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部找矿,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深部幔源物质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宇[1](2019)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勘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产资源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其探测工作一直是各个国家的重点,但随着人类工业科技的日益发展,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特别是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许多矿山、矿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源枯竭危机;因此,在现今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基础上,继续对隐伏在地下更深处的矿床进行勘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仅凭借传统的地质方法很难实现对深部矿产资源的有效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方法手段多元化等优点,可以为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查提供丰富的信息;此外,地球物理根据不同原理可以分为多种方法,将这些方法合理地结合应用,可以满足对于复杂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查要求,为深部矿产资源的预测与勘查提供有力的证据。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第叁大在采镍矿,是我国镍、钴、铂族元素的重要生产企业,并且是世界第叁大镍供应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被发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在地质学、矿床学等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勘查技术与地质认识的提高,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主矿区(Ⅰ、Ⅱ、Ⅲ、Ⅳ矿区)的勘探开采工作已十分充分,为了维持矿区的持续发展,急需开展对于金川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本研究在前人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重、磁、电、震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结果,从不同尺度、不同角度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进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在对于金川矿区深部矿床的探测中,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存在局限性,结合卫星重力、航磁、地震层析成像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结果,可以发现在已探明矿区的西南侧存在地球物理异常,其航磁异常形态上与主矿区相似,在电性和地震属性上与矿体及含矿岩体相近,并且该区域也与成矿模式所推测的深部成矿靶区吻合,是深部找矿的重点目标区域。(2)根据前人的成矿模式理论及矿区的地质剖面图,建立包含推断深部信息的金川矿区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应用地震照明分析技术,对金川深部矿床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进行优化。(3)根据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结合前人的成矿模式及构造演化理论、地球化学结论,推测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物质来源是深部幔源物质,其深度大于400km,目前地震层析成像结果上的低速物质只是其运动遗留下的产物。(4)分析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在金川矿区深部矿床的勘探效果,进而总结出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在深部金属矿找矿工作中的综合解释重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靳树芳[2](2018)在《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磁黄铁矿与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赋存超过5亿吨硫化物矿石(Ni品位1.1 wt%,Cu品位0.7wt%),是世界第叁大的岩浆硫化物矿床,也是中国最大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前人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成矿模式等研究,然而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矿物微区研究对矿床成因认识有较大的提升,但对微区矿物学研究较少。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物学研究中,前人研究了磁黄铁矿成分特征,并以此判断磁黄铁矿结构类型,但仅仅停留在矿物本身成因,没有分矿石类型讨论,也没有利用磁性胶体、激光等技术进一步研究,在矿床成因认识上也有待提升。本次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甘肃龙首山地区与铜镍成矿有关的幔源岩浆事件重建》、《阿拉善地块南缘北大山幔源岩浆成岩成矿机制研究》,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剖面测量、岩石和矿石的光薄片鉴定,对浸染状矿石、海绵陨铁状矿石、变海绵陨铁状富铜矿石和块状硫化物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开展磁性胶体、电子探针(EPMA)、激光(LA)微区分析研究,对硫化物中、橄榄石中、岩体边缘矽卡岩中磁铁矿开展电子探针(EPMA)、激光(LA)微区分析研究。取得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磁铁矿广泛分布于各类型矿石以及围岩之中,其中块状矿石和网脉状富铜矿石中磁铁矿含量最多。依据磁铁矿的结构特征和共生矿物组合分析,块状富铜矿石和块状富镍矿石中浑圆粒状磁铁矿为岩浆成因,网脉状富铜矿石中磁铁矿多为交代成因。2.岩浆成因的磁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高,富集Ni、Co、Zr、Zn、Ti和V等元素。交代成因的磁铁矿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变化范围较大,相对亏损V、Ti、Zn和Co等元素。3.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浸染状与海绵陨铁状矿石具有类似的磁黄铁矿晶体化学特征,具有高金属/硫值(M/S),硫含量相对较低,磁黄铁矿的晶体结构指示其具有高温结晶后缓慢降温的特征。4.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块状矿石常见侵入到海绵陨铁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及围岩之中,且包裹超基性岩角砾,块状矿石中磁黄铁矿具有低金属/硫值(M/S),是高硫岩浆系统经历了快速冷却形成。(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5-07)
张苗苗,毛先成[3](2016)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信息定量提取及其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上目前在采的第叁大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通道成矿多被用于解释其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为深入了解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本文将利用叁维空间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成矿信息定量研究。本文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II-2号矿体为例,基于II-2号矿体的叁维地质模型,结合矿体定位概念模型,利用距离场分析、形态分析等方法定量提取岩浆通道骨架中心线距离场(d MC)、顶底板相对距离(d Ratio)、断层距离场(d Fault)、底板趋势面距离场(d Trend)四个成矿信息指标。通过分析矿化指标与成矿信息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1Cu、Ni品位随d MC变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可以有力的支撑岩浆通道成矿理论;2随着d Ratio变大Cu、Ni品位出现了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并在0.8附近达到峰值,该规律指示矿体富集于岩体中下部;3Cu、Ni品位随d Fault变化,总体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但局部也存在着一定的起伏,由于早期构造薄弱部位为岩浆通道的位置,因此,其相关性与岩浆通道距离场关系存在着相似性;4Cu、Ni品位在岩体内凹部位明显高于外凸部位,说明Ⅱ-2号矿体成矿元素在岩体内凹部位更容易富集沉淀。(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曾认宇,赖健清,毛先成,赵莹,刘嫔[4](2016)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差异及其演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Ⅱ-2号矿体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第二大矿体,位于Ⅱ矿区30行以东。为了解Ⅱ-2号矿体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的特殊性,采用镍锍试金ICP-MS法分析金川矿床Ⅱ-2号矿体各类矿石的Cu、Ni、S及铂族元素(PGE)含量,研究其特征,并与Ⅱ-1号矿体矿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矿石ΣPGE含量变化较大(44.6×10-9~8526.7×10-9),Pd/Ir介于1.25~26.55之间,为典型的岩浆型成因。海绵陨铁状矿石和局部海绵陨铁状矿石为Ⅱ-2号矿体主要的矿石类型,其PGE配分模式极为相似,且为渐变过渡的接触关系,说明二者为同一期岩浆侵位的产物。富铜矿石与块状硫化物矿石、含细脉状矿石的配分模式有互补的特征,富铜矿石具有极高的ΣPGE(8526.7×10-9)和Cu/Ni(5.46),块状硫化物矿石和含细脉状矿石相对富集IPGE(ΣPPGE/ΣIPGE<1),这叁者与海绵陨铁状及局部海绵陨铁状矿石的区别明显,为岩浆演化到后期的产物,而从相互的接触关系来看,块状硫化物矿先于富铜矿侵位。通过研究Ⅱ-2号矿体与Ⅱ-1号矿体海绵陨铁状矿石的铂族元素及Cu、Ni特征,发现二者母岩浆均为地幔中等熔融形成的高Mg O苦橄质玄武岩,具有相同的源区特征;由二者的铂族元素分异情况、Cu/Ni、Cu/Pd及Ir与Ru、Rh、Pt、Pd的相关性,研究二者的母岩浆在液态硫化物-硅酸盐体系和单硫化物固溶体-液态硫化物体系中的演化特征,认为Ⅱ-1号矿体和Ⅱ-2号矿体中的硫化物是先后从母岩浆中熔离,且分离后具有不同步的演化特征;通过Ⅱ-2号矿体的地球化学剖面及金川矿床的Cu、Ni品位纵剖面和XOY平面投影等值线图,证明这种先后熔离作用发生在深部岩浆房中,而后Ⅱ-2号矿体和Ⅱ-1号矿体的成矿岩浆分别进入两条相对独立的岩浆通道,最后由不同的岩浆通道中心侵位到最终的成矿空间,形成Ⅱ-2号矿体与Ⅱ-1号矿体。(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陈列锰,宋谢炎,Leonid,V.Danyushevsky[5](2015)在《金川铜镍矿床金属硫化物中铂族元素赋存状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试技术的发展,地质学家可以原位分析贱金属硫化物(如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铂族元素(PGE)和其它亲铜元素的赋存状态,并进一步用来制约矿床的成因机制。金川矿床位于华北地台边部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推覆体北缘,是仅次于俄罗斯Noril’sk矿床和加拿大Sudbury矿床的世界第叁大在采镍矿床,也是与岩浆通道系统成矿相关的(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闫海卿,范超鹏,丁孝存,胡雷雷,陈栋欣[6](2015)在《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围岩的成矿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以小岩体大矿床(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叁)而着名,金川矿床的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金川矿床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矿床地质方面的研究已经趋于完善,成矿理论、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等方面的认识也日趋统一,科学问题的攻克也越来越困难。针对金川矿床"硫"的来源问题,最近在实施"金川铜镍硫化物矿集区大陆科学钻探项目"的岩芯中,发现矿体围岩中存在一套富磁铁矿和黄铁矿矿物的地层,通过对该套地层中的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分析和Re-Os同位素侧年,获得部分数据和(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张国瑞[7](2015)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硫饱和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川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在采的世界第叁大铜镍硫化物矿床,金川岩体出露面积仅有1.34km2,矿化率却高达47%。金川岩体主要组分成分为镁铁质岩石,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金川岩体中不同岩石类型的橄榄石牌号Fo值变化范围小,橄榄石探针分析表明Fo值集中在80~83,暗示金川岩体成矿环境为开放式的岩浆系统,岩浆到达成矿环境之后还存在多期次新鲜岩浆的补充贯入。不同粒度岩相以及矿石类型之间的接触关系呈突变类型,暗示金川母岩浆上升到现存成矿空间之间即发生了成矿物质的富集作用,即硫化物饱和在侵入就位前就已经实现。硫饱和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岩浆源区的判别、岩浆原始组分的厘定、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厘定、熔融岩浆中硫的含量、影响岩浆硫溶解能力的因素、不同因素的主导能力、岩浆达到硫化物饱和时硫的含量等。本文研究表明金川母岩浆源于20%部分熔融程度的富集地幔,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经历了约15%~-40%的地壳物质混染,而硫同位特征显示金川矿区中的硫为幔源流,排除了地壳硫的加入的可能。对岩浆离开源区时岩浆中硫的含量进行估算为1000ppm,根据高镁玄武岩浆SCSS(sulfur content at sulfide saturation,即岩浆达到硫化物饱和状态时硫的含量)与深度的关系,金川母岩浆形成时的SCSS在950ppm-1100ppm,因此金川母岩浆在离开地幔时是接近其SCSS的。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金川岩浆实现硫化物饱和的过程大致如下:金川母岩浆在富集地幔的20%部分熔融作用下形成,形成时硫的含量大约为1000ppm, SCSS为950ppm~1100ppm,在其上升至就位岩浆房途中经历了约15%-40%地壳物质的混染,使得SCSS降至其硫含量之下,进而发生硫化物熔离,并在岩浆房中富集成矿。(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6-01)
符志强[8](2015)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1号矿体铂族元素及半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新研究发现以F_(16-1)断层为界,金川矿床由东、西两个相互独立的岩体组成,他们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差异。虽然东、西部岩体的成岩机制和成矿过程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新的认识,如东岩体中的硫化物矿体为硫化物熔体受后期构造挤压上侵而成,西岩体的矿体为含硫化物熔体和橄榄石斑晶的晶粥上侵流动受重力作用堆积而成,西岩体上部岩相带来自未亏损的母岩浆而下部岩相带来自亏损的母岩浆等。但对1号矿体内部成矿差异性的研究较少涉及。在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中,As、Bi、Sb、Se、Te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与铂(Pt)和钯(Pd)络合形成铂族元素矿物(PGM)。前人对金川矿床24号矿体或龙首矿区半金属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报道,并做了一些成因解释。但对1号矿体的半金属特征较少涉及。本论文以宋谢炎导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973038,41003022和41172090)和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编号:JC12008)为依托。以金川矿床1号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重点对1号矿体的铂族元素及半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的研究。以1号矿体原始岩浆性质厘定和成矿元素含量的假定为基础,对比1号矿体西延、西端、中部、东端的硫化物熔离作用和分离结晶结晶作用的差异和分析铂族元素与半金属元素耦合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金川矿床成岩成矿过程,为深边部找矿和寻找岩浆通道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本次研究取得以下成果认识:1、金川1号矿体母岩浆成分为高Mg苦橄质岩浆,二次定量模拟计算说明1号矿体母岩浆在侵入深部岩浆房之前已发生0.007%硫化物熔离,导致母岩浆铂族元素(PGE)亏损,因此,1号矿体是二次硫化物熔离的产物。2、1号矿体母岩浆含0.28×10~(-9) Ir、0.26×10~(-9) Ru、1.74×10~(-9) Pd和344×10~(-9) Ni。与1号矿体相比,24号矿体含较高PGE_(100),可能与24号矿体原始岩浆经历较低程度的深部熔离有关,而2号矿体具较低PGE_(100),可能与其较低的R值(100~500)有关。3、1号矿体中部和西端较西延和东端的R值偏大,介于500~1000,可能与岩浆通道有关,其深部可能有较好地找矿前景。4、1号矿体西端硫化物熔体经历了约30~70%的分离结晶后的单硫化物固溶体(Mss)分离结晶后的残余硫化物熔体固结而成;中部一部分硫化物熔体经历了约20~40%的分离结晶后的Mss分离结晶后的残余硫化物熔体固结而成,另一部分硫化物熔体经历了约10~50%的分离结晶后的Mss冷却固结而成;西延和东端硫化物熔体分别经历了0~30%和0~20%的分离结晶后的Mss分离结晶后的残余硫化物熔体固结而成。5、PGE与半金属耦合过程中,Pt较Pd与半金属结合亲和性更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符志强,王亮,陈列猛,江金进,卢建全[9](2015)在《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1号矿体铂族元素空间分布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川矿床为二次熔离-贯入而成,岩浆通道成矿已成共识。作者利用R值和单硫化物固溶体结晶方程模拟1号矿体铂族元素的空间变化,指出西端、中部、东端R值(100~1000)和分离结晶作用(0~70﹪)存在差异,西端R值和分离结晶程度介于300~600和35~70﹪,中部R值和分离结晶程度介于200~1000和20~35﹪,东端R值和分离结晶程度介于100~300和0~20﹪。1号矿体中部较高的R值暗示矿体中部可能与岩浆通道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曾认宇,赖健清,毛先成,艾启兴,岳斌[10](2015)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两个主要矿体的母岩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已发现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两条基性-超基性岩墙中,而金川最大的Ⅱ-1、Ⅱ-2两个矿体均位于南东侧的岩墙内。通过分析Ⅱ-1、Ⅱ-2两个矿体矿石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特征,探讨二者的母岩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联系与独立性。Ⅱ-1、Ⅱ-2号矿体矿石均属于具有富Mg O(w(Mg O)为10.4%~34.5%)、贫Al2O3(w(Al2O3)为0.67%~15.35%)及K2O(w(K2O)为0.01%~1.42%)特征的铁质(m/f=(Mg2++Ni2+)/(Fe2++Fe3++Mn2+),为1.30~5.16)超基性岩;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配分曲线极为相似,轻重稀土分异明显(Σ(LREE)/Σ(HREE)为3.27~9.63),且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显示Ⅱ-1、Ⅱ-2两个矿体的母岩浆具有强烈的亲源关系。通过一系列反映岩浆演化特征的比值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如w(Sm)-w(Sm)/w(Yb)、w(La)/w(Sm)-w(Sm)/w(Yb)、w(Th)N/w(Nb)N、w(Th)/w(Yb)-w(Nb)/w(Th)、w(Mg O+Fe OT)/w(Al2O3)-w(Si O2)/w(Al2O3)(Fe OT为全铁含量)等,得出Ⅱ-1、Ⅱ-2两个矿体的母岩浆均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经过30%~40%的分离熔融形成,上升过程中混染了5%~20%的地壳物质。同时,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由橄榄石控制,均显示了二者的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密切的联系;但是Ⅱ-2号矿体矿石的各主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与w(Mg O)的线性关系较复杂,这与呈明显单一线性关系的Ⅱ-1号矿体不同,暗示二者在岩浆冷凝过程中演化的独立性。因此,Ⅱ-1、Ⅱ-2号矿体的母岩浆本是在同一岩浆通道中演化,受到地壳混染后,在冷凝过程中发生了分离,而后在横向上并列的两个岩浆通道中分别演化并成矿。(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赋存超过5亿吨硫化物矿石(Ni品位1.1 wt%,Cu品位0.7wt%),是世界第叁大的岩浆硫化物矿床,也是中国最大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前人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成矿模式等研究,然而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矿物微区研究对矿床成因认识有较大的提升,但对微区矿物学研究较少。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物学研究中,前人研究了磁黄铁矿成分特征,并以此判断磁黄铁矿结构类型,但仅仅停留在矿物本身成因,没有分矿石类型讨论,也没有利用磁性胶体、激光等技术进一步研究,在矿床成因认识上也有待提升。本次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甘肃龙首山地区与铜镍成矿有关的幔源岩浆事件重建》、《阿拉善地块南缘北大山幔源岩浆成岩成矿机制研究》,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剖面测量、岩石和矿石的光薄片鉴定,对浸染状矿石、海绵陨铁状矿石、变海绵陨铁状富铜矿石和块状硫化物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开展磁性胶体、电子探针(EPMA)、激光(LA)微区分析研究,对硫化物中、橄榄石中、岩体边缘矽卡岩中磁铁矿开展电子探针(EPMA)、激光(LA)微区分析研究。取得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磁铁矿广泛分布于各类型矿石以及围岩之中,其中块状矿石和网脉状富铜矿石中磁铁矿含量最多。依据磁铁矿的结构特征和共生矿物组合分析,块状富铜矿石和块状富镍矿石中浑圆粒状磁铁矿为岩浆成因,网脉状富铜矿石中磁铁矿多为交代成因。2.岩浆成因的磁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高,富集Ni、Co、Zr、Zn、Ti和V等元素。交代成因的磁铁矿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变化范围较大,相对亏损V、Ti、Zn和Co等元素。3.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浸染状与海绵陨铁状矿石具有类似的磁黄铁矿晶体化学特征,具有高金属/硫值(M/S),硫含量相对较低,磁黄铁矿的晶体结构指示其具有高温结晶后缓慢降温的特征。4.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块状矿石常见侵入到海绵陨铁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及围岩之中,且包裹超基性岩角砾,块状矿石中磁黄铁矿具有低金属/硫值(M/S),是高硫岩浆系统经历了快速冷却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1].赵建宇.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勘查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9
[2].靳树芳.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磁黄铁矿与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张苗苗,毛先成.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信息定量提取及其规律分析[C].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4].曾认宇,赖健清,毛先成,赵莹,刘嫔.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差异及其演化意义[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
[5].陈列锰,宋谢炎,Leonid,V.Danyushevsky.金川铜镍矿床金属硫化物中铂族元素赋存状态及成因[J].矿物学报.2015
[6].闫海卿,范超鹏,丁孝存,胡雷雷,陈栋欣.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围岩的成矿贡献[J].矿物学报.2015
[7].张国瑞.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硫饱和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
[8].符志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1号矿体铂族元素及半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
[9].符志强,王亮,陈列猛,江金进,卢建全.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1号矿体铂族元素空间分布及其成因[J].山东工业技术.2015
[10].曾认宇,赖健清,毛先成,艾启兴,岳斌.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两个主要矿体的母岩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关系[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