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专多能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论一专多能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论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李赟鹏[1](2021)在《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健康中国”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地深入推进,体医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决定着所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的质量。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济宁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八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软硬件设施以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这八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目前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国体医融合代表类高校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体医融合教学的优势以及可行性,从而为山东省各高校未来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为山东省未来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这八所学校的培养方案缺少健康要素,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要求中对于“健康”很少提及。个别学校的培养目标几乎粘贴复制,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2)在课程方面,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类课程已经很完善,体医融合类课程也有涉及,但将体医融合类课程作为课程方案的一部分,并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高校屈指可数,师范型高校比综合型高校设置的体医融合类课程更加丰富。(3)从教学师资方面,目前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师资已经具备实施“体医融合”教学的能力,但仍需要不断提高师资的职业素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还需加强对于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增加对教师有关“体医融合”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山东省各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已基本满足“体医融合”实施的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4)在实践教学方面,山东省各高校还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且论文准备时间短,不利于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5)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学生以及教师对于体医融合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很高,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高校与医学院或医院达成合作意愿。这给未来山东省各高校培养体医融合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来为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建议:(1)进一步推广“体医融合”,加强学校对于体医融合的宣称力度,可利用校内广播、校园报纸、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体医融合相关知识,提高学校对于体医融合的重视程度,定期请相关专家对学生开展“体医融合”知识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体医融合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什么是体医融合,为今后的体医融合教学打下基础,从而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2)丰富“体医融合”课程,完善体医融合课程体系,增加体医融合课程比重,适当添加医学方面的选修课。目前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类课程很完善,体医融合类课程也正在趋于完善当中,可适当添加一些与体育康复、体育保健相关的临床医学课程。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并将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培养,从而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3)明确“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方案围绕着培养目标开展,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顺应国家政策做出积极改革,将健康教育纳入培养目标当中,将健康纳入培养方案中,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明确“体医融合”培养目标,制定“体医融合”课程体系,增加“体医融合”师资力量,培养“体医融合”人才。(4)加强与医学院和医学部门的交流合作,要加强学术交流,可定期请专业医学专家来体育院校展开运动医学相关的知识讲座,双方也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来强强联手,合作育人,培养出符合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5)培养“体医融合”师资,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实施教学的关键一环,学校应定期组织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及体育教学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施“体医融合”教学改革。师资力量不够的学校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同时提高师资待遇。(6)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完善场地设施。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山东省各校要积极开放现有的实验室以供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不能让现有的实验室和设备成为摆设,要加大实验室老化的设备和缺失器材的资金投入,及时做好引进和更新。有了好的实验室以及设施器械,才能为“体医融合”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毛堂铃[2](2021)在《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云南省首次将体育中考分数提至100分,体育教育改革一投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多方报道。此次改革不仅是对云南省中学体育教育的挑战,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一次磨砺。对体育教师来说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毕业后主要走向中学教师岗位,所以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质量一直都是各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对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现状、人才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职业能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师标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情况、人才需求与教育职业能力等进行契合分析。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融合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并得出结论: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空泛,不便于目标达成考核;没有对文件进行详细解读遗漏某些重要信息,多数学校在培养目标中缺乏对“专业能力”维度中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内容的要求;文字性描述内容不够严谨。2、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仍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缺乏体育游戏,水上或者冰雪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这几个方面。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理解分析学生、教学策略选择、弹性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管理等教育职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王兵兵[3](2021)在《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代越是向前,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就越重要。体育教师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拥有健康身体和心理的引路人,体育教育专业是输送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高等体育院校,2020年被确定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本校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先进人才,为发挥体育类专业院校的优势而不断努力。体育教育专业是首都体育学院的母体专业和优势专业,建校60多年来已为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教师。本论文在社会需求导向下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深入理解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剖析,根据专家访谈、教师反馈及学生对于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对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建议与意见,以完善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推进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发挥首都体育学院作为专业体育类院校的优势,为北京周边区域输送优秀的体育教师来满足社会的需要。结论如下:1、通过整合北京市教师岗位需求,关注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现状,发现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社会需求良好。2、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包括两个环节,四个方面,两个环节是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其中课堂教学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实践环节中包括了三个方面: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培养模式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3、影响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内在因素有: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自身就业能力。工作所在地、工资待遇、工作前景是学生择业时主要要考虑的因素;而就业能力是参加工作的关键、核心能力。4、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竞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上表现较好,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师的工作。5、首都体育学院为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先进,可以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

曹玉洁[4](2021)在《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上海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为例》文中提出综合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计体系,发现体育教育以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目标,重视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对体育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致使体育教育学生在吸纳、培养及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屡日呈现出来。因此,提升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世界高等师范专业培养体系改革的教育大环境为背景,结合新时代“健康中国”发展规划,联系新时代对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旨在为完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推进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提升,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为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目标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理论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剖析新时代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情况总体上说喜忧参半,各项数据表明以前的培养目标内容与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都关注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在培养目标内容阐述、方案规划设计以及课程设置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并没有呈现出突出重要位置。2)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未来体育教师的培养一般比较注重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对能力发展的过程的培养还需要加强。3)梳理职业能力分类,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要求,凝练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3项一级指标为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15项二级指标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师德情怀、持久从业思想、参与学校管理能力、服务社会协同能力;教育引导能力、体育教学综合能力、课外活动组织指导能力、运动训练指导管理能力、竞赛编排管理能力、各项裁判执行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理论学习提高能力、专项技能提升能力、校园文化营造能力。其中,参与学校管理能力、运动训练指导管理能力、竞赛编排管理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理论学习提高能力、校园文化营造能力这6项二级指标学生自评分较低。4)影响上海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四个主要因素,包括:整体对职业能力认知水平、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课程开设与实训实施、实践投入资源与资金配置,为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张鑫[5](2021)在《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对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10月26日,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相关情况,要求各高校根据《国家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摇篮,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师的质量。体育教师的质量要想提高,归根结底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体育教育专业首先要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其次又要满足《专业认证》的要求;但这两个标准之间是否存在异同,目前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两个标准,为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周全。基于此,本论文以《体育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和吉林省所有开设体育教育专业高校的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北华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吉林体育学院),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国家标准》与《专业认证》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具体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毕业要求、专业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时间方面存在共性,在基本目标、目标定位、目标评价、实践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之间存在个性。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和通化师范学院的培养方案是2020版,倾向于《专业认证》的要求。东北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和通化师范学院在教师教育课程上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不符合《专业认证》;白城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开设课程不符合《国家标准》“7+3”课程要求。3.北华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和吉林体育学院的培养方案是2016版或2018版,倾向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吉林体育学院未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北华大学教育实践时间不符合两个标准的要求;长春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教师实践时间不符合《专业认证》的要求;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7+3”课程。

薛冰[6](2020)在《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等高校专业建设日益加强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成为体育界关注的焦点,而体育教学环境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引发高度关注。为了深入优化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的教学环境,加快做好一流专业建设,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评选的国家级和省级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五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对教学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运动场地面积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教学硬件设施方面仍需加强。学校所有的场馆与场地规划不够合理,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发展。相关场馆设施维护更新不及时,大部分学校现有的专业设备老化现象严重。配套服务没有完全跟上,在校师生对体育教育专业场地设备的满意度不高。(2)教师的考核和聘用机制有待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不平衡,来自行政职务和科研的压力比较大,无法把精力集中到教学中。高校的人才引入机制有待改善,包括对于论文的要求,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3)地区气候对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和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影响。河南省自然条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不可小觑,夏冬两季,极高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和开展都是一种阻碍。由于自然环境的约束,制约着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对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变化影响较大,对正常的教学制度产生一定影响。优化策略:(1)政府在学校的建设中更多的给予学校独立发展的空间,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政策和条件进行扶持;在现有体育条件设施的基础上,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寻找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律,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场地的使用率;根据学校的整体布局,计划好宿舍、教师、场馆三维一体的空间布局,人性化的建设场地。(2)在现有体育条件设施的基础上,我们需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使每一块体育场地都能发挥最大的使用率,教师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地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进行调整.(3)教师应当对时下社会的发展趋势,就业前景有所了解,同时给予老师多的自我空间,适当与高水平院校的交流学习,尤其是针对基层教师的交流;加强年轻的专业师资力量的引进,尤其是对现有的人才招聘制度进行改革。(4)河南省高校应该从联合培养的角度出发,植根于本土,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通过与一些中央直属高校的合作运用其的资源;鼓励学校与地方、企业的深度融合,紧贴当地的社会动向、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方向,创设更多的职业导师,带动学生更快地进行身份转变。建议:(1)运动设施作为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要发挥其保障效用,应根据自身条件,对室外场地进行改建、扩建,同时适当增加室内体育场馆的建设;使用绿色草木改善校园小生态环境,并且定期检查和维护教学设备。(2)加强对外交流,应把对年轻的专业师资力量的引进和青年优秀人才的聘任放在首位。应对现有的人才招聘制度进行改革,对于一些专业技术优秀、参赛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适当放宽准入指标。(3)根据河南省地域环境的特点适当改变教学的常规模式,针对天气变化特点,对河南省夏冬季节的体育教学要有别于春秋季节,要体现季节性,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4)学校应当针对岗位特色、学科特点细化科研论文在不同岗位评聘中的作用,重点考察教师的实际水平,对于本岗位的匹配程度。在学校在绩效和聘期考核中,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制度,引导学者在参加时遵守学术道德,对于评审组要秉承负责任的态度提供专业评议意见,并遵守利益相关方专家回避原则。

荣俊杰[7](2020)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上海市在二期课程改革基础上,率先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以推动新一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革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作为“先立后破”的改革尝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认知的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迷茫与偏失,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目的的达成。面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从学理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系统予以理性优化,能有效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泰勒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从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与实质出发,审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的现状,在学理阐释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了优化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构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与运动情意五维目标体系,确立了五维目标间纵、横结构关系,阐明了各级分目标的表达逻辑。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体系强调了运动技能目标的核心性、体能目标的重要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的现实诉求;凸显运动知识、运动经历和运动情意目标的长效价值,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二、整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纵向、横向及动态均衡结构关系,提出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明确了知识、技能与体能选择的独立与共济关系,系统地对各级教学内容进行了规整,实现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深入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专项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求,突显了教学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三、选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路径,提出提高运动项目选择的精准度、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提升体育师资素养、挖掘场地设施等优化策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凸显了教学实施“行动”的本质诉求,通过完善项目选择志愿表、制定技能+体能的分层标准,确保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高效运行;采用多途并举的优化路径,弥补师资缺口,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化素养;探寻合作共赢模式,缓解场地设施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困束。四、完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统一了学习评价内容,厘清了评价比重的动态化分配准则,健全了多元化评价主体机制。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明确了运动技能评价的主体性、体能次之但比重逐年递增的五维评价内容;强调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学生自评与互评比重的逐年递增趋势,突显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评价办法与学习成绩呈现方式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评价效果的精准性与其价值的延伸性,促进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短期目的性与长效前瞻性的有机融合。五、通过构建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路径和完善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夯实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实践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在CS中学的教学实践显示,师生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正向提升,佐证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良性运行及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程经纬[8](2020)在《基于社会需求下体育硕士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在教育领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促进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对于提高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贫瘠、发展较慢,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培养起步较晚,整体来看层次不高。在调研中发现,体育硕士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现象阻碍了河南省体育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河南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笔者选取了河南省四所普通高校的体育硕士培养方案,从不同方向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高校培养方案存在的差异性与优缺点。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河南省体育硕士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与社会需求及要求不相符的部分,对培养方案提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化建议。本文研究对象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体育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法,在社会需求的视角下对体育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学制、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科研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如下:1、河南省四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基本符合国家指导性培养方案,但是没有突出各校特点,与社会需求结合度不够。2、培养目标上没有突出体育硕士应用型特点,出现了与学术型硕士同化的现象。3、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其专业性的特点,部分老师出现“水课”现象。4、培养学制上出现了往三年制靠拢的现象。5、社会实践中实习基地不够多样化,与社会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且出现“一刀切”现象。6、科研论文缺乏深度,选题多是现状调查类。对于本文调研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在培养目标中突出专业型体育硕士的应用型特点,各校在目标的制定中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本校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有本校特色的培养目标。2、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坚持目标导向原则,一切以培养应用型体育硕士为出发点,同时学校管理层加强对任课老师授课内容的督查,严厉查处“水课”。3、根据培养目标与各校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学制,尽量避免同化现象。另外在制定培养学制时应考虑社会需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现状。4、对于社会实习实践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和发展方向安排学生去不同的实习单位,因材施教。其次丰富实践形式,允许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最后丰富实践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完善双导师制。5、在论文选题上需要突出专业型的特点,完善多样化毕业条件。

郭宏霞[9](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征研究 ——以CCTV5《我是体育教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势必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视察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中谈到了“新四有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新时代优秀教师的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此形势下,研究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征对于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央视CCTV5体育频道在2017年至2018年播出一档公益类电视节目《我是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扎根理论、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并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 Plus版本对转录好的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特征,并为我国一线体育教师培养提供科学支撑。通过对转录文本内容详细分析,共获得20个开放式编码,分别为动力来源、教学相长、热爱职业、言传身教、责任感、职业成因、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不忘初心、师生关系、无微不至、教学风格、专技能力、全面教师、教学策略、工作成就、科创能力、教学传承、民族文化传承、个性特征。经过进一步的提炼,获得8个主轴式编码,分别是传承精神、人格特征、博学多才、教学理论、赤子之心、仁爱之师、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由此最终构建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征的4个维度:秉承师道、锤炼师艺、发扬师爱、涵养师德。根据研究结果最终提出四点培养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建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时代精神;锤炼教学功底,实现全面发展;牢记教育初心,勇做仁爱之师;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龚萍萍[10](2020)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权威研究》文中提出“权威”一词自其诞生之日起,应用于各种社会的方方面面,更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教师尤其需要权威,这也是教学必然要求。但是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在现实教育情景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学生自主性的增强都在冲击着体育教师权威。体育教师权威是指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使学生信服的力量,它是“权力”与“威信”的合成,同时具有这二者的本质属性。从“权力”和“威信”二者的本质属性来看,体育教师权威应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因如此,本文试图从体育教师权威的接收者——学生出发,以调查问卷对约400名初中生对体育教师权威认可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也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非正式的访谈以及和部分体育教师进行交流,以期了解体育教师和学生在师生权威关系中的真正现状。经过对所得数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当前初中生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认可体育教师权威的,但是在不同方面,学生对体育教师权威的认可程度存在差异。尤其在体育教师素养方面,初中生对体育教师权威的认可程度差异比较显着,初中生更关注体育教师的素养是否能够让他们信服,进而服从体育教师权威。但是,在实际教育情景中,体育课堂的开放性、特殊性,初中生觉醒的自主意识,都让体育教师不得不为了维持课堂秩序避免课堂管理出现问题而依靠职权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管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让初中生觉醒的自主权利意识感觉受到侵犯,进而在体育教师权威和初中生之间产生一定意义上的矛盾。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是自主意识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认为自己是已经发展成熟的成年人,因此体育教师对于他们的管束在他们看来则是否定了他们“成年人”的在自我定义,这是对他们自主权的侵犯;对体育教师来说,他们是教师,初中生尚未发展成熟,他们具有管束的权利和责任。在体育教师和初中生二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体育教师权威”必须在体育教师和初中生之间实现平衡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因此,一方面,从外部因素来看,国家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管束学生的权力界限,保护初中体育教师合法的地位与待遇,改变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师一贯持有的态度;另一方面,从内部因素来说,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改善自身,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初中生的叛逆心理,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叛逆心理,从多方面提升自己,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认同体育教师权威。

二、论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加强体医融合,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
        1.1.2 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1.1.3 体医融合能有效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1.1 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
        2.1.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1.3 关于学校体医融合的研究
        2.1.4 关于运动处方的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
        2.2.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案例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4.1.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4.1.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4.1.3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要求分析
        4.1.4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软硬设施分析
        4.1.5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实践环节分析
        4.1.6 小结
    4.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4.2.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优势分析
        4.2.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劣势分析
    4.3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师生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3.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3.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4 “体医融合”代表类高校人才培养优秀案例分析
        4.4.1 成都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分析
        4.4.2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人才培养分析
        4.4.3 两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
        4.4.4 建设山东“体医融合”代表性高校
    4.5 体医融合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4.5.1 明确培养目标与规格
        4.5.2 完善体医融合课程
        4.5.3 构建体医融合教育平台
        4.5.4 建立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4.5.5 建立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Ⅱ 专家访谈问卷
致谢

(2)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依据
        1.2.1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
        1.2.2 以中学体育人才需要为标准
    1.3 选题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
        2.1.2 契合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2.2.2 国外中学体育发展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2.3.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3.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研究
        2.3.4 关于中学体育人才需求研究
        2.3.5 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人才需求问题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现状
        4.1.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来源情况
        4.1.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称情况
        4.1.3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专项特长情况
    4.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需求研究
        4.2.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学历需求
        4.2.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人才类型需求
        4.2.3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教育职业能力需求
        4.2.4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需求
        4.2.5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未来2 年招聘计划
    4.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职业能力调查研究
        4.3.1 教学设计能力
        4.3.2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4.3.3 教学表达与示范能力
        4.3.4 教学交往能力
        4.3.5 教学管理能力
        4.3.6 教学研究创新能力
        4.3.7 教育职业能力总结
    4.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
        4.4.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目的性契合
        4.4.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联系性契合
        4.4.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约束性契合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用人单位问卷)
    附录 B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实习指导老师)
    附录 C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教育实习学生问卷)
    附录 D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是我国的战略任务
        1.1.2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足开齐体育课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举措
        1.1.3 稳就业、保就业是我国政府工作之本,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任务
    1.5 文献综述
        1.5.1 相关概念的表述
        1.5.2 国外有关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1.5.3 国内有关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1.5.4 有关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
        1.5.5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发展的研究
        1.5.6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地考察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社会需求导向下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3.1.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数量需求分析
        3.1.2 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就业方向分析
    3.2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择业现状分析
        3.2.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招生人数
        3.2.2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择业影响因素
        3.2.3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寻找就业机会的途径
    3.3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3.3.1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
        3.3.2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任务分析
        3.3.3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环节
    3.4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3.4.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就业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
        3.4.2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能力自评结果分析
        3.4.3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训练能力自评结果分析
        3.4.4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竞赛组织能力自评结果分析
        3.4.5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能力自评结果分析
        3.4.6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自评结果分析
    3.5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优势分析
        3.5.1 教学能力优势分析
        3.5.2 训练能力优势分析
        3.5.3 竞赛组织能力优势分析
        3.5.4 学习能力优势分析
        3.5.5 专业技能优势分析
    3.6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3.6.1 影响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因素
        3.6.2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3.7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
        3.7.1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知识学习
        3.7.2 完善教学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3.7.3 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学习动机
        3.7.4 增加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1 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调查问卷—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附件2 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专家效度检验表—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附件3 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附件4 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调查问卷—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4)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上海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国家印发相关政策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发展启示
        1.1.2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对未来体育教师提出了愿景要求
        1.1.3 后疫情时代对未来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职业能力
        2.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2.1.3 体育教育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类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据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指标的分类梳理
        4.1.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一级指标确定
        4.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二级指标确定
    4.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查的现状分析
        4.2.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能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4.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4.2.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方法能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4.2.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结果小结
    4.3 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4.3.1 整体对职业能力认知水平
        4.3.2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4.3.3 相关课程开设与实训实施
        4.3.4 实践投入资源与资金配置
    4.4 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4.4.1 高度契合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要求
        4.4.2 科学设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4.4.3 完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4.4.4 搭建技能实训提升平台
        4.4.5 提高职业能力认知水平
        4.4.6 优化职业能力导师队伍
        4.4.7 完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访谈
    附录2: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之专家征询问卷
    附录3: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职业能力认识的调查问卷
    附录4: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调查问卷
致谢

(5)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对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教师质量提高的迫切需要
        1.1.2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要求
        1.1.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
    2.2 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相关研究
        2.2.1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现状
        2.2.2 体育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现状
        2.2.3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综述评价
    2.3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2.3.1 国外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现状
        2.3.2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现状
        2.3.3 国外体育类专业认证的研究现状
        2.3.4 我国体育类专业认证的研究现状
        2.3.5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综述评价
    2.4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研究
        2.4.1 各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现状
        2.4.2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现状
        2.4.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综述评价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文本分析法
        3.2.3 个案研究法
        3.2.4 比较分析法
        3.2.5 归纳总结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比分析
    4.2 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2.1 白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2.2 北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2.3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2.4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2.5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2.6 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2.7 通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2.8 延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比分析
    4.3 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对比分析
        4.3.1 师范类院校对比
        4.3.2 综合类大学对比
        4.3.3 体育类院校分析
    4.4 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出入及可能的原因
    4.5 对吉林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一流专业建设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趋势
        1.1.2 体育教学环境对一流专业建设的深刻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关于教学环境的研究
        (2)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学环境的理论探讨
        3.1.1 体育教学环境基本理论
        3.1.2 体育教学环境分类
        3.1.3 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
    3.2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软环境分析
        3.2.1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
        3.2.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际关系
    3.3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硬环境分析
        3.3.1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的自然条件
        3.3.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的运动设施
    3.4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存在问题分析
        3.4.1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软环境存在问题分析
        3.4.2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硬环境存在问题分析
    3.5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建设的制约因素
        3.5.1 政策影响
        3.5.2 教师队伍配置
        3.5.3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3.5.4 自然环境条件
    3.6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3.6.1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优化依据
        3.6.2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问卷
    附录B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优化研究教师问卷
    附录C 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优化研究学生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时代诉求: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不断的变革
        二、现实诉求:高中阶段需要体育专项化教学
        三、自身诉求: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持续发展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研究综述
        (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前的研究
        (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后的研究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概念辨析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四)比较研究法
        (五)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创新
        (一)视角创新
        (二)理论创新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二)泰勒原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二)布卢姆理论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有意义学习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第二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的构建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仍需提升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调查
        (二)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的认知度尚需深化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构建理论
        一、教学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
        (一)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三)凸显运动项目核心价值
        三、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阐释
        (一)教学目标维度的理性分析
        (二)教学目标维度合理性考量
        (三)教学目标维度的具体表征
    第三节 各级教学目标的表达
        一、教学总目标的陈述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呈现
        (一)学年教学目标的要义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陈述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要素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内容选择仍需全面性统筹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满意度
        (二)教学内容教授的倾向性
        二、教学内容设置仍需系统性规整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设置的难易度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
        一、教学内容整合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理念
        (一)彰显学科的重要观念
        (二)聚焦专项的核心知识
        (三)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
        三、教学内容选择依据与取向
        (一)三位一体的选择依据
        (二)多维交融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形式
        (一)纵向、横向、动态均衡的三维结构
        (二)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
    第三节 各级教学内容的呈现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
        二、学年教学内容的规划
        三、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
        四、单元教学内容的细化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划分
        五、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课时教学内容的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
    第一节 教学实施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运行层面
        (一)运动项目选择存在边缘化
        (二)分层教学仍需科学化规整
        二、体育师资层面
        (一)师资数量相对不足
        (二)专项素养仍需提升
        (三)专项培训仍需深化
        三、场地设施层面
        (一)场地设施的共用现象
        (二)场地设施的供需失衡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选择理论
        一、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实施的本质探析
        三、教学实施的价值诉求
    第三节 教学实施选择的策略
        一、健全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
        (一)提高项目选择的精准性
        (二)实施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二、优化师资队伍与专业素养
        (一)多途并举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二)强化职培提升教师专项素养
        三、挖掘场地设施的利用潜能
        (一)多方融入探索共赢共享模式
        (二)空间延伸利用周边场地设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的完善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问题审视
        一、学习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
        (一)学习评价标准的各自为政
        (二)学习评价内容缺乏一致性
        二、学习评价主体存在单一性
        三、学习结果评定存在经验性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完善理论
        一、学习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三、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四、学习评价的基本准则
        (一)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二)评价标准的分层性
        (三)评价比重的变化性
    第三节 学习评价完善的途径
        一、统一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内容
        (一)明晰学习评价的根本宗旨
        (二)确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
        (三)细化评价内容指标的维度
        二、健全多元评价主体的互融机制
        (一)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制度
        (二)明确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
        (三)确定评价主体的评价比重
        三、完善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办法
        (一)明确评价内容的评定方法
        (二)采用等级+评语的呈现方式
        (三)编制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实践
    第一节 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教学实验目的
        二、教学实验对象
        三、教学实验时间
        四、教学实验程序
        (一)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二)教学实验中的跟进
        (三)教学实验后的统计
    第二节 教学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内容的认知
        (二)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效认知的比较
        (三)教学实验前后学生专项运动成绩的比较
        二、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Ⅰ
    附录二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Ⅱ
    附录三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Ⅰ
    附录四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Ⅱ
    附录五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专家评议表
    附录六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名单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基于社会需求下体育硕士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研究
        1.3.2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相关研究
        1.3.3 体育硕士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
        1.3.4 体育硕士社会需求的相关研究
        1.3.5 体育硕士培养改革研究
        1.3.6 体育硕士国外文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对比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硕士专业培养方案研究分析
        3.1.1 培养方案的功能分析
        3.1.2 指导性培养方案基本内容的分析
        3.1.3 对培养目标的分析
        3.1.4 对培养课程的分析
        3.1.5 对培养学制的分析
        3.1.6 对实践环节的分析
        3.1.7 科研论文要求的分析
    3.2 社会需求下的河南省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优化
        3.2.1 社会需求下的河南省体育硕士培养目标优化
        3.2.2 社会需求下的河南省体育硕士课程设置优化
        3.2.3 社会需求下的河南省体育硕士培养学制优化
        3.2.4 社会需求下的河南省体育硕士实践实习优化
        3.2.5 社会需求下的河南省体育硕士科研论文优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A 学生问卷
    附件B 教师问卷
    附件C 访谈提纲
    附件D 专家效度评价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基于扎根理论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征研究 ——以CCTV5《我是体育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依据
        1.2.1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
        1.2.2 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核心
        1.2.3 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是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关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优秀体育教师
    2.2 有关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征的研究述评
        2.2.1 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学科能力综述
        2.2.2 优秀体育教师创新科研能力综述
    2.3 关于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成才的影响因素述评
    2.4 关于扎根理论在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的运用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文本分析法
        3.2.3 扎根理论研究法
        3.2.4 计算机辅助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编码提取与归纳
        4.1.1 开放性编码结果
        4.1.2 主轴编码结果
        4.1.3 选择性编码结果
        4.1.4 理论饱和度验证
    4.2 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具体内涵
        4.2.1 锤炼师艺
        4.2.2 涵养师德
        4.2.3 发扬师爱
        4.2.4 秉承师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时代精神
        5.2.2 锤炼教学功底,实现全面发展
        5.2.3 牢记教育初心,不忘仁爱使命
        5.2.4 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权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1.1.2 教育实践中的体验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2 初中体育教师权威调查情况
    2.1 初中生对体育教师权威认同的基本情况
        2.1.1 初中生对体育教师权威总体上的认同状况
        2.1.2 初中生对体育教师个人层面权威的认同状况
        2.1.3 初中生对体育教师制度层面权威的认同状况
    2.2 初中生对体育教师权威认同的特点
        2.2.1 不同学生存在差异
        2.2.2 初中体育教师个人层面权威的构成因素分析
        2.2.3 初中体育教师职业层面权威的构成因素分析
3 影响初中体育教师权威认同程度的因素
    3.1 初中体育教师自身特征
        3.1.1 初中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3.1.2 初中体育教师存在错误的价值取向
    3.2 学生自身特征
        3.2.1 学生差异
        3.2.2 初中生存在叛逆心理
    3.3 社会刻板印象
        3.3.1 对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足
        3.3.2 大众传媒对于体育教师的负面报道
    3.4 学校层面
        3.4.1 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性不够
4 体育教师权威下初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
    4.1 初中体育教师角色认知
        4.1.1 初中体育教师是文化资本持有者
        4.1.2 初中体育教师:学生应该服从我的权威
    4.2 初中生角色认知
        4.2.1 初中生是有待完成的人
        4.2.2 初中生:请尊重我的权利
5 提高初中体育教师权威的策略
    5.1 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弥补自身不足
        5.1.1 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5.1.2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5.1.3 正确对待学生的叛逆心理
    5.2 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5.2.1 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管教的权力界限
        5.2.2 保护初中体育教师合法的地位待遇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体育教师权威认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体育教师权威认知情况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四、论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李赟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D]. 毛堂铃.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D]. 王兵兵.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4]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上海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为例[D]. 曹玉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对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研究[D]. 张鑫.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6]河南省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教学环境优化研究[D]. 薛冰. 河南大学, 2020(02)
  • [7]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 荣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8]基于社会需求下体育硕士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D]. 程经纬. 河南大学, 2020(02)
  • [9]基于扎根理论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征研究 ——以CCTV5《我是体育教师》为例[D]. 郭宏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权威研究[D]. 龚萍萍.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论一专多能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