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魏六朝石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魏六朝石刻,语素,构词力,语素频区
汉魏六朝石刻论文文献综述
刘秀梅[1](2016)在《汉魏六朝石刻语素的统计及形成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素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语言统计法研究入手,以真实性强的《汉魏六朝石刻校注》所收1416通石刻作为封闭语料,建立汉魏六朝石刻语素数据库。在语素库的基础上,统计出3638个语素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语素的构词能力划分核心语素区、高频语素区、中频语素区、低频语素区和罕用语素区。最后对语素频区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09期)
吴会灵[2](2015)在《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六朝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魏六朝石刻语料具有鲜明特点。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六朝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从语法构成和词义构成两方面探究其构成特点和发展。(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刘秀梅[3](2014)在《汉魏六朝石刻复音词的统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六朝石刻记录了大量的复音词,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起汉魏六朝石刻复音词数据库,然后对汉魏六朝石刻复音词进行定量统计,并分别从语法构成和语义构成两方面对汉魏六朝石刻复音词进行描述。(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杨宁[4](2014)在《近五年(2008-2012)新见汉魏六朝石刻搜集与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刻作为一种出土材料,是珍贵的文献之一,封于文字、民俗、历史、考古、书法、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最真实的材料。汉魏六朝石刻文献也具有同檬重要的研究价值。毛速明先生的《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是汉魏六朝石刻研究的集大成者,收录了汉魏六朝碑刻1417通。新出材料上限至2007年2008至2012年这5年时间,又陆续出现了一批汉魏六朝的石刻材料,仍需对其进行全面搜集舆整理。本文对这五年间陆续新见汉魏六朝石刻,作了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与整理。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封资料的搜集。我们共搜集搜集石刻一百馀通。材料来源分为两种情沉:一是2008—2012年间尊着、期刊所公怖的石刻资料;二是已出土,但尚未公怖在材料,主要是西南大学石刻研究中心新藏的拓片。按照《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的缘由体例,对于没有石刻拓片的部分,我们没有收录。第二,对所有搜集的石刻进行楷害释文。所搜集到的材料中,有部分着作、期刊所公怖材料是有释文的,只需封其校勘即可。大部分材料没有释文,我们封照拓片造行了全部释文,并且加上现代标点。第叁,对石刻文本的校注。封已有释文,封照拓片进行校勘,写出校勘记,并且从文字、词汇、典故、史事等方面,封碑刻释文进行了必要的志释。本项研究是继《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之后,封汉魏六朝石刻文献整理与研究所作补充,对于全面搜集、整理改时期石刻文献,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文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份新的、十分宝贵的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5-04)
黄敏[5](2013)在《汉魏六朝石刻乡里词语的整理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代石刻记录了大量的乡里词捂,为研究中国古代地名词藉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石刻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刊刻时间、出土地、出土时间明确,所记乡里词语具有可究可查的特点,这为研究石刻乡里词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石刻中的乡里词语主要用来记录墓主的籍贯地、葬地、卒地。搜集整理乡里词语,造行考证和辨析,剖析词语的命名缘由,并展现古人与乡里的密切关系,这些都使得开展石刻乡里词语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选取汉魏六朝时期的石刻,如墓志、造像记、买地券、镇墓文、画像石等,辑录其中的乡名、里名、村名等祠藉作为研究对象。为使表述更筒洁,文中统稻为“乡里祠语”。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绪论。介绍石刻乡里词语的相关情况以及论文采用的材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封辑录的乡里词语材料进行统计。第二部分是第二、叁章,分别讨论郡县的乡里和都城的乡里。考虑到乡里词语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乡里制度的沿袭,以朝代为序,将郡县乡里词语分为汉至西晋、东晋南朝、北朝叁个陪段进行分析。徙记载乡里词语的石刻出发,结合石刻的发掘简报等相关情况,从方志、地名志、地名资料汇编等各种书籍中寻找线索,探求乡里的命名理据和源由,并大致确定此词捂记载的地理位置,同时涉及后世的傅承与沿袭。封石刻中其他记录居民聚居形式的词语亦有论述,如谢营、嵩聚、北鲁川等,展现石刻记载居民聚居形态的多样性。有一部分石刻乡里词语记载了都城的里坊,主要是北魏洛阳、东魏北齐郑城、北周长安。北魏洛阳里坊着重分析晋、北魏、隋唐洛阳里坊名的沿袭,并以此增补北魏洛阳里坊。东魏北齐邺城侧重描述邺城里坊,并探讨特殊的“XX行XX里”的里坊表述形式。第叁部分是第叁章,对乡里词语的命名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概括乡里命名原则,命名源自地理特征、人物、事件、神话傅说、古书文意、方位等。其中有两类较特殊,一种是源自具有特殊涵义的词语,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安定生活的追求。另一种是乡名、里名与县名的关系,乡名源自县名,里名源自躲名,或叁者相同。运用地名群理论展开讨论,度对地名群的概念和特征造行补充。石刻乡里祠捂存在同名异地、同地异名的现象,探析乡里词语的“同”舆“异”,以吉迁里、治下里等为例说明相同的命名理据是形成同名异地的原因,字形的不同、语音的燮化以及畴代的影响是形成同地异名的原因。并对乡里名称的时代性和傅承性造行归钠。第四部分是第五章,探寻乡里词语反映的文化。造像记与买地券记载乡里村落的偏倚反映了人们对国家行政设置的认可悲度,以及乡里、村在百姓心目中的不同的地位,并以“广大乡宽广里”、“白云乡青烟里”为例,分析佛教徒与道教徒心中的乡里观念。利用不同性质的石刻材料,从城市居民、乡村居民、侨置流民叁个角度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用造像记后附题名知晓乡村居民成具的构成,并从少数民族造像记看民族融合与交往:利用侨民墓志记载籍贯、葬地、居所等相关乡里情况,探寻侨民在流徙后对乡里的态度。以家族墓志为线索,考证赵氏、杨氏、羊氏家族墓志记载的乡里词语,并对渤海高氏、封氏、刁氏家族乡里进行分析,从墓志记载的乡里词语探析伪冒高氏如何进入土着望族的地域。(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4-10)
吴会灵[6](2009)在《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构词能力极强的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在汉语史词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多数研究成果对复合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词素组合规律的认识上,大致包括词素的词性组合、词素的语法搭配关系、词素的意义搭配关系等。本文选取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偏正式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进行封闭式的分析研究,从语义、词性结构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充分的分析描写,试图揭示汉魏六朝石刻语料中偏正式复合词的结构特徵及规律,为整体上把握汉魏时期词汇复音化的情况,为汉语词汇学、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材料的选取、研究方法及重难点等问题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从词性构成、语义构成等角度分析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试图分析出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在语义及词性上的构成特点。第叁章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进行语义分析,讨论了偏正式复合词构词语素的语义类别、结构中心与语义中心的关系以及构词理据。第四章则主要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中语素的适应条件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3-06)
章红梅[7](2006)在《汉魏六朝石刻典故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典故词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来源、构词方式、语义内容、语用表达等方面有独特的认识价值,是汉语词汇学、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选择汉魏六朝碑刻中的典故词语进行研究,这是前人尚未进行过的一项工作。我们首先进行了必要的语言文献调查,发现先秦的石刻文献数量很少,内容也比较单一。自西汉开始,已有一定数量的石刻材料,东汉以后,立碑刻石的风气盛行,汉魏六朝流传下来的石刻语料十分丰富,各体俱备,形式多样。该时期的石刻文献,尤其是墓志,由于特定的文体、特殊的内容,特别的表达方式,使其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其行文讲求典雅、含蓄,文风追求庄重、凝炼,形式强调整饬、和谐,大量典故词的使用便成为达到这种效果的最佳选择。这批石刻文献中的典故词,尤其是典故割裂词和典故缩略词语,在造词方式、语义内容、语法结构、语用表达效果及其文体使用价值等方面,都远比一般词语来得特别,显得深刻,以其多元化的特徵,在汉语词汇学、语源学、词汇史以及文学、历史、文化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前学界将“典故”定义为: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古书中的用语。经过我们的研究,认为典故内容除了上述两种之外,还应包括一些意义和用法已经泛化了的专有名词。 典故词是历史语言的凝缩和翻新,人们对典故的创造和运用,并非原封不动地对旧有材料的照搬和重现,而是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利用各种语言手段和技巧,如意合法、数位统概法、割裂法、缩略法等,对原材料进行改造、加工,赋予它新的形式,新的意义和新的用法,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言语单位,其中包括大量的双音节典故词语。这些典故词语在语用层面反复呈现,其结构形式逐渐固定,内在涵义得到固化,于是便从言语层面转入语言层面,成为汉语词汇体系中的重要成员。本论文研究了碑刻中双音节典故词的产生基础、结构特徵。侧重分析了缩略和割裂典故词语的造词理据、语义内容、语用效果,同时还对典故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必要的阐释,试图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典故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的重要地位,扩展典故词语研究的运用价值。 研究之前,我们对文献材料进行了必要的释读和校勘,以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性。在研究中努力做到以现代语言学、词汇学、语义学理论为指导,对汉魏六朝碑刻中的典故词语从外部表现形式和语义内容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详细的描写,对具体典故词语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词例分析。采取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对典故词语进行了理论概括,侧重揭示典故词的产生条件和基础,总结典故词语的结构形式、词义内容方面的突出特点,及其产生、发展、运用的内部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6-04-01)
章红梅[8](2005)在《试析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同形字》一文中研究指出同形字是指汉字字库中字形相同,音义不同的字,即一个字符记录了几个音义之间互无联系的词。系统、全面研究同形字,对于文字训诂、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文献的识读与整理、字词典的编纂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同形字为基本材料,就其出现的时间、类型、产生原因、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毛远明[9](2002)在《读汉魏六朝石刻词语札记——兼及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释了汉魏六朝碑刻中的词语七则,纠正了语文辞书释义方面的错误,补充了语文辞书词目的缺漏,对汉语词汇史研究、辞书编纂以及石刻文献的正确识读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毛远明[10](2002)在《读汉魏六朝石刻札记——兼及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居盈”、“则百”等最早见于汉魏六朝石刻的词语的解读和分析。充分说明汉魏六朝石刻在汉语词汇研究、尤其是在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强调了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成都师专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汉魏六朝石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魏六朝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魏六朝石刻语料具有鲜明特点。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六朝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从语法构成和词义构成两方面探究其构成特点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魏六朝石刻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秀梅.汉魏六朝石刻语素的统计及形成原因[J].兰台世界.2016
[2].吴会灵.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探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5
[3].刘秀梅.汉魏六朝石刻复音词的统计与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
[4].杨宁.近五年(2008-2012)新见汉魏六朝石刻搜集与整理[D].西南大学.2014
[5].黄敏.汉魏六朝石刻乡里词语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吴会灵.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9
[7].章红梅.汉魏六朝石刻典故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6
[8].章红梅.试析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同形字[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9].毛远明.读汉魏六朝石刻词语札记——兼及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
[10].毛远明.读汉魏六朝石刻札记——兼及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J].成都师专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