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衰竭论文-蒋雯,郑泽美,李军

慢性肝衰竭论文-蒋雯,郑泽美,李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肝衰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蛋白C活性

慢性肝衰竭论文文献综述

蒋雯,郑泽美,李军[1](2019)在《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在慢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在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肝衰竭患者120例纳入观察组,并给予治疗。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20例纳入对照组。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体检者体检时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蛋白C活性(PC∶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因子Ⅴ(FⅤ)、人凝血因子Ⅶ(FⅦ)、人凝血因子Ⅷ(FⅧ)、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水平,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T、APTT、F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TA、FⅤ、F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FⅧ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TA、FⅤ、FⅦ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观察组P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AT-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观察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L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水平低于治疗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PLG水平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P<0.05)。FⅤ分别与PT、PTA、APTT、PLG、PC∶A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FⅦ分别与PTA、PT、APTT,PLG分别与AT-Ⅲ、FⅤ、FⅧ、PTA、PT、APTT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肝衰竭患者的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关系复杂,治疗前后检测这些指标能有效指导诊断,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2期)

邓长卿,葛来安,石美凤,潘丽敏,刘小聪[2](2019)在《补肾活血解毒方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ET、PTA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肾活血解毒方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并观察该方对血浆内毒素(E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西医综合治疗4周)与治疗组(n=40,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西医综合治疗4周)。比较两组ET、肝功能相关指标(PTA、TBIL、DBIL、ALT、AST)、炎性细胞因子水平(IL-1、IL-6、TNF-α)、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ET、PTA、TBIL、D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3,P=0.026)。结论: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疗效较好,其可能起效机制在于该方可促进ET的排出,有效改善患者肝脏胆汁淤阻症状,降低机体血清ET水平,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达到减轻肝损伤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高清晓,张立国,李冬梅,吴聪,丁国锋[3](2019)在《慢性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肝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患者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最终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真菌感染大多属于院内感染,社区感染少见,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预后极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例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的诊疗水平,从而提高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7期)

孙海燕,王小兰[4](2019)在《慢性肝衰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护理对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肝衰竭患者共64例接受研究,随机法为入研究组、对照组各为32例,均采用常规内科护理,研究组增加综合护理,统计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依从性较差数量为12.50%,对照组为43.75%,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表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均无显着意义(P<0.05);护理后两项得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为10例(31.25%),对照组为19例(59.3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慢性肝衰竭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心态,降低并发症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18期)

邹波,谢能文,张雪珍[5](2019)在《TNF-α AngⅡ内毒素水平与慢性肝衰竭患者并I型HRS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毒素水平与慢性肝衰竭(CLF)患者并Ⅰ型肝肾综合征(HRS)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CLF无肾功能损害患者纳入CLF组,30例CLF并Ⅰ型HRS患者纳入CLF+HRS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TNF-α、AngⅡ、内毒素水平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血清TNF-α、AngⅡ、内毒素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LF+HRS组TNF-α、AngⅡ、内毒素、SCr水平显着高于CLF组(P<0.05),CCr水平显着低于CLF组(P<0.05);TNF-α、AngⅡ及内毒素水平与CLF合并Ⅰ型HRS患者SCr呈正相关(r=0.974,0.826,0.828,P<0.05),与CCr呈负相关(r=-0.806,-0.825,-0.815,P<0.05)。结论血清TNF-α、AngⅡ、内毒素水平与CLF并Ⅰ型HRS密切相关,评估其水平对疾病临床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28期)

霍少凯[6](2019)在《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型分析及维生素K_1干预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观察维生素K_1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生存期、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了2013年12月至2017年8月诊断为慢性肝衰竭的患者共90例。收集整理90例患者生存期、中医证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结果等相关数据。一是分析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二是根据治疗干预措施分为基础治疗+维生素K_1组、基础治疗+维生素K_1&血浆组、基础治疗+血浆组和基础治疗组四组进行比较,分析维生素K_1及其疗程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生存期、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数据资料应用SPSS 22.0和GraphPad Prism 8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型有肝脾血瘀证(36例,40.00%),湿热蕴结证(28例,31.11%),气滞湿阻证(7例,7.78%),瘀阻肝络证(6例,6.67%),肝肾阴虚证(3例,3.33%),气不摄血证(3例,3.33%),肝气郁结证(3例,3.33%),气滞血瘀证(2例,2.22%),气虚血瘀证(1例,1.11)%,阴虚夹瘀证(1例,1.11%)。2.基础治疗+维生素K_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T(P=0.032)、PTA(P=0.028)、INR(P=0.036)、CTP(P=0.012),基础治疗+维生素K_1&血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T(P=0.000)、PTA(P=0.000)、INR(P=0.000)、CTP(P=0.000),基础治疗+血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T(P=0.362)、PTA(P=0.239)、INR(P=0.378)、CTP(P=0.140)。3.经Log-rank检验,仅基础治疗+维生素K_1&血浆组与基础治疗+血浆组生存期存在显着差异P=0.0309,其余P值均大于0.05。基础治疗+维生素K_1组、基础治疗+维生素K_1&血浆组、基础治疗+血浆组和基础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结果分别为“未定义”、“未定义”、4周和12周。结论:1.慢性肝衰竭患者有肝脾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瘀阻肝络证、肝肾阴虚证、气不摄血证、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夹瘀证10种中医证型。2.维生素K_1和(或)血浆对延长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期是有益的。3.维生素K_1治疗慢性肝衰竭的推荐应用时间为5~10天。(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毛德文,唐农,蓝艳梅,王明刚[7](2019)在《扶阳解毒化瘀散对慢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扶阳解毒化瘀散对慢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取SD大鼠65只,正常组5只,剩余大鼠以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1.5ml/kg腹腔注射4周后加至1.6ml/kg持续到6周以构建慢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扶阳解毒化瘀散低、中、高剂量组[4.725,9.45,18.9g/(kg·d)]各15只,成功造模后开始中药扶阳解毒化瘀散灌胃干预2周,正常组与模型组予9.45g/(kg·d)蒸馏水代替,治疗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进行腹腔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生化指标AST、ALT、TBIL,全自动血凝分析法检测PT。肝组织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后进行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T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水平在低、高剂量组具有显着性差异;ALT水平在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下降,高剂量组下降更为明显(F=109.10,P=0.00<0.05);高剂量组的TBIL水平明显下降(P=0.00<0.05),说明高剂量组的胆红素在肝脏代谢中较其他实验组有所改善。PT延长程度,模型组与高剂量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5),高剂量组PT水平接近正常组(P=0.189>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扶阳解毒化瘀散低、中、高剂量组的肝组织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各组间病理变化分级具有显着性差异(X~2=67.127,P=0.029<0.05)。扶阳解毒化瘀散干预后的大鼠体重较造模前增加,而模型组大鼠体重与造模前变化不大,造模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扶阳解毒化瘀散高剂量组可降低慢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血清中AST、ALT、TBIL、PT水平及病理损伤程度,改善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减少肝组织炎症损伤,改善凝血功能,保护肝细胞功能减少组织损伤拮抗慢性肝衰竭病理进展。(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5期)

南月敏[8](2019)在《慢性肝衰竭的肠道微生态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5-16)

余春启[9](2019)在《甲泼尼龙与恩替卡韦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急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甲泼尼龙与恩替卡韦联用对乙型肝炎(乙型)患者急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乙肝慢急性肝衰竭患者89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及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TBIL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TC水平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恩替卡韦联用治疗乙肝慢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2期)

朱波,李桥茹,贾建伟[10](2019)在《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选取来我院就医的82例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n=41例)和对照组(n=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1%),P<0.05。结论:对于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使用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慢性肝衰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解毒方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并观察该方对血浆内毒素(E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西医综合治疗4周)与治疗组(n=40,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西医综合治疗4周)。比较两组ET、肝功能相关指标(PTA、TBIL、DBIL、ALT、AST)、炎性细胞因子水平(IL-1、IL-6、TNF-α)、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ET、PTA、TBIL、D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3,P=0.026)。结论: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疗效较好,其可能起效机制在于该方可促进ET的排出,有效改善患者肝脏胆汁淤阻症状,降低机体血清ET水平,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达到减轻肝损伤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肝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蒋雯,郑泽美,李军.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在慢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2].邓长卿,葛来安,石美凤,潘丽敏,刘小聪.补肾活血解毒方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ET、PTA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

[3].高清晓,张立国,李冬梅,吴聪,丁国锋.慢性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孙海燕,王小兰.慢性肝衰竭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现代养生.2019

[5].邹波,谢能文,张雪珍.TNF-αAngⅡ内毒素水平与慢性肝衰竭患者并I型HRS的相关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6].霍少凯.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型分析及维生素K_1干预作用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7].毛德文,唐农,蓝艳梅,王明刚.扶阳解毒化瘀散对慢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干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8].南月敏.慢性肝衰竭的肠道微生态治疗[C].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2019

[9].余春启.甲泼尼龙与恩替卡韦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急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9

[10].朱波,李桥茹,贾建伟.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9

标签:;  ;  ;  ;  

慢性肝衰竭论文-蒋雯,郑泽美,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