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胞毒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NF-α,叁聚体,定点突变,胞毒效应
胞毒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陈波[1](2009)在《TNF-α保守序列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对mTNF-α胞毒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该家族成员虽然生物学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中的氨基酸序列的46-58、119-130、150-157等区域高度同源(高度保守结构域);另外它们必须以同源叁聚体形式与其相应受体结合才能介导生物学效应。因此,我们推测TNF超家族成员叁聚体的形成可能和它们氨基酸序列中高度保守序列有关。本课题采用重迭PCR方法将TNF-α保守序列中的第58位异亮氨酸突变为酪氨酸(I58Y),第124位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F124S),并将这2个TNF-α突变体分别亚克隆至pIREs-GFP-Xho1质粒,然后,将2个突变体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TNF-α突变体对MCF-7细胞的胞毒效应,为TNF-α分子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对TNF-α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实验结果如下:一.pcDNA3.0-TNF-α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克隆及鉴定1.重组体的构建和克隆:以pcDNA3.0-wtTNF-α质粒为模板,用重迭PCR法定点突变58位(I58Y)、124位(F124S),用BamHI和XhoI对目的基因和pcDNA3.0载体进行双酶切,并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通过其氨苄抗性挑选阳性克隆。2.阳性克隆的鉴定:通过菌落PCR及上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初步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进一步DNA测序分析,证实点突变获得成功,仅在预计位点发生突变,其余核苷酸序列与野生型TNF-α序列相同。二.pIREs-GFP-Xho1-TNF-α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克隆及鉴定将荧光载体pIREs-GFP-Xho1质粒用BglⅡ和XhoI进行顺序酶切,另外将上述2个突变体重组质粒(I58Y、F124S)和pcDNA3.0-wtTNF-α,用BamHI和XhoI进行双酶切,取前者酶切的大片段和后者小片段用T4连接酶连接,再转化入DH5α,通过卡那抗性挑选阳性克隆。以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叁.MTT法检测野生型和各突变型TNF-α的细胞毒效应将瞬时转染各突变型TNF-α和野生TNF-α的293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MCF-7为靶细胞,用MTT法比较其胞毒效应。结果显示I58Y、F124S的二个突变体的胞毒效应分别为13%和23%,其胞毒效应与野生型TNF-α相比明显降低,分别降低67%和57%。结论:I58Y、F124S突变体可减弱MTNF-α的胞毒效应,提示TNF-α的58,124氨基酸可能与TNF-α三聚体的形成相关,该结论需要进一步检测TNF叁聚体的形成能力来验证。本研究为TNF-α三聚体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工具。(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刘丽丽,万琳,尹丙姣,杨林,曾庆岭[2](2008)在《R31L TNF-α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胞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膜型、分泌型TNF-α的31位氨基酸在其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TNF-α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重迭PCR方法将wt TNF-α31位精氨酸(R)密码子(CGC)定点突变替换成亮氨酸(L)密码子(CTC),构建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瞬时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MTT法检测R31LTNF-α突变体的胞毒效应。结果: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R31LTNF-α正确连接到pcDNA3.0的多克隆位点;TNF-α31位突变可增强sTNF-α的胞毒效应,突变体的CC50值是野生型的1/10,而对mTNF-α的生物学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且在真核细胞COS-7中获得表达;TNF-α31位置换成亮氨酸后,主要增强其分泌型分子的胞毒效应,而对其膜分子无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8年11期)
刘涛,张述,尹丙姣,王晶,李卓娅[3](2008)在《脂筏参与跨膜TNF-α的胞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认为细胞膜上存在富含有胆固醇,鞘磷脂和饱和磷脂微结构区,称为脂筏。脂筏作为募集信号分子的平台参与许多蛋白分子的信号转导及生物学功能。膜蛋白分子胞内氨基酸残基的酰基化是其定位在脂筏内的必要条件之一,有报道跨膜TNF-α(tmTNF-α)的(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邱文洪,郭凯文,朱慧芬,邵静芳,杨敬[4](2004)在《CTLA4Ig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CTLA4Ig修饰的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CTLA4Ig基因修饰或未修饰DC腹腔注射C5 7BL 6致敏小鼠 ,以致敏或未致敏C5 7BL 6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未修饰DC细胞及修饰DC为刺激细胞 ,共培养6天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 :CTLA4Ig融合蛋白对未修饰DC致敏或未致敏小鼠的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TLA4Ig修饰DC诱导不同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明显降低 ,CTLA4Ig融合蛋白对CTL细胞毒活性有显着抑制作用。CTLA4Ig修饰DC对不同组小鼠CTL细胞毒活性均具有抵抗作用 ,未修饰DC细胞对未致敏小鼠以及未修饰DC对致敏小鼠CTL细胞毒活性敏感。结论 :稳定表达CTLA4Ig融合蛋白的DC诱导显着降低同种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和对CTL细胞毒活性的抵抗(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4年11期)
朱俊,郑芳,李琳芸,冯玮,姜小丹[5](2004)在《死亡结构域沉默子参与两型TNF-α胞毒效应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两型TNF对肿瘤细胞的胞毒效应与SODD表达关系的异同。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两型TNF对HL6 0和U937的杀瘤效应。应用RT PCR技术 ,检测HL6 0和U937肿瘤细胞株SODD、TNFR1的表达情况及两型TNF对其影响。结果 对S TNF耐受而对TM TNF敏感的HL6 0细胞内接头分子SOD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NFRI表达水平 ,而对两型TNF均敏感的U937细胞内SODD表达相对极低于TNFRI的表达 ;S TNF对两种细胞内SODD的表达无影响 ,而TM TNF可下调胞内SODD表达水平。结论 肿瘤细胞内SODD的表达水平与TNF的杀伤效应呈负相关 ,TM TNF可下调SODD的表达从而比不能下调SODD表达的S TNF有更广的杀瘤谱 ,对SODD表达的影响不同可能是两型TNF杀瘤效应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邱文洪,郭凯文,张悦,杨敬,王国华[6](2003)在《CH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L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G/CTLA4Ig转入DC。采用ELISA和SDS-PAGE鉴定转染质粒pG/CTLA4Ig的DC培养上清。以C57BL/6小鼠的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以未修饰的DC及修饰的DC作为刺激细胞,共培养6 d,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乳酸脱氢酶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毒活性及T细胞凋亡。结果:CTLA4Ig融合蛋白和修饰的DC,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而未修饰的DC可显着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TLA4Ig融合蛋白和修饰的DC,对特异性CTL的细胞毒活性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可诱导T细胞凋亡。结论:稳定表达CTLA4Ig融合蛋白的DC,对T细胞增殖和对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03年06期)
邱文洪,郭凯文,朱慧芬,廖雯君,王国华[7](2003)在《hIL-10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hIL 10修饰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hIL 10基因修饰或未修饰DC腹腔注射C5 7BL 6致敏小鼠 ,以致敏或未致敏C5 7BL 6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未修饰DC细胞及修饰DC为刺激细胞 ,共培养 6天 ,MTT检测细胞增殖 ,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 :hIL 10对未修饰DC致敏或未致敏小鼠的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IL 10修饰DC诱导不同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着低于未修饰DC细胞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hIL 10修饰DC对不同组小鼠CTL细胞毒活性具有抵抗作用。结论 :hIL 10修饰的DC诱导同种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显着降低和对CTL胞毒活性抵抗。(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3年08期)
石文芳,李卓娅,龚非力,姜小丹,徐勇[8](2000)在《PKA对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胞毒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PKA对跨膜型TNF α(mTNF α)和分泌型TNF α(TNF α)杀瘤效应的影响。方法 :用TNF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在体外观察PKA激活剂和抑制剂对二型TNF α杀伤不同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PKA激活剂Forskolin(10 μmol L)和抑制剂H8(15 μmol L)可分别增强和抑制sTNF α对其敏感靶细胞的胞毒活性 ,对其余 4株耐受靶细胞却无逆转作用 ,而且对mTNF α的胞毒效应无任何影响。此外 ,PKA活性增强 ,可使sTNF α介导靶细胞的死亡方式发生改变 ,即坏死比例减少 ,凋亡比例增加。结论 :PKA仅参与sTNF α胞毒作用的信号传导 ,与mTNF α无关 ;且与sTNF α介导靶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0年04期)
胞毒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膜型、分泌型TNF-α的31位氨基酸在其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TNF-α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重迭PCR方法将wt TNF-α31位精氨酸(R)密码子(CGC)定点突变替换成亮氨酸(L)密码子(CTC),构建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瞬时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MTT法检测R31LTNF-α突变体的胞毒效应。结果: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R31LTNF-α正确连接到pcDNA3.0的多克隆位点;TNF-α31位突变可增强sTNF-α的胞毒效应,突变体的CC50值是野生型的1/10,而对mTNF-α的生物学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且在真核细胞COS-7中获得表达;TNF-α31位置换成亮氨酸后,主要增强其分泌型分子的胞毒效应,而对其膜分子无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毒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波.TNF-α保守序列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对mTNF-α胞毒效应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
[2].刘丽丽,万琳,尹丙姣,杨林,曾庆岭.R31LTNF-α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胞毒效应[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
[3].刘涛,张述,尹丙姣,王晶,李卓娅.脂筏参与跨膜TNF-α的胞毒效应[C].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08
[4].邱文洪,郭凯文,朱慧芬,邵静芳,杨敬.CTLA4Ig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
[5].朱俊,郑芳,李琳芸,冯玮,姜小丹.死亡结构域沉默子参与两型TNF-α胞毒效应机制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4
[6].邱文洪,郭凯文,张悦,杨敬,王国华.CH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
[7].邱文洪,郭凯文,朱慧芬,廖雯君,王国华.hIL-10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
[8].石文芳,李卓娅,龚非力,姜小丹,徐勇.PKA对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胞毒效应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