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云山风景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云山风景区,风景资源,森林资源,开发策略
白云山风景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彭良国[1](2019)在《资中县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资中县白云山风景区基本情况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白云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点,探讨了当前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景区旅游开发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四川林勘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古德泉,程晓山,邱巧玲[2](2018)在《可持续的风景区植物景观营造——以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林分改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市白云山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使白云山在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的同时受到了较大的人为干扰,致使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主的白云山森林景观功能下降而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以白云山风景区林分改造为例,依据以下3点进行植物景观营造实践:遵循森林群落演替规律;以促进森林生态功能发挥为目标;"适地适树"与"适意适树"相结合。林分改造后的白云山风景区的景观、生态、经济效益均获得显着提升,取得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实现了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8年04期)
清溪[3](2018)在《白云山风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白云山风景区,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国家5A级景区,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白云山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摩星岭原名碧云峰位于白云山苏家祠与龙虎岗之间,是白云山最高峰,海拔382米,从栖霞岭可达摩星岭门楼。宋、明以前,没有"摩星岭"之名,只有第一山之称,康熙修《广东志》绘白云山图在卷首称此山峰为(本文来源于《老友》期刊2018年02期)
朱秀文[4](2016)在《例析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标识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标识语的目的和功能着手,以语言学中语用失误研究作为切入点,以广州市着名风景名胜区白云山标识语的汉英翻译为例,不仅指出了其标识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其失误进行了语用方面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02期)
林媚珍,纪少婷,吴华清,赵家敏[5](2015)在《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旅行费用法(TCM)对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发现:可得到全部游客的总旅行费用为475 383.71×10~4元,旅游消费者剩余为16 874.65×10~4元,风景区的森林总游憩价值为492 258.36×10~4元,平均每人每次旅游可以享有295.47元的游憩价值.白云山风景区游客人数非常多,但相对于国内其他风景区研究得到的游憩价值低.因此,在白云山风景区的管理上应考虑其环境承载力,并通过提升各景点的游览吸引力来增加景区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竞争力,让入园的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景区内各种旅游资源.(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孟妍君,秦鹏,王伟烈[6](2015)在《白云山风景区摩星岭景观使用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使用主体(人)、设计客体(场所)、公众参与等方面论述使用后评价(POE)对风景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摩星岭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绿地的功能、使用状况、景观设施等,以为景区今后的景观设计和改造提出良好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6期)
沈洪[7](2015)在《游客满意率95%以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接待游客量达2000万人次以上,怎么样才能使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投诉率降到最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在广州市质监局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建立科学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将801份标准贯穿于日常景区管理中,实现了游客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15-06-12)
崔海山,姜莹,林媚珍,蒋甜,纪少婷[8](2015)在《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森林自然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自然度是描述森林状态的指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原生状态或受人类干扰的程度大小,对其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是森林近自然经营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研究基于空间尺度,构建白云山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通过格网形式对研究区域进行细化,并对白云山森林自然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云山森林自然度指标值大部分处于0.31~0.60和0.61~0.80之间,就其等级而言,属于第叁、第四等级,即较低等级;而整个研究区范围内自然度最高的是荷依岭景区、明珠楼景区与摩星岭景区相交的天然次生林群落,自然度最低的是白云山群落的外围度假区。(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林媚珍,纪少婷,赵俊磊,方碧真,谢国文[9](2015)在《白云山风景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了现代的各种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白云山的实际情况,根据实地旅游资源和开发的情况进行景区划分;然后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标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估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得出目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第Ⅰ级的隶属度为0.560,压力状况为Ⅲ级中等压力,以及响应现状的第Ⅰ级隶属度为0.778。这说明白云山的旅游活动强度与其资源及社会承载能力是协调的。(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宋琪[10](2013)在《广州白云山风景区风景林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风景区原有森林植被常常呈现林分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低下、观赏价值低的特点。对风景区林分进行有机改造更新,促进其新陈代谢,将使景区重新焕发生机,是城市林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研究根据目前城市风景林林分改造面临的种种困境,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在探求一种可行的建设改造形式。在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城市森林学、园林学、造林学、景观设计学、植物造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解析了国内外林分改造的理论及发展现状,阐明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林业概念及内涵,总结归纳了国内城市风景林林分改造的方法和措施。对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的林分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充分尊重原有场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景区不同特性要求,对白云山风景区林分景斑改造进行总体布局,并从技术设计、树种选择、病虫害防治以及保障措施方面对城市风景林林分升级改造提出了合理的改造建议。本研究对城市风景林改造以及区域性森林植被改造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促进广州城市林业的发展,实现城市林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能力提供借鉴,亦可推动人类对待环境危机进行积极的正面思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8)
白云山风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州市白云山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使白云山在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的同时受到了较大的人为干扰,致使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主的白云山森林景观功能下降而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以白云山风景区林分改造为例,依据以下3点进行植物景观营造实践:遵循森林群落演替规律;以促进森林生态功能发挥为目标;"适地适树"与"适意适树"相结合。林分改造后的白云山风景区的景观、生态、经济效益均获得显着提升,取得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实现了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云山风景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刚,彭良国.资中县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四川林勘设计.2019
[2].古德泉,程晓山,邱巧玲.可持续的风景区植物景观营造——以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林分改造为例[J].广东园林.2018
[3].清溪.白云山风景区[J].老友.2018
[4].朱秀文.例析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标识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J].文教资料.2016
[5].林媚珍,纪少婷,吴华清,赵家敏.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孟妍君,秦鹏,王伟烈.白云山风景区摩星岭景观使用后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
[7].沈洪.游客满意率95%以上[N].中国质量报.2015
[8].崔海山,姜莹,林媚珍,蒋甜,纪少婷.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森林自然度评价[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
[9].林媚珍,纪少婷,赵俊磊,方碧真,谢国文.白云山风景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J].生态科学.2015
[10].宋琪.广州白云山风景区风景林改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