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演奏版本之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刘德海,王范地
演奏版本之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刘冰[1](2019)在《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刘德海、王范地两位演奏家的演奏谱和音响资料,从结构布局、演奏技法、速度与力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他们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探讨了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1期)
张艳[2](2019)在《浅析李斯特改编曲《奉献》的音乐特征与演奏版本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改编舒曼的艺术歌曲《献词》,情感真挚动人,旋律质朴优美。李斯特恰如其分的钢琴改编,把这首优秀的声乐作品巧妙的"移植"到钢琴上。高超器乐化的表现手法层层渲染,将真挚美好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改编曲既有着舒曼浪漫音乐气质的"灵魂",又披着一件带有典型李斯特风格烙印的"华服"。本文在研究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收集比较了范克莱本、郎朗两种较有代表性的演奏,为李斯特改编曲的演奏作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罗力思[3](2019)在《探究钢琴曲《皮黄》的戏曲音乐元素及其演奏版本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曲作家张朝的原创作品《皮黄》,在现代专业曲作技法基础上融合京剧相关音乐元素,塑造出了民族特性及个人本色风格极强兼具的跨越性作品。该曲既有独到新奇的手法,又有丰厚充实的文化背景内容,是一部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的、难得的中国钢琴作品。(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8期)
施绵[4](2019)在《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森林的呼啸》演奏版本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森林的呼啸》是一首描绘森林景象且富有表现力的标题音乐作品。文章比较分析了阿劳、博列特、哈梅林叁位大师演奏此曲之特点鲜明、风格迥异的版本,认为阿劳的演奏气势恢宏,严谨且不失热情;博列特则充满活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而哈梅林从音乐深层次的情感出发,诠释出富于诗情画意的一面。演奏家们极具个性的不同演绎,展现出对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之创作特点、演奏技术和音乐内涵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翔[5](2019)在《贝多芬《第叁钢琴协奏曲》op37第一乐章演奏版本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贝多芬第叁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钢琴主奏部分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叁位钢琴家对作品的个性化处理,从而整体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0期)
赵娴[6](2019)在《肖邦《第一叙事曲》(OP. 23)演奏版本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肖邦《第一叙事曲》(作品op.23)问世以来,它吸引了各路钢琴演奏家的目光,受到各位演奏家的钟爱,该作品规模宏大,音乐内容丰富而深刻,在钢琴演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是钢琴演奏家们钟爱的演奏曲目之一,在各种钢琴音乐会、钢琴音乐专辑中,是十分常见的演奏曲目。在现有的各种演奏版本中,演奏家和演奏大师们在严谨地尊重作曲家的原谱写作意图基础上,采用的演奏技术和方法各不相同,演奏速度和音乐表现也会有微细的差别。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演奏家在演奏中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努力找到不同演奏家音乐表现的共性和个性,分析他们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方法,以期找到对肖邦《第一叙事曲》更合理的音乐理解思路,完善自己的演奏,也为准备演奏肖邦该作品的演奏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杨策[7](2019)在《肖邦《平稳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Op.22的演奏版本比较及演奏技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是一种节奏感强、节拍稳健的叁拍子舞曲,起初流行于波兰民间底层人中,后来逐步流传到了贵族阶层、上流社会中。肖邦《平稳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op.22这首作品是肖邦早期的波兰舞曲作品中最为成熟、独特的,它的独特之一在于它的结构,此作品分为两个部分:引子、波兰舞曲,《华丽的大波兰舞曲》部分是肖邦于1830年先创作出来,后又在1834年创作了前半部分的引子《平静的行板》,1835年肖邦在一次与巴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的音乐会上第一次演奏了这首完整的作品;作品的第二个独特之处在于这是唯一一首与管弦乐队合作的波兰舞曲,众所周知,肖邦是唯一一位只专注于钢琴作品创作的作曲家,也是肖邦唯一一次担任钢琴独奏和管弦乐队登台合奏;作品的第叁个独特之处是这首作品是肖邦所有波兰舞曲作品里结构最大型的。由于此首作品的特殊性,从而十分受演奏家们和钢琴演奏者们的喜爱,笔者致力于通过对比与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钢琴演奏家对于这首作品的不同诠释,从而吸取其精华之处,再加上笔者的实际演奏心得,深度分析及探究演奏实践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解决、音乐性的表达、肢体动作的配合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4)
黄琛琦[8](2019)在《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演奏版本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是他所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叁套奏鸣曲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套,创作技巧也最为成熟。其所包含的深刻多元的情感内涵、精巧复杂的音乐结构和变化多端的演奏技术,吸引全世界钢琴家、钢琴专业人士以及钢琴爱好者竞相演奏学习,这也使得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百世流芳。作为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的学生来讲,想要对这部作品理解透彻并演奏到位,需要通过对不同演奏版本的分析比较,将其中的精华和要旨借鉴并吸收到自身的演奏中去,才能实现对作品的精准把握。本文以《第二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创作风格、音乐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并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但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肖邦风格的霍洛维茨、波格雷里奇、李云迪和赵成珍四位演奏家,对他们的演奏视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力求寻找到尽可能完整地诠释原作的版本,探究怎样的演奏状态和演奏技巧能更为生动地诠释作品,给听众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以期对钢琴演奏及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陈述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肖邦的客观条件——生活环境和主观条件——内心情感两方面展开论述。第叁部分解读作品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结构,为演奏版本中演奏技巧及比较分析做好铺垫。第四部分对演奏家的演奏版本以音乐结构为参照,从速度变化、力度幅度、指法运用、肢体动作、触键方式这些方面进行细致比较,分析其与旋律线、和声起伏及音乐结构的关系,并得出一定的比较结果。第五部分通过总结比较研究,得到演奏家演奏版本共性与差异性的成因、在演奏主要段落时应注意的问题,反思与梳理比较内容,对演奏及教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对全文归纳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汪业[9](2019)在《德彪西钢琴作品《欢乐岛》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彪西是法国20世纪着名作曲家,他大胆使用了平行五八度,打破了西方传统音乐创作注重功能和声,遵循大小调体系格局的创作习惯,擅长用旋律来描绘光影和色彩,他的作品如同丰富多彩、用色大胆的油画,描绘了一幅幅明媚灿烂、光线多变的风景,给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冲击,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欢乐岛》在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德彪西的生平大概和创作《欢乐岛》时的背景,然后开始通过音响资料分析叁位钢琴家对这首作品演奏中的异同,同时综合了地域、年代、性别等各种因素,选取了叁位着名钢琴家的演奏版本,从节奏、音色以及演奏风格叁个方面逐一分析这叁位钢琴家演奏这部作品的异同,进而获得在钢琴演奏与教学方面的启发。(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6-03)
李炎颖[10](2019)在《巴赫《降B大调帕蒂塔BWV825》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出生于德国埃森纳赫,是巴洛克时期杰出的作曲家,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带有浓浓的宗教色彩,华丽且宏伟,音乐内部结构平衡且富有美感。透过巴赫的音乐,就可窥见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风格。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键盘作品,尤其是他的叁套键盘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德国组曲》)被后人称为键盘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六组《帕蒂塔》(BWV825-830),是巴赫晚年创作的最后一套规模庞大的键盘组曲,它不仅展现了巴赫极为精练的创作手法,也使组曲这一音乐形式与创作技巧推向了高峰。随着录音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许多演奏家将巴赫的音乐作品得以再现。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对巴赫音乐作品的诠释提供理论指导,使音乐研究者对同一音乐作品其不同音乐诠释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图以巴赫《降B大调帕蒂塔BWV825》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巴赫生平事迹与其音乐创作以及组曲《帕蒂塔》的由来、发展与形式风格进行概述,再针对乐曲的本体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选取叁位钢琴演奏家和叁位大键琴演奏家的演奏版本,以此探讨钢琴与大键琴之间的诠释差异性,再就六位演奏家诠释巴赫《降B大调帕蒂塔BWV825》的演奏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将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实际演奏心得及建议作一归纳说明。希望通过此次对巴赫《降B大调帕蒂塔BWV825》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故期能使音乐学习者与演奏者对巴赫以及巴赫的键盘组曲有更深入地了解,对更好的分析与演奏巴赫音乐做一理论性指导。(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演奏版本之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斯特改编舒曼的艺术歌曲《献词》,情感真挚动人,旋律质朴优美。李斯特恰如其分的钢琴改编,把这首优秀的声乐作品巧妙的"移植"到钢琴上。高超器乐化的表现手法层层渲染,将真挚美好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改编曲既有着舒曼浪漫音乐气质的"灵魂",又披着一件带有典型李斯特风格烙印的"华服"。本文在研究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收集比较了范克莱本、郎朗两种较有代表性的演奏,为李斯特改编曲的演奏作深入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演奏版本之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冰.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J].艺术评鉴.2019
[2].张艳.浅析李斯特改编曲《奉献》的音乐特征与演奏版本比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3].罗力思.探究钢琴曲《皮黄》的戏曲音乐元素及其演奏版本比较分析[J].黄河之声.2019
[4].施绵.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森林的呼啸》演奏版本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张翔.贝多芬《第叁钢琴协奏曲》op37第一乐章演奏版本的比较[J].艺术品鉴.2019
[6].赵娴.肖邦《第一叙事曲》(OP.23)演奏版本比较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19
[7].杨策.肖邦《平稳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Op.22的演奏版本比较及演奏技法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9
[8].黄琛琦.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演奏版本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9].汪业.德彪西钢琴作品《欢乐岛》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
[10].李炎颖.巴赫《降B大调帕蒂塔BWV825》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