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弯弹性模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落叶松,弹性模量预测,细胞力学,有限元分析
抗弯弹性模量论文文献综述
于慧伶,潘屾,张怡卓[1](2018)在《落叶松抗弯弹性模量的细观尺度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木材的非匀质、各向异性特点,从木材细观结构出发,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板材上顺序采集、提取生长轮早晚材细胞数据,完成各层生长轮弹性模量计算,结合板材截面图像构建出落叶松试件叁维层合材料模型,并通过有限元预测其抗弯弹性模量。首先,应用高倍光学显微镜采集试件截面细胞图像,分别测定试件截面中各个生长轮内胞壁率、胞壁厚、径向宽度、切向宽度等参数;根据预测模型,以密度为单一变量,推导出各层早晚材的弹性模量;将试件按早材、晚材依次迭加的层合材料处理,并利用试件截面图像的早晚材分布信息构建试件叁维层合材料模型,利用UG软件建立试件的叁维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施加载荷预测木材抗弯弹性模量。按照木材抗弯弹性模量的《GB1936—1980》国家测试标准,加工、测量了10组试件的抗弯弹性模量真值,分别运用本方法和匀质材料预测方法对试件的抗弯弹性模量进行了预测,平均误差分别为5.7%和17.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匀质材料预测方法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龚迎春,田兆鹏,徐俊华,武国芳,任海青[2](2018)在《国产日本落叶松正交胶合木抗弯弹性模量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国产日本落叶松锯材制备正交胶合木(CLT),分别采用静力法和纵向振动法测定CLT抗弯弹性模量,并采用剪力类比法预测等效抗弯刚度,分析无损检测技术和理论计算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静力法测试时随着跨高比的增加,CLT的抗弯弹性模量呈现递增趋势,建议跨高比≥24;动态抗弯弹性模量均高于静态抗弯弹性模量,相对误差在10%以内;剪力类比法能够有效预测CLT等效抗弯刚度,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在±5%以内。(本文来源于《木材工业》期刊2018年03期)
彭欢,胡学文,孙照阳,杨永超[3](2017)在《形状参数和弹性模量对结构件抗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影响结构件抗弯性能的因素和各因素对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提高结构件抗弯性能的思路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结构件抗弯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外力F、材料弹性模量以及构件形状参数;在外力、构件形状以及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构件的截面宽度B、截面高度H、厚度d或者减小长度L均有利于提高结构件的抗弯性能;材料弹性模量越大,结构件抗弯性能越好,相对于Q235普通钢,Q500和Q700高强钢结构件的抗弯性能分别提高4.21%和9.98%;采用高强钢和优化结构件形状参数相结合的措施,对提高结构件的抗弯性能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冶金》期刊2017年01期)
尹冬梅,栗保明[4](2017)在《基于叁维等效弹性模量的轨道炮复合身管抗弯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建立轨道炮身管纤维缠绕复合外壳的叁维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模型。采用组合梁的转动惯量法对纤维缠绕的轨道炮身管的轴向抗弯刚度进行分析,并与相应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做对比。对比显示,两种计算方法在缠绕角度较小时,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还对缠绕角度的变化对身管抗弯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缠绕角度的增大,身管抗弯刚度呈先小幅下降后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碳纤维层缠绕角度的变化对轨道炮身管抗弯刚度的影响比玻璃纤维层的要大。(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张怡卓,苏耀文,李超,门洪生,何睿[5](2016)在《蒙古栎抗弯弹性模量多模型共识的近红外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抗弯弹性模量(MOE),提出GN(global and neigh-borhood)样本优选与CPLS多模型共识的建模方法。选取近红外光谱谱段为900~1 700 nm,径切面和弦切面采集。首先,采用一阶导数与S-G卷积平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利用GN算法计算光谱样本间的全局和邻域马氏距离,实现蒙古栎MOE异常样本的剔除与校正集、预测集的自动划分;最后,融合具有多个成员样本子集的PLS模型,构建CPLS共识模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实验采用135个300 mm×20 mm×20mm的无疵小试样为样本,剔除异常样本12个,并选取其中78个为校正集样本,45个为预测集样本。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处理能够消除光谱背景平缓区域干扰,S-G能消除小峰值无关吸收峰的影响;GN样本优选与CPLS结合的建模方法,预测相关系数为085,相对分析误差(RPD)为193,预测效果比传统PLS建模更好,且稳定性有所提高,但该改进模型方法的RPD依然小于25,因此,可做初步分析,准确地进行定量预测依然存在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淑娟,谢宝元[6](2014)在《休眠期树枝抗弯弹性模量的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虚拟变量的方法分析休眠期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枝龄、含水率、密度等对抗弯弹性模量的影响。以2012年12月从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采集的休眠期7个树种(40年的油松,30年的侧柏,12年的臭椿,20年的刺槐,30年的栾树,40年的白杜,35年的元宝枫)的176株新鲜树枝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测得枝龄、含水率、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参数,枝龄通过数枝条法进行测量后,在实验室制作试件时再通过数年轮法进行复测。含水率参照《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标准GB/T 1931—2009中的规定获得。密度参照《木材密度测定方法》标准GB/T 1933—2009中的规定获得,其中体积采取排水法测量树枝的体积。新鲜树枝的抗弯弹性模量参照《木材抗弯弹性模量测定方法》标准GB/T 1936.2—2009中的规定,采用叁点弯曲实验获得新鲜树枝的抗弯弹性模量。通过用EViews7.0对实验得到的休眠期176株新鲜树枝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研究发现,在初冬休眠期,新鲜树枝的枝龄与抗弯弹性模量显着相关,随着枝龄的增加,新鲜树枝的抗弯弹性模量成曲线状下降;而新鲜树枝的含水率与密度对抗弯弹性模量影响并不显着。新鲜树枝的树种对抗弯弹性模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詹天翼,岳磊,孙玲,卢晓宁[7](2014)在《白梧桐木材纵向抗弯弹性模量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白梧桐木材的结构进行简单化、均匀化假设基础上,根据复合材料力学及经典层合板理论,建立了白梧桐木材纵向抗弯弹性模量(MOE)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白梧桐木材所拟定的两种细胞单元截面尺寸都可以表征其细胞单元和胞壁率。另外,依据复合材料力学建立的预测模型,获得的理论MOE精度较高;以拟定两种截面尺寸的细胞单元所获得的理论MOE与实际MOE相对误差不超过10%。(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赵雪松,俞国胜,朱建国,德雪红[8](2013)在《不同含水率对四倍体刺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四倍体刺槐在弯曲负荷作用下破裂或折弯的变化规律,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对不同含水率的四倍体刺槐枝条的弯曲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含水率水平下,四倍体刺槐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抗弯强度为54.12~94.42 MPa、弹性模量为4.81~9.30GPa。四倍体刺槐枝条的最大载荷在各个含水率水平下均随枝条直径的增大呈线性提高。四倍体刺槐的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与含水率水平成一元线性相关关系,随含水率水平的降低四倍体刺槐的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呈线性增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钟永,孙华林,娄万里,任海青,李霞镇[9](2012)在《木节对落叶松规格材抗弯弹性模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寸木节的兴安落叶松规格材,分别截取清材试样和足尺试样进行抗弯测试.通过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足尺抗弯弹性模量Ef采用其平均密度ρa和测试跨距内所有木节信息拟合效果最佳,R2为0.674,均方根RMSE为1.15.根据足尺抗弯弹性模量中独立变量密度和木节信息拟合参数值的分析,相对于密度的影响,木节对足尺抗弯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建立了足尺抗弯弹性模量、清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木节信息之间的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项东云,王明庥,黄敏仁,陈健波,阚荣飞[10](2012)在《大花序桉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伐倒木取样,按国家标准制作试件,采用SANS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MOE),研究了18年生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 11个种源木材MOE在种源间、单株间、树干高度上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大花序桉部分种源间、株间和高度间的木材MOE均有显着差异,B47种源的木材MOE最大,为26.71 GPa;12195号种源的最小,为23.50 GPa,并显着小于B47、D47和17008号这3个种源.11个种源中有7个种源的株间木材MOE差异达显着水平.各种源内树干高度间的木材MOE只有2个种源的高度间差异显着;各种源木材MOE沿树干高度的变化趋势有2种:有7个种源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另4个种源沿树干高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抗弯弹性模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国产日本落叶松锯材制备正交胶合木(CLT),分别采用静力法和纵向振动法测定CLT抗弯弹性模量,并采用剪力类比法预测等效抗弯刚度,分析无损检测技术和理论计算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静力法测试时随着跨高比的增加,CLT的抗弯弹性模量呈现递增趋势,建议跨高比≥24;动态抗弯弹性模量均高于静态抗弯弹性模量,相对误差在10%以内;剪力类比法能够有效预测CLT等效抗弯刚度,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在±5%以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弯弹性模量论文参考文献
[1].于慧伶,潘屾,张怡卓.落叶松抗弯弹性模量的细观尺度建模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2].龚迎春,田兆鹏,徐俊华,武国芳,任海青.国产日本落叶松正交胶合木抗弯弹性模量评价方法[J].木材工业.2018
[3].彭欢,胡学文,孙照阳,杨永超.形状参数和弹性模量对结构件抗弯性能的影响[J].安徽冶金.2017
[4].尹冬梅,栗保明.基于叁维等效弹性模量的轨道炮复合身管抗弯刚度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5].张怡卓,苏耀文,李超,门洪生,何睿.蒙古栎抗弯弹性模量多模型共识的近红外检测方法[J].林业工程学报.2016
[6].王淑娟,谢宝元.休眠期树枝抗弯弹性模量的模型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
[7].詹天翼,岳磊,孙玲,卢晓宁.白梧桐木材纵向抗弯弹性模量的预测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赵雪松,俞国胜,朱建国,德雪红.不同含水率对四倍体刺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3
[9].钟永,孙华林,娄万里,任海青,李霞镇.木节对落叶松规格材抗弯弹性模量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2
[10].项东云,王明庥,黄敏仁,陈健波,阚荣飞.大花序桉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变异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