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犊间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年牛初次产犊年龄,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中国荷斯坦牛
产犊间隔论文文献综述
任小丽,栗敏杰,白雪利,刘欢,王雅春[1](2019)在《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估计河南省青年牛初次产犊年龄与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收集河南省17个牧场2008—2017年14406头青年牛的初次产犊年龄记录与8912头成年母牛的产犊间隔记录,使用DMU软件DMU_AI模块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的动物模型估计性状遗传参数。动物模型中的固定效应包括出生年季、产犊年季和牧场效应,产犊间隔性状动物模型还包括胎次效应;随机效应包括加性效应和残差效应。结果表明:青年牛初次产犊年龄的遗传力为0.21、成年母牛产犊间隔性状遗传力为0.05,与相似研究结果相近,为制定区域性、精细化的育种目标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赵云琦[2](2018)在《母牛产犊间隔长的原因及缩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牛一年一犊是理想的状态,但是很多养殖场都难以达到这一状态,常存在产犊间隔较长的现象,其原因较多也较为复杂,包括母牛产后恢复情况、饲养管理情况,以及疾病因素等,要想确保母牛一年一犊需了解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缩短母牛的产犊间隔。(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庄雨龙,王洪亮,赵福忠,冯振海[3](2018)在《缩短西门塔尔母牛产犊间隔的保健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结合西门塔尔母牛场的繁育现状,针对繁殖母牛围产期的保健,采用维生素ADE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设计了3组不同的保健方案,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繁殖母牛采用产前15d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产犊当日注射维生素ADE的保健程序,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最好。(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8年10期)
刘丽元,田佳,温万,张娟,邵怀峰[4](2018)在《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非遗传因素,以宁夏某奶业有限公司2012—2016年间6 236头健康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能记录和繁殖记录为研究材料,以305d产奶量和产犊间隔为研究对象,运用SAS8.1软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场、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份及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场、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均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初产月龄对305d产奶量有显着影响(P<0.05);场、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对产犊间隔有极显着影响(P<0.01)。研究发现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是影响荷斯坦奶牛305d产奶量的重要因素,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脱征军,高旭红,王玲,昝林森[5](2018)在《规模奶牛场奶产量对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资料报道只是关于奶产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部分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样本量不大。本研究以宁夏地区5个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22 360头次奶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了奶产量与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及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产犊间隔没有显着变化(P>0.05);体细胞数逐渐增加;乳脂率、乳糖率逐渐下降;乳蛋白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研究结果,使奶牛场从业人员更为准确地了解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为奶牛场的生产及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规模奶牛场实施"测奶养牛",精准化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群体生产性能、生鲜乳品质具有较好地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牛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刘福成[6](2018)在《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缩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的产犊间隔可作为衡量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而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较多,奶牛品种、营养、饲养管理、疾病等因素均可导致奶牛在产后的发情异常,从而延长奶牛的产犊间隔。因此要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李玉东,赵康彬[7](2017)在《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养殖生产中,养殖户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饲养管理以控制好奶牛产犊间隔,从而达到提高奶牛产犊间隔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7年12期)
杨桂芬[8](2016)在《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奶牛养殖中,奶牛繁殖能力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奶牛产犊间隔时间则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主要指标。而在实际奶牛养殖中,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较多,继而影响繁殖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并针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6年20期)
赵亚茹[9](2016)在《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牛两次分娩间隔的天数为奶牛的产犊间隔。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有奶牛产后恢复情况、发情、应激、疾病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奶牛产犊间隔延长,从而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进而影响产奶量,所以,要采取一定的办法来缩短奶牛的产犊间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赵占龙,易建明,王强[10](2016)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非遗传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奶牛养殖第一大省,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研究当地环境因素对奶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影响,以及当地奶牛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的相互关系,才能掌握各性状因素对奶牛业综合效益影响的本质,便于在奶牛业生产和育种实践中,使繁殖和产奶这两类主要经济性状同步得以改进。1材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原始数据全部取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骑士二期牧场,2012—2014年间386头泌乳荷斯坦奶牛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3期)
产犊间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母牛一年一犊是理想的状态,但是很多养殖场都难以达到这一状态,常存在产犊间隔较长的现象,其原因较多也较为复杂,包括母牛产后恢复情况、饲养管理情况,以及疾病因素等,要想确保母牛一年一犊需了解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缩短母牛的产犊间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犊间隔论文参考文献
[1].任小丽,栗敏杰,白雪利,刘欢,王雅春.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J].中国畜牧杂志.2019
[2].赵云琦.母牛产犊间隔长的原因及缩短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8
[3].庄雨龙,王洪亮,赵福忠,冯振海.缩短西门塔尔母牛产犊间隔的保健措施[J].现代化农业.2018
[4].刘丽元,田佳,温万,张娟,邵怀峰.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
[5].脱征军,高旭红,王玲,昝林森.规模奶牛场奶产量对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影响[J].中国牛业科学.2018
[6].刘福成.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缩短策略[J].现代畜牧科技.2018
[7].李玉东,赵康彬.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7
[8].杨桂芬.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
[9].赵亚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6
[10].赵占龙,易建明,王强.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非遗传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