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选择压论文-苏海龙,赵宇,郑丽荣,李耀门,张辛耘

抗体选择压论文-苏海龙,赵宇,郑丽荣,李耀门,张辛耘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体选择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抗体选择压,连续传代,基因变异

抗体选择压论文文献综述

苏海龙,赵宇,郑丽荣,李耀门,张辛耘[1](2019)在《鸡体内疫苗抗体选择压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演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接种疫苗是防控H9N2亚型禽流感(Avain influenza,AI)流行的主要措施。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ain influenza virus,AIV)在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选择A/Chicken/Shanghai/F/98(H9N2,F/98)禽流感病毒分别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的SPF鸡体内连续传代。为了减少混合病毒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我们建立了叁个独立传代系列。结果表明,母本病毒在经过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连续传代后,两种模式下的传代病毒的内部基因都发生了基因突变。与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相比,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明显减少(P<0.05),肺组织分离到的传代病毒的突变氨基酸数量显着多于相同传代条件下气管中分离到的传代病毒的氨基酸突变数量(P<0.05)。此外,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V9L和V9T有4个特有突变:PB2(H366Q、A322E)和M(P154A、A246Q),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N9L和N9T有9个相同突变:PB2(I298Q、E526R)、PB1(T348A)、PA(L336M)、NP(G52A、L187G)、M(H23I)和NS(S81L、H85S),所有第9代次的传代病毒相同的突变有2个:PB2(R327K、Y369S)。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母本病毒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对鸡胚的感染力显着提高(P<0.01),而有免疫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对鸡胚的感染力相比母本病毒变化不大(P>0.05),但丧失了致死鸡胚的能力。本研究对了解禽流感病毒在疫苗的选择压力下的演化规律,以及理解疫苗对病毒进化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丽荣[2](2019)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疫苗抗体选择压的鸡体内连续传代后的抗原变异和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在威斯康辛州的火鸡鸡体内分离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以来,该病毒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为控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中国内地已广泛实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接种计划。虽然这项免疫计划有效地减少了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群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它并未阻止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传播。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演化,早前本实验室已经在鸡胚中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连续传代,另外也对混合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SPF鸡体内连续传代进行了相关研究,观察到传代病毒在抗原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变化。为了减少混合病毒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探究病毒在每只鸡个体内传代后的变异情况,在本试验中我们选择在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鸡体中进行一对一单传的传代模式,即以A/Chicken/Shanghai/F/98(H9N2,F/98)禽流感病毒为研究对象,将F/98株病毒在有和没有同源疫苗抗体选择压力下的SPF鸡体内连续一对一传代,通过HI试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分析所得的传代病毒的抗原漂移、遗传进化及其病毒毒力的变化情况,为禽流感的疫苗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基础。1.F/98株分别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鸡体内的连续传代及其抗原性和鸡胚感染力分析将6只21日龄的SPF鸡分为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传代组(V)和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传代组(N)两组,每组各叁只。V组建立叁个独立传代系列V1、V2和V3,用F/98株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经肌肉和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待血清中的抗体滴度HI值为24时,进行感染实验;N组建立叁个独立传代系列N1、N2和N3,直接进行感染实验。所有V组和N组的第一代传代系列均用同一批次收集的F/98株的病毒尿囊液,将病毒按照106 EID50/0.2mL的剂量分别对SPF鸡进行感染,感染途径为滴鼻、点眼和灌喉。感染后3d分别取各个传代系列实验鸡的肺和气管,分别制备四抗PBS的组织研磨液,并置于-70℃冻存备用,此为第一代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传代的组织均浆液。接着取6只21日龄的SPF鸡,按上述同样方法分组,以此方法类推,共进行到第9代次的传代系列。取第5代次和第9代次的肺和气管的组织匀浆液分别接种10日龄鸡胚,分离获得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的鸡中传代的病毒尿囊液;将分离收集的病毒尿囊液与母本病毒F/98株的阳性多抗血清进行HI实验。结果显示,与母本病毒F/98株的HI效价相比,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5代次肺组织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V5L)、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5代次肺组织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N5L)、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5代次气管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V5T)和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5代次气管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N5T)的HI均没有明显差异;然而,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9代次肺组织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V9L)和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9代次肺组织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N9L)的HI效价下降了 8倍。同时,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9代次气管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V9T)和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9代次气管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N9T)的HI效价下降了 16倍。这些结果表明,经过5个代次的传代后,相比母本病毒F/98株,传代病毒的抗原性基本没有变异;而经过9个代次的传代后,与母本病毒F/98株相比,传代病毒抗原性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异。第9代次的传代病毒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适应性不仅包括抗原性变化,而且还表现出对鸡胚感染力和致死力的变化。V9L和V9T病毒的EID50是母本病毒F/98株的1.77倍,二者无明显差异;而N9L和N9T病毒的EID50分别是母本病毒F/98株的25.4倍和17.7倍,传代病毒的鸡胚感染力显着提高。此外,与F/98株相比,V9L和V9T病毒丧失了致死鸡胚的能力,而N9L和N9T病毒的ELD50仅提高了 0.77倍,与母本病毒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对鸡胚的感染力相比母本病毒有了显着提高,而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对鸡胚的感染力相比母本病毒变化不大,但丧失了致死鸡胚的能力。2.F/98株病毒的第9代次传代病毒的基因分析将第9代次的优势传代病毒与亲本病毒F/98株相比,除了病毒的抗原性发生改变,各基因片段的部分氨基酸也发生了变化。与母本病毒相比,V9L病毒共计发生了 13个氨基酸突变,其中 PB2 基因 5 个(T296K,A322E,R327K,H366Q,Y369S)、PB1 基因 2个(T251V,A669G)、HA 基因 2 个(K131R,A198V)、NP 基因 1 个(A100R)、NA基因1个(C385T)、M基因2个(P154A,A246Q);V9T病毒共计发生了 11个氨基酸突变,其中 PB2 基因 4 个(A322E,R327K,H366Q,Y369S)、PA 基因 1 个(S148H)、HA 基因 2 个(A198V,Q234L)、NP 基因 1 个(G45T)、NA 基因 1 个(C385T)、M基因2个(P154A,A246Q);N9L病毒共计发生了 20个氨基酸突变,其中PB2基因6个(T138A,T296K,I298Q,R327K,Y369S,E526R)、PB1 基因 1 个(T348A)、PA基因 4 个(S148H,L336M,K544M,S640K)、HA 基因 2 个(N167G,N285S)、NP基因 3 个(G52A,D65L,L187G)、M 基因 2 个(H23I,T331A)、NS 基因 2 个(S81L,H85S);N9T病毒共计发生了 18个氨基酸突变,其中PB2基因5个(T296K,I298Q,R327K,Y369S,E526R)、PB1 基因 1 个(T348A)、PA 基因 2 个(S148H,L336M)、HA 基因 3 个(A198V,Q234L,N285S)、NP 基因 4 个(G52A,S65L,L187G,G419V)、M基因1个(H23I)、NS基因2个(S81L,H85S);此外,V9L和V9T病毒的NA蛋白在67-76位缺失10个氨基酸(A67-76)。这些结果显示,抗体选择压使病毒的NA蛋白发生67-76位氨基酸缺失;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明显少于没有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肺组织分离到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略多于相同传代条件下气管中分离到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综上所述,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连续传代9代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F/98株的抗原性都发生了变异;抗体选择压使F/98株失去致死鸡胚能力,NA蛋白发生67-76位氨基酸缺失,使F/98株基因组突变数显着少于无抗体选择压下传代的病毒。这些结果表明,疫苗抗体选择压力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及其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01)

何羽婷[3](2013)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新城疫病毒HN基因和F基因的演化及其抗原性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TZ060107株新城疫病毒(NDV)在CEF细胞上传代,对其HN基因和F基因分别进行扩增、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HN基因全长1801bp,编码区由1716bp组成,共编码571个氨基酸;所扩增的F基因全长是1725bp,编码区由1662bp组成,共编码553个氨基酸。第一个循环,TZ060107株新城疫病毒(NDV)在含有抗TZ060107抗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传代,分3个独立系列连传50代,同时设3个不带抗体的独立系列也连传50代,每10代扩增HN基因和F基因并测序。第二轮循环所用的起始毒株是第50代中变异最大的A1-50系列毒株。将A1-50接种10日龄SPF鸡胚,用该尿囊液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SPF鸡,2周后再次免疫,第二次免疫十天后采集抗血清。对抗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根据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最适血清添加浓度为1:20,用该浓度添加血清到有抗体组形成免疫选择压。将A1-50毒株在含有抗A1-50抗体的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传50代,分别为a1、a2、a3。同时设3个不带抗体的独立传代系列作为对照,分别为b1、b2、b3。对第60、70、80、90、100代病毒的HN基因和F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有抗体组HN基因非同义突变(NS)对同义突变(S)比值为5.25,明显高于无抗体组2.375,显示出明显的抗体选择压作用。而且第一轮循环中抗体选择压下已发生的稳定非同义突变在第二轮循环中仍能稳定保持,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稳定的NS突变位点。在有抗体组经传50代后F基因发生的稳定NS突变,在第二轮循环中也仍然保持,同时也出现了3个新的稳定的非同义突变。这说明新的氨基酸取代原来抗原表位相关的氨基酸后,能形成与病毒中和反应相关的新的抗原表位。将A1-50,A2-50,A3-50毒株和TZ060107原始毒株和它们的血清分别进行HI交叉抑制试验,进行5次检测,取它们的平均值。结果显示原始毒TZ060107和3个传代衍生毒的抗原同源性较小,而3个衍生毒相互之间的同源性较大。另外再设立一组试验,将TZ060107、A1-50和a1-100抗原和阳性血清进行交叉HI试验,取5次检测值的平均。结果显示,a1-100毒株和原始毒TZ060107的抗原同源性小于A1-50和原始毒TZ060107的抗原同源性。表明随着在有抗体的CEF细胞上传代代次的增加,病毒和原始毒之间的抗原性的差异越来越大,而通过A1-50、A2-50和A3-50毒株和相应血清的HI交叉抑制试验结果可以发现相同代次衍生毒的抗原性差异不是很大。本研究通过在含有抗特定NDV毒株单因子血清的细胞上连续传代发现,相应毒株的基因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或偏离,据此推论,鸡群在饲养过程中多次接种疫苗后或者免疫程序不当等免疫压力的影响下,病毒的基因会发生变异,造成免疫逃避株的不断出现,从而使现有疫苗的免疫预防作用失效。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06-13)

何羽婷,巩艳艳,赵鹏,崔治中[4](2012)在《抗体选择压作用下新城疫病毒HN和F基因的演化及其抗原性变异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Z060107株新城疫病毒(NDV)在含有对它抗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传50代,每10代扩增其HN和F基因并测序。选择变异最大的系列A1-50病毒,再在含有抗A1-50抗体的CEF培养上分3个独立系列连续传50代,同时设3个不带抗体的独立传代系列作为对照。对第60、70、80、90、100代病毒的HN和F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有抗体组HN基因的非同义突变(NS)对同义突变(S)比值NS/S为5.25,明显高于无抗体组NS/S的2.375。前50代在抗体选择压作用下已发生的稳定NS突变在含有抗A1-50抗体的细胞培养中传代仍能稳定保持,且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稳定的NS突变位点。在有抗体组经传50代后F基因发生的稳定非同义突变,在抗A1-50血清作用下再连传50代后也仍然保持,且又出现3个新的稳定的NS突变。不同传代病毒与原始病毒间的血清交叉血球凝聚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在含有抗NDV血清的细胞培养上传代代数的增加,病毒与原始病毒间在抗原性的差异越来越大。(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杜燕[5](2012)在《抗体选择压作用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实验室保存的LG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SPF鸡胚中传代,对其神经氨酸(NA)基因和血凝素(HA)基因分别进行扩增、克隆,然后进行阳性克隆鉴定。序列测定表明,所扩增的NA基因全长1401bp,编码466个氨基酸;所扩增的HA基因全长1683bp,编码560个氨基酸。第一个循环的传代,起始病毒为LG1株。SPF来源的白来航鸡在开产前用LG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制备的灭活油乳疫苗免疫接种二次,使其血清中对H9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达到29。开产后收集受精蛋孵化,作为有H9母源抗体的鸡胚;同时将同品系的SPF鸡场取得的种蛋孵化,作为无H9母源抗体的鸡胚。有抗体组分为A1-4四个独立的传代系列,无抗体组分为B1-2两个独立的传代系列。有抗体组和无抗体组分别连续传代40代,由本实验室保存,用于NA基因的扩增克隆测序,并与原始病毒比较。为了实施第二轮传代试验,从第一轮试验的有抗体组第40代中选择已发生明显稳定变异的变异株病毒A1-40和A3-40作为起始病毒并制作油乳苗进行分别免疫,免疫方法同第一个循环。有抗体组分别为A1-40-A和A3-40-A,对应的无抗体组为A1-40-B和A3-40-B。对每个传代系列的10,20,30,40代病毒的NA基因和HA基因分别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并分别与起始病毒的序列比较。结果显示LG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有抗体的SPF鸡胚的传代过程中,有3个系列从10~20代起在NA基因的#99位发生了可稳定遗传的碱基“G”到“A”的突变,并使氨基酸由蛋氨酸变为异亮氨酸;有2个系列从20~30代起在#473位发生了可稳定遗传的由“A”到“G”的碱基突变,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另一个传代系列在第二循环的第10代时也发生了同样的突变。在无抗体的鸡胚上的2个独立对照系列同样传了两个循环,在这2个位点没有发生突变,表明这2个突变与抗体的选择压相关。第一循环在抗LG1母源抗体阳性鸡胚的连续40代传代过程中,NA基因在有抗体组的四个传代系列碱基的非同义突变(NS)与同义突变(S)比为4.6(32/7),而在无抗体组NS/S比为2.0(16/8)。有抗体组NS/S值显着高于无抗体组,也显示出抗体的选择压作用。在第二循环中HA未形成新的稳定的突变。本实验结果证明在鸡胚传代过程中,母源抗体提供的免疫选择压确实能影响H9N2的NA基因的变异,但是对NA基因的影响小于HA基因。同时表明,带有母源抗体的鸡胚是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抗体免疫选择压对病毒抗原性变异影响的一种有效并简单可行的实验模型。(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2-06-15)

杜燕,娄本红,武专昌,赵鹏,崔治中[6](2012)在《抗体选择压作用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将LG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带有抗LG1株母源抗体的鸡胚中分4个独立系列连续传40代后,有3个系列从10~20代起在NA基因的#99位发生了可稳定遗传的碱基"G"到"A"的突变,并使氨基酸由蛋氨酸变为异亮氨酸;有2个系列从20~30代起在#473位发生了可稳定遗传的由"A"到"G"的碱基突变,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另一个传代系列在50代时也发生了同样的突变。在无抗体的鸡胚上的2个独立对照系列同样传了80代,在这2个位点没有发生突变,表明这2个突变与抗体的选择压相关。在抗LG1母源抗体阳性鸡胚的连续40代传代过程中,NA基因在有抗体组的四个传代系列碱基的非同义突变(NS)与同义突变(S)比为4.6(32/7),而在无抗体组NS/S比为2.0(16/8)。有抗体组NS/S值显着高于无抗体组,也显示出抗体的选择压作用。(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巩艳艳[7](2010)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新城疫病毒HN基因和F基因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一种Ⅰ型副黏病毒-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未经免疫的鸡群,传播性极强,发病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即使一些已经多次免疫的鸡群,由NDV引发的急性和亚急性死亡仍不断零星发生,而由新城疫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亚临床感染及产蛋下降则更为普遍。七十年来,NDV一直是对鸡群危害最大的疫病。近十年中,国内禽病界一直试图在分子遗传水平阐明NDV毒株的变异趋势,在分子流行病学上已积累了大量毒株的资料和信息。但是,这些研究对信息的比较分析的深度还不够,缺乏对疫病控制方面最为关心的抗原性变异的相关性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对病毒在免疫选择压作用下变异规律的研究还仅仅是根据从病禽收集到的病毒流行毒株来进行比较研究的,由于这些病毒之间的系谱关系不清楚,因此很难准确阐明在免疫选择压作用下病毒相关抗原表位相关碱基具体变异的规律。本试验首次尝试在严格的试验控制条件下显示抗体这一免疫选择压对NDV变异的影响。将NDV野毒株TZ060107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取尿囊液以0.1%终浓度甲醛灭活,做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21日龄SPF鸡,2周后,加强免疫,二免后十天采集抗血清。通过这份血清的病毒中和试验,确定不完全抑制病毒复制的抗体最大浓度为1︰50,用1︰50作为加入到培养基中的抗体浓度,构成抗体免疫选择压。为了完成该试验,将已完成HN基因和F基因序列测定的原代病毒TZ060107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分为A组(培养基中含抗NDV的血清)和B组(培养基中无抗体),每组设3个独立的传代系列。分别对第10,20,30,40,50代病毒的HN基因和F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并将传代病毒的HN和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原代病毒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NS与S的比值,以显示抗体免疫选择压对NDV HN和F基因变异的影响。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有抗体A组HN基因发生突变的位点数明显多于无抗体B组,且非同义突变(NS)与同义突变(S)比值NS/S为6,明显高于无抗体B组NS/S的3.4。在有抗体A组有5个碱基位点发生稳定的非同义突变,而且其中叁个(aa#353,521和568)与已知的抗原表位密切相关。F基因在有抗体A组也出现2个稳定的非同义突变,无抗体B组没有产生稳定变异。但不论在有抗体A组还是无抗体B组,F基因变异的NS/S比均小于2.5。本研究表明,抗体免疫选择压可显着影响HN基因变异,但对F基因变异的影响小于HN基因。(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0-06-12)

王增福,崔治中[8](2010)在《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鸡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基因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鸡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中国分离株NX0101接种到已长成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六孔细胞培养板上,分为A组(培养基中无抗体)和B组(培养基中含抗体),每组设3个独立的传代系列.分别对第10代、20代和30代病毒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nv)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比较结果表明:原始病毒与无抗体A组不同传代系列的不同代次之间gp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7%~99.7%;而原始病毒与有抗体B组不同传代系列的不同代次之间gp85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8%~96.1%.对gp85高变区上有义突变(NS)与沉默突变(S)的比例计算分析表明,无抗体A组叁个传代系列在110~I20,141~151和189~194 aa这3个高变区域上NS/S的值分别为2(8/4),1(3/3)和1.3(4/3);有抗体B组叁个传代系列在110~120,140~150和188~193 as这3个高变区域上NS/S的值分别为4.1(13/3),4.7(14/3)和3.3(11/3)。该结果是在严格实验条件下显示特异性抗体这一免疫选择压对gp85基因变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鸡淋巴白血病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3-01)

巩艳艳,崔治中[9](2009)在《细胞培养上新城疫病毒HN基因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的抗原表位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了抗体免疫选择压对新城疫病毒(NDV)HN基因和F基因变异的影响.将NDV野毒株TZ060107分别接种到含有抗NDV的单因子血清(A组)与不含抗体的(B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代,每组设3个独立的传代系列.分别对第10,20,30,40,50代病毒的HN和F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有抗体A组HN基因发生突变的位点数明显多于无抗体B组,且非同义突变(NS)与同义突变(S)比值NS/S为6,明显高于无抗体B组NS/S的3.4.在有抗体A组有5个碱基位点发生稳定的非同义突变,而且其中3个(aa#353,521和568)与已知的抗原表位密切相关.F基因在有抗体A组也出现2个稳定的非同义突变,无抗体B组没有产生稳定变异.但不论在有抗体A组还是无抗体B组,F基因变异的NS/S比均小于2.5.本研究表明,抗体免疫选择压可显着影响HN基因变异,但对F基因变异的影响小于HN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期刊2009年12期)

娄本红,朱秀同,孙贝贝,崔治中[10](2009)在《抗体选择压作用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抗体选择压作用下的遗传变异。【方法】将制备疫苗用的LG1株H9N2亚型AIV分别接种含有母源抗体鸡胚(A组)和不含有母源抗体的SPF鸡胚(B组),并连续传代。其中A组再分为4个独立的传代系列A1-4,B组再分为2个独立传代系列B1-2。在每个传代系列,分别对第10,20,30,40,50代病毒的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并与原始病毒的序列比较。【结果】LG1株H9N2在没有抗体的鸡胚的传代过程中,仅发生少数碱基的不稳定随机变异,且多为无义突变。在经测序的2个传代序列的10个不同代次病毒,共出现了29个位点变异,有义突变(NS)与无义突变(S)比值NS/S为1.42。但在有抗体的鸡胚的传代过程中,发生了多个呈现稳定遗传的有义突变。在经测序的4个传代序列的20个不同代次病毒,共出现了45个位点变异,有义突变(NS)与无义突变(S)比值NS/S为3.46。【结论】在鸡胚传代过程中母源抗体提供的免疫选择压确实能影响H9N2的HA基因的变异。同时表明,带有母源抗体的鸡胚是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免疫选择压对病毒抗原性变异影响的一种有效的实验模型。(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抗体选择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60年代在威斯康辛州的火鸡鸡体内分离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以来,该病毒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为控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中国内地已广泛实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接种计划。虽然这项免疫计划有效地减少了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群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它并未阻止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传播。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演化,早前本实验室已经在鸡胚中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连续传代,另外也对混合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SPF鸡体内连续传代进行了相关研究,观察到传代病毒在抗原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变化。为了减少混合病毒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探究病毒在每只鸡个体内传代后的变异情况,在本试验中我们选择在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鸡体中进行一对一单传的传代模式,即以A/Chicken/Shanghai/F/98(H9N2,F/98)禽流感病毒为研究对象,将F/98株病毒在有和没有同源疫苗抗体选择压力下的SPF鸡体内连续一对一传代,通过HI试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分析所得的传代病毒的抗原漂移、遗传进化及其病毒毒力的变化情况,为禽流感的疫苗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基础。1.F/98株分别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鸡体内的连续传代及其抗原性和鸡胚感染力分析将6只21日龄的SPF鸡分为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传代组(V)和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传代组(N)两组,每组各叁只。V组建立叁个独立传代系列V1、V2和V3,用F/98株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经肌肉和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待血清中的抗体滴度HI值为24时,进行感染实验;N组建立叁个独立传代系列N1、N2和N3,直接进行感染实验。所有V组和N组的第一代传代系列均用同一批次收集的F/98株的病毒尿囊液,将病毒按照106 EID50/0.2mL的剂量分别对SPF鸡进行感染,感染途径为滴鼻、点眼和灌喉。感染后3d分别取各个传代系列实验鸡的肺和气管,分别制备四抗PBS的组织研磨液,并置于-70℃冻存备用,此为第一代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传代的组织均浆液。接着取6只21日龄的SPF鸡,按上述同样方法分组,以此方法类推,共进行到第9代次的传代系列。取第5代次和第9代次的肺和气管的组织匀浆液分别接种10日龄鸡胚,分离获得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的鸡中传代的病毒尿囊液;将分离收集的病毒尿囊液与母本病毒F/98株的阳性多抗血清进行HI实验。结果显示,与母本病毒F/98株的HI效价相比,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5代次肺组织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V5L)、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5代次肺组织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N5L)、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5代次气管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V5T)和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5代次气管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N5T)的HI均没有明显差异;然而,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9代次肺组织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V9L)和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9代次肺组织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N9L)的HI效价下降了 8倍。同时,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9代次气管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V9T)和无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第9代次气管分离的传代病毒(简称N9T)的HI效价下降了 16倍。这些结果表明,经过5个代次的传代后,相比母本病毒F/98株,传代病毒的抗原性基本没有变异;而经过9个代次的传代后,与母本病毒F/98株相比,传代病毒抗原性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异。第9代次的传代病毒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适应性不仅包括抗原性变化,而且还表现出对鸡胚感染力和致死力的变化。V9L和V9T病毒的EID50是母本病毒F/98株的1.77倍,二者无明显差异;而N9L和N9T病毒的EID50分别是母本病毒F/98株的25.4倍和17.7倍,传代病毒的鸡胚感染力显着提高。此外,与F/98株相比,V9L和V9T病毒丧失了致死鸡胚的能力,而N9L和N9T病毒的ELD50仅提高了 0.77倍,与母本病毒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对鸡胚的感染力相比母本病毒有了显着提高,而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对鸡胚的感染力相比母本病毒变化不大,但丧失了致死鸡胚的能力。2.F/98株病毒的第9代次传代病毒的基因分析将第9代次的优势传代病毒与亲本病毒F/98株相比,除了病毒的抗原性发生改变,各基因片段的部分氨基酸也发生了变化。与母本病毒相比,V9L病毒共计发生了 13个氨基酸突变,其中 PB2 基因 5 个(T296K,A322E,R327K,H366Q,Y369S)、PB1 基因 2个(T251V,A669G)、HA 基因 2 个(K131R,A198V)、NP 基因 1 个(A100R)、NA基因1个(C385T)、M基因2个(P154A,A246Q);V9T病毒共计发生了 11个氨基酸突变,其中 PB2 基因 4 个(A322E,R327K,H366Q,Y369S)、PA 基因 1 个(S148H)、HA 基因 2 个(A198V,Q234L)、NP 基因 1 个(G45T)、NA 基因 1 个(C385T)、M基因2个(P154A,A246Q);N9L病毒共计发生了 20个氨基酸突变,其中PB2基因6个(T138A,T296K,I298Q,R327K,Y369S,E526R)、PB1 基因 1 个(T348A)、PA基因 4 个(S148H,L336M,K544M,S640K)、HA 基因 2 个(N167G,N285S)、NP基因 3 个(G52A,D65L,L187G)、M 基因 2 个(H23I,T331A)、NS 基因 2 个(S81L,H85S);N9T病毒共计发生了 18个氨基酸突变,其中PB2基因5个(T296K,I298Q,R327K,Y369S,E526R)、PB1 基因 1 个(T348A)、PA 基因 2 个(S148H,L336M)、HA 基因 3 个(A198V,Q234L,N285S)、NP 基因 4 个(G52A,S65L,L187G,G419V)、M基因1个(H23I)、NS基因2个(S81L,H85S);此外,V9L和V9T病毒的NA蛋白在67-76位缺失10个氨基酸(A67-76)。这些结果显示,抗体选择压使病毒的NA蛋白发生67-76位氨基酸缺失;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明显少于没有抗体选择压下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肺组织分离到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略多于相同传代条件下气管中分离到的传代病毒氨基酸突变数量。综上所述,在有和没有疫苗抗体选择压下连续传代9代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F/98株的抗原性都发生了变异;抗体选择压使F/98株失去致死鸡胚能力,NA蛋白发生67-76位氨基酸缺失,使F/98株基因组突变数显着少于无抗体选择压下传代的病毒。这些结果表明,疫苗抗体选择压力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及其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体选择压论文参考文献

[1].苏海龙,赵宇,郑丽荣,李耀门,张辛耘.鸡体内疫苗抗体选择压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演化的影响[J].病毒学报.2019

[2].郑丽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疫苗抗体选择压的鸡体内连续传代后的抗原变异和基因分析[D].扬州大学.2019

[3].何羽婷.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新城疫病毒HN基因和F基因的演化及其抗原性的比较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3

[4].何羽婷,巩艳艳,赵鹏,崔治中.抗体选择压作用下新城疫病毒HN和F基因的演化及其抗原性变异的比较分析[J].病毒学报.2012

[5].杜燕.抗体选择压作用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异[D].山东农业大学.2012

[6].杜燕,娄本红,武专昌,赵鹏,崔治中.抗体选择压作用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异[J].病毒学报.2012

[7].巩艳艳.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新城疫病毒HN基因和F基因的变异[D].山东农业大学.2010

[8].王增福,崔治中.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鸡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基因的变异[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鸡淋巴白血病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9].巩艳艳,崔治中.细胞培养上新城疫病毒HN基因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的抗原表位变异[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

[10].娄本红,朱秀同,孙贝贝,崔治中.抗体选择压作用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变异[J].微生物学报.2009

标签:;  ;  ;  ;  

抗体选择压论文-苏海龙,赵宇,郑丽荣,李耀门,张辛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