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蘖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加索叁叶草,生育期,根蘖性状,生长素
根蘖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任毅晓,李旭,衣琨,张鸣宇,贺涛涛[1](2019)在《不同生育期高加索叁叶草的根蘖性状及其内源激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加索叁叶草(Trifolium ambiguum)是豆科叁叶草属中唯一具有地下根蘖的多年生牧草,它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蘖和极强的克隆生长能力。本研究对返青期、分枝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高加索叁叶草地上植株生长,以及地下根蘖性状和其根系不同部位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株丛高度、根蘖分枝数、根蘖株丛数和根蘖幅度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大,且4个时期株丛高度与根蘖幅度比值均近似为1。2)不同生育期,盛花期时根部激素总含量最高;同一生育期下,不同激素总含量相比,返青期和初花期生长素IAA含量较高,分别为2.88和6.25μg·g~(–1);分枝期与盛花期脱落酸ABA含量较高,分别为3.75和9.63μg·g~(–1)。3)返青期、分枝期和盛花期膨大无芽部位的赤霉素GA3、IAA和ABA含量均高于膨大有芽部位,种激素协同作用抑制根蘖芽的产生;各部位IAA含量在生育期内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玉米素ZT含量为逐渐升高趋势,膨大有芽部位与水平根的ABA含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N"型变化趋势。4)GA3含量与根蘖分枝数、ABA含量与根蘖幅度、根蘖株丛数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0.899和0.813。这一研究有利于掌握高加索叁叶草根蘖性状的发生特征,为研究激素对其根蘖性状发生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云,王铁梅[2](2016)在《基于RNA-Seq技术的苜蓿根蘖性状发生相关下调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蘖性状的发生机制,对根蘖型苜蓿的根蘖与非根蘖根部进行RNA-seq转录组文库构建,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分别提取品系"BL-101"的根蘖型苜蓿根蘖与非根蘖部位总RNA,利用磁珠法分离m RNA后通过PCR扩增构建RNA-Seq转录组文库,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5 978条,本研究重点分析下调基因,通过生物过程分类,发现与根蘖性状发生有关的表达下调的基因为5个,经生物学信息分析确定,其中2个属于Lon蛋白酶家族,其余分别属于植物肌动蛋白酶家族,硫氧还蛋白和脂氧合酶,其与植物抗逆性相关,且与植物激素ABA的调控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探讨苜蓿根蘖性状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王晓娜,王红柳,卢欣石[3](2011)在《苜蓿根蘖性状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紫花苜蓿根蘖性状的发生机制,为分离根蘖性状表达的相关基因奠定基础。分别提取紫花苜蓿根蘖和非根蘖组织的总RNA,采用cDNA-SRAP技术研究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用15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73条,其中差异条带76条。将特异性条带回收后进行测序,通过NCBI上进行blast程序相似性比对,得出,已知功能的基因31个,多为糖类、蛋白激酶和突触小泡膜蛋白,未知功能的基因9个。(本文来源于《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期刊2011-06-05)
王晓娜[4](2011)在《根蘖型苜蓿(Medicago varia)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根蘖性状发生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是世界上栽培和利用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苜蓿的根蘖性状对提高苜蓿的抗性及培育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根蘖型苜蓿新品系“BL-101”为供试材料,构建根蘖性状部位与非根蘖性状部位RNA-seq转录组文库,采用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根蘖型苜蓿转录组进行解析,并结合cDNA-SRAP技术通过赤霉素诱导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苜蓿根蘖性状发生的分子机制,找出根蘖性状发生的相关基因,为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提取根蘖型苜蓿的根蘖与非根蘖根部组织RNA,进行RNA-seq转录组文库的构建,通过高通量测序解析得到,根蘖与非根蘖差异表达基因15978条,差异表达倍数最高的基因为赤霉素相关蛋白,确定根蘖性状与赤霉素诱导相关。按照FDR差异表达上调基因数目为997,按照标准分类表达下调基因数目为960。进行Gene Ontology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按分子功能分为237类,按所出细胞位置分为114类,按照参与生物过程分为584类。2.发现5个基因参与根系发生的生物学过程,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为2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这两个基因分别为AP2/EREBP基因家族转录因子和铁转运蛋白受体,共同调控苜蓿根蘖性状的表达。3.利用cDNA-SRAP技术选用15对引物进行扩增得到134条条带,差异条带76条,从中选择42条重复性好稳定的差异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将得到的42个序列进行功能分类,其中,9条为未知基因,26条为已知功能基因,主要为锌指蛋白、硫氧还原蛋白肌红蛋白转录因子、AP2复合体亚族β-1、糖类乳化转移酶等。4.确定根蘖性状发生受赤霉素诱导,通过信号转导使得RAV转录因子得到表达,蛋白激酶和水解酶参与根系代谢过程,乙酰CoA和丙酮酸脱氢酶参与根系呼吸作用,促使根蘖节的发生。高尔基体内膜分泌信号物质,同时质膜上离子交换蛋白调控外界物质交换,WRKY转录因子和泛素连接酶促使根蘖组织形成。(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1-05-01)
王铁梅[5](2008)在《苜蓿根蘖性状发生及其调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的根蘖性状是指在水平侧根的不定位置有根蘖芽发生从而形成远离母株的独立枝条,使植株水平发展的特性。本文系统研究了苜蓿根蘖性状发生、表现的规律及其生理和遗传机制,在对根蘖型苜蓿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展开多年定点调查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苜蓿根蘖性状与土壤类型、生长年限等因子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根蘖型苜蓿的干旱适应性。在对根蘖性状的形态发生和表现过程做出形态划分的基础上,从内源激素和等位酶角度对根蘖性状发生和表达的生理、遗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内蒙古镶黄旗叁年生苜蓿材料根系类型进行调查,筛选出Travois、Ladak、Teton、新疆大叶苜蓿分别作为根蘖型、侧根型、根茎型及轴根型苜蓿的典型试验材料;比较根蘖类型与其他根系类型苜蓿在遗传特性、产量及营养特性方面的差异,表明根蘖型苜蓿是进行抗逆、优质、高产聚合育种的优异遗传资源;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立不同根系类型苜蓿品种苗期的抗旱性排序依次为:Travois(根蘖型)>新疆大叶(轴根型)>Ladak(侧根型)>Teton(根茎型),表明根蘖型苜蓿有较强的干旱适应性。2.苜蓿整个生长周期内对根蘖苜蓿根系的调查表明,根蘖性状发生及表现可划分为五个时期:根蘖节时期,根蘖芽时期,根蘖枝条时期,根蘖株丛时期和二级根蘖时期。前两个时期为根蘖发生时期,后叁个时期为根蘖表现时期。对根蘖性状发生的解剖学研究表明根蘖芽起源于根部木栓形成层分生组织;秋季刈割后根蘖植株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根蘖芽萌发前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显着变化,表明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影响根蘖性状的发生及表现。3.对内蒙和北京两地不同生境下同一份根蘖品种根蘖性状发生和表现做多年定点调查,结果表明两地根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内蒙地区平均根蘖幅度较北京地区更高;边际效应影响根蘖表现,但不影响根蘖发生;播种后第1年便有根蘖性状发生,第3年是根蘖发生的高峰期,第5年后趋于稳定。4.根蘖植株中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及根颈分枝数变异较大,与根蘖地上部分表现性状无显着相关性,且在根蘖性状发生程度较高的植株中,根颈直径有减小的趋势;根蘖性状的发生与10~20cm土层中叁级根的数量有关,其性状的表现则与0~10cm土层中根系总量相关,表明根蘖苜蓿不同土层中不同根系的功能有所差异。土壤水分含量与一级根数量呈正相关,与根蘖性状的表现呈负相关,土壤容重与10-20cm土层中叁级根数量呈显着负相关。5.内源激素的测定和与根蘖性状表现的相关分析表明:根蘖苜蓿根部膨大无芽处的GA和ABA含量显着高于膨大有芽处(P≤0.01),表明GA和ABA抑制了根蘖芽的发生;GA、IAA、ABA含量与根蘖性状表现有关,具体体现在GA含量高的苜蓿根蘖丛数多,根蘖幅度小,IAA含量高的苜蓿根蘖丛数少,根蘖幅度大,而ABA含量则与根蘖幅度和根蘖株丛数均呈负相关。ABA与0-20cm土层中的一级根数量呈显着正相关,且ABA在镶黄旗地区苜蓿根系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北京地区相应材料,干旱诱导了根蘖苜蓿根部ABA的产生,而根蘖苜蓿由于其根蘖特性,根部ABA的积累量小于其它两种材料,表明其受到的干旱胁迫较小。6.对根蘖、非根蘖及黄花苜蓿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根蘖型与非根蘖型苜蓿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主要是在LAP-298.0和LAP-296.0上。其中LAP-298.0在根蘖苜蓿群体中的频率为6%,而在非根蘖型苜蓿中则为0,在黄花苜蓿种群中LAP-298.0的频率为10%,该基因可看着与根蘖性状相关的标记基因。基因频率的研究首次验证了黄花苜蓿的基因渗入对根蘖性状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5-01)
洪绂曾,程渡,崔鲜一,彭玉梅,吴义顺[6](2007)在《根蘖型苜蓿的根蘖性状及持久性能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根蘖型苜蓿能在水平根上形成根蘖,进而形成枝条的苜蓿。对国内育成的公农3号、图牧3号、图牧4号等苜蓿品种,进行根蘖性状及持久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根蘖苗在距主根40~80cm处匍匐根分生组织最活跃,单株根蘖苗数达144.2~185.8个,比加拿大Heinrichs、Spreador根蘖型品种(对照)增加19.57%~91.74%,以逐年产草量来衡量,国内育成品种产草量比对照增产16.02%~29.41%,持久性能亦较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草业》期刊2007年04期)
王铁梅,卢欣石[7](2007)在《内源激素影响苜蓿根蘖性状发生及表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返青期分别测定了干旱地区(内蒙古镶黄旗)及半湿润地区(北京)根蘖(CR)、非根蘖(NCR)及主根型苜蓿(TR)根部内源激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根蘖植株中 GA 含量显着高于非根蘖植株,IAA 在主根型苜蓿中含量最高,镶黄旗地区叁种类型苜蓿根部 ABA 含量均高于北京地区。且叁种类型根部 ABA 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 TR>NCR>CR,与北京地区相反,表明在干旱地区,根蘖苜蓿受到干旱胁迫程度较小;对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分析表明,IAA 在根颈部位含量最高,而 ABA 则在水平根部位含量最高,膨大无芽处 GA 和 ABA 含量均显着高于膨大有芽处,说明根部高含量的 GA 和 ABA 含量抑制了根蘖芽发生;不同内源激素对地上地下部分作用不一致:LAA 和(Z+ZR)与根蘖苜蓿植株高度、根蘖性状地上表现指标均呈正相关,GA 与根蘖性状地上表现指标呈负相关,ABA 含量与水平根总量呈显着正相关,而与根蘖幅度、根蘖枝条数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12-01)
敖学成,傅平,陈国祥,黄海,陈艳[8](2006)在《凉山光叶紫花苕根蘖性状的测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40株选育单株性状测定分析,表明凉山光叶紫花苕普遍具有根蘖性状,分枝期根蘖平均生长率为88.90%,入土深5.05cm;根蘖的生长随主根生长由上向下分点分层生长,经平行生长伸出地面形成新的枝条。因此初步看出,凉山光叶紫花苕应属根蘖型豆科牧草。(本文来源于《四川草原》期刊2006年06期)
梁慧敏,夏阳[9](1998)在《苜蓿抗寒性及根蘖性状的表现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根蘖型和直根型苜蓿根、茎、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类根系苜蓿同工酶谱带数目的变化均与季节温度变化相一致,但根蘖型苜蓿的数值明显大于直根型苜蓿,说明前者抗寒越冬力强于后者。变温处理后,4种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品种同工酶谱带数目及活性下降的顺序是:根蘖型苜蓿<陇东苜蓿<晋南苜蓿<猎人河苜蓿。根蘖型苜蓿和直根型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谱明显不同,说明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可能与控制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高振生,谢雪菊,洪绂曾,王培[10](1996)在《苜蓿根蘖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0年积累的两次调查的59个根蘖型苜蓿无性系资料,分析了根蘖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根蘖与非根蘖植株杂交F_1代群体中,亲本双方均为有根蘖习性的植株F_1代4年生植株发生根蘖的比率较高(64.2%~76.0%);亲本单方为根蘖植株的F_1代4年生植株根蘖发生率较低(10.7%~53.7%)。根蘖型苜蓿群体的根蘖植株枝条数及其伸展范围的变异幅度较大,距主根颈越远处其变异系数越高,40cm外的变异系数达110.4%~166.4%。苜蓿根蘖植株枝条数及其伸展范围的广义遗传力均较低,分别为20.7%~52.5%和34.9%~46.0%,距主根越远范围内根蘖植株枝条数的广义遗传力越低(20.7%),环境因素对根蘖性状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根蘖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蘖性状的发生机制,对根蘖型苜蓿的根蘖与非根蘖根部进行RNA-seq转录组文库构建,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分别提取品系"BL-101"的根蘖型苜蓿根蘖与非根蘖部位总RNA,利用磁珠法分离m RNA后通过PCR扩增构建RNA-Seq转录组文库,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5 978条,本研究重点分析下调基因,通过生物过程分类,发现与根蘖性状发生有关的表达下调的基因为5个,经生物学信息分析确定,其中2个属于Lon蛋白酶家族,其余分别属于植物肌动蛋白酶家族,硫氧还蛋白和脂氧合酶,其与植物抗逆性相关,且与植物激素ABA的调控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探讨苜蓿根蘖性状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蘖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任毅晓,李旭,衣琨,张鸣宇,贺涛涛.不同生育期高加索叁叶草的根蘖性状及其内源激素含量[J].草业科学.2019
[2].郭云,王铁梅.基于RNA-Seq技术的苜蓿根蘖性状发生相关下调基因[J].草业科学.2016
[3].王晓娜,王红柳,卢欣石.苜蓿根蘖性状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研究[C].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2011
[4].王晓娜.根蘖型苜蓿(Medicagovaria)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根蘖性状发生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5].王铁梅.苜蓿根蘖性状发生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6].洪绂曾,程渡,崔鲜一,彭玉梅,吴义顺.根蘖型苜蓿的根蘖性状及持久性能研究〔Ⅱ〕[J].内蒙古草业.2007
[7].王铁梅,卢欣石.内源激素影响苜蓿根蘖性状发生及表现的研究[C].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8].敖学成,傅平,陈国祥,黄海,陈艳.凉山光叶紫花苕根蘖性状的测定分析[J].四川草原.2006
[9].梁慧敏,夏阳.苜蓿抗寒性及根蘖性状的表现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8
[10].高振生,谢雪菊,洪绂曾,王培.苜蓿根蘖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