗杆传动与普通蜗杆传动一样被用来传递两相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这种传动形式有很多优点:接触齿数多、承载能力大;接触线形状有利于形成动压油膜,润滑情况良好;齿侧间隙便于调节;传动效率较高。但是,双导程锥蜗杆两侧齿面为渐开螺旋面,需要定制滚刀才能加工锥蜗轮,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成本高,工艺性能不好。本文在保留双导程锥蜗杆传动诸多优点的基础上,用阿基米德螺旋面替代渐开螺旋面形成一种新型的锥蜗杆传动,将其定义为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这样就可以使用标准齿轮滚刀在普通滚齿机上倾斜一定角度加工,降低了成本。首先,本文阐述了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齿面用阿基米德螺旋面替代渐开螺旋面的接触线形状和因此而产生的齿廓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阿基米德螺旋面锥蜗杆齿面在基圆柱切平面内的接触线形状为近似直线,产生的齿廓误差在一般的机械加工精度范围以内,可以忽略不计。利用阿基米德螺旋面替代渐开螺旋面在原理上是可行的,替代之后的锥蜗杆传动副具有设计简洁、加工制造简单等显着优点。其次,对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副进行了受力分析。在受力分析中,将齿面接触线上的作用力集中在一点(齿面节线附近一点),同时,将锥蜗杆和锥蜗轮的相对运动看作锥蜗轮沿着锥蜗杆的滑动(锥蜗杆看作固定不动),即:将锥蜗杆沿着齿面节线展开,得到倾斜角为螺旋升角?的斜面,锥蜗轮锥蜗杆的相对运动可以看成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使问题大大简化。本文分别对外啮合传动和内啮合传动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第叁,在受力分析基础上推导出传动副的传动效率计算公式,并绘制出效率曲线。影响传动啮合效率的因素主要有锥蜗杆螺旋升角λ和当量摩擦角ρv。ρv除了与锥蜗轮锥蜗杆的材料及其热处理方式、润滑油的种类、齿形角等因素有关外,还取决于相对滑动速度vs,随着vs的增大,油膜将易于形成,从而使摩擦系数下降,ρv减小。λ与传动效率的关系可以通过效率曲线直观的反映,在λ较小的时候,传动效率η1随λ的变大而快速增高,当λ大于10°之后,η1随λ的变大而增高的速度变缓,所以一般在设计传动副时λ的取值在10°—20°之间。第四,推导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轮齿弯曲疲劳强度和锥蜗杆轴刚度校核公式。无论锥蜗轮使用青铜还是钢材料,破坏失效总是在锥蜗轮上首先发生,所以,只需要对锥蜗轮进行强度计算即可。锥蜗轮锥蜗杆齿面接触可以看成是两圆柱体相互接触,可以按照赫兹应力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轮齿弯曲强度计算较为繁琐,可以结合试验推导概略估算式。同时,由于锥蜗杆跨度大,中段直径小,容易发生过大的变形,因此必须对锥蜗杆轴进行刚度校核计算。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5%以内。最后,通过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副减速器进行了一系列的传动性能试验,测定了传动副的传动效率、承载能力、油池温升等技术指标,观察传动副齿面啮合情况和磨损程度,验证理论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和传动试验表明,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副可以实现正确的传动关系,建立的传动副性能评价方法和步骤是正确、实用的。这一套完整可行的传动性能评价方法可以作为传动副设计阶段针对锥蜗杆传动副失效形式的校核计算,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副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宋攀攀[5](2015)在《新型锥蜗杆传动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蜗杆传动开始迅速发展。由于蜗杆传动具有诸多优点,比如结构紧凑、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强、传动平稳等,因此蜗杆传动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工业的各个行业中。在众多蜗杆传动中,阿基米德圆柱蜗杆应用范围最广,它易于加工装配,轴向位移发生的变化不影响蜗轮蜗杆的齿面共轭。但是,阿基米德圆柱蜗杆瞬时接触线的法线与啮合点合速度方向的夹角太大,不利于液体动力润滑,而且啮合齿数较少、传动效率较低。锥蜗杆传动是空间交错轴传动,锥蜗杆传动的优点有:重合度大、瞬时接触线的法线与啮合点合速度方向的夹角较小,利于齿间润滑、锥蜗杆轴向移动时,可以保证在不破坏齿面共轭的情况下,对尺侧间隙进行调整、传动平稳结构紧凑,结合脱开非常灵活,可以做离合器使用[1]。随着锥蜗杆的发展,各种新型锥蜗杆传动相继出现,本文介绍的锥蜗杆传动方式是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准双导程锥蜗杆的建立基于新型锥蜗杆双导程直线接触偏置蜗杆,准双导程锥蜗杆有内、外两个啮合齿面,啮合齿面与双导程直线偏置蜗杆的啮合齿面不同,由于准双导程锥蜗杆齿面是阿基米德螺旋面,因此加工装配简单,蜗轮材料可以用钢代替有色金属铜。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传动成为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强、传动比大的新型锥蜗杆[1]。论文首先阐述新型锥蜗杆传动齿面形成原理,并利用CATIA进行实体建模。新型锥蜗杆传动齿面实际上是阿基米德螺旋面,而双导程锥蜗轮蜗杆传动齿面是渐开螺旋面。论文详细陈述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利用CATIA绘图软件进行详细的对比。论文对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传动进行完整的设计,包括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传动参数的设计、锥蜗轮与蜗杆传动副安装尺寸的设计、锥蜗杆蜗轮几何参数的设计。利用计算机语言VB编写相关软件,为新型锥蜗杆传动设计计算提供简便手段。锥蜗轮蜗杆相关参数设计完成后对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代替双导程锥蜗轮蜗杆所产生的误差进行详细分析。论文分析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内外啮合齿面的受力情况。锥蜗轮蜗杆齿面受力分析非常复杂,先不考虑摩擦力的存在,分析锥蜗轮蜗杆在内啮合与外啮合情况下的受力情况,最后再对摩擦力进行单独分析。论文计算准双导程锥蜗轮容许输出扭矩,根据容许输出扭矩计算锥蜗轮的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最后对锥蜗杆轴进行刚度计算,并且对强度与刚度的校核也编写相应的计算软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厉泽林[6](2015)在《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副加工制造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传统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啮合形式,蜗轮蜗杆传动在很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也被广泛发展,在理论原理的丰富和加工方法的选择方向同时也具备了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传统的加工方法在加工出这种蜗轮蜗杆的情况下一般会有加工精度难以克服的问题,同时伴随着理论原理和加工方法复杂性。因而,传统蜗轮蜗杆传动会有很多局限性。为了简化其设计原理,加工原理,制造方法和手段,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蜗轮蜗杆传动,定义它为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传动,同时,本文也给出了加工这种新型锥蜗杆副的方法、实例以及实验来验证其各项性能。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1)从原理上对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做充分的阐述。2)设计准双导程锥蜗杆副,给出一套参数化设计流程。3)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传动叁维建模仿真。4)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的加工方法研究。5)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副传动性能试验和检测。本文在双导程锥蜗杆副的原理基础上引出准双导程锥蜗杆副以及加工准双导程锥蜗杆副的方法,最终以实验的形式测试了其在实际工况中的传动性能。本课题主要研究过程表明:在参数选择合理、润滑油选择合适、保证加工质量的条件下,传动效率并不会比其它蜗杆传动低,从传递能力和承载能力上是一种相当有竞争力的传递形式,也可以实现大的单级传动比,并且也实现了单级传动比410/1的重大突破。在加工方法和工艺方面,与其他蜗杆相比较,不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和复杂的工具,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可以在多种领域中使用的蜗杆传功。本文实验部分采用了410/1和55/1的两种传动比的蜗杆副进行了相关实验,从而在大的单级传动比(410/1)和普通传动比(55/1)的单级传动比都有实验数据作为支撑。本文在加工方法部分的研究中通过建模得出的一系列公式在MATLAB中通过编程使得计算简洁。论文的核心部分参考了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发明专利《准双导程锥蜗轮蜗杆的加工方法》,此专利目前已经取得了国家的授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张学成,厉泽林,许照新[7](2015)在《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和建立了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的概念与方法。蜗轮蜗杆构成的传动仍然建立在空间相错轴螺旋齿轮传动原理基础上。蜗杆的两侧齿面是两个螺旋角不等的阿基米德螺旋面,是一种等导程锥螺杆。蜗轮蜗杆传动啮合状态等效于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它在两个基圆柱公切面内形成近似直线接触。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蜗杆可以在车床上采用类似于切削锥螺纹的方法完成加工,配对的锥蜗轮利用标准模数齿轮滚刀实施切齿加工,使工程实施更为简便。分析了阿基米德螺旋面替代渐开螺旋面的误差及其影响因素,推导了蜗杆与蜗轮相关几何参数计算公式。在已经建立的传动副设计方法基础上,完成样件加工和初步传动试验。(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徐秀玲,颜廷财[8](2013)在《锥蜗杆无链自行车》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行车传动机构是链条,特别是没有链罩的链条,在拉与尘土的研磨下,节距变大,脱链是常有的事。运用机械基础中张紧轮有关知识,设计制造了一种不掉链、不夹裤、速度快、极易对传统自行车改装的锥蜗杆无链自行车,生产工艺简单,投资成本小,具有一定的社会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32期)
孟东阁[9](2011)在《锥蜗杆传动副啮合曲面造型与接触有限元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锥蜗杆传动副具有传动比范围大、同时啮合齿数多、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效率高等优点,许多国家正在研究这种传动方式,美国已经将其应用在空间飞行器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本文主要从锥蜗杆传动副的啮合原理、曲面造型及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利用齿轮啮合理论知识推导了锥蜗杆传动副共轭齿廓曲面方程,在MATLAB中绘制出ZA和ZK型锥蜗杆的齿面形状,推导出锥蜗轮齿面数学方程及加工过程中防止产生根切的条件。用叁维设计软件CATIA和AutoCAD进行虚拟滚齿加工仿真,通过对仿真加工出的锥蜗轮齿面进行重构,构建出与实际加工出的齿面一致、精确的齿廓曲面,建立了传动副精确的叁维实体造型。对锥蜗杆传动副参数设计进行了研究,编制计算机程序简化了计算过程,设计一种锥蜗杆减速器,完成了减速器的叁维建模、装配成型、运动仿真等工作。应用Abaqus软件对锥蜗杆传动副进行了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介绍了锥蜗杆传动副FEA模型的建立方法,观察了同一负载时不同位置锥蜗杆传动过程的接触情况,并对计算结果分析,证明了锥蜗杆传动副具有同时啮合齿数多、重合度大、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最后简单探讨了采用铣刀盘加工锥蜗杆传动副的方法。本文对锥蜗杆传动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赵铮[10](2009)在《新型渐开线锥蜗杆传动原理及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主要阐述了新型的具有渐开线齿形锥蜗杆传动副的啮合原理,分析了实现正确啮合的条件,建立了齿面方程式,提出了齿面的形成方法;对其传动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关系和受力分析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出了在机械加工中切实可行的新型渐开线锥蜗杆传动,运用现代叁维软件对锥蜗杆传动副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渐开线锥蜗杆传动副结构设计合理,克服了传统阿基米德螺线锥蜗杆传动的缺点。新型渐开线锥蜗杆传动,其蜗杆蜗轮的加工方法较以前相比,简单可行,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加工成本,而且也为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创造了条件。对比当今所实用的锥蜗杆、锥蜗轮传动可见采用圆柱渐开螺旋面构成锥蜗杆、锥蜗轮齿面符合垂直交叉轴传动啮合要求,且设计、计算非常简单。如果为这种新型渐开线齿形锥蜗杆传动专门设计、制造实现展成车齿的新机床,可为锥蜗杆、锥蜗轮传动提供高生产率、高质量、低成本的加工手段,并将有力推动、扩大其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5-01)
锥蜗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包络型锥蜗杆传动与传统Archemides型锥蜗杆传动相比较,具备传动比大,结构紧凑,啮合的齿对数多,重合度大,传动更趋平稳等优点。包络锥蜗杆传动若能研制成功,则锥蜗杆和锥蜗轮都可以磨削齿面,因而有希望实现锥蜗轮材料的以钢代铜,针对更优越的包络锥蜗杆传动的研究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相关研究表明,包络锥蜗杆传动的研究,当前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针对平面包络锥蜗杆产形母面,根据齿轮啮合理论,计算齿面的第一类基本量和第二类基本量,列写包络锥蜗杆螺旋面方程,导出其单位法向量,得到包络锥蜗杆切齿啮合的啮合界线函数和曲率干涉界线函数,推导出包络锥蜗杆螺旋面曲率参数的计算公式。针对蜗杆包络蜗轮,根据齿轮啮合理论,推导出相应的包络锥蜗轮齿面方程,得到其齿面的单位法向量。求平面包络锥蜗轮切齿啮合的两类界线函数,建立包络锥蜗轮齿面曲率参数的计算公式,得到包络锥蜗杆副的诱导主曲率和滑动角。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包络锥蜗杆副的计算机辅助啮合分析。分析包络锥蜗杆的工作长度、包络锥蜗轮齿面共轭区的范围及包络锥蜗杆副瞬时接触线的分布规律等全局啮合特性。同时重点分析,瞬时接触线上各啮合点处包络锥蜗杆副的诱导主曲率、和滑动角等局部啮合特性。探索包络锥蜗杆副的设计参数和加工工艺参数对其全局与局部啮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总结出包络锥蜗杆传动的合理几何设计方法。利用齿轮啮合理论知识推导锥蜗杆和锥蜗轮齿面数学方程及锥蜗杆传动副共轭齿廓面方程,提出了齿面的形成方法。在MATLAB中绘制出锥蜗杆的齿面形状、锥蜗杆副齿面共轭区范围及锥蜗杆传动副瞬时接触线分布情况。对锥蜗杆传动副参数设计进行研究并根据啮合分析,给出原始参数的最优选择范围。结果表明,平面包络锥蜗杆副传动具备一系列优良的啮合特性。并且平面产形砂轮的参数可调,这为更好改善锥蜗杆副的啮合性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锥蜗杆论文参考文献
[1].邵立军.圆环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理论与啮合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6
[2].王海涛.平面包络锥蜗杆传动啮合原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6
[3].席晨如.锥面包络锥蜗杆传啮合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6
[4].徐照新.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副传动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
[5].宋攀攀.新型锥蜗杆传动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5
[6].厉泽林.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副加工制造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7].张学成,厉泽林,许照新.准双导程锥蜗杆传动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徐秀玲,颜廷财.锥蜗杆无链自行车[J].科技资讯.2013
[9].孟东阁.锥蜗杆传动副啮合曲面造型与接触有限元分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10].赵铮.新型渐开线锥蜗杆传动原理及其研究[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