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效应论文-张端鸿

短视效应论文-张端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视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高校自主权,办学机构,办学行为,顶层设计,高等教育,自利性,自身利益,发展阶段,教育发展规模

短视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端鸿[1](2019)在《异地办学要谨防地方政府行为的“短视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主管部门在官网公布答复政协十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加强全国高校布局顶层设计的提案》的函。对于高校扩张中出现的异地办学问题,主管部门表示,历来不赞成高校建立异地校区,原则上不予审批。高校异地办学行为包括异地研究院、异地研究生办学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5-08)

苏天翊[2](2017)在《基于参照点效应的战略顾客和短视顾客报童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易逝品销售行业,零售商长久以来采用季末清仓、节假日促销等动态定价策略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以达到清空库存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市场规律的逐渐掌握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消费者能够更多的获取到市场中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相关信息。部分消费者会利用已掌握的信息预测零售商的促销价格和促销时间并采取延期购买的方式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这些消费者就被称为战略顾客。与完全不考虑战略等待的短视顾客相比,这些战略顾客的行为造成了零售商的商品定价以及订货量减少,并进一步导致利润降低。为了增加收益并避免损失,零售商需要采取新的订货和定价决策促使战略顾客放弃延迟购买策略而提前购买商品。然而在现实情况下,零售商在做出这些决策时并不是处于完全理性的状态,而是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做出决策,即决策者在心理参照点、风险偏好、风险厌恶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做出决策。本文结合前景理论中参照点效应以及战略顾客行为等相关理论分两步对零售商的实际决策做出分析。(1)首先,假设零售商在做出决策时是完全理性的,建立零售商在面对战略顾客时的报童问题模型。并利用期望效用理论和理性预期均衡等理论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完全理性的决策者的最优订货量和定价决策。分析顾客风险偏好系数、商品价值折损系数以及商品进价、折扣价格等因素对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商品定价决策以及利润的影响,并通过算例分析的方法对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2)在决策者为完全理性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心理预期参照点和价值函数,建立考虑参照点效应时有限理性的零售商面对战略顾客和短视顾客共存的市场时的决策模型,模拟现实情况下零售商在面对战略顾客和短视顾客共存的市场时的决策行为,得到考虑参照点效应时非完全理性的零售商的最佳订货量和定价策略。分析零售商参照依赖效用强度、风险规避程度、商品进价、折扣价格等对零售商最优订策略的影响,并通过算例分析的方法对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并且将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零售商在面对战略顾客时的决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战略顾客行为的影响下,理性的零售商会采取减少订货并降低价格的方式来保证自身收益。非完全理性零售商与完全理性零售商相比更倾向于通过降低库存并提高价格的方式来避免受到损失。(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3](2015)在《追求短视效应:家庭教育最忌想要立竿见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家长却总希望孩子的成才立竿见影,这种急功近利想法追求的是一种"短视效应",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例如,男孩子桐,幼时顽皮淘气,学习成绩总是"中不溜",显得不求上进,他上的高中学校也是个"二流"的。然而,上高二后,桐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有的老师甚至还怀疑他考试时是否作弊,怎么有这样大的变化?桐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又如,女孩莹,从小聪慧好学;但上初中后,学习成绩下降,并非(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5年13期)

江程铭,董华华,张文秀,胡凤培[4](2014)在《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及理论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者难以长远地将多重投资看作整体,而更倾向于分割成单一决策进而表现出每次决策风险规避的现象"被称为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短视/远视风险投资常通过单一决策/重复决策范式予以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在单一决策条件下,投资者接受投资的人数比例或者投资金额低于重复决策条件。短视效应的调节机制有反馈频率、投资灵活性、选择组块、风险状况等。研究者分别提出短视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简称MLA)理论和短视预期理论(myopic prospect theory,MPT)对短视现象进行解释;但这些理论受到基于齐当别理论(equate-to-differentiate theory)研究的挑战。文章在总结短视效应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有必要深入探索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应用心理学》期刊2014年02期)

鄢琳[5](2009)在《公共政策中的短视效应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在社会转型期,新旧观念的冲突导致了人们思想行为上的失衡与混乱,新的制度不配套、不健全造成了人们无法对长期政策收益进行有效预期,从而造成公共政策的短视效应问题不断涌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问题就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果虽丰却不成体系,视角虽多却不乏盲点。因此,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公共政策的概念、特征、功能、影响因素等概念进行简要的介绍,随后对该篇本章的理论分析基础——现代行政决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寻租理论的内容和它们对该命题的理论指导意义进行了逐一的解读。在上述的理论基础之上,作者完成了对公共政策短视效应的理论定义并且分析了它的产生背景、具体表现形式;在剖析短视效应的危害性和产生根源基础上,探索克服和抑制该问题的治理对策。任何理论如果脱离了实践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的文字游戏,本文在最后加入了对北京市一项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分析来生动说明短视效应的产生原因、严重后果、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王娇萍[6](2006)在《短视效应弱化工伤保险强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王娇萍)尽管工伤保险是国家强制性险种,但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目前我国工伤保险覆盖9500万人,相对符合办理工伤保险条件的1.6亿总人数来说尚有不小距离。更值得关注的是,有观点认为,工伤保险覆盖面的大小不仅仅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而且(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06-10-25)

[7](2005)在《开征房地产税切忌“短视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看来,房地产税的开征似乎已箭在弦上。  财政部副部长肖捷日前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结合近来一些部门高层人士就此发表的密集观点,让人们对开征房地产税的过程充满了期待。  那么,房地产税开征究竟有何意义?在房地产热度不减的今天,推(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05-03-22)

短视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易逝品销售行业,零售商长久以来采用季末清仓、节假日促销等动态定价策略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以达到清空库存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市场规律的逐渐掌握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消费者能够更多的获取到市场中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相关信息。部分消费者会利用已掌握的信息预测零售商的促销价格和促销时间并采取延期购买的方式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这些消费者就被称为战略顾客。与完全不考虑战略等待的短视顾客相比,这些战略顾客的行为造成了零售商的商品定价以及订货量减少,并进一步导致利润降低。为了增加收益并避免损失,零售商需要采取新的订货和定价决策促使战略顾客放弃延迟购买策略而提前购买商品。然而在现实情况下,零售商在做出这些决策时并不是处于完全理性的状态,而是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做出决策,即决策者在心理参照点、风险偏好、风险厌恶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做出决策。本文结合前景理论中参照点效应以及战略顾客行为等相关理论分两步对零售商的实际决策做出分析。(1)首先,假设零售商在做出决策时是完全理性的,建立零售商在面对战略顾客时的报童问题模型。并利用期望效用理论和理性预期均衡等理论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完全理性的决策者的最优订货量和定价决策。分析顾客风险偏好系数、商品价值折损系数以及商品进价、折扣价格等因素对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商品定价决策以及利润的影响,并通过算例分析的方法对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2)在决策者为完全理性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心理预期参照点和价值函数,建立考虑参照点效应时有限理性的零售商面对战略顾客和短视顾客共存的市场时的决策模型,模拟现实情况下零售商在面对战略顾客和短视顾客共存的市场时的决策行为,得到考虑参照点效应时非完全理性的零售商的最佳订货量和定价策略。分析零售商参照依赖效用强度、风险规避程度、商品进价、折扣价格等对零售商最优订策略的影响,并通过算例分析的方法对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并且将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零售商在面对战略顾客时的决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战略顾客行为的影响下,理性的零售商会采取减少订货并降低价格的方式来保证自身收益。非完全理性零售商与完全理性零售商相比更倾向于通过降低库存并提高价格的方式来避免受到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视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端鸿.异地办学要谨防地方政府行为的“短视效应”[N].中国科学报.2019

[2].苏天翊.基于参照点效应的战略顾客和短视顾客报童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追求短视效应:家庭教育最忌想要立竿见影[J].知识文库.2015

[4].江程铭,董华华,张文秀,胡凤培.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及理论解释[J].应用心理学.2014

[5].鄢琳.公共政策中的短视效应及其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6].王娇萍.短视效应弱化工伤保险强制性[N].工人日报.2006

[7]..开征房地产税切忌“短视效应”[N].中华工商时报.2005

标签:;  ;  ;  ;  ;  ;  ;  ;  ;  ;  

短视效应论文-张端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