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正论文-杜慧杰

唐韵正论文-杜慧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唐韵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韵正》,顾炎武,古诗格律材料,类推法

唐韵正论文文献综述

杜慧杰[1](2019)在《《唐韵正》考证古音的材料及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韵正》是顾炎武《音学五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唐韵正》中"尺"和"十"的古音考证过程,总结顾炎武考证古音的模式、材料及方法,重点分析古诗格律材料的使用及类推法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田红欣[2](2017)在《《音学五书·唐韵正》对“近”字的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顾炎武被誉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祖,其古音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其中《唐韵正》是顾氏用笔最勤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顾氏在考证"近"字古音时所用的论证材料和论证方法来说明顾氏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付丽红[3](2016)在《《音学五书·唐韵正》“家”字语音演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音学五书·唐韵正》中对"家"字的古音研究主要是通过各个时代的韵文材料进行考证的,上起先秦,下至魏晋,这些押韵材料的具体情况为:"家"字与古韵"鱼"部字相押,"家"字古音为"姑",在西汉以前,"家"字为古韵"鱼"部字,东汉以后,"家"与古韵"歌"部字押韵,也就是说,"家"字逐渐从"鱼"部分化而渐渐与"歌"部字相押,并且脱离"鱼"部,成为"歌"部字的一部分。但从材料事实来看,"家"并未直接脱离于"鱼"部,也并未直接归入"歌"部,这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此外,顾炎武除对"家"字的语音演变进行了详细考证之外,还对"家"的词义进行了考证,尤其是对"家"在语音演变中意义的扩展进行了说明。"家"的古音和其所表示的意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晓锐[4](2015)在《《音学五书·唐韵正》对“发”字音的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顾炎武对音韵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学五书》更是音学史上颇有意义和价值的一本着作。不仅对清代的古音研究产生了影响,且对后世学者研究音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唐韵正》作为《音学五书》的一部分,对音韵学的贡献更不可忽视。它通过对一个字的字音的考证,来说明古今音不同以及这个字的字音的发展变化。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祖",他潜心研(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5年20期)

张翠伟[5](2015)在《《音学五书·唐韵正》对“家”字的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顾炎武是清代古音学的开山始祖,《音学五书》是其音韵学成就的集大成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顾炎武《音学五书·唐韵正》中"家"字的考证进行了整理,明确"家"字在不同时期的古音变化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06期)

杨蕾[6](2014)在《《唐韵正》“车”字演变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韵正》中,顾炎武一方面通过列举丰富的韵文材料勾勒出"车"字从古韵鱼部游离出来,而并入古韵歌部的大致线索;另一方面又对陈第考证中不周而误说之处进行了辨证,认为"车"字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与歌部字押韵。顾炎武所做的这一考证工作为我们研究某一字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李圣楠[7](2014)在《《唐韵正》音注声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顾炎武是清代古音学的奠基人,他在古音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清代的古音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能体现他成就的着作是《音学五书》,本论文选取其中《唐韵正》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唐韵正》音注的声母进行考察。顾炎武首创“离析唐韵”的方法,分古韵为十部,对古韵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近代有学者认为顾炎武不仅研究古韵部,还对上古声母有所涉及,所以提出了“顾炎武已知古无轻唇音”这一论断。我们以这一线索为切入点,对顾炎武《唐韵正》音注的声母做了详细地比较分析,并讨论了音注材料中的例外现象。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顾炎武尚未对上古声母有明确的认识。二、对《唐韵正》音注与《广韵》又音进行比较。在顾炎武《唐韵正》的证明材料中,我们发现大量存在着“今此字两收于十二霁、十六屑部中”这样的句子,这表明顾炎武参考了《广韵》又音。通过与《广韵》对比,我们发现:《唐韵正》所列被注字中有976字在《广韵》中有又音,其中424字的音注与《广韵》又音相同,占到有又音的被注字总数的近百分之五十。这说明顾炎武在给《唐韵正》被注字注音时大量采用了《广韵》又音。本文的创新点:顾炎武对于上古韵部和上古声调的研究已经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但对于顾炎武的研究是否涉及到上古声母这一问题,前人仅是通过散见于文献中的材料进行推测,并未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唐韵正》注音材料的穷尽式统计,对注音材料中涉及到的声母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了顾炎武尚未对上古声母有明确认识的结论。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唐韵正》音注的来源问题,并对《唐韵正》所列《广韵》反切与《宋本广韵》反切不一致的58处一一进行了校勘。(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王硕,季红梅[8](2013)在《从《音学五书·唐韵正》“蒸”韵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顾炎武《音学五书·唐韵正》,对顾氏的"能"字考证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明确"能"字的古音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3年10期)

王浩,赵芳媛[9](2012)在《从《唐韵正》看《音学五书》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音学五书》被学术界称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前人的研究,多着眼于它在古音学史上的学术地位、成就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对其蕴含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认识不足。然仅在《唐韵正》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异文、俗字材料,记载了大量可以明训诂的方言,探讨了词义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音学五书》在文字和训诂学上的价值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李倩[10](2011)在《《唐韵正》正音基本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音学五书》是清代着名语言学家顾炎武音韵学研究的代表作,《唐韵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是以古音正唐韵,考订《唐韵》中字的上古读音。我们将其分析字音的过程大致概括为叁个基本模式,即正古音兼考字形、正古音兼考音变轨迹、只正古音。通过这一概括使得在研读《唐韵正》时思路更加清晰,有助于《唐韵正》的学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12期)

唐韵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顾炎武被誉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祖,其古音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其中《唐韵正》是顾氏用笔最勤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顾氏在考证"近"字古音时所用的论证材料和论证方法来说明顾氏的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韵正论文参考文献

[1].杜慧杰.《唐韵正》考证古音的材料及方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田红欣.《音学五书·唐韵正》对“近”字的考证[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付丽红.《音学五书·唐韵正》“家”字语音演变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4].张晓锐.《音学五书·唐韵正》对“发”字音的考证[J].牡丹.2015

[5].张翠伟.《音学五书·唐韵正》对“家”字的考证[J].新闻研究导刊.2015

[6].杨蕾.《唐韵正》“车”字演变考论[J].鸡西大学学报.2014

[7].李圣楠.《唐韵正》音注声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8].王硕,季红梅.从《音学五书·唐韵正》“蒸”韵说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

[9].王浩,赵芳媛.从《唐韵正》看《音学五书》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10].李倩.《唐韵正》正音基本模式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标签:;  ;  ;  ;  

唐韵正论文-杜慧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