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控制性出血休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多发伤,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效果
非控制性出血休克论文文献综述
顾艳艳[1](2019)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临床护理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在术前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的措施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80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措施,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充分液体复苏干预措施。结果将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显着短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得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碱剩余及血乳酸水平,观察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之中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效果较好,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前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是非常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0期)
甘畅新[2](2018)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效果。方法 220例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进行充分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复苏后输液量、碱剩余、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中死亡27例,存活83例,MODS 12例,死亡率为24.55%,MODS发生率为10.91%;对照组中死亡43例,存活67例,MODS 23例,死亡率为39.09%,MODS发生率为20.91%。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以及MODS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量为(1386±115)ml,碱剩余为(-5.61±0.65)mmol/L,乳酸为(2.64±1.21)mmol/L;对照组患者输液量为(2579±187)ml,碱剩余为(-8.87±3.54)mmol/L,乳酸为(3.22±0.45)mmol/L;观察组患者输液量、乳酸少于对照组,碱剩余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8年13期)
武高强[3](2018)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治疗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充分液体复苏、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将两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死亡率、输液量、碱剩余值以及血清乳酸值进行对比。结果在MODS发生率、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输液量、碱剩余值以及血清乳酸值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明显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前的治疗中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有显着疗效,降低患者MODS发生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丁美祥,徐福兴,李健,谭明光[4](2016)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效果,探讨最佳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经我院急诊科抢救的多发伤合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病例204例,根据液体复苏方法的不同分为充分液体复苏组(A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B组又根据复苏中所选液体补液速度的不同分为B1组和B2组,比较不同复苏组间存活率、死亡率、MODS的发生率、碱剩余及血清乳酸值。结果:A组B组血气碱剩余值(BE)、血清乳酸值复苏后明显改善(P<0.05),B组改善程度更为显着(P<0.05)。B组、B1组和B2组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于A组,存活率明显高于A组(P<0.05);B1组和B2组在存活率、死亡率、MODS发生率上无显着性差异,但B1组输液总量明显少于B2组。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正确及时的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恢复血容量,为后续治疗营造良好条件。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及MODS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詹承吉,吴光理[5](2016)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腹部创伤伴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腹部创伤伴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患者早期复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化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68例腹部创伤伴UHS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非限制组),各34例。比较两组复苏前后心肺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记录两组腹腔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MODS及两周病死情况。结果限制组复苏后1天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高于非限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限制组复苏后3天、7天平均动脉压(MAP)、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指标均明显低于非限制组,Pa O_2/Fi O_2明显高于非限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限制组复苏后1天、3天、7天中心静脉压(CVP)、MAP、ELWI指标均明显低于非限制组,Pa O_2/Fi O_2明显高于非限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复苏后1天各炎性指标较复苏前均明显升高,而限制组各炎性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非限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后1天,非限制组的APTT、PT显着延长,FIB、PLT显着降低,而限制组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非限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限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与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腹部创伤伴UHS患者是可行的,有助于保护患者心肺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6年12期)
张兴文,刘晓亮,刘智玲,李想,廖文章[6](2013)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均建立UHS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限制性复苏组(B组)、积极复苏组(C组)。模拟创伤救治过程,A组大鼠未行液体复苏,B、C组进行不同方法液体复苏,2 h后检测门静脉血D-乳酸(D-LA)、内毒素(ET)浓度,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血D-LA及ET浓度、小肠病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B、C组,B组各指标明显低于C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积极复苏更能显着减轻实验性UHS大鼠门静脉血D-LA和ET浓度,减少肠黏膜损伤,可能对改善UHS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更有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15期)
张兴文,刘晓亮,李想,张义雄,周玉成[7](2013)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大鼠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大鼠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均建立UHS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限制性复苏组(B组)、积极复苏组(C组)。模拟创伤救治过程,A组大鼠未行液体复苏,B、C组进行不同方法液体复苏,2 h后检测门静脉血ET、NO浓度,出血量、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血ET、NO浓度、出血量、小肠病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B、C组,B组各指标明显低于C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积极复苏更能减轻实验性UHS大鼠门静脉血ET、NO浓度及E/N比值,减少肠黏膜损伤,可能对改善UHS大鼠微循环障碍更有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刘晓亮,张兴文,刘智玲,周玉成[8](2012)在《限制与积极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限制性和积极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均建立UHS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限制性复苏组(B组)、积极复苏组(C组)。模拟创伤救治过程,A组大鼠未行液体复苏,B、C组进行不同方法液体复苏,24 h后观察各组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电镜超微结构。结果 A组病理学评分高于B、C组,B组低于C组(P<0.05),电镜下肠黏膜观察:B组大鼠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线粒体、细胞核等受损程度较C组轻。结论 UHS出现严重肠黏膜机械屏障破坏,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快速积极复苏更能减轻实验性UHS大鼠肠黏膜的病理损伤,可能对UHS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保护更有益。(本文来源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一届组稿会暨第四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2-08-09)
程峰,王振杰,李磊,窦贺贺,邱兆磊[9](2012)在《不同限制性复苏血压水平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限制性复苏血压水平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的影响,探讨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复苏时应维持的理想血压水平。方法:采用Wigger改良法制作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6)。NR组:不复苏组;N50组: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50 mmHg水平;N60组:复苏维持MAP在60 mmHg水平;N70组:复苏维持MAP在70 mmHg水平;在休克前、休克后0、60、120、150、180、240 min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包括血乳酸、剩余碱、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指标。结果:N60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pH值在各个时间点均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家兔在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维持MAP在60 mmHg对动脉血气的影响较小,提示60 mmHg可能是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理想的MAP水平。(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张兴文,刘晓亮,刘智玲[10](2012)在《出血未控制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复苏是治疗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手段之一,创伤性休克早期大多为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对其主张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护机体本身代偿机制和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并发症,但与传统的积极液体复苏存在争论。在此就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出血未控性休克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旨在为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治疗提供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2年12期)
非控制性出血休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效果。方法 220例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进行充分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复苏后输液量、碱剩余、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中死亡27例,存活83例,MODS 12例,死亡率为24.55%,MODS发生率为10.91%;对照组中死亡43例,存活67例,MODS 23例,死亡率为39.09%,MODS发生率为20.91%。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以及MODS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量为(1386±115)ml,碱剩余为(-5.61±0.65)mmol/L,乳酸为(2.64±1.21)mmol/L;对照组患者输液量为(2579±187)ml,碱剩余为(-8.87±3.54)mmol/L,乳酸为(3.22±0.45)mmol/L;观察组患者输液量、乳酸少于对照组,碱剩余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控制性出血休克论文参考文献
[1].顾艳艳.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临床护理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甘畅新.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3].武高强.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4].丁美祥,徐福兴,李健,谭明光.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疗效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
[5].詹承吉,吴光理.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腹部创伤伴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
[6].张兴文,刘晓亮,刘智玲,李想,廖文章.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
[7].张兴文,刘晓亮,李想,张义雄,周玉成.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大鼠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
[8].刘晓亮,张兴文,刘智玲,周玉成.限制与积极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C].《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一届组稿会暨第四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2012
[9].程峰,王振杰,李磊,窦贺贺,邱兆磊.不同限制性复苏血压水平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
[10].张兴文,刘晓亮,刘智玲.出血未控制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