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血病作用论文-杨珏,张永强,邱剑飞,饶青,宋晶睿

抗白血病作用论文-杨珏,张永强,邱剑飞,饶青,宋晶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白血病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参,大黄,网络药理学,白血病

抗白血病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珏,张永强,邱剑飞,饶青,宋晶睿[1](2019)在《人参-大黄联用抗白血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人参和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并探讨人参-大黄联合用药治疗白血病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人参和大黄的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和STITCH数据库预测其潜在的作用靶点,通过TTD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白血病的治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同时利用Enrichr软件进行GO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从人参-大黄中共获得37个活性成分,16个白血病治疗的相关靶点,人参-大黄联合用药可能通过靶向作用于TP53、TNF、NFKB1和CASP3等蛋白,调控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和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白血病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人参-大黄中多种治疗白血病的活性成分和治疗靶点,阐释了人参-大黄联合用药治疗白血病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临床采用人参-大黄联合用药治疗白血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4期)

何烨[2](2019)在《联合抑制PI3Kδ、FLT3或BCL-2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作用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成年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现阶段AML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已持续近四十年,治愈率低且容易复发。AML患者常存在基因突变,这些基因异常与AML的发生以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因此,急需寻找针对AML新的治疗策略。研究表明,AML细胞常存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本论文从PI3K展开研究,检测一系列AML细胞株内各种PI3K亚型的表达情况,发现AML细胞普遍高表达PI3Kδ,而PI3K其他的亚型则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PI3Kδ可能是AML的潜在治疗靶点。然而,目前被FDA批准上市的PI3Kδ抑制剂CAL101仅对淋巴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AML的疗效较弱,因此,本论文研究重点在于找寻其他分子靶点与PI3Kδ进行联合抑制来治疗AML。约30%的AML成年患者中存在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突变,这是AML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所以FLT3已经成为治疗AML的重要分子靶点。然而,FLT3抑制剂单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因此,FLT3抑制剂同样需要联合用药策略来维持其治疗效果。于是,本论文首先研究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抗AML的作用。结果显示,PI3Kδ抑制剂与FLT3抑制剂联合用药,在FLT3激活的AML细胞株MV-4-11和EOL-1中存在协同增殖抑制作用,而对于不依赖FLT3信号通路存活的RS4;11和HEL细胞则没有协同抑制作用。在MV-4-11细胞中,进行PI3Kδ和FLT3的RNA水平共干扰实验,同样可以观察到这种协同增殖抑制作用。PI3Kδ抑制剂和FLT3抑制剂联合应用协同下调FLT3激活的AML细胞内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并且协同诱导细胞凋亡。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型或存在串联重复突变的FLT3的32D模型细胞株并进行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这种协同抗肿瘤效应仅在FLT3激活的细胞中出现。在MV-4-11和EOL-1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中,PI3Kδ抑制剂CAL101与FLT3抑制剂AC220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且协同下调肿瘤组织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上述结果表明,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对FLT3激活的AML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早期临床试验发现,FLT3抑制剂单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诱导FLT3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出现点突变,从而导致对FLT3抑制剂耐药。本研究通过FLT3抑制剂sunitinib长期诱导,获得对FLT3抑制剂耐药的AML细胞株MV-4-11/su,并在该耐药细胞株中检测到FLT3的D835H点突变,而CAL101与FLT3抑制剂联合应用能够克服这种FLT3点突变引起的耐药。构建稳定表达同时存在串联重复突变以及D835Y或D835H点突变的FLT3的32D模型细胞株,发现FLT3点突变导致细胞株对FLT3抑制剂产生获得性耐药,而联合抑制PI3Kδ与FLT3能够克服所构建细胞株对FLT3抑制剂的耐药,进一步证明这种联合用药策略克服耐药的作用。因此,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可能成为针对AML有效的治疗策略,尤其对于已经出现FLT3抑制剂耐药突变的AML病人。BCL-2(B cell lymphoma-2)蛋白在许多白血病细胞中高度表达,与肿瘤的产生及耐药密切相关,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但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MCL-1(myeloid cell leukemia-1)高表达可能引起对BCL-2抑制剂耐药。于是,本论文接下来研究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抗AML的作用。研究发现,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对同时表达BCL-2和MCL-1的AML细胞有协同抗增殖以及促凋亡作用,克服MCL-1高表达细胞对BCL-2抑制剂的原发性耐药;对几乎不表达MCL-1的AML细胞则没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协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并下调MCL-1蛋白表达水平。联合抑制MCL-1和BCL-2对AML细胞的协同增殖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MCL-1在PI3Kδ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联合用药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可能成为针对AML有效的治疗策略。综上所述,本论文首次提出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对FLT3激活的AML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能克服AML对FLT3抑制剂的获得性耐药;以及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对同时表达BCL-2和MCL-1的AML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本论文为临床PI3Kδ抑制剂与FLT3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联用治疗AML提供理论依据,为克服AML耐药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罗茜[3](2019)在《ZNF622在青蒿琥酯抗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ZNF622在青蒿琥酯抗白血病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收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AML)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3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15例为病例组,同期入院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志愿者21例为对照组,抽取骨髓后用q PCR检测ZNF622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ZNF622蛋白水平,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2)青蒿琥酯分别干预THP-1、Jurkat、K562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ZNF622、STAT3、p-STAT3、BCL-2及c-Myc蛋白表达;(3)si RNA慢病毒分别过表达及沉默THP-1细胞ZNF622基因,q PCR检测ZNF622及STAT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ZNF622、STAT3、p-STAT3及c-Myc表达量;培养STAT3基因沉默THP-1细胞株,采用q PCR检测STAT3及ZNF622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STAT3、ZNF622及c-Myc表达。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ML、ALL、CML患者ZNF622 m 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患者危险程度与ZNF622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0.05),即患者危险程度越重,ZNF622表达水平越低;不同免疫分型M2、M5型AML患者,T-ALL、B-ALL患者ZNF62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相互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2)青蒿琥酯抑制THP-1、Jurkat,K56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于G1或S期;青蒿琥酯可以上调THP-1、Jurkat、K562细胞ZNF622蛋白表达,下调STAT3、p-STAT3及c-Myc蛋白表达;下调THP-1、Jurkat细胞BCL-2蛋白表达,上调K562细胞BCL-2蛋白表达(P<0.05)。(3)过表达ZNF622组THP-1细胞STAT3 m RNA及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c-Myc表达无变化(P>0.05);沉默ZNF622组THP-1细胞STAT3 m RNA及蛋白、c-Myc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沉默STAT3基因的THP-1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ZNF622 m 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Myc蛋白表达减少。结论:1.AML、ALL及CML患者存在ZNF622基因低表达,ZNF622基因表达量与AML及ALL患者的危险程度呈负相关;2.青蒿琥酯通过抑制增殖,促进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发挥抗白血病作用,ZNF622、STAT3、c-Myc、BCL-2蛋白可能参与抗白血病过程,其中BCL-2在AL和CML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3.在AML中,ZNF622参与了STAT3基因的调控,而STAT3基因可能反向调节ZNF622。(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聪,朱晶晶,郑秀静,叶加,叶新山[4](2018)在《岩白菜素衍生物D-23抗白血病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岩白菜素衍生物D-23抗白血病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CK-8法评价岩白菜素衍生物D-23的抗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以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化合物D-23对白血病细胞凋亡、自噬的诱导作用;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探究化合物D-23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自噬的分子机制。结果岩白菜素衍生物D-23可抑制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和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生长,诱导K562,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D-23可降低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抑制Akt和Hsp70蛋白的表达,并激活caspase 3蛋白和caspase 9蛋白;同时抑制P-mTOR蛋白(Ser 2448和Ser 2481)。结论岩白菜素衍生物D-23具有体外抗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是诱导K562细胞和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促凋亡可能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caspase凋亡通路相关,促自噬可能与抑制Akt/m TOR信号通路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石芳芳,陈琪,杨晓净,龚玉萍,陈一瑞[5](2018)在《PP242通过下调Akt/mTOR/4EBP1/eIF4E信号通路与柔红霉素存在协同抗急性白血病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PP242单药及与柔红霉素(DNR)联合抗急性白血病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探寻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以NB4、THP-1、SUP-B15叁种急性白血病细胞株为研究模型,采用MTT药物敏感试验检测PP242、DNR单药及两药联合的抗细胞增殖作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药物对Akt/mTOR/4EBP1/eIF4E信号通路关键点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的影响;7-甲基鸟嘌呤帽亲和分析法分析药物对eIF4F翻译起始复合物中4EBP1、eIF4E、eIF4G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检测PP242的促凋亡作用。结果 (1)MTT显示PP242、DNR单药对急性白血病细胞株均有显着的抗细胞增殖作用,而100 nmol/L的PP242与DNR联合使IC_(50)下降明显,计算协同指数均小于1,表明两药存在协同作用。(2)Western Blot显示PP242可有效下调Akt/mTOR/4EBP1/eIF4E轴的关键磷酸化蛋白及Mcl-1表达,而DNR却反馈上调这个通路的蛋白表达,PP242可协同DNR下调这条通路表达。(3)7-甲基鸟嘌呤帽亲和分析法显示PP242可增加eIF4E与4EBP1的结合,减少与eIF4G的结合,从而抑制eIF4F的形成,而DNR单药并没有这个作用。(4)流式细胞学显示PP242可促进细胞凋亡发生。结论 PP242单药可抑制叁种急性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抗急性白血病作用,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Akt/mTOR/4EBP1/e IF4E信号通路活性,抑制eIF4F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以及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PP242与DNR联合有协同抗急性白血病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8年27期)

张蕾[6](2018)在《阿托伐他汀的抗白血病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选取人白血病细胞K562(CML)和HL60(AML)为实验模型,探讨了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的抗白血病活性及分子作用机制,为拓展AT的抗白血病新用途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1.利用MTT实验检测AT对K562、HL60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增殖抑制作用。2.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T对K562和HL60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活性氧(ROS)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3.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AT以及AT与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MVA)共同作用对K562和HL60细胞内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表达及其核转位效应的影响。4.利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AT对K562和HL60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p27、p Rb、cyclin B1、cdc2等因子表达或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9、caspase-3、PARP、cytochrome c(cyt c)等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核内YAP以及细胞质中p-YAP水平的影响。5.利用Western-blot分别检测AT单独作用以及AT分别与MVA、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盐(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GGPP)、法尼基焦磷酸盐(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共同作用对K562和HL60细胞核内YAP表达水平、细胞质中p-YAP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1.AT具有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MTT结果显示,AT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K562和HL60细胞增殖,药物IC50值分别为10.55μM和10.26μM;AT对人PBMCs的细胞毒性较低,IC50值为102.70μM。2.AT具有诱导K562和HL60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AT阻滞K562细胞周期G2/M期,引起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cdc2降表达;AT阻滞HL60细胞周期G0/G1期,引起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升表达,cyclin D1、p-p Rb降表达。3.AT具有诱导K562和HL60细胞凋亡作用,该活性与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20μM AT处理K562和HL60细胞组的凋亡细胞数目(34.67%和39.16%)较对照组(6.20%和8.17%)显着增加;AT引起促凋亡蛋白Bax升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降表达,cyt c释放到胞浆,进而促进caspase-9、caspase-3、PARP裂解。此外,AT诱导K562和HL60细胞内ROS水平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4.AT具有抑制K562和HL60细胞内YAP核转位的作用。细胞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T处理后,K562和HL60细胞中YAP的核转位效应显着降低,表现为给药后细胞核内YAP降低,而细胞质中p-YAP升高。5.AT对YAP核转位效应的抑制作用依赖于MVA途径。细胞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外源性MVA、GGPP的加入缓解了AT引起的YAP核转位抑制效应;此外,FPP的加入却无此影响。结论:1.AT体外抗白血病作用主要体现于对K562和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周期阻滞以及诱导凋亡活性。2.AT对YAP核转位的抑制作用依赖于MVA/YAP途径,通过抑制MVA途径中间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而抑制YAP由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转位效应。(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罗颉[7](2018)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FK106的制备及抗白血病细胞MV4-11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干细胞失去分化能力,在骨髓中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克隆性增生、积聚,并侵犯肝、脾、淋巴结,最终浸润破坏全身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的恶性疾病。根据统计,白血病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在儿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35%,居第一位,是儿童及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白血病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参与组蛋白甲基化,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是白血病治疗的重要靶点,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已成为治疗白血病新药研究的重要方向。本课题对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FK106的合成制备、质量和抗白血病细胞株MV4-11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了全新化合物FK106的最佳合成制备方法,获得了FK106单体化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完成了FK106的结构确证,检索发现FK106为全新化合物,命名为N~1,N~3-bis(4-iodobenzyl)propane-1,3-diamine。(2)通过对FK106理化性质的研究,FK106为淡黄色油状物;在25?2℃的条件下FK106略溶于水、DMSO,溶解于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酸乙酯;在20℃的条件下,折光率范围在1.546~1.551。油水分布系数LgP约为1.2,FK106的脂溶性和水溶性适中,具有较好的生物膜渗透性。(3)建立了FK106残留溶剂的气相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良好。并对叁批样品进行了残留溶剂检查,叁批FK106样品中20170302批和20170301批均未检测出甲醇和乙醇、乙酸乙酯,有且只有20170201批检测出乙酸乙酯,残留量小于0.5%,符合国家规定。(4)建立了检测FK106有关物质的HPLC色谱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良好。并确证了FK106所含的有关物质为对碘苯甲醇和对碘苯甲醛,含量分别为0.098?0.114%和0.108?0.140%。(5)建立了对FK106含量测定的两种方法:非水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准确度、精确度良好,利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叁批FK106样品的平均含量约为99.51%和99.53%。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没有存在显着性差异,均可作为FK106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氯化物、硫酸盐、炽灼残渣、重金属、干燥失重等一般杂质进行了检查。(6)采用CCK-8法和Annexin V-FITC/PI法,对FK106对白血病细胞株MV4-11体外活性研究。发现FK106对白血病细胞株MV4-11的IC_(50)为0.391?mol/L,明显低于阳性对照药阿糖胞苷的IC_(50)值28.094?mol/L。对MV4-11作用48 h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阿糖胞苷,且大部分处于早期凋亡。(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8-03-25)

刘菲[8](2018)在《白藜芦醇抗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及Notch1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的作用及Notch1、Hes-1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完全随机法将50只C57BL/6雌性健康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浓度处理组(25mg/kg/d);白藜芦醇中浓度处理组(50mg/kg/d);白藜芦醇高浓度处理组(100mg/kg/d)。尾静脉注射1×10~6个GFP~+白血病细胞,制备T-ALL白血病小鼠模型。2.应用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各组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3.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外周血、脾细胞悬液中白血病细胞的百分比。4.HE染色法观察各实验组肝脏、脾脏、肾脏、骨髓组织中白血病细胞的浸润情况。5.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脾脏组织中Notch1、Hes-1信号分子mRNA的表达量。6.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脾脏组织中Notch1、He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浓度处理组的外周血涂片均可观察到原始淋巴细胞,其细胞核呈圆形或略呈卵圆形,大而深染,染色质致密;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组白血病细胞比例均明显减少(P<0.05);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中、高浓度处理组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脾细胞悬液为白藜芦醇高浓度处理组白血病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3.HE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均明显抑制肝、肾、骨髓组织白血病细胞的浸润,浓度越高其抑制程度越强;脾脏组织中,高浓度的白藜芦醇有明显抑制作用;4.PCR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组显着下调Notch1基因的表达量(P<0.05);中、高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组Hes-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5.Western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组显着下调Notch1蛋白的表达量(P<0.05);中、高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组Hes-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1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朱帅,李梅,刘丽娟,庄静,刘存[9](2018)在《网络药理指导下大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与分子对接技术等方法论的不断创新,为探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中药治疗CML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在CML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子对接技术指导,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大黄干预CML的内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筛选CML相关基因,导入Cytoscape 3.2.1实现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可视化,插件CentiScaPe 2.1实现网络拓扑分析。大黄活性小分子物质从第叁方数据库获取,Chemoffice 8.0与SYBYL 8.1对其再构建、结构优化,得到大黄小分子配体结构库,再通过Surflex-Dock模块与受体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打分后得到关键靶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随后针对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对照组(无药血清)与实验组(1.2、6、12g/kg的大黄含药血清)在24、48、72、96h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由705个节点(蛋白质)和2 058条边(相互作用)组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出关键靶标MAPK3。MTT法结果表明大黄能显着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与动物给药剂量(所获含药血清)高低与作用时间成正相关。各实验组48、72、96h抑制作用优于24h,P<0.05;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大黄能显着降低MAPK3蛋白的表达。结论 CML是一个受多基因、多功能蛋白调控的复杂疾病,MAPK3很可能是CML的关键节点,而大黄可通过降低MAPK3蛋白的表达干预K562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高荧,于宜平,苗久旺,张钦德[10](2018)在《姜黄素联合PDTC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PDTC体外抗K562细胞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姜黄素单独或联用PDTC后对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活性。结果 10μmol·L~(-1)姜黄素联合25μmol·L~(-1)的PDTC后,可显着提高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并显示出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使细胞Cleaved Caspase 3表达增加。结论姜黄素联合PDTC可增强抗K562细胞作用,机制与诱导K562细胞凋亡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抗白血病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成年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现阶段AML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已持续近四十年,治愈率低且容易复发。AML患者常存在基因突变,这些基因异常与AML的发生以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因此,急需寻找针对AML新的治疗策略。研究表明,AML细胞常存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本论文从PI3K展开研究,检测一系列AML细胞株内各种PI3K亚型的表达情况,发现AML细胞普遍高表达PI3Kδ,而PI3K其他的亚型则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PI3Kδ可能是AML的潜在治疗靶点。然而,目前被FDA批准上市的PI3Kδ抑制剂CAL101仅对淋巴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AML的疗效较弱,因此,本论文研究重点在于找寻其他分子靶点与PI3Kδ进行联合抑制来治疗AML。约30%的AML成年患者中存在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突变,这是AML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所以FLT3已经成为治疗AML的重要分子靶点。然而,FLT3抑制剂单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因此,FLT3抑制剂同样需要联合用药策略来维持其治疗效果。于是,本论文首先研究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抗AML的作用。结果显示,PI3Kδ抑制剂与FLT3抑制剂联合用药,在FLT3激活的AML细胞株MV-4-11和EOL-1中存在协同增殖抑制作用,而对于不依赖FLT3信号通路存活的RS4;11和HEL细胞则没有协同抑制作用。在MV-4-11细胞中,进行PI3Kδ和FLT3的RNA水平共干扰实验,同样可以观察到这种协同增殖抑制作用。PI3Kδ抑制剂和FLT3抑制剂联合应用协同下调FLT3激活的AML细胞内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并且协同诱导细胞凋亡。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型或存在串联重复突变的FLT3的32D模型细胞株并进行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这种协同抗肿瘤效应仅在FLT3激活的细胞中出现。在MV-4-11和EOL-1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中,PI3Kδ抑制剂CAL101与FLT3抑制剂AC220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且协同下调肿瘤组织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上述结果表明,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对FLT3激活的AML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早期临床试验发现,FLT3抑制剂单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诱导FLT3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出现点突变,从而导致对FLT3抑制剂耐药。本研究通过FLT3抑制剂sunitinib长期诱导,获得对FLT3抑制剂耐药的AML细胞株MV-4-11/su,并在该耐药细胞株中检测到FLT3的D835H点突变,而CAL101与FLT3抑制剂联合应用能够克服这种FLT3点突变引起的耐药。构建稳定表达同时存在串联重复突变以及D835Y或D835H点突变的FLT3的32D模型细胞株,发现FLT3点突变导致细胞株对FLT3抑制剂产生获得性耐药,而联合抑制PI3Kδ与FLT3能够克服所构建细胞株对FLT3抑制剂的耐药,进一步证明这种联合用药策略克服耐药的作用。因此,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可能成为针对AML有效的治疗策略,尤其对于已经出现FLT3抑制剂耐药突变的AML病人。BCL-2(B cell lymphoma-2)蛋白在许多白血病细胞中高度表达,与肿瘤的产生及耐药密切相关,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但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MCL-1(myeloid cell leukemia-1)高表达可能引起对BCL-2抑制剂耐药。于是,本论文接下来研究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抗AML的作用。研究发现,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对同时表达BCL-2和MCL-1的AML细胞有协同抗增殖以及促凋亡作用,克服MCL-1高表达细胞对BCL-2抑制剂的原发性耐药;对几乎不表达MCL-1的AML细胞则没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协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并下调MCL-1蛋白表达水平。联合抑制MCL-1和BCL-2对AML细胞的协同增殖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MCL-1在PI3Kδ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联合用药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可能成为针对AML有效的治疗策略。综上所述,本论文首次提出联合抑制PI3Kδ和FLT3对FLT3激活的AML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能克服AML对FLT3抑制剂的获得性耐药;以及联合抑制PI3Kδ和BCL-2对同时表达BCL-2和MCL-1的AML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本论文为临床PI3Kδ抑制剂与FLT3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联用治疗AML提供理论依据,为克服AML耐药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白血病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杨珏,张永强,邱剑飞,饶青,宋晶睿.人参-大黄联用抗白血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何烨.联合抑制PI3Kδ、FLT3或BCL-2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作用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

[3].罗茜.ZNF622在青蒿琥酯抗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

[4].王聪,朱晶晶,郑秀静,叶加,叶新山.岩白菜素衍生物D-23抗白血病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8

[5].石芳芳,陈琪,杨晓净,龚玉萍,陈一瑞.PP242通过下调Akt/mTOR/4EBP1/eIF4E信号通路与柔红霉素存在协同抗急性白血病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8

[6].张蕾.阿托伐他汀的抗白血病作用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7].罗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FK106的制备及抗白血病细胞MV4-11作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8].刘菲.白藜芦醇抗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及Notch1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

[9].朱帅,李梅,刘丽娟,庄静,刘存.网络药理指导下大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

[10].高荧,于宜平,苗久旺,张钦德.姜黄素联合PDTC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

标签:;  ;  ;  ;  

抗白血病作用论文-杨珏,张永强,邱剑飞,饶青,宋晶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