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水混合体系论文-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

醇水混合体系论文-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醇水混合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碱木质素,解聚,有机溶剂

醇水混合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1](2019)在《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杉木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选取乙醇/水、乙酸乙酯/水、乙二醇/水以及纯水4种体系进行实验.从液相产物得率和总酚得率来看,以乙醇/水混合体系作为介质时杉木碱木质素的解聚效果最好,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300℃、反应时间30 min、转速500 r/min,甲酸镍用量10%,乙醇/水体积比40∶60,在该条件下,液相产物得率达73.88%,总酚得率达14.45%.液相产物经200℃一级闪蒸后,在500℃下热裂解,形成的源于木质素基本结构单元的单酚等化合物的种类最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混合单酚的产量,尤其是富含寡聚物的蒸馏残余物经二次热解可部分断开甲基芳基醚键,形成一定量的邻苯二酚,这为液相产物的提质和利用指出了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郭晖[2](2019)在《有机胺/醇醚非水混合体系吸收CO_2过程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CO_2捕集最常用且成熟的方法之一。典型吸收剂为单乙醇胺(MEA)水溶液,其再生能耗大和捕集成本高是阻碍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和应用的关键,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溶剂的比热大和高温再生时汽化水分需要大量汽化热,约占总能耗的50-70%。采用高沸点、低比热和低蒸发焓的有机溶剂代替强极性溶剂水,构建非水吸收剂体系,有望降低再生温度和能耗,同时也可以降低吸收剂降解和设备腐蚀性等,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受到格外重视。基于醇醚类溶剂如乙二醇甲醚(EGME)和乙二醇乙醚(EGEE)等具有比热容小、粘度低和挥发性小等优点,本论文提出有机胺/醇醚非水混合体系用于捕集CO_2,对其吸收和解吸CO_2的性能、吸收机理、物化性质和再生能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构建新型低能耗非水吸收体系和碳捕集新工艺示范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本论文在快速筛选装置中,用N_2和CO_2混合气体模拟生物气和天然气的主要组成,考察了不同有机胺醇醚混合液吸收CO_2后的相行为以及在吸收和解吸CO_2过程中的特性;在电热再生装置中对不同吸收剂的再生能耗进行了对比评估;利用密度粘度仪考察了MEA-醇醚二元体系以及MEA-醇醚-CO_2叁元体系的物性随溶液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规律;在静态法汽液平衡装置中测定了不同条件下CO_2和N_2O溶解度,并采用热力学模型对CO_2汽液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利用~(13)C NMR、FT-IR等技术分析了混合溶剂吸收CO_2的产物,初步揭示了其吸收反应机理。有机胺醇醚非水溶剂吸收CO_2相行为特性表明,吸收CO_2后,MEA在二乙二醇二甲醚(DEGDME)、二乙二醇丁醚(DGBE)以及二乙醇胺(DEA)在DGBE中发生了液-液分相,而有机胺在EGME和EGEE中仍为单相体系,不同的非水醇醚溶剂对吸收相行为有较大影响。对于非相变的单相吸收体系,在相同的吸收条件下,MEA醇醚吸收剂的吸收容量为2.1mol/kg,高于DEA醇醚吸收剂(约1.6mol/kg),但两体系的吸收-解吸循环负载量均约为1.4-1.5 mol/kg。与传统MEA水溶液相比,MEA醇醚吸收剂的循环负载约为传统水溶液的1.7倍;再生能耗约为MEA水溶液的45%,显着降低了再生能耗。四次吸收-解吸循环后MEA醇醚溶液性能稳定,循环容量稳定在1.45 mol/kg左右。对液-液相变的MEA/DEGDME体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大于95%的CO_2富集在体积分数为20-30%的下相中。MEA醇醚溶液吸收剂与CO_2的反应产物证实为氨基甲酸盐和质子化胺;吸收CO_2后液-液相变体系上相主要成分是有机溶剂,反应产物在弱极性醇醚溶剂的溶解度变化可能是发生相变的主要原因。MEA醇醚体系负载CO_2前后的密度和粘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MEA质量分数和CO_2负载量的增大而急剧增大。MEA-醇醚二元体系的过剩摩尔体积(V~E)和粘度偏差(Δη)等性质在考察的整个浓度和温度范围内均为负值,说明在两组分混合时体积收缩、粘度减小,MEA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利用Redlich-Kister方程对MEA-醇醚二元体系的密度和粘度数据进行拟合,平均绝对偏差在1.5%以内;采用推荐的无因次经验模型对MEA-醇醚-CO_2叁元体系的物性数据进行拟合,密度和粘度的平均绝对偏差均在4.5%以内。采用N_2O/CO_2类比法获得了CO_2在MEA醇醚体系中的亨利系数关联式,实验数据与预测数据平均绝对偏差在0.8%以内。与其它非水溶剂相比,CO_2在醇醚溶剂中物理溶解度大且粘度较小,有利于吸收传质过程。CO_2在MEA醇醚吸收剂中的负载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急剧降低,随着CO_2分压的升高而升高,溶解特性有利于温变过程的碳捕集工艺。从溶解度曲线获得的CO_2循环容量与前述数据一致。采用半经验模型和改进Kent-Eisenberg热力学经验模型对汽液平衡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绝对偏差分别在20%和10%以内。反应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MEA在醇醚溶剂中CO_2吸收反应热与其它非水溶剂相当,略低于MEA水溶液。乙醇胺醇醚非水吸收剂与其水溶液相比,具有较低的再生能耗和优越的CO_2捕集性能,并且溶液循环稳定性好,在生物气改造和天然气提纯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高性能非水化学吸收剂。(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秉擘,宁斌科,王威[3](2019)在《叁羟苯酚丙酮在(乙醇+水)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依次测定了不同温度下(288.2K、298.2K、308.2K、318.2K、328.2K),叁羟苯酚丙酮在(乙醇+水)混合体系下的溶解度。叁羟苯酚丙酮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和乙醇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经叁参数方程和UNIQUAC方程关联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吻合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唐元政,刘增,何燕,蒋英男[4](2019)在《热激励下碳纳米管与水混合体系传质传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爆发沸腾换热和纳米流体传热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但由于爆发沸腾传热过程中,液体内部空间温度梯度大,相变速度快,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纳米流体传热对其传热过程机理的研究,往往需要在实验条件难以实现的空间和时间极限下,充分研究液相和气相内部的温度、压力和运动状态及其空间分布.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通过对比研究纯水和碳纳米管/水混合体系爆发沸腾过程,对两种体系密度分布、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和对比分析,揭示碳纳米管/水混合体系的强化换热机理,探究碳纳米管对混合体系爆发沸腾换热和纳米流体传热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谊平,杨振[5](2017)在《硝酸乙基铵离子液体和水混合体系中氢键行为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离子液体(Ionic Liquid, IL)中少量水的加入能极大地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从而大大拓展了IL的应用范围[1,2]。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阴阳离子和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改变IL的功能特性。其中,氢键作为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广泛地存在于IL/水混合溶液中,尤其是质子化IL。然而,由于氢键具有局域性和方向性的双重特点,从而使得实验手段往往很难对其进行表征[3,4]。实践证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以从分子水平直接获取IL/水混合物中氢键的微观信息,并构建它与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5]。基于此,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模拟方法研究了组成对混合体系中氢键行为的影响,总共计算了19个硝酸乙基铵质子化IL和水混合体系中NH_3~+-NO_3~-,NH_3~+-H_2O, NO_3~--H_2O和H_2O-H_2O这四种氢键的时间相关函数。结果表明这四种氢键的强度都随着水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同时混合体系中NH_3~+-NO_3~-氢键强度始终最强,H_2O-H_2O氢键强度最弱。而且,提高水的浓度会同时减弱阴离子、阳离子和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强度和静电力,从而导致这叁者的扩散速率及转动速率都随着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由于NO_3~--H_2O和NH_3~+-H_2O的氢键强度在水浓度为10wt%时出现了反常的排列顺序,使得阴阳离子的扩散系数之间的偏差随着水的浓度增加而增大,这非常有利于阴阳离子对发生解离。此外,离子迁移率和离子浓度之间的竞争效应导致混合体系的离子电导率最初随着水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而当水的质量分数超过70wt%时,离子电导率又急剧地下降。(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期刊2017-06-08)

周静[6](2017)在《离子液体—水混合体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作为新型绿色环保型材料在各工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应用,但离子液体在合成与应用中会不可避免掺入杂质水分子,同时多数离子液体具有一定的吸水性,甚至常温常压下一些疏水性的离子液体也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一定量的水分。水对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以离子液体-水的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模拟研究了水含量对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的粘度性质和微观结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水含量的增加,[Bmim][Ac]的粘度先上升后下降,与实验结果一致。模拟发现混合体系中出现阴离子和水相间的链状结构,水含量增加链状结构增长。链状结构的存在降低了离子液体的扩散能力使得粘度上升,之后水含量增加起稀释作用使体系粘度开始下降。其次,模拟研究了阳离子为[Bmim]+,阴离子分别为四氟硼酸([BF4]-)、双叁氟甲磺酰亚胺([Tf2N]-)、丙酸([C3COO]-)及1-丁基吡啶醋酸盐([Bpy][Ac])四种离子液体-水的混合体系,考察阴阳离子对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Bmim][BF4]和[Bmim][Tf2N]粘度随水含量增加单调下降,其中存在球形或类球形的团簇结构,而[Bmim][C3COO]和[Bpy][Ac]体系粘度随水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存在阴离子与水相间的链状结构,与[Bmim][Ac]体系相同。表明链状结构是造成体系粘度非常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研究不同碳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Cl](n=4,6,8,10,12)水溶液中的团簇行为。结果显示团簇随着离子液体的浓度增加以及咪唑阳离子侧链长度的增加趋于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7)

刘巧珍[7](2017)在《离子液体与水混合体系微观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离子液体(ILs)被认为是“绿色溶剂”和“设计溶剂”。ILs目前已经被学术界和工业界视为有毒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的良好替代品。ILs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完善,如在环境科学上可用于对CO2进行捕获和分离,和对SO2的处理。ILs还可以应用到燃料电池,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热电化学电池,ILs-锂、钠和镁电池中等。ILs也可以在化学合成,医药领域,农业领域等一些交叉领域有所应用。近年来关于ILs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地关注ILs的混合物。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基于理论计算的方法用于探索ILs的混合物,其中包括二元,叁元ILs混合体系的模拟计算。特别是与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的混合物。由于水的普遍纯在以及其特殊性,ILs中水的存在可以导致其性质的变化,例如溶解性,极性,粘度以及电导率。研究发现无论是亲水性的或者疏水性的ILs都能够在空气中不同程度的吸收水分,然而对溶解于离子液中的水分子的状态和水与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需要在分子水平了解溶解在ILs中水分子的状态,以进一步理解ILs作为化学合成和分离的介质。目前研究表明离子液体的混合体系对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材料的介孔结构有较大的影响[1]。本文分别采取量子化学计算和动力学模拟首次对[EMIM][Tf2N]和水,[BMIM][BF4],[BMIM][PF6]和水的二元和叁元混合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Tf2N]-(W)n和[EMIM][Tf2N](W)n的结构进行优化,其中W代表水分子,n=1~6。通过对优化结构的分析,判断含不同水分子体系中水的存在状态,和水分子对[EMIM][Tf2N]中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用Tinker程序,在AMBER力场下,对[EMIM][Tf2N]与水的二元混合体系以及[BMIM][BF4]、[BMIM][PF6]和水的叁元混合体系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通过MS建立混合体系的模型;分别建立[EMIM][Tf2N]和水以1:1、1:6、1:20、6:1以及纯[EMIM][Tf2N]体系的模型,分别进行动力学模拟。分析水分子的存在状态及影响。经过MD模拟得到的密度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从RDF中得出,由于少量水的加入降低了ILs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相互作用。根据不同含水量体系的混合物的RDF看出,含少量水时,水分子主要与ILs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作用,破坏了ILs中氢键网络状,使得ILs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相互作用减弱。当混合物中含水量较大是,水主要与其它水子作用,并形成较大的水分子团簇。我们还模拟了[BMIM][PF6]/[BMIM][BF4]/H_2O的比例为1:1:6、1:1:8、1:3:8、1:5:8体系的动力学。研究其均相混合物和液-液双相之间的动态相变,以及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通过考虑离子的亲水性/疏水性与相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对于[BMIM][PF6]/[BMIM][BF4]/H_2O在1:3:8的范围存在可逆相变,并且在临界点1:3:8时存在特殊的微观结构。通过相变过程,RDF分析,水分子的尺寸和统计分析了该现象。(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郝秀华[8](2016)在《电动势法研究卤化铷、卤化铯在碳酸乙烯酯—水混合体系中的热力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质溶液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众多工艺过程中处理的对象。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能够反映溶液中离子-离子、离子-溶剂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本课题组长期研究铷铯盐溶液体系的性质,本文作为课题组工作的延续,选择了RbX/CsX(X=F,Cl,Br)碳酸乙烯酯(EC)--水研究体系,探究了298.15 K下,叁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具体为:第一部分:相化学。为保证电动势法研究时叁元体系为均一的液相体系,本文详细探讨了叁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及液-液相平衡。对固-液平衡实验数据采用了四参数方程进行拟合,对液-液平衡体系的数据采用叁参数方程(双液相)和Othmer-Tobias与BancroFT方程(结线)进行拟合,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第二部分:电化学。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Rb-ISE/Cs-ISE(负极)和F-ISE/Br-ISE/Ag-AgCl电极(正极)构成无液接电位的可逆电池:Rb-ISE |RbX,H_2O| F-ISERb-ISE | RbX,EC,H_2O| F-ISE应用电动势法测定了298.15 K下电解质RbX/CsX(X=F,Cl,Br)在EC-H_20混合溶剂中的电动势,联合Nernst方程与Pitzer模型、修正的Pitzer模型和扩展的Debye-Huckel模型,得到铷铯盐卤化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活度系数γ±、渗透系数φ、过量吉布斯自由能G~E、标准迁移吉布斯自由能△G_t0和氯化物体系的标准溶度积lnK_(sp,m)~0等热力学参数。(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费洋,金磊,宋宏伟,黄惠,郭忠诚[9](2016)在《丙酮/水混合体系合成聚苯胺的聚合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丙酮/水体系中合成聚苯胺(PAn)的反应进行跟踪,通过聚合过程的开路电压、聚合温度、特性粘度和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对聚合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丙酮/水体系对控制产物的粒度和分子量都有利;当丙酮/水的体积比为0.2左右时,所得产物的各项性能较好。与水体系相比,在丙酮/水混合体系中聚合过程维持高电位的时间延长,聚合链增长时间和自加速反应时间也有延长。苯胺聚合是以头-尾连接形式进行,且中间产物由高氧化态逐渐转变成中间氧化态。(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曾常伟[10](2016)在《醇水混合溶剂体系催化液化木质生物质及其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超临界醇和亚临界水两溶剂的优点,采用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作为液化反应介质,高压釜为反应器,在近临界状态下液化木质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对其中的工艺与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甲醇水混合溶剂在近临界状态下对杉木屑液化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甲醇水比例、杉木屑添加量等因素对原料转化率及液化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杉木屑添加量为1 g,甲醇/水(v/v)=75:75,0.5g硫酸锌,在240°C下反应30min后,原料的转化率为93.32%。液化产物分析中液化残渣主要由木质素或木质素衍生物组成,而液化产物轻油中主要是酯类、酸类、酚类、醇类等37种化合物组成,特别是乳酸和乙酰丙酸的含量高,重油主要是木质素液化的产物。此工艺具有液化油转化率高,而且液化油中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含量也较高的优点。其次,本文还比较了不同原料和不同醇类对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影响情况,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固液比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虫蛀竹粉和甘蔗渣两种原料的甲醇水混合溶剂体系液化而言,虫蛀竹粉和甘庶渣对反应温度的相应有稍微差异,虫蛀竹粉在240°C条件下的转化率达到96.32%,而甘蔗渣需在260°C温度下才可达到97.60%的最高转化率。同时,硫酸锌催化剂在体系里形成的酸性环境中,对结构较为致密的虫蛀粉液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结构疏松的甘蔗渣仅在甲醇水体系中高温条件下即可达到85.51%的高转化率。而且两种原料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得到液化产物中都发现高得率的5-羟甲基慷糠醛、乳酸、乙酰丙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对纤维素甲醇/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液化而言,当纤维原料添加1g,硫酸锌0.1 g,醇/水(v/v)=30:30,240°C条件下反应30 min后其原料转化率为98%左右,极性更大的甲醇比乙醇提供更多的氢自由基,有利于促进纤维素中间产物的在缩聚;同时纤维素液化产物中含有大量的5-羟甲基糠醛、乳酸、乙酰丙酸等高附加值化合物。最后,本文对纤维素甲醇/乙醇水混合体系液化的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纤维素醇水混合溶剂液化反应为一级反应,甲醇水溶剂液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7.06KJ/mol,指前因子为5.4761x10~(12)min~(-1),甲醇水溶剂液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40.56KJ/mol,指前因子为1.1556x10~(13)min~(-1)。采用反应淬灭的方式对醇水溶剂液化纤维素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得到不同终止温度下的液化产物,通过不同分析手段对液化产物进行表征,结合不同终止温度下的原料转化率,进而研究推测其可能主要产物包括高附加值化合物的形成机理。试验结果可为反应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6-04-01)

醇水混合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CO_2捕集最常用且成熟的方法之一。典型吸收剂为单乙醇胺(MEA)水溶液,其再生能耗大和捕集成本高是阻碍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和应用的关键,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溶剂的比热大和高温再生时汽化水分需要大量汽化热,约占总能耗的50-70%。采用高沸点、低比热和低蒸发焓的有机溶剂代替强极性溶剂水,构建非水吸收剂体系,有望降低再生温度和能耗,同时也可以降低吸收剂降解和设备腐蚀性等,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受到格外重视。基于醇醚类溶剂如乙二醇甲醚(EGME)和乙二醇乙醚(EGEE)等具有比热容小、粘度低和挥发性小等优点,本论文提出有机胺/醇醚非水混合体系用于捕集CO_2,对其吸收和解吸CO_2的性能、吸收机理、物化性质和再生能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构建新型低能耗非水吸收体系和碳捕集新工艺示范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本论文在快速筛选装置中,用N_2和CO_2混合气体模拟生物气和天然气的主要组成,考察了不同有机胺醇醚混合液吸收CO_2后的相行为以及在吸收和解吸CO_2过程中的特性;在电热再生装置中对不同吸收剂的再生能耗进行了对比评估;利用密度粘度仪考察了MEA-醇醚二元体系以及MEA-醇醚-CO_2叁元体系的物性随溶液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规律;在静态法汽液平衡装置中测定了不同条件下CO_2和N_2O溶解度,并采用热力学模型对CO_2汽液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利用~(13)C NMR、FT-IR等技术分析了混合溶剂吸收CO_2的产物,初步揭示了其吸收反应机理。有机胺醇醚非水溶剂吸收CO_2相行为特性表明,吸收CO_2后,MEA在二乙二醇二甲醚(DEGDME)、二乙二醇丁醚(DGBE)以及二乙醇胺(DEA)在DGBE中发生了液-液分相,而有机胺在EGME和EGEE中仍为单相体系,不同的非水醇醚溶剂对吸收相行为有较大影响。对于非相变的单相吸收体系,在相同的吸收条件下,MEA醇醚吸收剂的吸收容量为2.1mol/kg,高于DEA醇醚吸收剂(约1.6mol/kg),但两体系的吸收-解吸循环负载量均约为1.4-1.5 mol/kg。与传统MEA水溶液相比,MEA醇醚吸收剂的循环负载约为传统水溶液的1.7倍;再生能耗约为MEA水溶液的45%,显着降低了再生能耗。四次吸收-解吸循环后MEA醇醚溶液性能稳定,循环容量稳定在1.45 mol/kg左右。对液-液相变的MEA/DEGDME体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大于95%的CO_2富集在体积分数为20-30%的下相中。MEA醇醚溶液吸收剂与CO_2的反应产物证实为氨基甲酸盐和质子化胺;吸收CO_2后液-液相变体系上相主要成分是有机溶剂,反应产物在弱极性醇醚溶剂的溶解度变化可能是发生相变的主要原因。MEA醇醚体系负载CO_2前后的密度和粘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MEA质量分数和CO_2负载量的增大而急剧增大。MEA-醇醚二元体系的过剩摩尔体积(V~E)和粘度偏差(Δη)等性质在考察的整个浓度和温度范围内均为负值,说明在两组分混合时体积收缩、粘度减小,MEA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利用Redlich-Kister方程对MEA-醇醚二元体系的密度和粘度数据进行拟合,平均绝对偏差在1.5%以内;采用推荐的无因次经验模型对MEA-醇醚-CO_2叁元体系的物性数据进行拟合,密度和粘度的平均绝对偏差均在4.5%以内。采用N_2O/CO_2类比法获得了CO_2在MEA醇醚体系中的亨利系数关联式,实验数据与预测数据平均绝对偏差在0.8%以内。与其它非水溶剂相比,CO_2在醇醚溶剂中物理溶解度大且粘度较小,有利于吸收传质过程。CO_2在MEA醇醚吸收剂中的负载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急剧降低,随着CO_2分压的升高而升高,溶解特性有利于温变过程的碳捕集工艺。从溶解度曲线获得的CO_2循环容量与前述数据一致。采用半经验模型和改进Kent-Eisenberg热力学经验模型对汽液平衡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绝对偏差分别在20%和10%以内。反应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MEA在醇醚溶剂中CO_2吸收反应热与其它非水溶剂相当,略低于MEA水溶液。乙醇胺醇醚非水吸收剂与其水溶液相比,具有较低的再生能耗和优越的CO_2捕集性能,并且溶液循环稳定性好,在生物气改造和天然气提纯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高性能非水化学吸收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醇水混合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郭晖.有机胺/醇醚非水混合体系吸收CO_2过程特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3].李秉擘,宁斌科,王威.叁羟苯酚丙酮在(乙醇+水)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度[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4].唐元政,刘增,何燕,蒋英男.热激励下碳纳米管与水混合体系传质传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

[5].黄谊平,杨振.硝酸乙基铵离子液体和水混合体系中氢键行为的模拟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2017

[6].周静.离子液体—水混合体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7].刘巧珍.离子液体与水混合体系微观结构的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7

[8].郝秀华.电动势法研究卤化铷、卤化铯在碳酸乙烯酯—水混合体系中的热力学性质[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费洋,金磊,宋宏伟,黄惠,郭忠诚.丙酮/水混合体系合成聚苯胺的聚合过程研究[J].化学通报.2016

[10].曾常伟.醇水混合溶剂体系催化液化木质生物质及其产物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标签:;  ;  ;  

醇水混合体系论文-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