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点突变预测论文-李常茂,蒋桂梅,鞠兴华

尖点突变预测论文-李常茂,蒋桂梅,鞠兴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尖点突变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降变形,尖点突变理论,卡尔曼滤波,GA-BP模型

尖点突变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李常茂,蒋桂梅,鞠兴华[1](2018)在《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个全面且系统的高层建筑变形预测模型,本文首先利用卡尔曼滤波对变形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分离出趋势项和误差项,再利用GA-BP模型和LS-GM(1,1)模型对趋势项进行预测,并通过组合得到趋势项预测值;其次,利用马尔科夫链对累计误差序列的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半参数型卡尔曼滤波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且在趋势项的预测过程中,通过对BP神经网络的优化将平均预测精度由4.02%提高到了2.44%,而优化GM(1,1)模型则将平均预测精度由4.29%提高到了2.76%,说明本文的优化方法切实可行。通过误差修正,验证样本中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63%,说明误差修正模型达到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尖点突变理论的分析结果与预测结果相符,均得出高层建筑处于稳定状态,其后期变形将会持续减弱。(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栾忠兰,吕强,杨凌云,徐超[2](2012)在《一种蛋白质点突变计算机预测的并行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认识和预测蛋白质天然构象的波动对蛋白质-蛋白质对接和设计等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许多骨架柔性的方法会导致骨架较大幅度的波动.Backrub模型能够对骨架进行微小的扰动,符合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中观察到的构象的微妙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ackrub的并行扰动骨架和侧链的模型,可以对天然构象的等价状态进行模拟.这种并行扰动方式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下蛋白质构象的运动方式,更好地模拟了实验数据.通过预测10个点突变实例,相比串行随机扰动模型产生的构象,并行模型不仅从时间上提高了产生构象的速度,更提高了侧链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2年05期)

羌培,周文波[3](2010)在《利用椭圆脐点突变模型预测盾构隧道施工期地面过大沉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造盾构隧道施工期上方地面沉降值与平面坐标的函数,将该函数转换为椭圆脐点模型的标准形式,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有关系数,获得了隧道上方地面是否产生过大沉降的判据。使用椭圆脐点突变模型最多可以得到六个判据值:判据值均为正值时地面不会出现过大沉降;判据值为正值和负值并存时地面沉降处于临界状态,某些区域将出现过大沉降。用上海地区两个工程实例进行了盾构隧道上方地面过大沉降的预测,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方法在软土地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5)

高山[4](2010)在《蛋白质点突变效果预测与突变数据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DNA序列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或多个碱基的替换、缺失、重复和插入等。突变大体上分为自然突变和人工突变(包括随机突变和定点突变)。经典遗传学从自然突变或随机突变实验的突变体结果(如表型)出发,研究其基因型;而建立在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基础上的现代遗传学可以通过定点突变实验研究基因、DNA作用元件、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或其他性质。突变实验,无论是在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如探讨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确定DNA-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等)还是在应用领域(如药物研发、基因治疗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突变实验积累的大量数据产生了一些突变数据库,使生物学家可以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去系统地研究突变问题。但是这些数据库的异种性增加了突变数据提交、交换和使用的困难。人类变异组计划试图提供统一的、标准的、高质量突变数据,由此引出了现有突变数据库的整合与标准化问题。基于突变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是人类变异组计划的另一项主要内容,其中最大的一类问题围绕蛋白质单点替换突变效果预测展开。点突变效果的预测结果可以直接指导实验。同时,该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相关生物学问题奠定基础,如蛋白质功能的研究。本论文中记录的研究工作总体上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第二章)中,首先介绍了人类变异组计划及其进展,而后探讨了突变数据库整合和标准化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层次实体关系图(HERG)模型。HERG模型不仅可以对发布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库进行可视化描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统一框架中的基本模型来标准化异种的生物数据库。在第二部分(第叁章)中,为改进蛋白质单点替换突变效果的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打分矩阵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并通过和基于经典内核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在来自于PMD (Protein Mutant Database)数据库的大数据集上的比较,显示了该算法的优越性。最后,本文还尝试从信息论角度探讨了打分矩阵核函数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0-05-01)

王新泉,陈永辉,刘汉龙[5](2008)在《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尖点突变理论应用于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中,建立了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的尖点突变模型,提出了根据尖点突变理论进行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的4类判定方法,对判定方法的2种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将4类判定方法与文献中的判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判定思路Ⅳ可用于工况1情况下极限承载力的进一步判定.经静载荷试验数据验证,对基桩刺入破坏、屈曲破坏的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建立的尖点突变模型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由判定思路Ⅱ在工况2的情况下,进行基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估计.(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戴洛,钱群,江从庆[6](2007)在《应用点突变预测程序(SIFT)检查MLH1蛋白质中的结肠癌相关点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MLH1蛋白质序列上的结肠癌相关点突变,并确定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通过SIFT(Sorting Intolerant From Tolerant)程序来评价和预测点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MLH1蛋白序列含有756个氨基酸,已确定的突变82个,其中和结肠癌相关的点突变有74个。23个结肠癌相关点突变属于严重等级,14个属于中度影响等级,剩下的37个点突变属于良性等级。结论:运用SIFT程序可迅速准确地预测p53蛋白质序列上的结肠癌相关点突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07年29期)

张业民,郝冬雪,栾茂田[7](2007)在《尖点突变模型在平板荷载试验中应用及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静力荷载试验曲线的特点,定性地分析了利用尖点突变模型表达荷载-沉降曲线的可行性.通过坐标变换导出平板荷载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方程在沉降量、施加荷载及承载力因子叁维空间中的表达式.根据土的破坏条件,确定出相应参数并建立其尖点突变模型.利用该突变模型对已有的试验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宋卓,张宁,阮吉寿,杨卓,张涛[8](2007)在《基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功能性点突变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变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点突变实验中,突变位点的选择随机性大,若能对突变后蛋白质功能是否发生变化做出预测,将大大减少实验的盲目性。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基于信号处理的单点替换突变预测模型,对序列上每个位点所有可能的氨基酸替换的效果进行估计。使用蛋白质突变数据库(Protein Mutant Database,PMD)里的11个蛋白共2600多个点突变的数据集,对以上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正确率高达81.2%,并且推荐出的替换选择位点仅占所有可能替换突变的3.1%。在体外定点突变实验中,使用本模型推荐的高可能性功能突变位点将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该模型使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信息,特别是对未知结构的蛋白质同样适用。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突变实验数据,本模型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和验证。(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都昌胡,徐军,钟南山[9](2006)在《肺癌细胞p53基因第282位密码子点突变后蛋白叁级结构改变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最新的蛋白质叁级结构预测分析平台-Phyre系列软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p53基因的第282位密码子点突变后的叁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6HBE肺癌细胞株p53基因第282位密码子出现一个G→T的点突变,其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CGG)→亮氨酸(CTG)。由于氨基酸的极性改变,可能破坏了p53蛋白与DNA结合面β-发夹结构上的接触,导致p53的H2螺旋与DNA大槽结合的不稳定。(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宋卓,阮吉寿,张涛[10](2006)在《基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功能性点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变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与其氨基酸序列间复杂关系的有力工具。传统的突变实验,通常采用大规模的随机突变方式来获得所需的蛋白功能突变体。在缺乏先验知识时, 比如对于一个结构未知且与已知蛋白序列比对相似度低于25%的目标蛋白来说,这几乎是唯一的选择。随机突变的突变位点不可控,其获得功能性突变体的成功率低;而体外(本文来源于《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5-01)

尖点突变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认识和预测蛋白质天然构象的波动对蛋白质-蛋白质对接和设计等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许多骨架柔性的方法会导致骨架较大幅度的波动.Backrub模型能够对骨架进行微小的扰动,符合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中观察到的构象的微妙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ackrub的并行扰动骨架和侧链的模型,可以对天然构象的等价状态进行模拟.这种并行扰动方式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下蛋白质构象的运动方式,更好地模拟了实验数据.通过预测10个点突变实例,相比串行随机扰动模型产生的构象,并行模型不仅从时间上提高了产生构象的速度,更提高了侧链的预测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尖点突变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常茂,蒋桂梅,鞠兴华.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预测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2].栾忠兰,吕强,杨凌云,徐超.一种蛋白质点突变计算机预测的并行模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

[3].羌培,周文波.利用椭圆脐点突变模型预测盾构隧道施工期地面过大沉降[C].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4].高山.蛋白质点突变效果预测与突变数据库研究[D].南开大学.2010

[5].王新泉,陈永辉,刘汉龙.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戴洛,钱群,江从庆.应用点突变预测程序(SIFT)检查MLH1蛋白质中的结肠癌相关点突变[J].中国医药导报.2007

[7].张业民,郝冬雪,栾茂田.尖点突变模型在平板荷载试验中应用及预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

[8].宋卓,张宁,阮吉寿,杨卓,张涛.基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功能性点突变位点[J].生物物理学报.2007

[9].都昌胡,徐军,钟南山.肺癌细胞p53基因第282位密码子点突变后蛋白叁级结构改变的预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

[10].宋卓,阮吉寿,张涛.基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功能性点突变[C].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标签:;  ;  ;  ;  

尖点突变预测论文-李常茂,蒋桂梅,鞠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