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屈光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飞秒,近视,角膜屈光力,像差
屈光力论文文献综述
丁萱,付单,汪琳,朴明子,周行涛[1](2019)在《不同屈光度近视SMILE术后1个月角膜屈光力分布及角膜高阶像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低、中、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1个月的角膜屈光力分布与角膜高阶像差。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9例SMILE患者的右眼入组,根据手术矫正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SE<-3.0 D)、中(-3.0 D≤SE<-6.0 D)、高(SE≥-6.0 D)度近视3组,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与角膜中央直径4 mm环的平均屈光力相差0.5 D以内(△0.5 D)的角膜区域最大环直径及角膜高阶像差,分析不同近视分组术后角膜屈光力分布及其与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低、中、高度近视组患者微透镜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近视度数越高,△0.5 D分布最大环直径越小。术后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较术前增加,术后球差在高度近视组明显增加,矫正近视度数越高,增加程度越大;术后叁叶草差及变化值在3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 D分布最大环直径与手术前后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的变化值呈显着负相关。结论 SMILE矫正近视度数越高,术后产生良好视力的角膜范围越小,而术后角膜高阶像差越大,提示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确保安全前提下应设计较大直径微透镜,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汉国,林翠荣[2](2019)在《近视患者屈光度、眼轴和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近视患者屈光度与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60例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屈光度的不同实施分组,即为试验组1(170例低度近视患者)、试验组2(190例中度近视患者)、试验组3(100例高度近视患者),均予以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的检查,分析近视患者屈光度与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1低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与屈光度之间相关系数是0.005 8,即两者之间不显示相关性(P> 0.05);试验组2中、高近视患者眼轴长度与屈光度之间相关系数0.235 5与0.578 8,即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 <0.05)。试验组1低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与垂直屈光力、角膜水平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 4/0.251 5,即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 <0.05);试验组2中、高近视患者屈光度与垂直屈光力、角膜水平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103 2/0.112 4与0.154 5/0.024 1,即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近视患者屈光度与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张佳晴,罗莉霞[3](2019)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屈光力预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实际屈光力与术前目标屈光力存在差异,常见远视漂移。针对这类患者术后的屈光误差,除了传统的预留近视度数的方法外,国际上出现了更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法,如优化眼轴长度、采用新一代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Olsen、Hill-RBF、Ladas Super公式以及FullMonte方法)、术中屈光生物测量。本文将以高度近视患者的术后屈光误差为核心,阐述现有方法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梅颖[4](2019)在《地形图测量的是整个角膜的屈光力还是前表面的屈光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业内人士问及:为什么眼科学的教课书中记录有角膜的屈光力是48.83D,但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的角膜屈光度均值却在42.00D~43.00D之间呢?角膜曲率和地形图测的角膜屈光力为什么会有这么高,如果是这样都属于圆锥角膜了?难道说地形图测量的是角膜整体的屈光(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曹建雄,刘伟,刘妍,谢梅芬,张映平[5](2019)在《Pentacam与IOL Master测量角膜屈光力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Scheimpflug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分析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7-01/06门诊就诊的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1例64眼,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和Pentacam测量角膜屈光力,采集的数据包括:sim K、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7.0mm直径Holladay equivalent K(EKR)(Pentacam)及Km[Km=(K1+K2)/2](IOL Master)。两种仪器测量K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2.0、3.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小;角膜中央4.5、5.0、6.0、7.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 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差值最小,差值均值分别为-0.03±0.252和0.04±0.24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313; t=1.461,P=0.149);且一致性最高,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3~0.46D和-0.43~0.52D。两种仪器间所测量K值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均r>0. 9,P<0. 01)。结论: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一致性最高,但使用中需结合临床意义进一步对仪器的适用范围加以判断。(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陈斯,黄芳[6](2018)在《通过优化角膜曲率测量提高白内障手术预测屈光力准确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过优化角膜曲率测量提高人工晶状体测算准确性,减少术后屈光误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行白内障手术的44眼,分别用IOL Master测得的角膜曲率和Pentacam测得的SimK代入Haigis公式进行人工晶状体测算。白内障术后1月进行验光,比较由两种角膜曲率得出的预测屈光力的准确性。结果与IOL Master测得的角膜曲率相比,Pentacam测得的SimK减少了0.07±0.23D (P<0.05),代入Haigis公式得到的预测屈光力中近视性预测误差减小了-0.08±0.26D(P<0.05)。当同一病例的两种预测屈光力之间差异≥0.25D时,Pentacam测得的SimK能够减少-0.16±0.39D的近视性预测误差,趋势比较明显。结论利用Pentacam测得的角膜曲率SimK可有效减少近视性预测误差。(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6期)
王世明,马传民,章晓林[7](2018)在《基于全角膜屈光力计算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基于全角膜屈光力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公式,计算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力。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连续选取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15例(21眼)。高B/F组:B/F值≥85%,8例(11眼),平均B/F值=86.3±1.1%;低B/F组:B/F值≤78%,7例(10眼),平均B/F值=75.3±1.3%。使用自行研发的IOL屈光力计算公式,角膜屈光力采用Pentacam中央3mm全角膜屈光力,采用IOL-Master500的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术后3月行裸眼远视力(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3-23)
李雪[8](2017)在《学龄高度近视眼儿童屈光力与眼轴等生物学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学龄高度近视眼儿童屈光力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将105例210眼6~15岁高度近视的学龄儿童按照屈光力不同分成两组:A组(-6.00D~-9.00D)75例150眼和B组(-9.00D~-12.00D)30例60眼,对其进行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前房角、中央角膜厚度、眼内压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结果:学龄高度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值与眼轴长度、角膜最大屈光力、年龄之间呈负相关(P<0.05),与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呈正相关(P<0.05)。眼轴长度与IOPg、IOPcc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角膜屈光力K1、K2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01)。眼内压IOPcc与K1、K2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01),IOPg与CCT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01),而与K1、K2呈负相关关系(P<0.05)。影响高度近视眼屈光力的主要因素为SE,AL,k2及ACD,而影响眼轴长度的主要因素为K1,K2,IOPg及年龄。结论:眼轴延长是高度近视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眼轴越长近视越严重,而眼内压可以通过影响眼轴长度而影响高度近视眼的屈光力,加快高度近视的发展。学龄高度近视眼儿童屈光力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17-12-06)
王磊,张晗[9](2017)在《人工晶体屈光力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人工晶体屈光力计算的经验和理论公式的原理、应用范围、校正方法等进行介绍,对预测准确度最重要的参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有效晶体位置、球差)进行数据分析。论述通过精确测量角膜和眼轴,配合最新的理论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林享强,徐丹[10](2016)在《长期配戴RGP对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后,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眼科就诊验配RGP的患者共53例(106只眼),除屈光不正外无任何眼病。根据其角膜散光的大小分为A组(角膜散光<2.00 D)19例(38只眼),B组(角膜散光2.00~4.00 D)17例(34只眼),C组(角膜散光>4.00 D)14例(28只眼)。各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24个月后停戴3 d、停戴3周时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陡峭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s)、平坦子午线屈光力(Kf)及柱镜度数(Cyl)的前后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戴镜24个月并停戴3 d时,叁组Ks、Cyl数值均较戴镜前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5),Kf数值较戴镜均前无明显变化(P>0.05)。A组、B组、C组的Ks减小量依次增加,分别为(0.146±0.454)D、(0.365±0.383)D、(0.790±0.518)D(F=13.338,P<0.001),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01,P=0.002);Cyl的降低数值亦逐渐增加,分别为(0.165±0.451)D、(0.372±0.403)D、(0.741±0.574)D(F=10.099,P<0.001)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1,P=0.008)。各组停戴3周后的Ks、Kf结果与停戴3 d时的结果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配戴RGP,角膜散光会降低,角膜散光越大降低越多,角膜散光的减小主要与Ks值的降低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屈光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屈光度与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60例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屈光度的不同实施分组,即为试验组1(170例低度近视患者)、试验组2(190例中度近视患者)、试验组3(100例高度近视患者),均予以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的检查,分析近视患者屈光度与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1低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与屈光度之间相关系数是0.005 8,即两者之间不显示相关性(P> 0.05);试验组2中、高近视患者眼轴长度与屈光度之间相关系数0.235 5与0.578 8,即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 <0.05)。试验组1低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与垂直屈光力、角膜水平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 4/0.251 5,即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 <0.05);试验组2中、高近视患者屈光度与垂直屈光力、角膜水平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103 2/0.112 4与0.154 5/0.024 1,即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近视患者屈光度与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屈光力论文参考文献
[1].丁萱,付单,汪琳,朴明子,周行涛.不同屈光度近视SMILE术后1个月角膜屈光力分布及角膜高阶像差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2].张汉国,林翠荣.近视患者屈光度、眼轴和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3].张佳晴,罗莉霞.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屈光力预测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9
[4].梅颖.地形图测量的是整个角膜的屈光力还是前表面的屈光力?[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9
[5].曹建雄,刘伟,刘妍,谢梅芬,张映平.Pentacam与IOLMaster测量角膜屈光力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9
[6].陈斯,黄芳.通过优化角膜曲率测量提高白内障手术预测屈光力准确性[J].浙江创伤外科.2018
[7].王世明,马传民,章晓林.基于全角膜屈光力计算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力[C].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论文汇编.2018
[8].李雪.学龄高度近视眼儿童屈光力与眼轴等生物学因素的研究[C].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17
[9].王磊,张晗.人工晶体屈光力的计算[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
[10].林享强,徐丹.长期配戴RGP对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