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体论文-翁翠琴

古文体论文-翁翠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文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悟性歌唱,中国基督教古文体赞美诗,注释

古文体论文文献综述

翁翠琴[1](2014)在《悟性歌唱——中国基督教古文体赞美诗注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基督教历史中,有一些古老的、稀缺的、珍贵的圣乐遗产。这些古圣诗不仅具有崇拜礼仪的歌唱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文献的研究价值。由于历史语言原因,这些圣诗歌词艰深难懂。为了保持文字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尊重不同信仰传统的宝贵内容,体现基督的丰富,教会的合一,因此文字虽较古雅,但因其历史意义,仍保持原文刊出。~([1])使徒保罗教导哥林多教会的基督徒要用悟性歌唱,~([2])意思就是要理解歌词的内容,要明白所唱的信仰。本文列举四首着名的古文体风格的中国基督教赞美诗,从历史背景和歌词意义角度进行剖析,期望有益于读者领悟这些诗歌。(本文来源于《金陵神学志》期刊2014年01期)

李爽[2](2011)在《“今古文体”之争与齐梁书风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齐梁时期兴起的"今古文体"之争,使文人逐渐形成对文体因与革、文与质、繁与简相折中的态度,这必然对社会文化氛围产生深刻的影响。任何一种书体的盛行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文化成因,王羲之"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具有"中和之美"的书法得以在齐梁时期复兴,与当时齐梁的社会文化风潮是不无关系的。(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周烈强[3](2003)在《略说古文体“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书序古之书序与今天的书序基本内容大致相同,有作者的自序,亦有他人作序。始于西汉,以司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早期的序,为单篇文字作的序放在正文的前面,为整部书作的序放在全书后面。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即在书后。至晋萧统《文选》等书,序始移至书前,此后,写在后面的称“跋”,或称“后序”。(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03年19期)

王忠文[4](2002)在《“表”——一种古文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表”是一种古文体。不少同学对它认识不清 ,甚至有的同学对它全然不知。为此 ,下面将对“表”予以介绍 ,愿能对同学们有所裨益。“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来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如叁国时期最着名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出师表》 ,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本文来源于《中学教与学》期刊2002年11期)

王忠文[5](2001)在《浅释古文体“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的“说”,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文体中的杂文或杂感相似,属于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上是议论性的,大多是一事一议,即借某种社会现象或杜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形式上(本文来源于《中学教与学》期刊2001年08期)

钟仕伦[6](1998)在《萧绎与梁代今古文体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萧梁文坛,自始至终不离今、古文体之争。天监十二年(公元513),沈约逝世前,梁代文坛的今、古文体之争主要表现为以任昉为代表的“京师文体”与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之争。 梁代初年,吴均、柳恽的创作即呈古文体的气象。《梁书·吴均传》云,“天监初,柳恽守吴兴,召为主簿,日引以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萧衍早年为文旨趣略近新文体,此为“竟陵文友”风气所染。梁国建立后,萧衍遂改追新之风。《梁书·何胤传》载高祖萧衍手敕何胤云:“自非以儒雅弘朝,高尚轨物,则汨流所至,莫知其限。治人之与治身,独善之与兼济,得失去取,为用孰多。吾虽不学,颇好博古,尚想高尘,每怀击节。”又萧衍《敕萧子云撰定郊庙乐辞》云:“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武帝治梁,虽兼取释道、杂糅儒墨,但颇重上古礼治之风和秦汉文章,其重古之文风对任防等桢干之臣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1998年06期)

李明华,丁爱真[7](1997)在《略谈古文体中的“传、 记”“说、 论”“书、 表”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传”和“记”都属记叙文体。“传”以写人物为中心,“记”以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传”一般记载人的生平及主要事迹,侧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童区寄传》、《大铁椎传》等。与“传”相类的还有“行状”,如《段太尉逸事状》的“逸事状”即为“行状”的变体。(本文来源于《语文知识》期刊1997年09期)

刘世友[8](1994)在《“古文体教学小札”补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文体教学小札》刊发之后(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5),许多同行和同学纷纷来函,又提出了一些饶有趣昧且忽视不得的问题,为此补记如下: 一、几种名同实异的古文体 传《曹刿论战》、《淆之战》都选自于《左传》,《史记》中又列有“列传”一目,这两种“传”是名同实异的两种文体。《左传》之“传”,是左丘明对《春秋》所作的解释。注释。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人作其传。”刘勰《文心雕龙·电传》:“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援于后。”如果再解释“传”,则称为“笺”。而人物传之传,乃史学体裁之一,用于记载人物事迹。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字书云:‘传者,传也;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记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如教材中的《张衡传》等。(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1994年05期)

魏绍源[9](1983)在《古文体源流浅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文学有着光辉灿烂的成就,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文体.过去专家、学者们对古文作品的内容及其思想性,艺术性介绍、研究较多,而涉及文体方面的论述甚少.本文谨就古文文体赋、说、记、书、表、序跋、赞等几种主要形式的源流加以介绍,供编辑同志和文学工作者参考.赋"赋"原是《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铺陈手法.按刘勰(本文来源于《编创之友》期刊1983年03期)

汪伯峰[10](1979)在《古文体新探——序跋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文章体裁的研究,我国很早就有人注意,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任慢的《文章缘起》、徐师曾的《文体明辨》等等。但是过去有关文体的论述,大都失之于简略,不利于初学,有的地方也不够确切。这里综合前人的说法,加以个人的观察,结合具体作品(本文来源于《辽宁师院学报》期刊1979年05期)

古文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齐梁时期兴起的"今古文体"之争,使文人逐渐形成对文体因与革、文与质、繁与简相折中的态度,这必然对社会文化氛围产生深刻的影响。任何一种书体的盛行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文化成因,王羲之"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具有"中和之美"的书法得以在齐梁时期复兴,与当时齐梁的社会文化风潮是不无关系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文体论文参考文献

[1].翁翠琴.悟性歌唱——中国基督教古文体赞美诗注释[J].金陵神学志.2014

[2].李爽.“今古文体”之争与齐梁书风的转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

[3].周烈强.略说古文体“序”[J].中学语文.2003

[4].王忠文.“表”——一种古文体[J].中学教与学.2002

[5].王忠文.浅释古文体“说”[J].中学教与学.2001

[6].钟仕伦.萧绎与梁代今古文体之争[J].社会科学战线.1998

[7].李明华,丁爱真.略谈古文体中的“传、记”“说、论”“书、表”及其他[J].语文知识.1997

[8].刘世友.“古文体教学小札”补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

[9].魏绍源.古文体源流浅说[J].编创之友.1983

[10].汪伯峰.古文体新探——序跋类[J].辽宁师院学报.1979

标签:;  ;  ;  

古文体论文-翁翠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