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鼻腔灌洗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腔灌洗液,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鼻腔灌洗液论文文献综述
姜翠菊[1](2019)在《变应性鼻炎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关系。方法选用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所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再选用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免疫法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鼻腔灌洗液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结果研究组患者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要多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要多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研究组鼻腔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要多于血清中的含量(P<0.05);研究组25例患者血清中都能检测到变应原特异性Ig E,其中呈阳性反应的主要变应原有:室尘8例(平均含量1.54k U/L),室尘螨12例(平均含量15.37k U/L),烟曲霉11例(平均含量18.76k U/L),蒿属花粉17例(平均含量38.42k U/L)。研究组患者血清总Ig E含量要多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结论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是因为嗜酸细胞脱颗粒增强所导致鼻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增加,而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状态与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含量增加有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吴飞虎,宋任洁,喻琦,张方方,刘钢[2](2019)在《复方辛夷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13、INF-γ、TSLP含量及鼻黏膜TSLP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辛夷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13、INF-γ、TSLP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影响。方法:卵清蛋白(致敏原)+氢氧化铝(佐剂),制成OVA混悬液。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R组(A组)、AR+复方辛夷滴鼻液治疗组(B组)、健康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只。于基础致敏和局部激发后,观察大鼠行为,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并留取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检测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IFN-γ、TSLP等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含量。结果: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FN-γ相对表达量最低;A组和B组的IFN-γ表达量明显升高,A组较B组相对表达量降低。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及TSLP的相对表达量最低;A组和B组大鼠的IL-4、IL-13及TSLP表达量明显升高,而A组较B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各个指标中,B组与A、C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鼻黏膜中TSLP的浸润很少,A组鼻黏膜的TSLP浸润最多,B组较A组TSLP浸润明显减少,但与C组相比,TSLP浸润数目偏高。结论:复方辛夷滴鼻液能够促进AR大鼠抗炎因子IFN-γ的高表达;抑制AR大鼠细胞因子IL-4、IL-13及TSLP的分泌;减少AR大鼠鼻黏膜中TSLP细胞因子的浸润;这有可能是复方辛夷滴鼻液治疗AR的作用机理之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鹏,赛佳洋,屈会化,孔慧,王雪茜[3](2018)在《双辛鼻鼽散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双辛鼻鼽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BN大鼠AR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西替利嗪组及双辛鼻鼽散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3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IL-4、IL-5、IL-17及鼻腔灌洗液中Ig E、组胺、IL-4含量。结果:双辛鼻鼽散各剂量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不同程度上调血清IFNγ、下调血清IL-4、IL-17水平(P<0.05);双辛鼻鼽散高剂量组可显着下调IL-5表达(P<0.05)。双辛鼻鼽散高剂量及盐酸西替利嗪组显着降低大鼠鼻腔灌洗液总蛋白浓度(P<0.05);双辛鼻鼽散高、中剂量及盐酸西替利嗪Ig E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组胺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IL-4水平有不用程度降低,双辛鼻鼽散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辛鼻鼽散可通过调控T细胞因子进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6期)
喻琦[4](2018)在《复方辛夷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13、INF-γ、TSLP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13、INF-γ、TSLP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影响的研究。方法:采用OVA致敏大鼠,复制AR模型,成功后并分成2组,分别为AR组和AR+辛夷滴鼻液组,AR+辛夷滴鼻液组是在AR模型组的基础上加用辛夷滴鼻液滴鼻;另外一组为健康大鼠,采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复制成功后,留取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鼻腔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检测其中IL-4、IL-13、IFN-γ、TSLP等指标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鼻黏膜TSLP的含量。结果:Elisa法:健康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FN-γ相对表达量最低;AR组和AR+辛夷滴鼻液组的IFN-γ表达量明显升高,AR组较AR+辛夷滴鼻液组相对表达量降低。而从表六至八中看出,未使用任何药物的健康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及TSLP的相对表达量最低;AR大鼠和AR+辛夷滴鼻液大鼠的IL-4、IL-13及TSLP表达量明显升高,而单纯AR大鼠较经过辛夷滴鼻液处理的大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各个指标中,AR+辛夷滴鼻液组与其他两组相互比照,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法:健康大鼠的鼻黏膜中TSLP的浸润很少,AR组大鼠鼻黏膜的TSLP的浸润最多,经复方滴鼻液治疗后TSLP浸润明显减少,但相对于健康大鼠来说,TSLP浸润数目还是偏高。结论:辛夷滴鼻液能够促进AR大鼠抗炎因子—IFN-γmRNA的高表达;抑制AR大鼠细胞因子IL-4、IL-13及TSLP的分泌;减少AR大鼠鼻黏膜中TSLP细胞因子的浸润;辛夷滴鼻液能够有效的缓解AR大鼠的症状,为对复方辛夷滴鼻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新药开发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01)
李钦,陈彦林,马焱燚,张永东[5](2016)在《γ干扰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凋亡及Eotaxin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探讨鼻腔滴入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对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AR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和IFN-γ组(D组),每组10只。B、C和D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建立AR大鼠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31~38天,每只每日每侧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50μL、布地奈德50μL(1.28μg/μL),IFN-γ50μL(0.02μg/μL)。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各组大鼠于第39天取鼻腔灌洗液,检测其EOS百分比,流式细胞术检测EOS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 C、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明显低于B组(P均<0.01);C、D组鼻腔灌洗液中EOS凋亡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1);C、D组鼻腔灌洗液中Eotaxins明显低于B组。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与其凋亡率呈显着负相关(r=-0.769,P<0.05);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与Eotaxin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750,P<0.05)。结论 IFN-γ可显著增加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的凋亡,降低Eotaxins水平,明显减少了鼻腔内EOS的浸润,从而减轻了AR的炎症反应,对AR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云华[6](2015)在《慢性鼻-鼻窦炎患儿鼻腔灌洗液病原学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鼻-鼻窦炎(CRS)患儿鼻腔灌洗液病原菌构成情况,为CRS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耳鼻咽喉科住院及门诊病例,CRS患儿为观察组,非CRS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鼻腔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住院及门诊病例共计112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病原菌阳性率为81.48%(44/54),对照组为75.86%(4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0,P=0.549>0.05)。观察组患儿共分离病原菌84株,对照组74株,两组患儿分离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球菌。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离革兰阳性菌38株和43株,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加替沙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1.58%、28.95%、23.68%、23.68%、21.05%、13.16%、10.53%和16.28%、11.63%、11.63%、6.98%、4.65%和0%;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离革兰阴性菌46株和31株,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34.87%、32.61%、32.61%、30.43%和16.13%、9.68%、3.23%和2.63%。观察组分离菌耐药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CRS患儿与非CRS患儿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球菌为鼻腔主要固定菌群,CRS患儿鼻腔细菌种类相对更多。(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庄晓艳,李钦,陈彦林,马焱燚[7](2014)在《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观察布地奈德对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分为AR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31~38天,每只每日每侧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50μL、布地奈德50μL(1.28μg/μL),另设对照组(A组)大鼠10只。第39天取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测定EOS百分比,流式细胞术检测EOS凋亡率。结果 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为(5.10±0.51)%,明显低于B组的(29.37±4.33)%(P<0.01);C组鼻腔灌洗液中EOS凋亡率为(18.48±2.84)%,明显高于B组的(3.36±0.50)%(P<0.01);且B组、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与其凋亡率呈显着负相关(r=-0.892,P<0.05)。结论布地奈德可明显减少AR大鼠鼻腔内EOS浸润,并能显着增加EOS凋亡,进而减轻AR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AR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潘珊珊,刘恩梅[8](2013)在《鼻炎/鼻窦炎患儿鼻腔灌洗液病毒病原学检测及其细胞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鼻炎/鼻窦炎患儿呼吸道病毒包括新发现呼吸道病毒博卡病毒(HBoV)、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流行趋势,并分析病毒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及RT-PCR技术分别进行DNA及RNA病毒检测,并对标本进行细胞学分类计数。结果在95份标本中,30份检出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1.58%,其中腺病毒(ADV)的检出率最高,为9.47%。病毒检测阳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病毒检测阴性组(<0.05)。结论鼻炎/鼻窦炎患儿鼻腔灌洗液中除了能检测到以ADV、RhV为主的常见呼吸道病毒外,新发现呼吸道病毒HBoV也有较高的检出率;病毒感染后鼻腔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致鼻呈超敏状态,是否与病毒诱发喘息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3年09期)
韩菲,索利敏[9](2012)在《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简称变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已被人们描述为"21世纪的流行病",其患病率每20年增加1倍。变应性鼻炎是鼻黏膜组织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对血管、神经和腺体的刺激诱导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2年08期)
韩菲,索利敏[10](2012)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简称变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释放为开端的、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反应性疾病。以频繁发作的喷嚏、过量的鼻分泌物和显着鼻塞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已经有证据表明变应性鼻炎最重要的免疫异常是Th1和Th2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失衡,主要表现为Th2细胞的数(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鼻腔灌洗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复方辛夷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13、INF-γ、TSLP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影响。方法:卵清蛋白(致敏原)+氢氧化铝(佐剂),制成OVA混悬液。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R组(A组)、AR+复方辛夷滴鼻液治疗组(B组)、健康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只。于基础致敏和局部激发后,观察大鼠行为,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并留取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检测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IFN-γ、TSLP等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含量。结果: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FN-γ相对表达量最低;A组和B组的IFN-γ表达量明显升高,A组较B组相对表达量降低。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及TSLP的相对表达量最低;A组和B组大鼠的IL-4、IL-13及TSLP表达量明显升高,而A组较B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各个指标中,B组与A、C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鼻黏膜中TSLP的浸润很少,A组鼻黏膜的TSLP浸润最多,B组较A组TSLP浸润明显减少,但与C组相比,TSLP浸润数目偏高。结论:复方辛夷滴鼻液能够促进AR大鼠抗炎因子IFN-γ的高表达;抑制AR大鼠细胞因子IL-4、IL-13及TSLP的分泌;减少AR大鼠鼻黏膜中TSLP细胞因子的浸润;这有可能是复方辛夷滴鼻液治疗AR的作用机理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腔灌洗液论文参考文献
[1].姜翠菊.变应性鼻炎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关系[J].新疆医学.2019
[2].吴飞虎,宋任洁,喻琦,张方方,刘钢.复方辛夷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13、INF-γ、TSLP含量及鼻黏膜TSLP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曹鹏,赛佳洋,屈会化,孔慧,王雪茜.双辛鼻鼽散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8
[4].喻琦.复方辛夷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13、INF-γ、TSLP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影响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
[5].李钦,陈彦林,马焱燚,张永东.γ干扰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凋亡及Eotaxin水平的影响[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
[6].陈云华.慢性鼻-鼻窦炎患儿鼻腔灌洗液病原学检测与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
[7].庄晓艳,李钦,陈彦林,马焱燚.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4
[8].潘珊珊,刘恩梅.鼻炎/鼻窦炎患儿鼻腔灌洗液病毒病原学检测及其细胞学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
[9].韩菲,索利敏.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
[10].韩菲,索利敏.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的变化[J].实用医技杂志.2012
标签:变应性鼻炎; 鼻腔灌洗液; 血清;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