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压力论文-陈夏

腹腔内压力论文-陈夏

导读:本文包含了腹腔内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发伤,腹腔内压力监测,ICU,护理

腹腔内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夏[1](2017)在《持续腹腔内压力监测在ICU多发伤患者护理早期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持续腹腔内压力(IAP)监测在ICU多发伤患者护理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02/2017-04 ICU救治的9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2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膀胱间接测量法行早期腹内压力(IAP)持续监测护理,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ICU滞留时间及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应激性溃疡(SU)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监测护理效果评价指标比较,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95.83%和4.17%,对照组分别为77.08%和22.92%,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ICU滞留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22.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5)。结论持续动态监测IAP在ICU多发伤患者护理的早期应用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职业卫生与病伤》期刊2017年06期)

许佩君,何兰珍,刘爱红[2](2015)在《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与腹腔内压力相关性及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对患者腹腔内压力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腹腔内压力间接测压法对腹部手术患者88例进行动态监测术后5天的腹腔内压力,给予不同干预措施,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评价腹部手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腹腔内压力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呈正相关(P<0.05),腹腔内压力与肛门排气时间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灌肠组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灌肠组与理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疗组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内压力可以作为评价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客观量化指标,通过腹部理疗及中药灌肠的方法都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从而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27期)

陈剑[3](2015)在《腹腔内压力监测对于早期肠内营养策略影响的回顾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后腹腔内压力变化对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恢复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大型手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肠内营养的病人根据腹腔内压监测结果对照分析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和恢复情况。监测在手术第一天、第叁天、第七天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并记录;同(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7-17)

谭华侨,胡浩荣,高东奔,李少明,裴华[4](2015)在《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不同呼气末正压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仰卧位机械通气状态下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不同的PEEP值对腹腔内压力(IAP)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方法,对ICU中12例因急性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并最终确诊ARDS的患者,观察在上呼吸机前和PEEP 0、3、6、9、12、15 cm H2O时IAP的变化,同时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及每小时尿量。结果当PEEP由0逐步增加至9 cm H2O时,不同PEEP间的I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P增加至12、15 cm H2O时,其IAP高于0~9 cm H2O时的IAP(P均<0.05),部分数值达到腹腔内高压分级Ⅱ级标准。不同PEEP间的心率、MAP、Sp O2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仰卧位机械通气状态下,短期内不影响心率、MAP、Sp O2及每小时尿量,但较高的PEEP值(≥12 cm H2O)可增加ARDS患者IAP水平,应动态监测IAP变化,避免持续上升。(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5年04期)

黄晓斌,姚书忠,谢庆煌,柳晓春,陈淑琴[5](2014)在《腹腔内压力监测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内压力(IAP)监测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重度OHSS患者行经膀胱间接法测定IAP,其中35例IAP≥12 mmHg的患者行腹腔穿刺持续引流腹水,同时直接法测定IAP(dIAP),经膀胱间接法测定术后24小时、72小时的IAP,记录行腹腔穿刺时、穿刺后24小时、穿刺后72小时心率、呼吸频率、尿量、血细胞比容(HC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重度OHSS患者中35例IAP≥12 mmHg患者诊断为腹腔内高压症(IAH),其IAP平均为13.18±1.41 mmHg,dIAP平均为16.47±1.76 mmHg,两种方法测定的数据有显着性相关(r值0.993,P<0.05)。腹腔穿刺后,IAP明显下降,患者心率、呼吸频率、HCT等指标明显改善,IAP与各指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41、0.6503、0.4620,P<0.05);IAP下降后,尿量明显增多,呈负相关(r值-0.9111,P<0.05)。腹腔穿刺后IAP降低,心率、呼吸频率、HCT、尿量等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部分重度OHSS患者存在IAH,重度OHSS患者IAP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IAP监测能及时发现IAH,指导临床及时降低IAP,改善重度OHSS患者病情。(本文来源于《实用妇产科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任瑞芳,蒲青凡,黄振丰,缪文雅,余杰[6](2014)在《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与腹腔内压力相关性及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腹腔内压力(腹内压)监测观察术后相关护理干预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腹内压间接测压法对109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动态监测术后5 d的腹内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腹内压变化,评价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腹内压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呈正相关(=0.768,<0.05),腹内压与肛门排气时间呈正相关(=0.788,<0.05)。腹内压:对照组与普通灌肠组、中药灌肠组、理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普通灌肠组与中药灌肠组、理疗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中药灌肠组与理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与普通灌肠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理疗组与普通灌肠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腹内压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密切相关,术后通过中药灌肠、腹部理疗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4年04期)

邵小平,卢春娟,许永华[7](2013)在《ICU患者腹腔内压力监测的重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和方法测量危重患者的膀胱压力,通过观察监测者内部与监测者之间的测量数据变异性以评价腹腔内压力测定的可重复性。方法 2012年6-12月方便性抽样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综合ICU 19名危重患者,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进行腹腔内压力监测,对同一名测量者(监测者内部)和两名测量者(监测者之间)测定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监测者内部和监测者之间的膀胱压力测定数据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P<0.01)和0.814(P<0.01),提示测量数据间强相关,无明显变异。结论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在测定腹腔内压力中具有确定的可重复性,采用标准的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案可以在危重患者中可靠准确地测定腹腔内压力。(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护理杂志》期刊2013年19期)

许永华[8](2013)在《ICU腹腔内压力动态监测的重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在ICU患者中发生较多,并且直接与死亡率相关。腹腔内压力(IAP)的测量是ACS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尤其动态监测IAP对早期发现IAH、及时防治ACS以及判断相关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综合ICU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自行设计的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7-04)

李兰,张龙海[9](2012)在《急危重症病人腹腔内压力改变对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收住ICU的急危重症病人腹腔内压(IAP)变化,明确IAP升高对胃肠道功能的变化的关系以及对预后影响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ICU病人60例,经腹腔内压测量后分为两组(IAP升高组与对照组),并监测胃肠功能的变化(选择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的程度、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病率及胃液pH值等作为胃肠道功能的变化指标),同时根据APACHE Ⅱ评分、死亡率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AP升高组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及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病率及胃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IAP升高组APACHE Ⅱ及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IAP升高程度越严重,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及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病率越高;IAP升高组危重病人A-PACHE Ⅱ评分高及死亡率升高。本结论对临床急危重症病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俞隼,顾勤,刘宁,高健婷,郭晓芳[10](2012)在《腹腔内压力监测在危重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在危重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我院ICU患者221例,采用经膀胱尿管间接测定方法每天监测患者IAP,连续7d。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结果存活患者IAP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死亡患者IAP则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第5、6、7天死亡患者IAP显着高于存活患者(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ICU后第7天的IAP水平与危重患者的预后相关(OR=1.278,95%CI1.065~1.534,P=0.008)。患者入ICU第7天I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0.041,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的0.921±0.021和SAPS评分的0.914±0.021(P<0.05或P<0.01)。IAP对预后的截断值为12.13mmHg,预后评价的敏感性为43.9%,特异性94.4%。结论观察IAP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危重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腹腔内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对患者腹腔内压力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腹腔内压力间接测压法对腹部手术患者88例进行动态监测术后5天的腹腔内压力,给予不同干预措施,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评价腹部手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腹腔内压力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呈正相关(P<0.05),腹腔内压力与肛门排气时间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灌肠组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灌肠组与理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疗组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内压力可以作为评价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客观量化指标,通过腹部理疗及中药灌肠的方法都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从而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腔内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夏.持续腹腔内压力监测在ICU多发伤患者护理早期应用效果观察[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7

[2].许佩君,何兰珍,刘爱红.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与腹腔内压力相关性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

[3].陈剑.腹腔内压力监测对于早期肠内营养策略影响的回顾新研究[C].2015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4].谭华侨,胡浩荣,高东奔,李少明,裴华.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不同呼气末正压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J].新医学.2015

[5].黄晓斌,姚书忠,谢庆煌,柳晓春,陈淑琴.腹腔内压力监测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

[6].任瑞芳,蒲青凡,黄振丰,缪文雅,余杰.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与腹腔内压力相关性及护理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14

[7].邵小平,卢春娟,许永华.ICU患者腹腔内压力监测的重复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

[8].许永华.ICU腹腔内压力动态监测的重复性研究[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9].李兰,张龙海.急危重症病人腹腔内压力改变对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

[10].俞隼,顾勤,刘宁,高健婷,郭晓芳.腹腔内压力监测在危重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

标签:;  ;  ;  ;  

腹腔内压力论文-陈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