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罗默论文-马赛

约翰罗默论文-马赛

导读:本文包含了约翰罗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默,社会必要剥削,社会主义的剥削

约翰罗默论文文献综述

马赛[1](2019)在《约翰·罗默剥削理论及其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罗默认为,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只是解释资本主义剥削的理论,而且已经不再适合于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剥削现象,遂抛弃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创立了“一般剥削理论”,以对剥削做出更一般的解释。罗默给剥削下了一个博弈论的定义,并提出了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主义剥削的相关思想。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主要关注的问题和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罗默的主要经历、着作和罗默剥削理论产生的原因。罗默认为,随着时代变化马克思剥削理论解释力下降甚至受到质疑,需要一个更一般的剥削理论来解释剥削,便创立了一般剥削理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罗默的剥削思想,包括罗默对剥削下的定义、产生剥削的原因、有形资本的初始分配不平等导致的几种情形、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主义的剥削等。罗默的着作中围绕剥削进行了很多论述,之所以选择这几点,是因为这几点可以比较系统表述罗默的剥削思想。第叁部分是本文主要进行论述的部分,对第二部分中介绍的罗默的剥削思想一一对应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反思,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审视罗默的剥削理论,尝试着对剥削下了一个定义,试着分析了剥削产生的原因,反驳了罗默说的有形资本初始分配不平等导致的几种情形,尝试批判了罗默的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主义的剥削观点。第四部分尝试分析了一下罗默的剥削思想是否超越了马克思的剥削思想,得出的结论是罗默剥削思想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剥削思想,但是罗默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做出的尝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罗默剥削思想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更加肯定了马克思剥削思想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9-06-03)

杜曙光,朱宝清[2](2019)在《对约翰·罗默非劳动剥削论的反思——评《在自由中丧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由中丧失》作为约翰·罗默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围绕剥削和阶级展开,从道德的角度谴责资本主义对于生产资料(作为财产或财产权)初始分配的不均。罗默并没有"修正"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相悖:罗默思想的核心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分配不公的道德谴责,而剥削和阶级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阐述其"不平等"思想;相对于阶级,非劳动剥削论是罗默研究的重点,而马克思所研究的是"剥削的资本主义现实",二者的研究对象并不同;在罗默进行剥削分析的起点即生产资料分配不平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自我所有制",这其中涉及新古典概念的范畴,进一步说明政治经济学甚至经济学中的心理学基础应受到重视。(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9年04期)

林林,赖海榕[3](2018)在《约翰·罗默论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重要的价值取向,约翰·罗默重点考察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同时分析了约翰·罗尔斯、罗纳德·德沃金、G. A.科恩和罗伯特·诺齐克在公平正义领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应该是实现分配正义的全面机会平等以及通过团结精神实现的合作。尽管罗默没有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中阐释剥削理论,但他的分析也给我们以启发。(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8年09期)

刘丽杰[4](2018)在《约翰·罗默公正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分析马克思主义崛起,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借以西方分析哲学、数学和逻辑学等现代科学工具去重释马克思理论中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试图构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微观基础。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约翰·罗默早期致力于马克思的剥削和阶级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理论研究的主题逐渐倾向于平等和公正等范畴,逐步建构一个平等主义的公正理论框架。本文以约翰·罗默公正思想的生成背景为研究起点、以约翰·罗默公正思想的逻辑推演为研究主题、以马克思的平等观为研究基础,以约翰·罗默公正思想的社会建构为落脚点,以期全面把握其公正思想。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各方面研究价值入手论证该研究的必要性,而后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从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勃兴、福利国家的平等危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波折叁个方面梳理约翰·罗默公正思想生成的现实条件;并梳理了其公正思想生成的思想语境: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争论、当代自由主义关于分配正义的论战。第叁部分重点阐述约翰·罗默公正思想的逻辑推演。首先从其公正思想的基础性分析入手,建立剥削与公正的逻辑勾连;而后分析不公正的根源:财产原初分配的差异性、机会平等的价值缺位以及个人责任的缺失;最后阐发通往公正的逻辑假设:财产关系假设、资产安排假设和经济机制假设。第四部分依约翰·罗默公正思想发展的时间顺序深入分析针对不同国家类型的两种社会建构模式:一是针对欠发达国家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二是适用于较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第五部分立足于对约翰·罗默公正思想正反两方面的理论评析,指出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苗春荣[5](2017)在《约翰·罗默剥削理论的伦理蕴涵——以马克思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为了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他们借鉴了分析学派的分析方法重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期解决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现实情况中遇到的困境。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约翰·罗默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剥削",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及现代数学的博弈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建构了一个能够普遍解释各种不同社会形态的剥削现象的"一般剥削理论",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剥削的概念,明确指出"罗默式剥削"的四个特征:剥削不能孤立;没有剥削,剩余劳动抽取能够发生;剥削在没有剩余劳动抽取的情况下也能够发生;剥削范畴的非必要性。在其中,罗默得出剥削最终根源在于财产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将剥削概念与平等概念关联起来,进而使罗默的剥削理论呈现出深刻的伦理蕴涵。他的理论对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不道德方面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7年07期)

朱富强[6](2017)在《福利平等主义的回归——约翰·罗默《分配正义论》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罗默在《分配正义论》一书中系统评述了反福利主义的各种思潮并指出其中的问题:罗尔斯和森基于"冒犯性偏好"和"昂贵性偏好"的例子来否定福利主义,德沃金强调个体应该对其选择和偏好负有责任,阿内逊和柯亨则认为个体只应该对其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负有责任。其中,阿内逊、柯亨和罗默都批判性地指出,那些反福利主义的平等观实际上都没有认真考虑超越个人控制但影响个体人生的社会因素,而如何界定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则是各种平等主义观和社会正义观争论的焦点。进而,正是通过影响个体偏好和生活状况的非控制性因素的辨析和关注,阿内逊、柯亨以及罗默等倡导了关注福利的社会主义机会平等观:个人所达到的生活结果只能受制于未经选择的运气。有鉴于此,为了夯实福利平等主义的理论基础,罗默的评述和阐释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罗尔斯、森以及德沃金等人的反福利主义的理论依据展开深刻的剖析和反驳;二是对阿内逊和柯亨的福利主义平等观做了逻辑上的完善和补充。(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7年05期)

牟蒙蒙[7](2017)在《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及其当代中国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罗默提出的机会平等理论推动了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引发了关于平等主义的激烈争论。学者对"什么是平等"的回答出发,指出了福利平等、罗尔斯、德沃金代表的资源平等、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或者科恩的优势可及机会平等的局限性。福利平等是一种结果平等,资源平等没有很好地将机会与责任结合,能力的平等不具体,罗默在不断批评和吸收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将机会作为平等物的正确方式,并且认为实现平等主义的最好方式是机会平等。罗默指出,机会平等包括公平竞争环境和非歧视原则。政府应该为社会成员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使得社会成员能够有资格竞争自己想要的职务和地位等。同时社会对初始的不利地位进行补偿并且主张个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对机会平等理论体系的建构建构中罗默指出努力可测的概念,主张用类型理论区分人们之间的努力程度,也就是在不同类型"付出相同努力获得相同报酬"。当然,实现罗默的机会平等理论需要一种实现路径。他设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主义的结合—市场社会主义。一方面坚定社会主义信心,一方面吸收资本主义的基础—市场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一种创新。文章进一步论述了笔者对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的价值分析与总结,机会平等不仅是社会主义规划的重要原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发展。最后旨在科学正确把握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的前提下,立足我国现实社会,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机会不平等问题和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然需要不断完善的机会平等理论,仍然需要构建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经济。(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13)

呼晓娜[8](2017)在《试析约翰·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E·罗默(John E.Roemer)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学者,也是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罗默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探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尤其是剥削理论。他对资本主义的剥削、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进行了新的证明,其独特性在于他从新的视角,即私有财产制度层面,去重新审视剥削问题,并借助于分析方法,在现实情形中考察、论证剥削理论,从而提出了一个涉及剥削问题的更广泛的一般剥削思想。鉴于社会主义国家中仍然存在的剥削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行为,罗默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剖析不能合理地解释此问题,他决定为此寻找一条新的路径,通过不同于马克思的论证,形成了他所谓的“一般剥削思想”。任何形式的剥削概念都可以通过这一理论得到阐释,包括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剥削现象。通过对各个社会形态中存在的繁杂的剥削方式的深入分析,提出用“社会必要剥削”来解释当代社会主义制度中仍然存在的剥削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从修正、补充过的剥削理论入手更彻底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进而提出了关于理想的社会形态的解决方案。罗默的“一般剥削思想”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理论成果,在20世纪70年代的英美地区十分流行,虽然他对马克思主义存在一些误解,他的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但是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不仅是对经典的马克思的剥削理论的挑战,而且是从新的视角对此问题作出的新思考,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因而值得重视和探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4-01)

陈家驹[9](2016)在《约翰·罗默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梳理罗默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试图分析其关于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的思想。罗默在研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如何实现平等分配等问题时,把意识形态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社会主义需要形成全体公民共同感情;通过提升人的平等偏好实现平等分配。对于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罗默的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思想具有直接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6年21期)

约翰·罗默,梁爽,黄斐,刘军[10](2016)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平等——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罗默在市场社会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实践的模式和原则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罗默认为,市场与社会主义是相容的,在使用市场的条件下,建成社会主义是可能的。罗默提出,分析的思维方式不同于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分析的思维方式主张一个事实只有一个科学逻辑。尽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已经消亡了,但分析的思维方式也有自己的存在意义。罗默还提出,当下我们还无法彻底消除私有制,这就意味着在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很多问题,当前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抑制市场自身的弊端和控制贫富差距,着力解决好效率和公平问题。(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6年06期)

约翰罗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自由中丧失》作为约翰·罗默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围绕剥削和阶级展开,从道德的角度谴责资本主义对于生产资料(作为财产或财产权)初始分配的不均。罗默并没有"修正"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相悖:罗默思想的核心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分配不公的道德谴责,而剥削和阶级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阐述其"不平等"思想;相对于阶级,非劳动剥削论是罗默研究的重点,而马克思所研究的是"剥削的资本主义现实",二者的研究对象并不同;在罗默进行剥削分析的起点即生产资料分配不平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自我所有制",这其中涉及新古典概念的范畴,进一步说明政治经济学甚至经济学中的心理学基础应受到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约翰罗默论文参考文献

[1].马赛.约翰·罗默剥削理论及其再思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2].杜曙光,朱宝清.对约翰·罗默非劳动剥削论的反思——评《在自由中丧失》[J].改革与战略.2019

[3].林林,赖海榕.约翰·罗默论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J].国外理论动态.2018

[4].刘丽杰.约翰·罗默公正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苗春荣.约翰·罗默剥削理论的伦理蕴涵——以马克思理论为视角[J].知与行.2017

[6].朱富强.福利平等主义的回归——约翰·罗默《分配正义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7

[7].牟蒙蒙.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及其当代中国意义[D].山东大学.2017

[8].呼晓娜.试析约翰·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D].辽宁大学.2017

[9].陈家驹.约翰·罗默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思想[J].新西部(理论版).2016

[10].约翰·罗默,梁爽,黄斐,刘军.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平等——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访谈[J].社会科学辑刊.2016

标签:;  ;  ;  

约翰罗默论文-马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