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理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动态压缩,本构方程,纳米压痕
机理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于辉,刘利刚,苑旭冲,董洪旺[1](2019)在《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本构关系及断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利用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进行了动态压缩实验,得到试样中等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陶瓷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并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得到了该材料的弹脆性动态损伤本构方程。通过对试样断口微观形貌的SEM观测,并结合纳米压痕实验,分析了材料的断裂机理。从试样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可得:材料断裂方式为脆性解理断裂,云母相与玻璃相交界面存在大量沿晶微裂纹;由纳米压痕实验验证了两相之间弱界面的存在,微裂纹最早成核于两相交界处,并沿弱界面扩展,成核载荷为20 mN。(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沈洪雪,李刚,姚婷婷,金克武[2](2019)在《高温CO_2吸附材料K掺杂硅酸锂陶瓷的制备及掺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i_2CO_3,SiO_2为固相反应物,同时以K_2CO_3作为K掺杂源,制备了一系列可在高温下(300~800℃)吸收CO_2的K掺杂硅酸锂陶瓷材料,利用XRD,eds能谱观察掺杂源的存在形式。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性(TG)对材料进行了表面形貌及高温下吸附CO_2的能力检测。结果表明:(1)一定K掺杂量的硅酸锂陶瓷材料相比未掺杂硅酸锂,其对CO_2的吸附能力大幅度提高;(2)K在硅酸锂陶瓷材料中主要以K+的形式存在,不以其它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对材料晶体结构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形成了晶体缺陷,破坏其稳定性,增强活性,从而达到提高吸附CO_2的作用;(3)对于吸收-释放CO_2的循环次数进行检测,经过5次循环其吸附能力仍较强。(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10期)
陈海涛,吴护林,李忠盛,丛大龙,何庆兵[3](2019)在《7A55铝基表面微区等离子烧结复合陶瓷涂层的工艺与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优化电解液配方和电参数输出模式,得到改性微弧氧化新工艺,制备出综合性能优良的SiO_2-Al_2O_3复合陶瓷涂层。方法采用碱性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为诱发起弧剂,加入80~150m L/L的碱性硅溶胶溶液和60~80 g/L蔗糖等成分为辅助添加剂,同时在电参数中加入负电参数,在7A55铝合金基体表面完成了SiO_2-Al_2O_3复合陶瓷涂层的制备。采用SEM和EDS等测试方法分析了复合陶瓷的微观形貌和组成元素,并与制备单一Al_2O_3陶瓷涂层的微弧氧化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新工艺的成膜机理。结果改性新工艺能够在7A55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出SiO_2-Al_2O_3复合陶瓷涂层,厚度达到100μm以上,其制备效率相比微弧氧化制备单一Al_2O_3陶瓷涂层提高了2~3倍。复合陶瓷涂层由表及里,Al_2O_3含量增加,SiO_2含量减少,表面呈致密的球形颗粒状,没有单一Al_2O_3陶瓷涂层的微裂纹和大量烧蚀孔洞。新工艺除了微区放电形成微区等离子弧烧结,得到Al_2O_3陶瓷涂层外,还有SiO_2的吸附沉积,为吸附与烧结综合作用过程。结论加入含纳米SiO_2的碱性硅溶胶等成分改性电解液,有利于改善陶瓷涂层结构,提高致密性。(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闫宁宁,刘冰峰[4](2019)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进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宏观上看,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只是规模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归结为量变;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本质上看,实际上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本文探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进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进化的涵义和特征,研究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进化的影响要素。(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27期)
何乃如,周昊,文怀兴,方媛,黄琰[5](2019)在《MAX相陶瓷强化方式及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MAX相陶瓷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高铁、核工业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MAX相的强度和硬度偏低,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MAX相陶瓷材料的强化方式及机理,重点介绍了固溶强化、第二相颗粒强化和织构强化等强化方式对MAX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MAX相材料强化的研究前景。为该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9年09期)
王玲,康文涛,高朋召,康丁华,张桓桓[6](2019)在《陶瓷金属化的方法、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陶瓷金属化的工艺流程,综述了近十年来陶瓷金属化的主要方法及相关机理研究,总结了金属化配方、烧结温度、显微结构等因素对陶瓷金属化效果的影响,并列举了陶瓷金属化效果的评价方法,最后对陶瓷金属化工艺的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潘登,李树丰,张鑫,潘渤,付亚波[7](2019)在《B_4C-W_2B_5复合陶瓷的原位反应制备及其强韧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硼(B_4C)陶瓷因致密化烧结温度高(>2200℃)和断裂韧性与硬度不匹配的关键问题而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采用粉末冶金法(P/M)通过石墨粉(Gr)与硼粉(B)之间的原位反应(in-situ)以降低其致密化烧结温度;同时通过添加碳化钨(WC)以生成板条状的五硼化二钨(W_2B_5)来提高其断裂韧性的研究思路,制备B_4C-W_2B_5复合陶瓷。实验以硼(B)粉、石墨(Gr)粉以及碳化钨(WC)粉为原料,经过行星式高能球磨制备混合粉末,然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在烧结工艺为:压力30 MPa、烧结温度1100℃~1550℃~1700℃叁步保温、烧结时间5min~5 min~6 min的条件下对混合粉末进行固化烧结,分析了W_2B_5含量对复合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产物中B_4C:W_2B_5=4:1(摩尔比),在1700℃下烧结,硬度和断裂韧性能够相平衡,致密度可达到100%,硬度为37.9 GPa,断裂韧性可达7.8 MPa·m~(1/2)。(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宋迎东,高希光,孙志刚[8](2019)在《航空发动机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机理与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机理与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简要回顾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情况,综述了单向、铺层和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细观疲劳失效模式与疲劳迟滞机理。总结出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基本的细观失效模式是:基体裂纹、纤维/基体界面脱粘和纤维断裂、铺层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铺层/铺层界面脱粘以及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纱线/纱线界面和纱线/基体界面脱粘。脱粘后的各类界面在循环载荷下的界面滑移是导致疲劳迟滞行为的根本原因。然后,详细分析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行为力学建模研究历史与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一璇[9](2019)在《多孔Si_3N_4陶瓷与TiAl基合金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Si_3N_4陶瓷(p-Si_3N_4)因其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透波性、低介电常数等性能而作为透波材料广泛应用于制备雷达天线罩。在工程应用的装配过程中雷达天线罩体材料需要与作为连接环材料的TiAl基合金(TiAl)实现有效连接。在目前陶瓷和金属材料的连接方法之中,钎焊是最有效的常用方法之一,虽然致密Si_3N_4陶瓷与TiAl基合金的钎焊连接技术已较为成熟,但由于p-Si_3N_4陶瓷特殊的多孔微结构特性将会对钎焊接头的界面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产生显着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p-Si_3N_4陶瓷和TiAl基合金的有效连接,本文主要对TiAl/p-Si_3N_4钎焊接头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为了阐明AgCuTi钎料在p-Si_3N_4陶瓷界面的铺展润湿行为机理,本文中采用不同Ti含量(2 wt.%,4 wt.%,6 wt.%,8 wt.%)的AgCuTi钎料在880℃下在p-Si_3N_4陶瓷表面进行润湿试验。通过分析钎料在p-Si_3N_4陶瓷表面润湿角随时间的变化和润湿平衡后的润湿界面显微组织结构发现:AgCuTi钎料在p-Si_3N_4陶瓷表面润湿性良好,润湿界面处有液态AgCuTi钎料渗入p-Si_3N_4陶瓷母材孔洞中形成的渗入层组织,当Ti含量为4 wt.%时,AgCuTi在p-Si_3N_4陶瓷界面形成的润湿角最小。AgCuTi钎料在p-Si_3N_4陶瓷表面的润湿行为是钎料先通过界面反应渗入多孔陶瓷后再进行陶瓷表面的铺展的过程。考虑到p-Si_3N_4陶瓷与TiAl基合金钎焊连接的过程中,TiAl基合金中的Ti元素会溶解进液态钎料中参与界面反应,因此本文中从AgCu共晶钎料为出发点,探讨了钎焊温度、钎焊保温时间以及Ti含量对TiAl/p-Si_3N_4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当钎料中Ti含量为2 wt.%,在880℃保温15 min钎焊TiAl/p-Si_3N_4时,接头达得最高抗剪强度。研究发现p-Si_3N_4陶瓷侧渗入层与陶瓷基体之间有显微裂纹形成不利于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为了抑制陶瓷侧的界面反应从而阻碍多孔陶瓷中渗入层的形成,在AgCu-2 wt.%Ti钎料中添加纳米Si_3N_4颗粒制备成纳米增强复合钎料(AgCuTi+nano-Si_3N_4),但由于复合钎料不能有效阻碍渗入层的形成,且钎料在多孔陶瓷的润湿性较差,使得接头内有大量孔洞形成,损害接头性能,不适用于TiAl/p-Si_3N_4钎焊体系。为了优化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需对p-Si_3N_4陶瓷表面进行加工和修饰,本文采用了两种陶瓷表面改性的工艺方法:p-Si_3N_4陶瓷表面金属化(c-p-Si_3N_4)和p-Si_3N_4陶瓷表面致密化(d-p-Si_3N_4)。并对通过两种工艺优化方法得到的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p-Si_3N_4陶瓷表面以激光熔覆的方式制备的金属层可以形成由细密的Ti_5Si_3、Ti_2Cu、AlCuTi颗粒组成的均匀的显微组织,可以有效的阻碍液态钎料向p-Si_3N_4陶瓷的渗入,钎焊接头的平均抗剪强度比用AgCuTi钎料直接钎焊TiAl基合金和p-Si_3N_4陶瓷提高了约25%。d-p-Si_3N_4陶瓷表面的致密化层主要是由Y-Al-Si-O玻璃相填充进多孔陶瓷的孔洞中形成的,表面致密化的p-Si_3N_4陶瓷和TiAl基合金的钎焊接头中没有缺陷且p-Si_3N_4陶瓷侧没有渗入层形成,钎料在致密化层界面上通过活性Ti元素与Si_3N_4和Y-Al-Si-O玻璃相反应形成了连续的TiCu_4+TiN+TiO反应层。钎焊接头的平均抗剪强度比用AgCuTi钎料直接钎焊TiAl基合金和p-Si_3N_4陶瓷提高了约66%。对比两种陶瓷表面改性方法发现,多孔陶瓷表面致密化是最适用于TiAl/p-Si_3N_4钎焊接头的工艺方法。为了分析TiAl/AgCuTi/p-Si_3N_4和TiAl/AgCuTi/d-p-Si_3N_4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接头强化机理。首先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对两种钎焊接头的残余应力进行表征,发现致密层的引入将钎焊接头陶瓷侧的残余应力降低了21%。对钎焊接头在叁点弯曲过程中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进行原位信息采集,并应用数字体图像相关方法计算钎焊接头在受力过程中的叁维体位移场,计算结果说明钎焊接头在受力过程中主位移方向为垂直于钎缝方向。将位移场矩阵作为边界条件导入两种钎焊接头的有限元模型中,对钎焊接头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场和应变能量密度场进行计算,研究发现TiAl/AgCuTi/p-Si_3N_4钎焊接头的应力和应变主要集中在渗入层组织和p-Si_3N_4陶瓷界面处,而TiAl/AgCuTi/d-p-Si_3N_4钎焊接头的应力和应变能集中在钎缝金属层和致密层的界面处。TiAl/AgCuTi/d-p-Si_3N_4钎焊接头的临界应力值和应变能释放率分别比TiAl/AgCuTi/p-Si_3N_4钎焊接头提高了约46%和50%左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7-01)
姜翠兰,顾幸勇,罗婷,董伟霞[10](2019)在《黄河淤泥沙制备卫生陶瓷浆料性能改善及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黄河淤泥沙卫生陶瓷浆料进行物相和显微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水玻璃、纯碱、叁聚磷酸钠和腐殖酸钠对黄河淤泥沙卫生陶瓷浆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四种解凝剂对该浆料均有较好的解凝效果,当浆料含水率为33%时,最佳解凝方案为添加0.3%的叁聚磷酸钠,此时流动性为26 s,Zeta电位为-47mV,浆料性能较好。通过对比添加不同解凝剂浆料的SEM、Zeta电位,从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角度分析这四种添加剂对该浆料的减水和分散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9年06期)
机理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Li_2CO_3,SiO_2为固相反应物,同时以K_2CO_3作为K掺杂源,制备了一系列可在高温下(300~800℃)吸收CO_2的K掺杂硅酸锂陶瓷材料,利用XRD,eds能谱观察掺杂源的存在形式。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性(TG)对材料进行了表面形貌及高温下吸附CO_2的能力检测。结果表明:(1)一定K掺杂量的硅酸锂陶瓷材料相比未掺杂硅酸锂,其对CO_2的吸附能力大幅度提高;(2)K在硅酸锂陶瓷材料中主要以K+的形式存在,不以其它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对材料晶体结构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形成了晶体缺陷,破坏其稳定性,增强活性,从而达到提高吸附CO_2的作用;(3)对于吸收-释放CO_2的循环次数进行检测,经过5次循环其吸附能力仍较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理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于辉,刘利刚,苑旭冲,董洪旺.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本构关系及断裂机理研究[J].工程力学.2019
[2].沈洪雪,李刚,姚婷婷,金克武.高温CO_2吸附材料K掺杂硅酸锂陶瓷的制备及掺杂机理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9
[3].陈海涛,吴护林,李忠盛,丛大龙,何庆兵.7A55铝基表面微区等离子烧结复合陶瓷涂层的工艺与机理[J].表面技术.2019
[4].闫宁宁,刘冰峰.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进化机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9
[5].何乃如,周昊,文怀兴,方媛,黄琰.MAX相陶瓷强化方式及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2019
[6].王玲,康文涛,高朋召,康丁华,张桓桓.陶瓷金属化的方法、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陶瓷学报.2019
[7].潘登,李树丰,张鑫,潘渤,付亚波.B_4C-W_2B_5复合陶瓷的原位反应制备及其强韧化机理[J].陶瓷学报.2019
[8].宋迎东,高希光,孙志刚.航空发动机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机理与模型研究进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9].赵一璇.多孔Si_3N_4陶瓷与TiAl基合金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姜翠兰,顾幸勇,罗婷,董伟霞.黄河淤泥沙制备卫生陶瓷浆料性能改善及机理分析[J].中国陶瓷.2019
标签: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 动态压缩; 本构方程; 纳米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