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吉林省辽源市职业技术学院吉林辽源136200

摘要: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主要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通过循序渐进的教研方式改变传统授教模式。医学教育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伴随医学研究的日益发展,医学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PBL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不足,旨在深入分析PBL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医学;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学的要求也急剧提升,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医学教育的改革日益紧迫。

一、PBL教学模式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1.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不足

多年来,我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实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1]。这种传统医学教学的特点是知识框架较为完整,课程计划的安排较为规范,循序渐进。但是其缺点也较为明显:临床前期课程同临床训练截然分开;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各基础学科之间相互独立,学科间的重复内容较多,实际上每一学科都无法讲深讲透[2]。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研究。

2.PBL的概念和特点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训练,是以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和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3]。1969年,PBL首创于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经过3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PBL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4]。

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以重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有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综合课程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糊各学科界限,突出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代替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体,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学,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以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学和交互讨论代替传统的大班授课,便于密切师生联系,形成双向交流;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假设,总结”的五阶段教学新方式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以病例为中心内容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并逐步具备一名合格医生的素质。

二、规划探索,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1.优化课程结构

学院设立以人体结构系统为基础,建立九大系统模块,即“课程导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免疫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5]。第一学期进行课程导论模块,着重讲授主要基础理论课程(如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概念。PBL占总学时的40%,理论课占总学时的60%,并按系统讲授。实验课已进行了先期改革,组成了形态学、机能学、医学生物技术和病源生物学四个实验中心,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在设计和实施PBL病例讨论时,注意把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知识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之中[6]。

2.学生和教师

多数中国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加之中国特殊的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缺少自学习惯和技巧。学院选择在七年制学生中开展PBL教学,七年制学生人数少,便于分组讨论,同时这些学生学习勤奋、综合素质高,为开展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PBL教学前,首先帮助学生从长远观点理解PBL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生进行图书资料的利用进行了专门培训,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7]。

改革之初,许多教师不愿接受PBL,学院在教师中开展一系列转变教育观念的教育活动,并创造机会培训教师。通过出国进修或者观摩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言,明晰某些知识点的兴趣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3.设备与资源

学院建设PBL讨论室,安装了连接网络的电脑,以便学生检索相关资料。每个讨论室配备一个电子白板,讨论时写下想法、推理、问题,讨论后可以立即将所写内容打印出来。图书馆专门购买了大量新版教科书、双语教材和期刊文献供学生借阅,还为学生开通了网络服务,为学生全方位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质量提供方便。

4.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密切关系到学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PBL教学改革中建立了三方面的评价体系,包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对病历撰写的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每学期学生的成绩由3部分组成,即期末笔试,占60%;PBL讨论,占20%;平时成绩(包括小测、考勤、课堂提问等),占20%。PBL的教学不特别重视学生判断疾病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主要突出在讨论中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否严谨合理,注重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讨论课都要就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评分:①参与讨论的积极性;②交流的技巧;③预先的准备情况;④思辨的能力;⑤团队精神。每个项目还有5个评分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较差)。每项得分的理由都要与学生本人说明清楚,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和提高。

(2)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PBL病例讨论是学生从五方面对指导教师打分,分别是:①能否控制教学进程;②能否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③能否积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讨论;④能否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干预;⑤是否在必要的时候提供背景知识;⑥是否对每一个参与者都平等对待;⑦是否给与学生积极地反馈;⑧能否帮助学生思辨。我们觉得学生的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第一,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多,他们有许多机会来了解教师,并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更是了如指掌;第二,学生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为教师后续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这也使评价成为“教学相长”的契机,使教师能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准确定位,对教学效果准确反思;第三,学生参与评价也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作为被服务者,有权利对服务者进行评价。

(3)指导教师对病历撰写的评价,通常一个病历的书写是由一位教授负责,然后经各学科的专家讨论完成,在经指导教师使用即PBL讨论课使用后,指导教师要对病历进行评价。病历要涉及人类的疾病和健康,医患关系,药物和社会,以及医生角色的建立。

三、小结

从研究结果来看,通过PBL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灵活性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自学能力提高了,逐渐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曹卉娟,韩梅,孙志成,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实施效果的系统综述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11):21-22.

[2]任琦,关维俊,庞淑兰,等.PBL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48):194-195.

[3]常亮,张学新,李响,等.PBL联合LBL教学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2(8):111-113.

[4]王锦鸿,邹和群.PBL和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9):1563-1564.

[5]高书杰,穆晶晶,孟祥东,等.P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52-1856.

[6]钟兴,方海燕,段红艳,等.PBL教学法在超声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64-65.

[7]沈婉婷,范风云,毛孙忠,等.浅谈医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J].大学教育,2015,12(2):152-153.

[8]孙婷,李广诚,肖岚,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15,12(6):20.

标签:;  ;  ;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