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感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胡桃科,植物化感作用,核桃,机理
化感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叶,张文娥,潘学军,韦茜,黄伟[1](2019)在《胡桃科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应用前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物质种类、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在胡桃科植物中的应用,其中主要介绍了核桃化感物质的种类,阐述了核桃化感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影响其作用的因素,探讨了核桃化感作用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并对核桃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核桃化感作用研究需要加强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潘琦,刘娅琴,邹国燕,周文宗,付子轼[2](2019)在《夏季不同时期浮床植物旱伞草和美人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夏季6—8月,收集浮床陆生植物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比较这3种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结束(8月10日)时,3种植物干重均达到了较高水平,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生物量干重分别是开始(6月15日)时的6. 9倍、4. 6倍和5. 3倍,根系干重分别为7. 5倍、2. 5倍和3. 0倍。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与藻类培养时间越长,对藻类的抑制效果越显着,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最高可达64. 2%和67. 7%,二者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无显着差异;旱伞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最高抑制率为56. 3%。随着植物的生长,旱伞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逐渐减弱,美人蕉则保持稳定的抑制效果。3种植物不同时期的种植水,均在10—15 d后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达到最高值。第一期对照组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分别是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的1. 47倍、1. 98倍和2. 53倍。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显示,旱伞草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棕榈酸等11种化合物,美人蕉根系分泌物中有硬脂酸等10种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卢东升,吴昊,陈俊帆,石俪舜[3](2019)在《入侵植物大狼把草对2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水浸提法提取入侵植物大狼把草茎叶化感物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狼把草茎叶水浸液对大麦和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狼把草浸提液对大麦种子的萌发有显着抑制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除50g/L浸提液外,其余处理对大麦和小麦苗高和根长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浸提液对2种作物根的分化均有一定抑制性,其中,对小麦根的分化抑制作用较大.大狼把草浸提液对小麦及大麦化感作用的综合效应为抑制作用,对大麦的抑制力大于小麦.(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柳皓月,刘景坤,谢敏,李秀壮,金辉[4](2019)在《云木香根际土壤的主要化感物质及其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物质是植物化感作用的媒介,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化学基础。为确定具体的化感物质及其自毒作用,从栽培云木香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7种化合物。其中,龙脑内酯(2)、脱氢内酯(3)和东莨菪碱(4)对幼苗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检测和观察表明,抗氧化酶系统受到这些化学物质的影响,导致活性氧的积累和膜损伤。为了研究它们的释放方式,对化合物在根际土壤和植物组织中的含量进行了追溯和定量分析。本工作明确了化学基础及其对植物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被发现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并包含在根际土壤中。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植物与植物相互作用的途径,为解决再种植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也有助于探索绿色农业中化感物质的生态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鄢邵斌,王朋[5](2019)在《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作用是自然界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由化学物质介导的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一般地,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如酚类、萜类、生物碱等,通过挥发、淋溶、残落物分解以及根系分泌等途径进入环境后,会影响邻近植物生长。其中,受试植物根系属性的响应是化感作用研究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或者探究浸提液或者原位土壤的化感作用,或者探究外源添加化感物质的效应,结果相对零散,在植物功能群、添加剂量等方面尚缺乏一致性认知。为此,本文从化感物质出发,通过meta分析研究了外源添加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化感效应存在明显差异,酚类和萜类对植物根系的抑制作用更大,脂肪酸类对根系影响不显着;黄酮类的化感效应比简单酚酸更强;(2)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化感物质的浓度升高,化感效应越显着,萜类则在低剂量下就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植物类型对化感物质的敏感性不同,木本相对于草本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植物根长、根干重、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等指标在化感物质作用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的局限在于只探究了单一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影响,而自然界中化感作用往往是多因素互作的复杂过程,是多类化感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未来应将外源添加与原位研究相结合,评估环境中化感过程的驱动因子,有助于揭示自然条件下化感作用的过程及其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邵华[6](2019)在《新疆几种蒿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国接壤,地理位置特殊,蕴含独特的植物资源宝库。新疆常年干旱少雨的荒漠生境造就了其芳香植物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及实用价值。我们对产自新疆的几种蒿属植物包括白茎绢蒿,中亚苦蒿,大籽蒿,新疆绢蒿,伊犁绢蒿等植物的挥发油以水蒸气蒸馏法进行了提取,对其化学成分通过GC/MS进行了解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樟脑、侧柏酮、桉叶油素、月桂烯等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对各种植物的VOCs的生长抑制活性检测表明,其VOCs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各种植物挥发油的除草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多数挥发油能够在较低浓度下(5~10μl/ml)完全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照GC/MS分析结果,以其主成分标准品进行除草活性检测,发现多种主成分的活性远远低于挥发油,说明挥发油中含量较低的其它组分起到了重要的活性作用。以制备薄层层析法对部分植物挥发油的主效除草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然后以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法对活性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经NMR分析后解析其化学结构,从中鉴定出芳樟醇等主效活性成分。此外,对各植物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发现多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链格孢、镰刀菌等细菌和真菌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对其杀蚜虫活性的检验结果显示,部分植物的挥发油可在10μl/ml浓度下作用24小时后杀死蚜虫。综上所述,新疆多种蒿属植物可产生具有除草、抑菌、杀蚜虫活性的化合物,不仅有助于其在干旱区特殊生境中占据生长优势,而且表明其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王田涛,卢丙越,孟衡玲,张薇,雷恩[7](2019)在《3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叁七根腐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具有止血散瘀、定痛消肿的功效,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逐渐增多。因适生区域受限,连作障碍严重,造成根腐病严重,叁七产业受到很大制约。根系分泌化感物质是植物-微生物最重要的化感途径,筛选可以抑制叁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根系分泌物,可为植物与叁七间套轮作提供依据。选择叁七根腐病供试病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柱盘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采用水培法收集蚕豆、玉米和大蒜3种植物根系分泌物,设置0%、10%﹑30%﹑50%﹑70%和100%6个浓度梯度处理,每处理重复5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反映3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柱盘孢菌和腐皮镰刀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对2种病原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呈现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变强的趋势。当蚕豆根系分泌物浓度为70%时,对腐皮镰孢菌和柱盘孢菌的抑制率均最大,分别为78.71%和68.24%;当玉米根系分泌物浓度为100%时,对腐皮镰孢菌和柱盘孢菌的抑制率均最大,分别为66.50%和36.70%;当大蒜根系分泌物浓度为100%时,对腐皮镰孢菌和柱盘孢菌的抑制率均最大,分别为55.95%和47.4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3种根系分泌物乙酸乙酯萃取液,蚕豆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为1.32 mg/ml;有机酸种类有草酸、乳酸、乙酸、马来酸,含量分别为0.94 mg/kg、6.37 mg/kg、4670 mg/kg和0.48 mg/kg。氨基酸种类有天冬氨酸、胱氨酸、丝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含量分别为1013.93 mg/kg、541.32 mg/kg、10.64 mg/kg、222.38 mg/kg、9.42 mg/kg、19.65 mg/kg、426.66mg/kg。玉米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470.86mg/kg,可溶性糖含量1.62mg/mL。氨基酸种类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为1037.31mg/kg,苏氨酸含量最低,为0.16mg/kg,蛋氨酸和脯氨酸分别为128.1mg/mL和183.93mg/mL,胱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为379.65mg/mL,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均相对较少。大蒜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为1.40mg/ml;有机酸种类有乙酸和马来酸,分别为4824.32mg/kg和0.34mg/kg;氨基酸种类有天冬氨酸、胱氨酸、甘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分别为600.16mg/kg、289.14mg/kg、6.54mg/kg、106.51mg/kg、7.18mg/kg和115.43mg/kg。综合所述,3种植物均能通过根系分泌抑制叁七根腐病主要病原菌的生长,与叁七间套轮作减轻根腐病的危害具有可行性。蚕豆根系分泌物抑菌效果更好,因此可以选择蚕豆与叁七进行间套轮作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徐莜,孔垂华[8](2019)在《植物亲属识别对水稻化感品种调控稗草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化感品种能够通过产生释放化感物质调控邻近稗草的生长,但化感物质的产生释放必然消耗能量,这无疑会导致水稻化感品种能量分配的改变,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前期研究发现水稻化感品种与其近缘品种共存时产量提高,但水稻化感品种的这一亲属识别的合作行为对其调控稗草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常规和杂交两个系列水稻化感品种和稗草为材料,探究植物亲属识别对水稻化感品种调控稗草的影响。琼脂实验结果表明当水稻化感品种与近缘品种混种与稗草共存时,与陌生者混种相比,能显着抑制邻近稗草根系生长。盆栽实验发现稗草胁迫下水稻化感品种和近缘品种混种时,与稗草胁迫下水稻化感品种单种时相比,化感物质的增加量显着降低,但对稗草的抑制效果维持不变。显示稗草胁迫下水稻化感品种在与近缘品种共存时可以降低水稻化感品种中化感物质的合成,同时抑草效果并未降低。根箱实验表明,两个系列水稻化感品种单种或与3种不同亲缘度关系品种混种与稗草共存时,水稻化感品种与近缘品种混种时向稗草根系的趋近程度显着高于与陌生者混种。综上所述,亲属识别有利于水稻化感品种降低自身防御成本的同时并保持对邻近稗草的抑制效果不变,这主要是通过改善了水稻根系分布,增强了水稻化感品种对邻近稗草的竞争,从而弥补了由于化感物质量降低造成的抑草效果下降的不足。本研究为拓宽植物种间和种内相互作用的认知和实现应用水稻化感品种控制稻田杂草的同时保证水稻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周世兴,邵华[9](2019)在《西北干旱区特有芳香植物全叶青兰和拟百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芳香植物丰富,尤其是耐旱耐盐碱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以菊科、藜科、禾本科等大科的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本研究选取干旱区特有的唇形科芳香植物全叶青兰和拟百里香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对其化学成分通过GC/MS进行解析,发现两种植物挥发油的主成分为桉叶油素、桧烯、对伞花烃、γ-松油烯以及香芹酚。对受试植物挥发油及其主成分进行除草活性检显示,两种植物挥发油在低浓度时(2μl/ml)即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早熟禾和反枝苋的生长;当浓度达到5μl/ml时,可完全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全叶青兰主成分及其混合物在低浓度下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的生长;而拟百里香的主成分香芹酚有极强的除草活性,其浓度在低于1μl/ml时即可达到完全抑制受试植物发芽的效果,各主成分混合物对受试植物的作用与挥发油作用类似,说明香芹酚可能在拟百里香挥发油的除草活性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运用熏蒸法对两个植物挥发油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全叶青兰与拟百里香挥发油对桃蚜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在最高剂量(10μl)作用下,24小时作用后两种植物挥发油均可全部杀灭所有受试的成年蚜虫。此外,对全叶青兰的抑菌作用效果显示,青兰挥发油及其主成分对六个受试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及酵母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拟百里香的VOCs的生长抑制活性检测表明,其VOCs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综上所述,全叶青兰和拟百里香挥发油具有除草、抑菌、杀蚜虫等生物活性,可能对其占据生长优势具有辅助作用;同时其生物活性显示其挥发油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张金羽,周忠泽,叶晓馨[10](2019)在《陌上菅浸提液对叁种禾本科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消落带优势种陌上菅(Carex thunbergii)的占优机制,本文以叁种湿地常见禾本科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作为受体植物,探讨了陌上菅对消落带常见禾本科伴生种的化感作用。通过培养皿发芽试验和苗期盆栽试验分析了陌上菅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陌上菅浸提液显着抑制了叁种受体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100 g·L~(-1)陌上菅叶浸提液处理下,叁种受体植物发芽率抑制率均高于95%;低浓度陌上菅浸提液对黑麦草表现为促进作用,1 g·L~(-1)浓度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处理下发芽率分别提高了0.6%和1.9%,在狗牙根中则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陌上菅浸提液不同程度抑制了叁种受体植物胚根和胚芽的生长,10g·L~(-1)甲醇浸提液处理下黑麦草胚根和胚芽长分别降低了60.6%和17.8%。相同浓度条件下,陌上菅甲醇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水浸提液。陌上菅对黑麦草和虉草幼苗生长发育有显着的化感作用。陌上菅浸提液处理下,黑麦草和虉草的根叶比相较CK显着降低;根系和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升高,黑麦草根部MDA含量在陌上菅根浸提液和叶浸提液浓度达到10 g·L~(-1)时开始迅速上升,20 g·L~(-1)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4.7倍和5.1倍。陌上菅浸提液处理下,黑麦草和虉草的根叶比相较CK显着降低;根系和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升高。黑麦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虉草叶片中SOD活性呈上升趋势,根部SOD则活性低于对照值。综上所述,陌上菅对叁种禾本科植物萌发以及黑麦草和虉草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虉草对陌上菅化感效应响应最敏感。陌上菅对叁种伴生禾本科植物的化感作用可能是导致陌上菅成为单优势种群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化感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夏季6—8月,收集浮床陆生植物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比较这3种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结束(8月10日)时,3种植物干重均达到了较高水平,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生物量干重分别是开始(6月15日)时的6. 9倍、4. 6倍和5. 3倍,根系干重分别为7. 5倍、2. 5倍和3. 0倍。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与藻类培养时间越长,对藻类的抑制效果越显着,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最高可达64. 2%和67. 7%,二者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无显着差异;旱伞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最高抑制率为56. 3%。随着植物的生长,旱伞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逐渐减弱,美人蕉则保持稳定的抑制效果。3种植物不同时期的种植水,均在10—15 d后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达到最高值。第一期对照组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分别是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的1. 47倍、1. 98倍和2. 53倍。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显示,旱伞草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棕榈酸等11种化合物,美人蕉根系分泌物中有硬脂酸等10种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感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马红叶,张文娥,潘学军,韦茜,黄伟.胡桃科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应用前景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潘琦,刘娅琴,邹国燕,周文宗,付子轼.夏季不同时期浮床植物旱伞草和美人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9
[3].卢东升,吴昊,陈俊帆,石俪舜.入侵植物大狼把草对2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柳皓月,刘景坤,谢敏,李秀壮,金辉.云木香根际土壤的主要化感物质及其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鄢邵斌,王朋.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影响的meta分析[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6].邵华.新疆几种蒿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活性检测[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7].王田涛,卢丙越,孟衡玲,张薇,雷恩.3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叁七根腐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研究[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8].徐莜,孔垂华.植物亲属识别对水稻化感品种调控稗草的作用[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9].周世兴,邵华.西北干旱区特有芳香植物全叶青兰和拟百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活性检测[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张金羽,周忠泽,叶晓馨.陌上菅浸提液对叁种禾本科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