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论文-王晓科

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论文-王晓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合成渐近,CAD公式,L-SIAD结构阶梯阻抗谐振器(SIR)

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科[1](2012)在《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器件和微带电路在无线通信领域、航空航天领域、遥感和导航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新材料、新结构及新工艺实现微带电路的小型化、多功能化及低成本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2007年,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人工介质,即基片集成人工介质(SIAD)。该结构通过在传统介质基片中人为地嵌入接地金属柱来提高原有介质的有效介电常数,进而减小微带电路尺寸,实现微波器件的小型化。本文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对基片集成人工介质(SIAD)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深入分析了SIAD结构实现微带电路小型化的原因。通过比较SIAD结构与普通结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以及散射参量S21的相位,证明了SIAD结构能够增加微带电路的分布电容而不改进电路的分布电感,进而可以提高介质的有效介电常数,减小微带电路的尺寸。2、提出了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结构,以克服SIAD结构过多的金属柱造成仿真时间长、加工成本高等弊端。通过实例分析比较,证明了只保留微带线正下方金属柱的L-SIAD结构,同样能够有效的减小微带电路的尺寸。并深入研究了L-SIAD结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传播常数β和衰减常数α等参量与金属柱几何参数(金属柱直径、高度及周期)的关系,为L-SIAD结构在微波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3、提出了L-SIAD结构微带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公式。为方便L-SIAD结构在微带电路中的应用,本文利用“合成渐近”技术推导得出了L-SIAD结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传播常数β、有效介电常数εeff等的CAD公式,并通过仿真和测试实例证明了公式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性。4、设计并加工测试了基于L-SIAD结构的小型化微带阻抗变换器、微带功率分配器、微带耦合器,并分析了这些器件的仿真和测试结果。通过和普通介质结构器件的比较得出:L-SIAD结构的微带阻抗变换器,在长度和宽度上分别减少了约55%和30%;L-SIAD结构的T型结微带功率分配器、Wilkinson功分器、双频微带Wilkinson功分器电路面积减少50%左右:L-SIAD结构的微带分支线耦合器电路面积也减少了50%。5、提出了一种基于L-SIAD结构的新型阶梯阻抗谐振器(SIR)。利用L-SIAD能够不改变微带线宽度,而通过改变金属柱参数实现不同微带线段阻抗变换的特点,设计实现了新型阶梯阻抗谐振器(SIR)。讨论并分析了不同的金属柱直径、金属柱高度和金属柱周期对谐振器谐振频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金属柱的结构参数对该SIR的电磁带隙(EBG)特性以及该特性对谐振器谐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L-SIAD结构SIR的3.1-10.6GHz的超宽带(UWB)带通滤波器。仿真和测量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带通特性及很宽的高频阻带(11.5-28.5GHz),与相关文献中的实例相比,该滤波器的整体电路面积降低了47.1%,实现了电路的小型化。6、研究了基于L-SIAD结构的蘑菇型谐振单元。分析了该谐振单元的等效电路模型及L-SIAD结构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利用该谐振单元设计并加工测试了一个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说明滤波器的通带性能优良并且拥有较宽的高频阻带。与相关文献中的实例相比,该滤波器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分别减少了22.3%和59.2%。7、提出了基于L-SIAD结构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简化对偶模型。分析了四种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简化对偶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及其电路响应特性。利用L-SIAD结构分别实现了这四种模型的微带电路,并以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为例,探讨了这四种微带电路在微带滤波器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2-08-01)

王晓科,王橙,刘小明,唐万春[2](2011)在《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微带线CAD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合成渐近技术,得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公式,用于计算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微带线的相关参数。L-SIAD是一种在微带线正下方的介质中嵌入接地金属柱(不与微带相连)的结构。本文提出的公式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清晰,经过对比发现该公式的平均误差小于2%。最后,本文还利用该公式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基于L-SIAD结构的微带传输线,公式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吻合很好。(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1-06-01)

王橙,王晓科,唐万春[3](2011)在《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结构的新型超宽带(UWB)带通滤波器。由于L-SIAD结构具有电磁带隙(EBG)特性,利用该结构能抑制带通滤波器的谐波,改善其带外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L-SIAD结构的UWB带通滤波器3.1GHz-10.6GHz的通带内插入损耗小于3 dB,同时在12.2GHz-25GHz之间带外衰减大于20dB。(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1-06-01)

蔡敏庚[4](2010)在《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的微波谐振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电子器件日益趋向于小型化、轻量化和低成本,从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对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热潮。微带线作为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中信号传输的主要载体,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结构中接地金属通孔的存在,使得微带线的分布电容增大,导致微带电路的特性阻抗减小、有效介电常数增加,进而减小微带线的宽度、缩短导波波长,有效地减小电路的尺寸。在低频小规模微带电路中,电路的损耗可忽略不计。但是随着频率的升高和电路规模的增大,电路中的总损耗会越来越大,进而对电路性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带线、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的基本结构与特性,重点阐述了微带线中介质损耗、导体损耗的产生机理,推导了这两种损耗的计算公式。然后,文章提出了计算L-SIAD微带结构介质损耗和导体损耗的方法,并分别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正确性,进而通过软件仿真,计算得到了L-SIAD结构介质损耗和导体损耗随各参数的变化情况。最后,本文介绍了L-SIAD结构在硅基集成电路和微波谐振腔中的应用。仿真计算了L-SIAD硅基集成电路的介质损耗和导体损耗,并讨论了L-SIAD结构对微波谐振腔的影响,分析了L-SIAD结构微带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0-09-01)

冯海艳[5](2010)在《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耦合线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耦合传输线是射频电路中基本元件之一,广泛应用在耦合器、滤波器、移相器等器件中,因此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人工电介质更多地用于改变介质材料的特性,例如通过加入金属导带阵列来增加人工电介质的有效介电常数。基片集成人工介质(SIAD)由于能增加原有介质基片有效介电常数,能够适应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前端微波电路小型化、轻量化、高可靠、多功能和低成本的要求。所以本文对基片集成人工电介质的耦合微带线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耦合微带线的基本理论,接着介绍了对称耦合微带线奇偶摸的分析方法,并根据此分析方法研究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对称耦合微带线的传输特性。其次,由于非对称耦合线的应用更加的灵活和方便,因此本文介绍了非对称耦合微带线的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的非对称耦合微带线的特性。然后,通过分析L-SIAD结构的耦合微带线,研究了L-SIAD微带到共面线的转换,并设计了超宽带共面线到微带线的转换。最后,根据L-SIAD结构传输线的左手特性,即它具有非线性的相位响应,并且其零阶谐振的位置可控,设计了双频定向耦合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0-06-01)

林叶嵩,唐万春,胡小斌[6](2009)在《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的新型阻抗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基片人工介质结构的新型阻抗变换器。文章分析了局部SIAD结构这种人工介质的原理,并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阻抗变换器,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局部SIAD结构能够实现电路的小型化。(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9-05-23)

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合成渐近技术,得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公式,用于计算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微带线的相关参数。L-SIAD是一种在微带线正下方的介质中嵌入接地金属柱(不与微带相连)的结构。本文提出的公式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清晰,经过对比发现该公式的平均误差小于2%。最后,本文还利用该公式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基于L-SIAD结构的微带传输线,公式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吻合很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科.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2].王晓科,王橙,刘小明,唐万春.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微带线CAD公式[C].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1

[3].王橙,王晓科,唐万春.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C].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1

[4].蔡敏庚.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的微波谐振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5].冯海艳.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耦合线的研究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0

[6].林叶嵩,唐万春,胡小斌.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的新型阻抗变换器[C].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09

标签:;  ;  ;  ;  

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论文-王晓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