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清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魏耕,《雪翁诗集》,抗清,交游
抗清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邓雅姿[1](2018)在《从《雪翁诗集》看魏耕在抗清活动中所建立的关系网》一文中研究指出魏耕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位重要文人,他在明亡之后,为抗清事业奔走辗转于各地,与多人来往,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代,为抗清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魏耕的诗集《雪翁诗集》出发,着重探讨魏耕在明末清初这一段时间的抗清活动中,与其他抗清志士的交往。(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3期)
王秀琴[2](2015)在《抗清活动中孙承宗的历史地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承宗,明末军事战略家、抗清名将,缔造了关锦防线(大明王朝与后金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条防线,这条防线直到大明王朝灭亡也没有被攻破),先后两次督师蓟辽,整顿边务、制定战略、提拔人才,运筹帷幄击退清军进攻,收复了辽东被清军占领的大片领土。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大举进攻,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卫高阳,寡不敌众,战败拒降,以死殉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5年08期)
王臻[3](2015)在《朝鲜廷臣金尚宪尊明抗清活动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王朝鼎革之际,在中朝交往史上,朝鲜廷臣金尚宪作为抵制清(后金)的代表人物,属于坚定的"尊明斥清(后金)"主义者,主要表现如下:恭敬"事大"于明朝,赴明辩诬努力消除外交误会;拒绝以礼相待后金差官,反对朝廷与后金贸易及赠送礼物;坚决主张军事抗击清朝、反对朝鲜助兵清朝抗击明朝等,以致被清人拘禁于沈阳监狱。作为朝鲜王朝中期重臣的金尚宪,他旗帜鲜明的亲明抗清(后金)思想,反映出以其为代表的朝鲜民众恪守"春秋义理"正统观念、崇尚明朝中原汉族先进文化而轻视女真"夷狄""野蛮文化"之心理倾向。仔细考察金尚宪秉持"春秋义理观"所进行的尊明抗清活动,有助于明晰明末清初中国与朝鲜关系的开展情况,加深对古代中朝封贡关系嬗变过程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15年01期)
付定裕[4](2014)在《顾炎武江南秘密抗清活动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顺治八年(1651)至十一年(1654),顾炎武侨居南京,积极参与联络顺治十一年张名振叁入长江之役。他西走芜湖,寻求孙可望部在湖南的作战情报;北至淮安,联系万寿祺侦察北方清王朝的军事动态和国库虚实。其频繁活动于苏州太湖洞庭山一带,与江南抗清核心人物路泽溥兄弟一起秘密联络永历朝和海上水师,旨在支持张名振的长江之役。顾炎武的秘密抗清活动直接酿成了他顺治十二年秋至十叁年春的"松江之狱",从而迫使他出狱后浩然北上,漂泊终生。(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朱晓睿[5](2013)在《孙承宗在抗清活动中的历史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承宗系抗清名将,大明王朝抵御后金的斗争中最后一道防线——关锦防线的实际缔造者。在后金(清)夺占辽东、进图中原,与明王朝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相对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进行民族征服的战争中,他受明廷之命,两次督师蓟辽,恢复辽东大片土地。他一生忠于大明王朝,最终以身殉国。(本文来源于《公安海警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石少颖[6](2012)在《从“郑雷卿案”看沈馆朝鲜陪臣的抗清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子之役后,朝鲜昭显世子及其陪臣入质沈阳。1639年,世子馆(沈馆)陪臣郑雷卿等人欲揭发清译郑命寿、金石乙屎二人盗减朝鲜贡品事,为国除害。但由于证据被毁、清将英俄尔岱等人又袒护二译,反遭案情逆转,终以"诬陷"罪名被绞杀。"郑雷卿案"的发生是朝鲜与清朝官员局部矛盾激化的产物,但作为"丙子"战后朝鲜诸多抗清斗争的一部分,"郑案"在清鲜关系史上仍具有典型意义。尽管郑雷卿的失败是朝鲜卧薪尝胆、为保全世子而作出的无奈选择,但其精忠爱国的义举仍得到朝鲜士人的极大赞许。(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12年01期)
邓孔昭[7](2005)在《郑成功在闽西北地区的抗清活动与“延平王”爵号的由来》一文中研究指出清顺治叁年正月至八月,郑成功在闽西北地区(包括延平)进行抗清活动,这是他军旅生涯的开始。郑成功在闽西北抗清活动的地点主要在崇安、邵武一带。在此期间,南明隆武帝给了他许多重要的使命。他后来被永历帝封为“延平王”,和这一段抗清的经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延平王”的称号却是直接取用“延平府”的府名。(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12期)
马志荣[8](1995)在《白彦虎后期抗清活动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彦虎后期抗清活动述评马志荣自彦虎是陕西回族起义的着名领袖人物,他在反清斗争中艰苦作战,不屈不挠,对他在前期和中期的反清活动史学界是基本肯定的。但对其最后退往新疆和阿古柏合作并出走俄国,史学界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论较大,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回族研究》期刊1995年03期)
何元兴,亢敏之[9](1992)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记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抗清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顾炎武,本名绛,字宁人,号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终身不懈地进行抗清斗争的杰出的爱国志士,同时又是一位开清朝一代学风、学识渊博的着名学者。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少时是在嗣祖绍芾和嗣母王氏的悉心教导下成人的。王氏是一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的妇女,时常讲一些文天祥、于谦等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爱国事迹给炎武听,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忠君爱国(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叶元章[10](1991)在《朱彝尊曾参预抗清活动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朱彝尊的家世、所受教育、交游、诗文以及其他有关材料中,对朱彝尊早年曾否参预抗清活动一事,作了多方面的考索。认为,朱彝尊之曾经参预抗清活动,乃是不易的历史事实,从而使这一聚讼已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澄清。(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1991年01期)
抗清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孙承宗,明末军事战略家、抗清名将,缔造了关锦防线(大明王朝与后金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条防线,这条防线直到大明王朝灭亡也没有被攻破),先后两次督师蓟辽,整顿边务、制定战略、提拔人才,运筹帷幄击退清军进攻,收复了辽东被清军占领的大片领土。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大举进攻,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卫高阳,寡不敌众,战败拒降,以死殉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清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邓雅姿.从《雪翁诗集》看魏耕在抗清活动中所建立的关系网[J].北方文学.2018
[2].王秀琴.抗清活动中孙承宗的历史地位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
[3].王臻.朝鲜廷臣金尚宪尊明抗清活动述论[J].韩国研究论丛.2015
[4].付定裕.顾炎武江南秘密抗清活动发微[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朱晓睿.孙承宗在抗清活动中的历史地位[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3
[6].石少颖.从“郑雷卿案”看沈馆朝鲜陪臣的抗清活动[J].韩国研究论丛.2012
[7].邓孔昭.郑成功在闽西北地区的抗清活动与“延平王”爵号的由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8].马志荣.白彦虎后期抗清活动述评[J].回族研究.1995
[9].何元兴,亢敏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记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抗清活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
[10].叶元章.朱彝尊曾参预抗清活动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