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支持计划论文-王柯鑫,杨洁辉

行为支持计划论文-王柯鑫,杨洁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支持计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领导能力,创业社会支持,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

行为支持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王柯鑫,杨洁辉[1](2019)在《大学生领导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社会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承载着时代精神、引领着时代潮流,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迎面而来。一些高校和学者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提高创业意愿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还在探索,因而研究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研究领导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基于191个大学生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领导能力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感在领导能力与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创业社会支持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调节效应不显着。该结论对于高校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实践有理论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创新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周梦婷,戴群[2](2018)在《锻炼领域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网络社会支持的引入》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在解释锻炼意向的普遍适用性,元分析发现理论中主观规范对锻炼意向的预测较差,其预测效果量可能受到社会支持影响,而许多研究证实个体参加身体活动与其获得社会支持显着相关,同时发现网络上的社会支持成为支持系统的新补充来源。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考察了该领域社会支持与锻炼意向的相关研究文献。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对身体活动意图的预测力强于主观规范,可取而代之,然亦有析得与之相反的论点。二者差异原有可能:1.社会支持测量量表不同;2.未体现出整个社会支持系统;3.未考虑社会支持来源与个体自身间关系真实影响力;4.未遵循TPB的四个操作性定义原则;5.被试来源差异性及问卷内容真实性有待商榷。此外还存在以下不足:1.在评价社会支持变量层面上存在空场;2.社会支持同TPB中相关变量关系模糊;3.该领域社会支持的对比研究匮乏。前人研究多数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对象为青中年期人群,而在我国2/3的网民为青中年期人群,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社会支持成为传统社会支持的重要补充,拥有网络社交媒体不仅起到增强人际互动的作用,也可能成为提升社会支持改变健康行为的渠道,但网络交往中的特点使通过网络所感受的社会支持和现实世界的社会支持有着很大不同。故而需要基于TPB框架对社会支持影响进行重新梳理,并提示我们可单独针对网络社会支持对锻炼意图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期刊2018-08-22)

郑晓冬,董欢,方向明[3](2017)在《社区支持农业的消费者参与意愿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支持农业(CSA)是提升食品安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五省1 141个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建立二元选择Probit模型对消费者的社区支持农业参与意愿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76.25%的消费者愿意参与社区支持农业,主要参与原因是享受安全健康农产品和参观体验农场生产生活;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CSA认知程度、农产品种类、消费者家庭人口规模显着正向影响其CSA参与意愿;消费者年龄、是否失业、CSA支付费用以及生活环境满意度则有显着负向影响。深化消费者对CSA的认识,对CSA农场土地租金予以优惠或补贴,优化CSA农场运营管理和生产计划,注重农场间合作及CSA模式扩展是提高消费者的社区支持农业参与意愿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期刊2017年04期)

江蔚华[4](2016)在《用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处理重度智障学生行为问题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殊教育实践与研究发现,重度智障伴随多重障碍的学生由于在多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需求难以表达和得到满足,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要远高于单纯智障的学生。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低,一些常用的具有功能性的替代行为如:口语、沟通板、图卡、手语等都不容易被个案习得。因此在处理这类学生的行为问题时,如何选用适合他们的替代行为引发研究者的思考。正向行为支持主张通过“以教导提升能力”和“构建支持系统”来预防和减少行为问题。有学者认为通过评量重度障碍学生现有的能力,运用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干预可以协助其建立可被接受的表达行为。本研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一名重度智障合并脑瘫、无口语的多重残疾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个案研究中的系列撤回设计,以行为的功能评估为基础,综合考量个案七大领域能力的评估数据,结合个案的IEP目标,拟定个案个人中心支持的正向行为支持计划介入其哭叫行为的处理。本研究在行为处理策略的选择和设计上充分参考了个案七大领域能力的一般发展、差异发展和特殊发展项的具体内容,并在前事控制策略、生态环境改善策略、后果处理策略和行为教导策略的使用上都分别作了积极的借鉴。尤其是本研究在行为教导策略的设计上,从个案终身发展的角度,以其目前能力优势发展领域“姿势控制”为着手点,设计“起立”为个案的正向功能性沟通行为以替代哭叫行为。通过不断地执行、调整和评估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得出以下结论:1、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对减少个案哭叫行为有立即和维持成效;2、正向行为支持对提升个案正向功能性沟通行为等级有立即和维持成效;3、正向行为支持计划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度;4、正向行为支持计划的实施促进了个案七大领域能力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12-04)

柏帅蛟[5](2016)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的变革支持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的世纪里,组织的环境变得日益动态和复杂,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和互联网+的流行更是强化了这种趋势。由此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组织变革不再是变与不变的选择,而是一种必然;留给企业的仅仅是什么时候变革和如何变革的抉择。因此,企业如何成功地推行有计划的组织变革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众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结论表明,组织变革并不能一蹴而就,甚至有很多经过周密计划的组织变革也往往以失败告终。人们慢慢发现,宏观层面的变革计划并不是决定组织变革成败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对于计划性组织变革而言,变革参与者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反应(包括态度和行为)对组织变革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组织变革参与者的反应成为了组织变革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但是,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关于变革支持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更是缺少变革领导者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到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的研究。从理论发展来看,虽然计划行为理论为解释人的行为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理论框架,但是使用计划行为理论来解释变革情境下变革参与者的行为还需要突破一些局限性。比如,原来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主要解释了个体行为的心理机制,将态度、规范和行为控制性等视为外生的变量。但是,从组织变革管理的角度来看,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到员工的这些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讨论那些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变革参与者内在心理过程的影响。比如,变革领导者对组织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变革领导者所采取的变革行为对变革参与者行为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拓展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在组织变革情境下的研究。基于上述现实和理论的背景,本文采取变革管理者的视角,以计划性组织变革过程中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作为研究的因变量,以变革领导者的变革动员行为作为研究的自变量,以中国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战略变革作为研究情境,希望回答叁个研究问题:一是组织变革过程中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二是变革领导者在变革支持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叁是变革参与者对变革领导者的信任对上述变量之间的有什么影响。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一项前导性案例研究和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来回答这些研究问题。前导性案例研究有叁个主要目的。一是对研究情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交待研究的背景信息;二是在实际的组织变革情境中初步探索了变革领导者的变革动员行为和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模型提供了实地观察的初步证据;叁是对后续的实证测量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使后续的测量情境化和具体化。在实证研究部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思想,结合相关领域的文献,构建了一个从领导动员行为到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的过程模型。该模型解释了变革领导者的变革动员行为影响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的过程,以及变革参与者对变革领导者的信任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用于假设检验的数据来自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变革的16家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共计455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Mplus环境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和SPSS环境下的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情感承诺(行为意向)对其变革支持行为具有显着的解释能力;变革参与者的变革前景预期(积极态度)、变革氛围感知(规范)和变革效能感知(控制性)对其变革情感承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变革领导者的变革动员行为能够增强变革参与者对组织变革所形成的上述叁方面的信念,即变革前景预期、变革氛围感知和变革效能感知;变革参与者对变革领导者的信任能够正向调节变革领导者的变革动员行为到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的链式路径,使得在高信任水平下,领导动员行为能够对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产生更强的积极影响;且这种调节效应具体地表现在对构成上述链式路径的七条子路径的调节上。本研究的结果为理解计划性组织变革过程中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如何形成,变革领导者如何影响到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以及如何强化变革领导者对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这些结果一方面拓展了人们对变革参与者的变革支持行为的理解,另一方面对计划行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探索。相关的结果能够为变革管理者更好地制定组织变革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孙瑞菊[6](2014)在《家庭支持计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家庭支持性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研究地点鹤煤总医院。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6例。研究组接受家庭支持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随访时间1个月。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配偶状况、照顾人教育水平、疾病分级、住院史,照顾人的性别、年龄、配偶状况、照顾年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前后及两组间的结果比较显示,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中得分最高者为不吸烟,根据医师要求用药,定期接受医师诊查,避免罐头食物等。最低的自我管理分为不能经常测体质量、液体限制和摄取低盐膳食的依从性。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27±4),对照组(26±4),P=0.79)],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48±6),对照组(28±3),P<0.001)]结论家庭成员支持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起主要和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27期)

李业敏[7](2010)在《锻炼意向与行为的关系:计划,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着眼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不足之处,对锻炼意向到行为的转换过程进行了探讨。首先以282名大学生为研究参与者,对引用的两个国外的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和锻炼社会支持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引用的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并将它们作为后续研究的测量工具。随后,在山东省和辽宁省的两所普通高校中对32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讨论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计划、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这叁个变量对锻炼意向和行为的解释与预测能力,以及它们在意向到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据此将第叁变量引入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最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前面的研究结果对锻炼行为进行干预。结果显示:1)计划行为理论中的变量共解释意向方差的47.3%(F=96.104,p<.001),共解释行为方差的28.3%(F=63.657,p<.001),行为控制感的预测行为的效果不显着。2)加入计划、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后解释意向方差提高到了60%(F change=25.071,p<.001),比原预测提高了12.7%。行为的预测提高到了41.4%(F change=17.697,p<.001),提高了13.1%。3)在意向——行为关系中,计划、社会支持(家人的社会支持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起中介作用。同时朋友的社会支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4)通过提高自我效能和提供社会支持也能够增加锻炼行为。本研究建议如下:家庭和学校应该为锻炼者提供适当的环境,表示对锻炼的提倡,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态度。其次,要使锻炼的意向转化成行为,有必要鼓励个人对锻炼行为进行计划,家人和朋友应当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来促进个体形成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是口头上表示,或者参与个体的锻炼。此外设法增加个体的自信心,个人完成任务的经验,替代经验,口头说服教育都是有效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0-05-26)

行为支持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量研究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在解释锻炼意向的普遍适用性,元分析发现理论中主观规范对锻炼意向的预测较差,其预测效果量可能受到社会支持影响,而许多研究证实个体参加身体活动与其获得社会支持显着相关,同时发现网络上的社会支持成为支持系统的新补充来源。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考察了该领域社会支持与锻炼意向的相关研究文献。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对身体活动意图的预测力强于主观规范,可取而代之,然亦有析得与之相反的论点。二者差异原有可能:1.社会支持测量量表不同;2.未体现出整个社会支持系统;3.未考虑社会支持来源与个体自身间关系真实影响力;4.未遵循TPB的四个操作性定义原则;5.被试来源差异性及问卷内容真实性有待商榷。此外还存在以下不足:1.在评价社会支持变量层面上存在空场;2.社会支持同TPB中相关变量关系模糊;3.该领域社会支持的对比研究匮乏。前人研究多数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对象为青中年期人群,而在我国2/3的网民为青中年期人群,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社会支持成为传统社会支持的重要补充,拥有网络社交媒体不仅起到增强人际互动的作用,也可能成为提升社会支持改变健康行为的渠道,但网络交往中的特点使通过网络所感受的社会支持和现实世界的社会支持有着很大不同。故而需要基于TPB框架对社会支持影响进行重新梳理,并提示我们可单独针对网络社会支持对锻炼意图的影响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支持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1].王柯鑫,杨洁辉.大学生领导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社会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J].创新科技.2019

[2].周梦婷,戴群.锻炼领域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网络社会支持的引入[C].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2018

[3].郑晓冬,董欢,方向明.社区支持农业的消费者参与意愿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J].经济与管理.2017

[4].江蔚华.用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处理重度智障学生行为问题的个案研究[D].广州大学.2016

[5].柏帅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的变革支持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6].孙瑞菊.家庭支持计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

[7].李业敏.锻炼意向与行为的关系:计划,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的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0

标签:;  ;  ;  ;  

行为支持计划论文-王柯鑫,杨洁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