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鼻眼相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影像导航,鼻内镜手术,鼻眼相关疾病
鼻眼相关论文文献综述
薛金梅,李元惠,张艳廷,关芳灵,段李禾[1](2018)在《影像导航技术在鼻眼相关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影像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的6例鼻眼相关内镜手术的经验,探讨影像导航技术在鼻眼内镜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6例鼻眼相关疾病患者鼻内镜手术中应用Fusion电磁波感应型导航的情况,包括鼻眼贯通异物1例,视神经减压术2例,眶尖血管瘤1例,筛额窦囊肿1例,眶内肿物活检术1例。记录每例患者导航系统的准备时间,术中定位的精准度及手术连贯性,术中及术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导航平均准备时间仅为(8.13±1.858)min。6例患者在导航术中均能精准定位鼻窦窦口、眶纸板、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术中注册误差均小于1mm。6例患者的导航手术顺利,连贯性好,不存在因术中误伤所致颅内、眶内并发症。结论:影像导航外科技术使内镜下鼻眼相关手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和精准。导航系统的准备时间短,注册精准度高、手术连贯性好,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其仍然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术者的解剖知识、手术培训及临床经验。(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邸斌,吴彦桥,李军,李晓明[2](2017)在《影像导航技术在鼻及颅底和鼻眼相关疾病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影像导航技术在鼻及颅底和鼻眼相关疾病内镜手术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影像导航系统的751例实施鼻内镜手术的病例,其中565例应用美敦力Stealth Station~(TM)红外线导航系统,186例应用美敦力Fusion电磁导航系统。对导航系统的精确性、术前导航准备时间、术者对使用导航辅助的价值认知度、导航手术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结果红外线导航应用解剖标志法注册可提供0.5~2.0 mm的定位误差,电磁导航应用轮廓(Tracer)注册法均能达到<1 mm的注册误差。应用VAS评分评价术者对导航辅助的价值认知度为(8.3±1.2)分。其中,额窦、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管被认为是应用导航辅助价值最大的解剖部位。导航手术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影像漂移、定位器械无法实时定位、注册失败。全部病例均能顺利手术,无颅内和眶内并发症出现。结论影像导航与内镜手术的结合,为术者提供了更精确的解剖指引;能辅助提高内镜手术的准确性,消除内镜下可能出现的解剖错觉,尤其是在处理涉及额窦、视神经、颈内动脉的鼻颅底及眼眶手术中。导航手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此时术者的设备操作经验和内镜手术经验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朱旭晖[3](2016)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探索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眼相关疾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14例患者治疗成功,有效率为46.67%;鼻窦囊肿导致眶内并发症有效率为100%;外伤性眶尖综合症治疗成果率为50%;眶内异物药物治疗后患者得到改善;慢性泪囊炎有效率100%。结论: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过程中,医师应严格掌握解剖学依据、手术注意事项及手术适应症,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25期)
杨秀海,熊世珍,聂敏,赵睿,张良春[4](2014)在《鼻眼相关肿瘤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肿瘤的手术适应症和疗效。方法:对我科2007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鼻眼相关肿瘤66例进行了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治疗6月—7年。其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3例,额窦囊肿17例,筛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4例,筛窦中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筛窦和眶内贯通性炎性假瘤3例,右上颌骨纤维组织瘤3例,鼻腔,鼻窦黑色素瘤3例,右筛窦腺样囊性癌1例,术前检查鼻窦CT和MRI检查均未见肿瘤侵入眶内,临近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表现。术中切除眼眶纸样板,必要时加切除眼眶底壁、泪骨、上颌骨鼻突或/和额窦的底壁,保留眶骨膜。恶性肿瘤彻底手术切除后加以预防、化疗剂量的放疗。结果:66例患者中仅5例(7.5%)复发,其中鼻腔,鼻窦黑色素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筛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8例额窦囊肿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均未见视力下降、复视和眼球活动受限表现。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额筛囊肿和鼻眼相关良性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眶骨壁和眶骨膜是肿瘤侵犯的天然屏障,未侵入眶内和淋巴结转移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恶性肿瘤保留眼功能的适应症,术后补充预防剂量的放化疗对保证疗效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经鼻内镜外科微创治疗鼻眼交界恶性肿瘤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贵州省医学会第七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4-11-14)
胡晓东[5](2014)在《鼻内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相关手术19例研究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在内镜下行鼻息肉摘除、筛蝶窦及上颌窦开放术等治疗的159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术后经3~12个月随访,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96.43%;鼻中隔矫正术后治愈率100%;鼻腔泪道造孔术后治愈率为83.33%,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内径路治疗鼻腔窦及鼻眼手术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20期)
刘学兵[6](2014)在《经鼻内镜下鼻眼相关疾病手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4年首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7-11)
徐伟[7](2014)在《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我国鼻内镜外科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主要应用于鼻部疾病的诊断工作。经过探索、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叁个阶段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技术越来越为广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所掌握。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逐渐涉及眼科和颅底外科的各个领域。本研究拟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内镜技术的拓展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外科中的延伸应用,总结我科鼻内镜技术延伸应用的经验与不足。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的77例经鼻内镜行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诊断、手术日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中失血及预后等,并进行总结分析。术前依据鼻内镜检查、病理组织活检及影像检查资料等确定诊断和手术方式,术中采用“单人单手”和(或)“双人双手”操作技术,出院时由主刀医师交待术后随访事宜,定期门诊复查鼻内镜检查、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指标等,同时通过电话及信访等形式进行随访,了解术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及并发症等情况。此外,肿瘤患者随访还包括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结果:(1)77例患者中,鼻眼相关外科患者60例,鼻颅底外科患者17例;(2)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拓展应用疾病种类包括鼻-鼻窦源性眶并发症,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球后占位,球后异物,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TON),复杂眶壁骨折;鼻内镜技术在鼻颅底外科拓展应用疾病种类包括垂体瘤,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鼻漏,前颅底及累及前颅底病变,脊索瘤,颅鼻沟通性肿瘤,颅咽管瘤。(3)1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鼻眼相关疾病9例,鼻颅底疾病3例,具体包括术中出血>500ml(输血治疗)6例,眶周肿胀5例(术后2-6天消退),眶内出血1例,术后高热可疑颅内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5.58%(12/77)。(4)术后随访4月-10年,鼻窦囊肿致眶并发症26例经鼻内镜囊肿造口术治愈;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11例(13眼),行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EN-EDCR),治愈9例(11眼),好转1例(1眼),无效1例(1眼);鼻腔、鼻窦良性肿瘤10例,治愈8例,复发2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5例,肿瘤均全部切除,复发3例,死亡1例,复发与死亡患者术后均拒绝接受放化疗;炎症性病变3例,其中包括慢性鼻窦炎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1例,均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治愈;球后占位2例,治愈1例,复发1例;球后异物1例,异物完整取出;外伤性视神经病1例,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endoscopic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EOND)后好转;复杂眶壁骨折1例,治愈;垂体瘤4例行鼻内镜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治愈;CSF鼻漏5例,治愈;前颅底及累及前颅底病变4例,治愈;脊索瘤2例,治愈1例,复发1例;鼻颅沟通性肿瘤1例,术后1年肿瘤复发死亡;颅咽管瘤1例治愈。结论:(1)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为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2)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领域的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并发症的防治不容忽视;(3)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领域的拓展及推广应用需各相关科室(如眼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影像学科等)的团队协作;(4)鼻内镜技术拓展应用病例数相对较少,需加强鼻内镜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促进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期刊2014-04-01)
胡晓东[8](2014)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相关手术159例研究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在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摘除、筛蝶窦及上颌窦开放术等治疗的159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术后经3~12个月随访,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96.43%;鼻中隔矫正术后治愈率100%;鼻腔泪道造孔术后治愈率为83.33%,有效率100%。结论鼻内窥镜下鼻内径路治疗鼻腔窦及鼻眼手术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4年04期)
何卿琳,贺永法,王星亮,靳阳子[9](2013)在《鼻眼相关疾病3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其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32例鼻眼相关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鼻眼相关疾病患者中,9例首诊于眼科,23例以鼻塞、头痛、鼻部创伤等症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29例治愈或好转,3例恶性肿瘤,2例突眼、复视、溢泪等症状减轻,1例症状未见好转。结论鼻眼相关疾病临床上属于眼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的交叉疾病,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致误诊、漏诊;临床工作中,CT对鼻眼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观察预后均有很大帮助。(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3年35期)
侯绍相[10](2013)在《鼻内镜下鼻眼相关区域的临床解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通过鼻内镜对鼻眼的相关区域进行解剖分析,研究其特点,为诊断做好基础工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之间接收鼻内镜检查的200例鼻眼相关疾病,所有患者经过鼻眼区域鼻内镜探查,找出原因,针对性进行治疗。结果经过鼻内镜探查治疗患者的鼻眼疾病,经过4~6个月的随访,200例患者完全痊愈192例;另外8例好转。治愈率为96%,而总的有效率达到100%。经过鼻内镜治疗后没有发生眼眶内的感染或者另外的并发症等。结论对于鼻眼相关区域疾病,通过鼻内镜进行探查,对照相关区域的解剖学特征,可以针对性开展治疗,提高治愈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25期)
鼻眼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影像导航技术在鼻及颅底和鼻眼相关疾病内镜手术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影像导航系统的751例实施鼻内镜手术的病例,其中565例应用美敦力Stealth Station~(TM)红外线导航系统,186例应用美敦力Fusion电磁导航系统。对导航系统的精确性、术前导航准备时间、术者对使用导航辅助的价值认知度、导航手术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结果红外线导航应用解剖标志法注册可提供0.5~2.0 mm的定位误差,电磁导航应用轮廓(Tracer)注册法均能达到<1 mm的注册误差。应用VAS评分评价术者对导航辅助的价值认知度为(8.3±1.2)分。其中,额窦、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管被认为是应用导航辅助价值最大的解剖部位。导航手术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影像漂移、定位器械无法实时定位、注册失败。全部病例均能顺利手术,无颅内和眶内并发症出现。结论影像导航与内镜手术的结合,为术者提供了更精确的解剖指引;能辅助提高内镜手术的准确性,消除内镜下可能出现的解剖错觉,尤其是在处理涉及额窦、视神经、颈内动脉的鼻颅底及眼眶手术中。导航手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此时术者的设备操作经验和内镜手术经验尤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眼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1].薛金梅,李元惠,张艳廷,关芳灵,段李禾.影像导航技术在鼻眼相关内镜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
[2].邸斌,吴彦桥,李军,李晓明.影像导航技术在鼻及颅底和鼻眼相关疾病内镜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
[3].朱旭晖.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探索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4].杨秀海,熊世珍,聂敏,赵睿,张良春.鼻眼相关肿瘤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探讨[C].贵州省医学会第七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4
[5].胡晓东.鼻内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相关手术19例研究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
[6].刘学兵.经鼻内镜下鼻眼相关疾病手术[C].2014年首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7].徐伟.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中的应用[D].泸州医学院.2014
[8].胡晓东.鼻内窥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相关手术159例研究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
[9].何卿琳,贺永法,王星亮,靳阳子.鼻眼相关疾病3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
[10].侯绍相.鼻内镜下鼻眼相关区域的临床解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