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盐加氢论文-张志强,徐勇鹏,时文歆,张瑞君,鲍现

硝酸盐加氢论文-张志强,徐勇鹏,时文歆,张瑞君,鲍现

导读:本文包含了硝酸盐加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硝酸盐,电化学反硝化,催化还原,动力学

硝酸盐加氢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强,徐勇鹏,时文歆,张瑞君,鲍现[1](2016)在《电化学/催化加氢工艺去除硝酸盐的动力学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地下水硝酸盐(NO3--N)污染问题,采用电化学/催化加氢耦合工艺对其进行去除,重点考察该工艺对NO3--N的降解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电化学/催化加氢耦合工艺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NO3--N完全去除,去除速率(以N计)可达72.6 mg·L-1·h-1,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常数k=0.005 5 cm2·m A-1·min-1.水中NO3--N一部分由电化学反硝化降解去除,另一部分由催化加氢还原去除,两种反应通过电解水产H2反应耦联成为一个整体,宏观上符合电化学反硝化机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志强[2](2014)在《电化学/催化加氢耦合工艺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N)是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含氮化肥的过量使用、污染土壤的流失、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饮用水水源NO3--N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其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水中NO3--N的去除方法因其技术经济原因限制了其在净水处理中的应用。为此,本课题提出了电化学/催化加氢反硝化去除水中NO3--N的技术工艺。以氯化钯(PdCl2)及硝酸铜(Cu(NO3)2)作为活性组分,γ相纳米氧化铝(γ-Al2O3)为载体,利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Pd-Cu/γ-Al2O3催化剂。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催化剂的实际负载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及孔容进行表征;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催化剂活性金属纳米颗粒的形态、粒径及分布情况;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晶体结构和物相。结果表明,Pd、Cu活性金属能够很好的负载到载体上;对于不同负载率的催化剂,其比表面积均在125m2/g左右,孔径在15nm~18nm之间,属于介孔;催化剂中纳米金属颗粒形态主要为球形,分散性好,没有发生明显的团聚现象,颗粒平均粒径在6nm左右,其晶体结构为Pd0(111)。纳米Pd-Cu/γ-Al2O3催化剂性能研究表明,随着负载率的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也相应提高,但其对N2的选择性下降,当负载率为5%时,催化剂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电化学反硝化试验装置,对电化学反硝化系统和电化学/催化加氢反硝化系统对NO3--N的去除效能、选择性及电流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反硝化系统去除NO3--N的效能较差,对N2的选择性仅25%左右,且电流效率低(20%),向反应装置中加入负载率5%的Pd-Cu/γ-Al2O3催化剂构成电化学/催化反硝化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该工艺的效能、选择性(82%)及电流效率(50%以上);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电化学反硝化反应为零级反应,反应动力学常数为k1=0.247(mg·L-1·min-1),电化学/催化反硝化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动力学常数为k2=0.00551(cm2·mA-1·min-1)。通过对电化学/催化反硝化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NO2--N及副产物NH4+-N分析,探讨了电化学/催化反硝化脱NO3--N的反应机制。研究表明,其反应过程为电化学反硝化过程与催化加氢反硝化过程物理迭加,在反应过程中两种反应相互独立且同时进行,通过电解水产H2反应的桥联作用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该工艺的反硝化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去除过程为NO3--N→NO2--N→N2→NH4+-N;向该体系中加入选择性更好的催化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该工艺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王丁娇,王明召,胡琴[3](2010)在《催化加氢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催化加氢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基本原理,供一线教师用作学生阅读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0年36期)

陈立强,郑寿荣,许昭怡,尹大强[4](2006)在《催化加氢法脱除水中硝酸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日益严重。催化加氢还原硝酸盐生成氮气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脱氮技术。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催化加氢脱氮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6年01期)

硝酸盐加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N)是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含氮化肥的过量使用、污染土壤的流失、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饮用水水源NO3--N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其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水中NO3--N的去除方法因其技术经济原因限制了其在净水处理中的应用。为此,本课题提出了电化学/催化加氢反硝化去除水中NO3--N的技术工艺。以氯化钯(PdCl2)及硝酸铜(Cu(NO3)2)作为活性组分,γ相纳米氧化铝(γ-Al2O3)为载体,利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Pd-Cu/γ-Al2O3催化剂。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催化剂的实际负载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及孔容进行表征;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催化剂活性金属纳米颗粒的形态、粒径及分布情况;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晶体结构和物相。结果表明,Pd、Cu活性金属能够很好的负载到载体上;对于不同负载率的催化剂,其比表面积均在125m2/g左右,孔径在15nm~18nm之间,属于介孔;催化剂中纳米金属颗粒形态主要为球形,分散性好,没有发生明显的团聚现象,颗粒平均粒径在6nm左右,其晶体结构为Pd0(111)。纳米Pd-Cu/γ-Al2O3催化剂性能研究表明,随着负载率的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也相应提高,但其对N2的选择性下降,当负载率为5%时,催化剂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电化学反硝化试验装置,对电化学反硝化系统和电化学/催化加氢反硝化系统对NO3--N的去除效能、选择性及电流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反硝化系统去除NO3--N的效能较差,对N2的选择性仅25%左右,且电流效率低(20%),向反应装置中加入负载率5%的Pd-Cu/γ-Al2O3催化剂构成电化学/催化反硝化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该工艺的效能、选择性(82%)及电流效率(50%以上);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电化学反硝化反应为零级反应,反应动力学常数为k1=0.247(mg·L-1·min-1),电化学/催化反硝化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动力学常数为k2=0.00551(cm2·mA-1·min-1)。通过对电化学/催化反硝化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NO2--N及副产物NH4+-N分析,探讨了电化学/催化反硝化脱NO3--N的反应机制。研究表明,其反应过程为电化学反硝化过程与催化加氢反硝化过程物理迭加,在反应过程中两种反应相互独立且同时进行,通过电解水产H2反应的桥联作用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该工艺的反硝化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去除过程为NO3--N→NO2--N→N2→NH4+-N;向该体系中加入选择性更好的催化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该工艺的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酸盐加氢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强,徐勇鹏,时文歆,张瑞君,鲍现.电化学/催化加氢工艺去除硝酸盐的动力学及机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

[2].张志强.电化学/催化加氢耦合工艺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王丁娇,王明召,胡琴.催化加氢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4].陈立强,郑寿荣,许昭怡,尹大强.催化加氢法脱除水中硝酸盐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

标签:;  ;  ;  ;  

硝酸盐加氢论文-张志强,徐勇鹏,时文歆,张瑞君,鲍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