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态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石灰性土壤,有效态铜,有效态锌
有效态铜论文文献综述
罗治定,张宁,王敬功,刘庆学,李星[1](2019)在《二乙基叁胺五乙酸浸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态铜锌铁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乙基叁胺五乙酸(DTPA)浸提石灰性土壤样品中有效态Cu、Zn、Fe、Mn后,样品溶液基体盐分较大,此时若直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测定,极易使仪器的采样锥和截取锥发生堵塞,雾室和炬管积盐,进而影响测定准确性。据此,实验用DTPA浸提样品后,采用对样品溶液稀释10~30倍和在标准溶液系列中加入DTPA溶液进行基体匹配的方法以消除基体干扰,利用氦碰撞模式进行测定以消除多原子离子40 Ar16 O对56Fe的质谱干扰,最终实现了ICP-MS对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态Cu、Zn、Fe、Mn的测定。对氦气流量进行了优化,并确定氦气流量为4.5mL/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Cu、Zn的质量浓度为5~200ng/mL、Fe的质量浓度为100~3 000ng/mL、Mn的质量浓度为30~1 000ng/mL时,各元素质量浓度分别与其计数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003~0.01mg/k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中的有效态Cu、Zn、Fe、Mn,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3.1%。采用实验方法和标准方法 HJ804—201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方法对照试验,二者测定值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冶金分析》期刊2019年01期)
邓爱妮,周聪,赵敏,范琼[2](2016)在《改良营养液对大棚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后大棚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的变化趋势。依照有关标准和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试了不同月份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能有效提高试验区土壤pH值;随着改良液施用时间延长,试验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铁含量呈上升趋势;试验区土壤有效锌、铜、锰含量呈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小娟,解静芳,范仁俊,毛雨廷,郭晓君[3](2010)在《太原市污灌区土壤有效态铜锌和锰含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太原市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效态元素铜、锌和锰含量的影响,对太原市污水灌溉区(小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和清徐县)150个土壤样品有效态微量元素铜、锌和锰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污水灌溉导致该区土壤铜、锌和锰的含量均高于文献测定值。有效铜含量晋源区>小店区>清徐县>尖草坪区,分级评价结果均以中等级含量为主;有效锌含量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尖草坪区,除小店区以低、中级含量为主外,其他3个污灌区均以低等级含量为主;有效锰含量晋源区>清徐县>尖草坪区>小店区,其分级分布情况变异最大,除小店区以低等级含量为主外,其他研究区域有效态锰均以高等级和极高等级含量为主。整体来看,研究区整体缺锌,有效铜含量适中,有效锰含量较高。(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贺静[4](2009)在《冶炼厂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效态铜、镉提取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元素铜、镉是土壤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铜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污染环境的重金属元素,镉是毒性仅次于汞的非生物必需元素,二者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降低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威胁着人畜的健康,它们对土壤——植物环境的污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元素在土壤中的全量仅代表其在土壤中的资源禀赋,不能充分的说明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物活性,因此引进了重金属“有效态”的研究,并成为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江西某铜冶炼厂周边污染土壤及相应水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室黑麦草盆栽试验,研究0.1mol/L HCl (1#)、0.5mol/L HOAc(2#)、0.1mol/L NaNO3(3#)、0.01mol/L CaCl2 (4#)、1mol/L NH4OAc (5#)、1mol/L NaOAc (6#)六种常规化学提取剂与实际生物利用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提取条件对主要提取剂提取量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有效态Cu的提取量因提取剂不同差异相对较大,各提取剂按平均提取量排序为:1#>2#>4#>5#>3#>6#,土壤有效态Cd的提取量因提取剂不同差异相对较小,各提取剂按平均提取量排序为:1#>5#>4#>2#>6#>3#。土壤有效态Cu的提取结果变异系数相对较小,Cd的提取结果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3#、4#提取剂的提取结果相对最稳定。(2) 1#、4#、5#、6#提取剂对土壤有效态Cu、Cd的提取量与黑麦草及水稻中Cu、Cd的含量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综合来看,4#、5#提取剂的提取效果最好,所提取的有效态Cd、Cu与土壤、水稻籽粒及黑麦草中的含Cu量、含Cd量均呈显着相关,且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在这几种提取剂中最小。(3)提取时间对两种提取剂提取土壤有效态Cu有较大影响,在2h内,提取量随提取时间延长呈指数型增长,2h后提取量不再发生较大变化;两种提取剂的提取率都随土液比减小而增大;提取率随提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间有极显着性差异;氯化钙酸度的变化对有效态Cu提取结果影响较小,但醋酸铵酸度变化对提取结果有较大影响。(4)提取时间对两种提取剂提取土壤有效态Cd有较大影响,在2h内,提取量随提取时间延长呈指数型增长,2h后提取量不再发生较大变化;两种提取剂的提取率都随土液比减小而增大,但增加幅度较土壤有效态Cu小。提取率随提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提取率随氯化钙浓度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土壤有效态Cu小。土壤有效态Cd的提取率随氯化钙pH的变化较小,随醋酸铵pH变化较大,不同处理间具有显着性差异,与Cu相似。(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1)
万红友,周生路,赵其国[5](2008)在《苏南典型区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昆山市为典型区,研究农田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昆山市土壤全Cu含量平均为28.48 mg/kg,变异系数为34.23%;全Zn含量为114.79mg/kg,变异系数为89.55%。土壤有效态Cu含量为3.17~23.51 mg/kg,平均8.37 mg/kg,变异系数为56.31%。土壤Cu的活化率为31.02%,变异系数为34.79%。土壤有效态Zn含量为0.99~16.53 mg/kg,平均3.73 mg/kg,变异系数为87.15%。土壤Zn的活化率为3.56%,变异系数为78.09%。(2)土壤全Cu含量是影响有效态Cu含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极显着正相关,<0.01 mm黏粒含量也是影响有效态Cu含量的重要因素;全Zn是影响有效态Zn含量的相对重要的因素。<0.01 mm黏粒含量是影响Cu活化率的最主要因素;pH是影响Zn活化率的相对重要因素。(3)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在不同功能区和地貌区差异均不显着。土壤Cu的活化率在不同功能区和地貌区差异均不显着,化工区和中部平原区含量较高。土壤Zn的活化率在不同功能区表现为菜地区显着高于化工区和印染造纸区,在不同地貌区以北部洼区较高,南部湖荡区较低,差异不显着。(4)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和土壤Cu,Zn活化率均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8期)
张茜,李菊梅,徐明岗[6](2007)在《石灰用量对污染红壤和黄泥土中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外源加入重金属铜锌硝酸盐的方法,制成铜、锌单一及复合污染的叁级污染红壤和黄泥土(Cu 200mg/kg、Zn 400 mg/kg),稳定一个月,施入低(0.50 g/kg)、中(1.50 g/kg)和高(2.50 g/kg)3种不同用量的石灰,稳定两个月后测定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和pH值,以阐明石灰用量对不同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石灰用量的增加,复合污染红壤中有效态铜含量较对照依次降低31%、76%和87%;而石灰用量对黄泥土中有效态铜影响的差异不显着;两种土壤中有效态锌含量均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着减少;复合污染较单一污染相比,有效态铜及有效态锌的含量差异不显着。在复合污染下,低、中量石灰使黄泥土中有效态铜含量较红壤减少89%和63%,有效态锌减少27%和65%。但加入高量石灰,两种土壤差异不显着。石灰能够降低单一与复合污染铜、锌有效态的含量,但其效果因土壤类型而异,在红壤上选择施用高量石灰而在黄泥土上则适宜施用低中量石灰,以取得最佳的修复效果和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07年04期)
王路,潘绍英,许勃,刘丽[7](1998)在《土壤有效态铜和锰分析标准物质定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效态铜和锰分析标准物质定值王路潘绍英许勃刘丽(黑龙江省农业监测中心标准物质是分析测试工作中进行质量管理所不可缺少的。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ASA1-6)已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发布了18个成分的定值。本文提供土壤有效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1998年03期)
梁涛[8](1998)在《铜对鱼的生物有效性及有效态铜的长期监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铜对彩虹方头鱼Paracheirodon的生物有效性。在观察实验鱼对人工河水中不同形态铜(游离态、络合态、吸附态、食物中铜)积累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鱼体(去鳃)和鱼鳃对铜吸收量的差异,并考察了铅对实验鱼吸收铜的影响以及鱼对铜吸收的动力学过程。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有效态铜的长期监测方法──树脂-半透膜囊法。探讨了树脂-半透膜囊对铜的吸收能力、树脂类型的选择、吸收容量以及洗脱方法,并对影响树脂-半透膜囊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水温、天然水杂质、半透膜孔径、铅)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了树脂-半透膜囊对各种形态铜(游离态、络合态、吸附态)的吸收作用及吸收动力学过程。利用天津污水养鱼的背景条件,对用树脂-半透膜囊模拟鱼吸收进行了室内和实地研究。在对比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河水、养鱼污水中鱼和树脂-半透膜囊对铜的吸收量的同时,也对实地放置的树脂-半透膜囊与当地鱼塘鲤鱼肌肉和鱼鳃中铜的吸收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铜对鱼的生物有效性方面,彩虹方头鱼既可以通过鱼鳃和体表从水相中摄入游离态、吸附态的铜,也可以通过进食摄入食物中的铜;鱼体和鱼鳃中铜积累量与静态实验持续时间以及水相游离铜的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天然水中富里酸的存在可明显降低铜对鱼的生物有效性;鳃部积累量较鱼体其余部分高一个数量级,并且其从水相富集铜的速率显着高于鱼体其他部分,经摄食获取的铜首先积累在鱼体内(非鳃部);鱼鳃和鱼体(去鳃)铜吸收量的比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但增长速率逐渐变缓;对于铜和铅共存的体系,鱼对铜和铅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本研究所提出装填Chelex-100螯合树脂的半透膜囊能够有效地、选择性地吸收水相微量游离态铜,其选择系数较常量离子高出4个数量级以上,并且吸附在树脂上的重金属可以用稀酸快速、高效地洗脱出来;装填0.47ml树脂的半透膜囊的吸附容量足以维持数月的监测周期;天然水杂质的存在(尤其是鱼体分泌物和藻类)对树脂-半透膜囊的吸收有显着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可导致树脂-半透膜囊的吸收量呈现近似线性的增长;树脂-半透膜囊的吸收量与水相铜浓度以及半透膜囊孔径的非整数次幂成正比,其关系可以一般性地表述为如下曲面方程:M = a×[Cu]×S n,其中M、[Cu]和S分别代表吸收量、水相铜浓度和半透膜的孔径;在铜和铅共存体系下,一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对树脂-半透膜囊的吸收另一种金属没有明显影响。吸附态铜以及与EDTA、水生富里酸以及天然河水中各种有机配位体结合的铜络合物均不能被半透膜囊所吸收,配位体含量对吸收量影响的定量关系因配位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对比树脂-半透膜囊和鱼对铜的吸收量可以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无论是人工河水还是养鱼污水,投放的树脂-半透膜囊的金属吸收量、鱼体和鱼鳃的金属富集量均与水相游离金属的浓度相关;人工河水、养鱼污水中树脂-半透膜囊的金属吸收量与彩虹方头鱼的金属富集量也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在野外条件下,投放的树脂-半透膜囊的铜吸收量与实地采集的鲤鱼肌肉和鱼鳃的铜富集量变化趋势一致。由此推断,利用树脂-半透膜囊来进行水环境中微量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监测是可行的,其吸收量能够反映一定时间内水环境中水生生物的金属富集量。(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1998-05-01)
陶澍,梁涛,刘晓航,狄雯华[9](1998)在《树脂-半透膜囊与鱼体对有效态铜吸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脂-半透膜囊与鱼体对有效态铜吸收的比较研究陶澍梁涛刘晓航狄雯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9525102]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271063]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6-09-08,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魏显有,王秀敏,刘云惠,檀建新[10](1997)在《单扫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铜铅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 PH 5. 4的硝酸-乙酸钠介质中,Cu~(2+)(Pb~(2+)、Cd~(2+))-7-碘-8-羟基喹啉-5-磺酸-氯化四苯胂络合物产生灵敏络合吸附波。比较了五种浸提剂对不同土壤中有效态铜、铅、镉的浸提能力。在PH 4.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用巯基棉富集分离铜、铅、镉。用本法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铜、铅、镉,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1997年04期)
有效态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后大棚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的变化趋势。依照有关标准和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试了不同月份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能有效提高试验区土壤pH值;随着改良液施用时间延长,试验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铁含量呈上升趋势;试验区土壤有效锌、铜、锰含量呈降低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态铜论文参考文献
[1].罗治定,张宁,王敬功,刘庆学,李星.二乙基叁胺五乙酸浸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态铜锌铁锰[J].冶金分析.2019
[2].邓爱妮,周聪,赵敏,范琼.改良营养液对大棚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6
[3].刘小娟,解静芳,范仁俊,毛雨廷,郭晓君.太原市污灌区土壤有效态铜锌和锰含量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4].贺静.冶炼厂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效态铜、镉提取方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5].万红友,周生路,赵其国.苏南典型区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J].河南农业科学.2008
[6].张茜,李菊梅,徐明岗.石灰用量对污染红壤和黄泥土中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
[7].王路,潘绍英,许勃,刘丽.土壤有效态铜和锰分析标准物质定值[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
[8].梁涛.铜对鱼的生物有效性及有效态铜的长期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大学.1998
[9].陶澍,梁涛,刘晓航,狄雯华.树脂-半透膜囊与鱼体对有效态铜吸收的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1998
[10].魏显有,王秀敏,刘云惠,檀建新.单扫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铜铅镉[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
标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石灰性土壤; 有效态铜; 有效态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